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狄金森(Dickinson)《思想在质轻蝉翼的薄膜下面》(Fr203)

(2020-04-17 11:07:50) 下一个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

译记:

在这首短小的说理诗中,狄金森断言,透过一层薄膜来观察,要比毫无遮掩的直视,更能够清晰地理解思想。然后,又举了两个例子来阐明这一观点:

比起一丝不挂来,穿着编织的薄衣,反而更能凸显身体的起伏曲线。

常去山里远足的人们会对第四行深有体会:山中笼罩了薄雾才更能勾勒出层峦叠嶂。

(照片来自网络)

这行中的“Apennine”为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初译依原文译出。后一稿简译为山脊。

至于这“薄膜”到底是什么,大家争论了几十年,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卷升F大调赋格曲)

------------------------------------------------------------------------------------------------

 “思想在质轻蝉翼的薄膜下面”

(美)狄金森

舒啸 译

思想在质轻蝉翼的薄膜下面 -

可以被看得更加清晰 -

就像纱丝恰恰凸显出曲线 -

或是薄雾勾勒出山脊

 

(J210 / Fr203)

-----------------------------------------------------------------------------------------------------------------

(初译稿)

思想在质轻蝉翼的薄膜下面 -

可以被看得更加分明 -

就像纱丝恰恰凸显出曲线 -

或是薄雾勾勒出亚平宁

 

(J210 / Fr203)

-----------------------------------------------------------------------------------------------------------------

Dickinson 原诗:

“The thought beneath so slight a film”

The thought beneath so slight a film —

Is more distinctly seen —

As laces just reveal the surge —

Or mists — the Apennine

 

(J210 / Fr203)
 

 

---------------------------------------------------------------------------------------------

英文诗歌选译

----------------------------------------------------------------------------------------------

 

拜伦(Byron)《西庸的囚徒》(片段)

雪莱(Shelley)《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丁尼生(Tennyson)《航过沙洲》

惠特曼(Whitman)《大路之歌》(片段)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纪念 Robin Williams)

惠特曼(Whitman)《致冬天的火车头》

狄金森(Dickinson)《多少个这样的早晨 — 我们分离》(Fr18)

狄金森(Dickinson)《成功最为甘美》(Fr112)

狄金森(Dickinson)《除了诗人们歌咏的秋日》(Fr123)

狄金森(Dickinson)《慢慢地来 — 伊甸乐园》(Fr205)

狄金森(Dickinson)《我品尝未曾酿过的酒》(Fr207)

狄金森(Dickinson)《狂野之夜 — 狂野之夜》(Fr269)

狄金森(Dickinson)《“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Fr314)

狄金森(Dickinson)《我喜欢看它舔着一哩又一哩》(Fr383)

狄金森(Dickinson)《灵魂挑选她自己的社群》(Fr409)

狄金森(Dickinson)《我在可能性里栖居》(Fr466)

狄金森(Dickinson)《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Fr479)

狄金森(Dickinson)《这个角度的景观》(Fr578)

狄金森(Dickinson)《疯痴多是最神圣的理智》(Fr620)

狄金森(Dickinson)《一条小路并非人工铺设》(Fr758)

狄金森(Dickinson)《我从未见到过荒野》(Fr800)

狄金森(Dickinson)《宽宽裕裕地备好这张床》(Fr804)

狄金森(Dickinson)《人们说“时间治愈伤痛”》(Fr861)

狄金森(Dickinson)《它是寂寞的欢咏》(Fr873)

狄金森(Dickinson)《令我们望尘莫及》(Fr894)

狄金森(Dickinson)《比鸟儿更加深入夏天》(Fr895)

狄金森(Dickinson)《一个人可能会说句...》(Fr913)

狄金森(Dickinson)《诗人们仅仅点燃了灯盏》(Fr930)

狄金森(Dickinson)《无法察觉地,犹如愁绪》(Fr935)

