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狄金森《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Fr1671)

(2021-07-12 07:42:45) 下一个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1671. 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

(美)狄金森

舒啸 译

 

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

于是比起所有同类,我就会更加丰裕 -

在我门口的那些人拥有更多,却一贫如洗 

而我这么富贵地栖居,可否适宜?

(J1640 / Fr1671)

-----------------------------------------

 

(另一版本)

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

于是我就会比所有的同类更加丰裕 -

这么富贵地栖居会让我生病不适

尤其是看到在我门口的那些人拥有更多

却一贫如洗 -


译记:这首诗三次出现在狄金森写给不同朋友的信中。诗人因为具备狂喜而觉得丰裕。看到他人的生活,如此富贵地栖居甚至会让她感到不自在。

最后两行其实可以有两个恰恰相反理解:“门口那些人”可以是拥有很多物质财富,却在精神上一贫如洗;也可以是物质上一贫如洗,却在精神上很是富有。(我倾向于前者。)

狄金森并没有在诗中讲出狂喜的因由。在1885年1月2日给 Loomis(卢米斯)夫妇的信中,狂喜来自收到他们寄来的圣诞卡。在1885年夏天给 Samuel Bowles, IV(塞缪尔·鲍尔斯四世) 的信中,狂喜的原因是花。也是同一年,给 Helen Hunt Jackson(海伦·杭特·杰克逊)的信中,狂喜只是泛泛地提及。

三封信件全文见:

http://archive.emilydickinson.org/correspondence/loomis/l960.html

http://archive.emilydickinson.org/correspondence/sbowlesy/l1014.html

http://archive.emilydickinson.org/correspondence/jackson/l976.html

 

加上狄金森的初稿和给Helen Hunt Jackson信件的两个草稿,此诗共有六个版本。

Franklin 版《狄金森诗集(汇编本)》中该诗的不同版本

 

(巴赫《法国组曲》第六首中的波兰舞曲)


Dickinson 原诗:

“Take all away from me, but leave me Ecstasy”

Take all away from me, but leave me Ecstasy,

And I am richer then, than all my fellow men —

Is it becoming me, to dwell so wealthily, when at my very door

Are those possessing more, in boundless poverty?

(J1640 / Fr1671)

---------------------------------------------------------------------------------------------

英文诗歌选译

----------------------------------------------------------------------------------------------

 

拜伦(Byron)《西庸的囚徒》(片段)

雪莱(Shelley)《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丁尼生(Tennyson)《航过沙洲》

惠特曼(Whitman)《大路之歌》(片段)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纪念 Robin Williams)

惠特曼(Whitman)《致冬天的火车头》

狄金森(Dickinson)103 首

叶芝(Yeats)《茵尼斯夫里的湖岛》

艾略特(T.S.Eliot)《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奥登(Auden)《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康明斯(e e cummings)《有一个地方我从未去过》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死亡也不会占得上风》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不要温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史蒂文斯(Stevens)《罐子轶事》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爱的17岁高中女孩》

遵老同学独舞先生命,玩笑译“Someone Like You”

----------------------------------------

【改译】叶芝(Yeats)《当你老了》

【改译】叶芝(Yeats)《一九一六年复活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谢谢闻香。高兴你喜欢这首狄金森。祝应有尽有,无论巨细,皆为欢喜。

问好。
yy56 回复 悄悄话 把一切从我这里拿去,只留给我狂喜,让我可以为一颗糖果而满足的溢出甜蜜,让我可以为一个美梦而欢喜整整一个上午。让我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一触即发吧!

谢谢你舒啸,这篇我存挡了。

问好!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步一景' 的评论 : 好的。嗯,悄悄话或者漂流瓶……信鸽不可以吗?哦,大约周易会当成玩伴追着跑…… :-)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承蒙如斯驻足。完全有可能狄金森写的不是物质对比精神。在她把这首是抄给朋友的三封信中,情形均有不同。她的不少诗作均可以合情合理天衣无缝地引用在不同情境。这也是狄金森的特点和趣味之一吧。

我的译记均为一人一时之解(猜)。既记录自己译文的基础,又是邀请诸位朋友提出不同的解读。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

对于有不同版本的狄金森诗作,Franklin 编辑的“读本”采用最后版本。这首诗用的是致Samuel Bowles, IV信件中的版本。现依从 Franklin“读本”。

注意这个版本是4行,倒数第二字从“abject”改为“boundless”,标点和大小写也有改变。”汇编本“中有几个版本的比较。见照片。(信件链接中,该诗未分行。Franklin 应是依照了该信原件。)

