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波德莱尔(Baudelaire)《世界之外随便哪里》

(2021-02-08 09:35:19) 下一个

(Charles Baudelaire, 1821 –1867)

世界之外随便哪里

(法)波德莱尔

舒啸 译

 

人生是一所医院,更换床位的欲望支配着每个病人。这一位愿意在火炉前忍受病痛,而那一位认定了在窗前有益于康复。

在我看来,自己不在哪里,哪里就是适合自己的地方。我和自己的灵魂一直就这个搬迁的问题讨论不休。

“我的灵魂,可怜的、冷冰冰的灵魂,请告诉我,你想要在里斯本居住吗?那里一准很热,你会像条蜥蜴那样抖擞精神。据说这个海滨城市是由大理石建造,那里的人们对植物非常厌恶,竟然把所有的树木拔光。那里的风景符合你的口味,尽是光亮、矿石、水波粼粼。”

我的灵魂默然不语。

“既然你喜爱闲暇,也喜爱观赏动感的画面,那么你是否愿意到荷兰这美丽的地方安居?你经常在展览馆里欣赏这片土地的风景画,或许你会在这里感到舒心惬意。你觉得鹿特丹如何?你不是特别喜欢那些林立的帆樯和屋前系缆的船只吗?”

我的灵魂保持沉默。

“巴达维亚也许更让你称心如意。在那儿能看到欧洲精神与热带风情融为一体。”

还是一言不发。难道我的灵魂已然死去?

“你是不是已经太麻木了,只能苦中求乐?要是那样,我们就逃到有死亡意味的地方去吧 —— 可怜的灵魂,让我来筹划一下!我们收拾好行装,到托尔尼奥去。让我们再走远些,走到波罗的海的尽头。要是可能的话,甚至离尘世更远,到北极去安家。那里,阳光只是斜斜地拂过,光亮与暗夜的缓缓交替让一切死气沉沉,缺少变化,充斥着单调。虚无就半是单调。在那儿,我们可以长期沐浴在黑暗之中。同时,北极光会不时给我们送来赏心悦目的玫瑰花环,宛若地狱焰火的反光。”

终于,我的灵魂勃然发作,对我冷冷地大叫:“随便哪里!随便哪里! 只要不在这个世界就行! ”

 


译记:这是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中的第48篇。

人生是一所医院”,波德莱尔开篇这样断言。而且,我们非但都是病人,更总是渴望着换到另一张病床。

著名影片《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7)开头,主人公艾维·辛格引用了这样一句话:“I would never want to belong to any club that would have someone like me for a member.” (我从来不要加入哪个会接收我这样成员的俱乐部。)

波德莱尔在第二节中说,自己不在的地方才是好地方。随后开始了与自己灵魂的讨论,该到哪里安身。

波德莱尔借他人之口把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描绘成没有树木遮光成荫,只有光滑漂亮的石头、波光粼粼的炎热之地,并以此来吸引自已“冷冰冰”的灵魂。

荷兰是波德莱尔喜爱的地方,在《巴黎的忧郁》的另一篇散文诗《邀你远游》、及《恶之花》的同名诗作中是理想之地的原型。

(伦勃朗:三棵树)

 

巴达维亚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当时是荷兰殖民地。

 

第9节中的托尔尼奥在波德莱尔生活的时期是芬兰最北的城市。


(肖邦作品68号第四首f小调马祖卡。这是肖邦谱写的最后一首作品。)


Baudelaire 原作(英法文双标题为原作所有):

Any where out of the world

N’importe où hors du monde

Cette vie est un hôpital où chaque malade est possédé du désir de changer de lit. Celui-ci voudrait souffrir en face du poêle, et celui-là croit qu’il guérirait à côté de la fenêtre.

 

Il me semble que je serais toujours bien là où je ne suis pas, et cette question de déménagement en est une que je discute sans cesse avec mon âme.