狄金森(Dickinson)《一种光线存在于春天》(Fr962)

狄金森(Dickinson)《我们可以猜破的谜语》(Fr1180)

狄金森(Dickinson)《欢乐时,时光自行消逝》(Fr1182)

狄金森(Dickinson)《没有舰船比得上一册书卷》(Fr1286)

狄金森(Dickinson)《这个短促的生命持续了如分似秒》(Fr1292)

狄金森(Dickinson)《希望是个奇特的发明》(Fr1424)

狄金森(Dickinson)《他们或许不需要我 - 可也或许需要》(Fr1425)

狄金森(Dickinson)《夏天有两个起点》(Fr1457)

狄金森(Dickinson)《在你想到春天之前》(Fr1484)

狄金森(Dickinson)《蒲公英苍白的花茎》(Fr1565)

狄金森(Dickinson)《他吃了喝了宝贵的字符》(Fr1593)

狄金森(Dickinson)《不知道黎明会在何时到来》(Fr1647)

狄金森(Dickinson)《黄色布满边际的天空》(Fr1733)

狄金森(Dickinson)《我的火山上青草生长》(Fr1743)

狄金森(Dickinson)《就是在这里我的夏日驻足》(Fr1771)

狄金森(Dickinson)《我的生命结束前已经结束过两次》(Fr1773)

狄金森(Dickinson)《构成一片草原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Fr1779)

叶芝(Yeats)《茵尼斯夫里的湖岛》

艾略特(T.S.Eliot)《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康明斯(e e cummings)《有一个地方我从未去过》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不要温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史蒂文斯(Stevens)《罐子轶事》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爱的17岁高中女孩》

遵老同学独舞先生命,玩笑译“Someone Like You”

----------------------------------------

【改译】叶芝(Yeats)《当你老了》

【改译】叶芝(Yeats)《一九一六年复活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这首狄金森委实可以与《对所有人讲真话,但要讲得有角度》(Fr1263)相互参读。谢谢茶儿。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过谦了!觉晓光临交流指点,非常感谢。改用黑白照片的点拨,让这个小帖子顿时--生色--真正意义的生色。 :-)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感谢茶儿。我基本不敢发言,因为不懂,所以学习。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茶儿这是诗的语言。一会儿去贴因你的留言(“难道狄诗人也懂东方文化的含蓄,当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思想时更让人深得其真谛”)让我想到的那首Fr1263。 (刚注意到我前面回复你时,脑子短路,把“voice”误说为“音步”。歉。)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1 非常唯美,太喜欢这张黑白照片,山层叠,雾缭绕,云衫妙曼。好像重现了狄诗人在窗前触景生情,挥洒羽豪,创作此诗那一刻。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我把初译稿加上去了。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以为亚平宁,不但可以想到山脊,还有古罗马…无限的思绪…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戴着老花眼镜,看见沙丝了。
我更喜欢亚平宁版。也喜欢这张黑白照,一秒定下。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 觉晓太客气了。指教讨论,求之不得,何以有“斗胆”之说?

1. 最后一行中间的短破折号 -- 这个短破折号起的是停顿作用。而这个停顿是因为第四行使用了英文(诗歌中)平行句子省略相同部分(尤其是相同谓语)的语言习惯。这两句实际上是:

As laces just reveal the surge —
Or mists reveal the Apennine

然而中文没有这个习惯,谓语必须译出。这个停顿也就不需要了。

2. “亚平宁”-- 我的初译是:

思想在质轻蝉翼的薄膜下面 -
可以被看得更加分明 -
就像纱丝恰恰凸显出曲线 -
或是薄雾勾勒出亚平宁

随后觉得亚平宁在这里并没有特殊意义。狄金森“宅”家时,“看”到的山都是想象中的。而再为亚平宁加注,等于又添了一层“薄雾”。 于是,把亚平宁改为了“山脊”,再用“清晰”替换了“分明”。

觉晓更喜欢原来这个译本?