译文随之更动。
一步一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替周易谢谢你,没啥好拍的,抓ta当毛豆。
小冒的博客已改装成相册,我都懒得码一个字,除了标题。 不麻烦大家留言了,看过拉倒。有事可以悄悄话给我或者漂流瓶联系..。。。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弱声问一句:如果她写的不是物质对比精神呢?-- 坦白我没读懂呵,谢谢舒君介绍。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谢谢舒兄这么详尽的解释,我读时就是这句卡着没有太懂。 你如果用这个版本,那还有将becometh改成becoming:) 个人觉得Ill更能体现作者对富贵者的厌恶:)) 不过狄诗就是狄诗!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步一景' 的评论 : 感谢小冒光临、谬奖。这些标题是狄金森的妙处。我是搬运了一下。

没办法在你那里留言,只能在这儿赞虎心嗅花的周易。你家周易或许是”我只管狂喜,反正一切有她给我安置”。 :-)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核查!可以说,原来的“Ill”和修改的“Is"都“正确”。:-)

狄金森把这首诗抄在给朋友的三封信中,见“译记”中的三个链接。第一个链接是写给Loomis(卢米斯)夫妇的信,那里面是“Ill”。 其余两封信中均为“Is"。

事实上,这首诗有六个版本!狄金森的初稿以及那三封信中的版本均各有不同。而给Helen Hunt Jackson(海伦·杭特·杰克逊)的那封信,还有三个版本。这六个版本中,只有一个版本是"Ill",想来当是艾米莉的笔误。

(这也是读狄金森的挑战之一:用哪个版本?)

我有Franklin的汇编本,一会儿附上这几页的照片。

我是依照“Is”译的。发贴子时懒惰,去到网上复制了这首诗原文,以为找的是后面的版本,偏偏复制的是那个用“Ill"的。

(有时敲字时眼睛反应不过来。梭罗就很无辜地被我很无意地骂过。)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洒家要向梭罗道声惭愧了。梭罗的“写作”是狄金森应该知道的。输入“xz”,不料“写”成了“下”。

洒家自幼直到数年前,目力甚佳,两眼均保持2.0。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付出的代价就是老花眼来得暴风骤雨般迅疾,一时措眼不及,二时依旧不及,到今时还是时常忘掉花镜。
一步一景 回复 悄悄话 诗人在独处,孤独中独立思考,自由的灵魂终会有处可栖。
上一次留言,忘了说,舒兄译的标题就足够打动人,比如:
多少个这样的早晨 — 我们分离
成功最为甘美
我无法告诉你 - 然而你感觉到它,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假如你的来临是在秋天
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函
我从未见到过荒野
书信是人间的欣欢
..…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舒兄,原来的对的,我读的过程中也特意上网查过,是ill一词,大写以后认不出来了。我的一贫如洗和写错了:)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星如雨86' 的评论 : 多谢星如雨光临、鼓励。乐器之喻,极尽雅致。

狄金森大半生的五味、百感,都录入诗作之中。孤独感的确多少次现身,甚至有时成了她的伙伴。“如果没有了孤独感 / 或许会愈加孤独” (It might be lonelier / Without the Loneliness)。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承蒙觉晓的光临和鼓励。虽然梭罗与狄金森没有见过面,但是她应该是熟悉梭罗的下作。正如觉晓所言,狄金森勇于不合俗流。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立思考、独立人格。

非常感谢觉晓指出。那里应该是“Is",不知怎样成了三个“l”,就去更正。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惠顾。

机器翻译或许会把那句译成:“把摇头丸给我留下”。哈哈。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业余厨子' 的评论 : 多谢大厨师惠顾。问好。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问好暖冬。谢谢光临。鄙视精神上的一贫如洗 -- 说的妙!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承蒙点点驻足、评点。赞同点点。大约人总是追求心中快乐的,而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快乐应该是更加“接近”吧。此外,或许精神上的希求与同外界(他人、环境)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Ill it becometh me to dwell so wealthily”
这一句第一个是符号?第一次看见,请讲解。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舒兄的译诗节奏感非常好,韵脚的处理也完全忠于原作。谢谢介绍。

印象中狄金森是悲伤,孤独而压抑的,但这首小诗能看见诗人真挚热情的笑意,也许她太孤独了,才那么渴望和珍惜着友谊,狂喜是精神上的富有和满足,她的心灵好像极度敏感的乐器,任何的触动都会激发出灵魂的颤音。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这份狂喜与梭罗有共鸣了,显示了狄金森的精神层面。我想到那首《茶碟只是托个茶盏》。
她的确写出了她的不合主流价值观,需要勇气。
请舒啸继续多多贡献佳译,不论一贫如洗还是狂喜。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Ecstasy译得很有意思,谢谢舒兄的译文!
业余厨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译的好!谢谢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我赞同舒兄最后两句的翻译和理解,译得好!作者就算鄙视精神上的以贫如洗。舒兄七月好!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每次点开你的博客,还没看字句就已经大致知道内容的悲喜程度。因为音乐的节奏,和音符已经把诗人的内心偷偷泄露了不少。确实,会笑,会欣赏,会高兴的人可能常常忽略对自己富足的认知。富足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金钱的,另一个是心灵的。虽然精神的富有不一定能带来和金钱富有相等同的境遇,但是总比只有金钱却没有精神要高贵得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