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和她的桌椅(现存哈佛)
二零一九年夏天,我再度拜访狄金森故居时,世界还是另一副模样。(当然,世界是日日常新的。只是能够触及世界大部分地方,影响几乎每个人的单个事件,并不常见。)
当时,想到自己尝试过的中译,一时兴起,就贴了一些出来。没有想到的是,竟一直贴到了今天。这既是由于“宅家”期间读“宅家”的诗人颇为自然(而这位诗人又是如此伟大),也是要深深感谢这里诸位朋友的指点与鼓励。
新旧译文,至今日已贴出了101首,以至于英诗译文篇末的小目录严重失衡。现把狄金森的诗作链接抽出来,并注明写作年份(及诗人当时的年龄)。以后再贴,也增添在这里。
狄金森诗作无题。译文依惯例取原文第一句(未必是译文第一句)为题。编号依 R.W.Franklin 编辑的《狄金森诗集》,即 Fr----。篇中也列出了Johnson 的编号,即 J----。
诗无达诂,狄金森的诗作更是如此。(此话我重复过多次,自觉已有祥林嫂之嫌。)她的大多数诗作可以有、也经得起多种并行不悖的解读。而一个译文自然都是要以一种解读为基础。于是,我的译文后都附上了译记,记录下译文所依据的解读。此外,狄金森诗作也多有“难读”的名声,译记也试图提供一点介绍。无论如何,我不认为自己在译记中提供了一个“正确”解读,只是希望提交一个“可能”解读。
个别旧译文不是依照 R.W.Franklin 版译出。因懒(lan)散(san)没有去校对重译。(本来应该为自己的懒散找个相对堂皇的理由,因一时懒散而作罢。)
-- 舒啸识于2021年5月9日
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Fr1671)
说来好笑,父亲节在微信群里读到一连串为何父亲节不如母亲节的论证。:-)
祝舒兄父亲节快乐!
高兴大家喜欢这位杰出诗人。
说起来,第一次贴出狄金森还是因为另一个平台(已不存在)有人问起那首诗的语法结构。一时兴起,顺手贴在了这里。
如你所言,世事难料,当时至今,已是几番沧桑。
再次感谢鼓励。
+1
感谢舒啸的介绍。祝贺译诗过百。
而疫情爆发后,你与狄金森宅家一样,译出更多。你也丰富了博文的“狄金森格式”,从最早并无译记,到译记在前,到中译在前,且有了精心挑选的配乐。
我作为一个不求上进的读者,从开始看见狄金森照片就绕开,到被迫宅家后,为那首《蒲公英苍白的花茎》深深打动,转折成为—老老实实在舒啸博客—生动的狄金森诗课里由零开始学习,从旁听到提问,不耻多问。
就此,只有谢谢你的持之以恒,并且对评论的耐心回复,这也是你的风范。
希望读到不止你的“四百击”…
也多蒙菲儿介绍,让我读到星如雨的精彩文字。此外,我在帖子里添加音乐,也是多亏了菲儿的指教。
谢谢七月的指点与鼓励。
要感谢闻香的美文美图美诗为文学城增添光彩。
(为 Fr138 抱个委屈:那首诗还是关于个人内心痛苦的呀。类似的还有 J8/F42,也不是关于战场的。)
高兴如斯喜欢狄金森。多数情、思并茂的诗作是思在情中。而狄金森每每是情在思中,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读者多是慢慢“上瘾”的。:-)
说到意志力就惭愧了。实为兴致所至。借用句老歌词是“跟着感觉走”。:-)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祝贺破百!期待二百、三百、四百······
我一直想读狄金森,但是总是懒散往后推....如果不是菲儿推荐了一首舒兄翻译的狄金森的《亲爱的三月》,这么好的宝藏博客就给我错过了:)
这个目录真是太好了,下次我再来悄悄搬运,这是one stop shopping ^_^
你的文采是文學城的驕傲!你的墨香為我們的心靈找到了回響。
謝謝你!
因为我不喜欢战斗,更不爱呐喊。请理解。
谢谢舒啸。
坦率说如果不是舒君在文学城介绍,我不会读狄金森。一开始觉得很宅静,但也很寡淡。逐渐了解她笔触的细尖敏锐。诗、译解、和音乐,每个周末的前来,很是一种享受,尤其在宅家期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