3. 黑白照片 -- 这就去找张换上。

感动于觉晓的认真。不过,“纱”在诗里也是有的。:-)

谢谢觉晓!祝周末悦读悦听。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霸王力拔,茶儿力掰。:-)

茶儿这次掰出我常常遇到的纠结处。理论上,我会告诉自己,第一是要试图传达出我所能理解的原作诗意;第二是尽可能使用通顺的中文。这两者之后,“有可能的话”,兼顾原诗的节奏与韵味。

实际翻译中,取舍之间,每每顾此失彼。

在文学城注册的初衷,是有个存放文字的地方。未料时有抛砖引玉之效,自然喜出望外。得到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幸甚!!

周末愉快。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下面“联想就像薄纱覆盖。 ”薄纱为薄雾好,呼应诗句里的词。
周六早上听见鸟叫读到诗,有听了巴赫,还是很愉快的,谢谢你的译作。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舒啸,我斗胆问,这次你为什么要拿走一个短破折号,而且搬走亚平宁,亚平宁借代了山脊,不好吗,你的山脊是为了押韵那个“清晰”?亚平宁这个词有联想啊,又在遥远的意大利,诗人却是宅在家里的,联想就像薄纱覆盖。
巴赫的赋格曲让我想到美国女作家卡森的短篇小说集《伤心咖啡馆》,里面有一篇是围绕巴赫的赋格曲。
而且我还要大胆提问,这张彩色照片如果换成黑白的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种朦胧的薄翼感,像暮色降临晚霞消失没有彩色。你狄金森的译诗都有她的黑白照片,习惯看黑白的。
以提出问题的姿态来学习再学习。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哈哈哈,掰硬核,茶儿手劲大:)谢谢鼓励,继续瞎掰。
这段时间在你这儿读诗学习,发现狄的诗除了内容思考脱俗,还非常讲究诗的韵律。你的翻译不仅还原诗的本意,还尽量追随她诗的韵脚,更不简单。显然你除了爱好和执着,兼修了很好的中文功底。佩服!
其待舒兄在网络层出不穷高参的指导下,创作出更多精彩译文。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很喜欢闻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解读。

从“也”字可知,闻香“也”同样常听巴赫。:-) 祝周末愉快,悦读悦听。
yy56 回复 悄悄话 我想这可能就是美学的核心”距离就是美的“另一种诠释,当你直视时,许多琐碎的东西就会干扰你的思想,而薄膜可能是时间,阅历,所处的环境,。。。

看来你也喜欢巴赫。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星空璀璨' 的评论 : 谢谢星空璀璨!很喜欢你优美的解读。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茶儿总是一下就“掰”到了核心。狄金森另有一首诗恰恰是说“对所有人讲真话,但要讲的有角度”(Fr1263)! 这里想到了首赋格主要是因为赋格曲中不同音步层峦般的此起彼落。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觉得狄金森自己的不少诗歌也正是这样。:-)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富春江南' 的评论 : 是啊,狄金森给大家留了不少迷。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谢谢七月! 早起听点儿巴赫平均律、法国组曲、或哥德堡变奏曲之类心情总是好的。
星空璀璨 回复 悄悄话 朦胧之美也包括思想。有时候闭上眼睛反而能“看的”更清晰。这首诗译的只字面就很有美感……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哈哈,难道狄诗人也懂东方文化的含蓄,当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思想时更让人深得其真谛。
这首钢琴曲,是不是想借用音符的力度唤醒人们的感知,音乐是有“思想的”哦!茶儿又瞎掰了哈:)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富春江南' 的评论 : 特别指思想,很让人新奇,称道的比喻:)
富春江南 回复 悄悄话 轻如蝉翼的薄膜一定泛指好多东西
PeonyInJuly 回复 悄悄话 好诗,好译! 音乐很悦耳,适合早饭的心情,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