 

« Dis-moi mon âme, pauvre âme refroidie, que penserais-tu d’habiter Lisbonne ? Il doit y faire chaud et tu t’y ragaillardirais comme un lézard. Cette ville est au bord de l’eau ; on dit qu’elle est bâtie en marbre et que le peuple y a une telle haine du végétal, qu’il arrache tous les arbres. Voilà un paysage fait selon ton goût, un paysage fait avec la lumière et le minéral et le liquide pour les réfléchir ! »

 

Mon âme ne répond pas.

 

« Puisque tu aimes tant le repos, avec le spectacle du mouvement, veux-tu venir habiter la Hollande, cette terre béatifiante ? Peut-être te divertiras-tu dans cette contrée dont tu as souvent admiré l’image dans les musées. Que penserais-tu de Rotterdam, toi qui aimes les forêts de mats et les navires amarrés au pied des maisons. »

 

Mon âme reste muette.

 

« Batavia te sourirait peut-être davantage, nous y trouverions l’esprit de l’Europe marié à la beauté tropicale. »

 

Pas un mot. – Mon âme serait-elle morte ?

 

« En es-tu donc venue à ce point d’engourdissement que tu ne te plaises que dans ton mal ? S’il en est ainsi, fuyons vers les pays qui sont les analogies de la Mort. - Je tiens notre affaire, pauvre âme ! Nous ferons nos malles pour Tornéo. Allons plus loin encore, à l’extrême bout de la Baltique ; encore plus loin de la vie, si c’est possible ; installons-nous au pôle. Là le soleil ne frise qu’obliquement la terre, et les lentes alternatives de la lumière et de la nuit suppriment la variété et augmentent la monotonie, cette moitié du néant. Là, nous pourrons prendre de longs bains de ténèbres, cependant que, pour nous divertir, les aurores boréales nous enverront de temps en temps leurs gerbes roses, comme des reflets d’un feu d’artifice de l’Enfer !»

 

Enfin, mon âme fait explosion et sagement elle me crie : « N’importe où ! n’importe où ! pourvu que ce soit hors de ce monde ! »

 

 

---------------------------------------------------------------------------------------------

法国抒情诗选译

----------------------------------------------------------------------------------------------

拉马丁(Lamartine)《湖》

戴波尔德-瓦尔莫(Desbordes-Valmore)《萨迪的玫瑰》

雨果(Hugo)《来吧!看不见的长笛》

雨果(Hugo)《清晨》

雨果(Hugo)《既然盛开鲜花的五月...》

雨果(Hugo)《既然我已经把唇置于你依旧盈满的酒杯...》

雨果(Hugo)《我是由阴影和大理石制成》

奈瓦尔(Nerval)《幻想》

缪塞(Musset)《请记住》

戈蒂耶(Gautier)《中国风》

波德莱尔(Baudelaire)《邀你远游》

波德莱尔(Baudelaire)《黄昏的和声》

波德莱尔(Baudelaire)《沉思》

波德莱尔(Baudelaire)《毁灭》

波德莱尔(Baudelaire)《海港》

波德莱尔(Baudelaire)《世界之外随便哪里》

勒孔特·德·里勒(Leconte de Lisle)《美洲豹的梦》

普吕多姆(Prudhomme)《破裂的花瓶》

埃雷迪亚(Heredia)《夕阳》

马拉美(Mallarmé)《海上轻风》

魏尔伦(Verlaine)《月光》

魏尔伦(Verlaine)《我熟悉的梦》

魏尔伦(Verlaine)《我心中在落泪》

兰波(Rimbaud)《感觉》

兰波(Rimbaud)《永恒》

兰波(Rimbaud)《晚祷》

拉弗格(Laforgue)《伤感,伤感》

雅姆(Jammes)《要下雪了...》

安娜·德·诺阿耶(Anna de Noailles)《印记》

瓦雷里(Valéry)《石榴》

瓦雷里(Valéry)《脚步》

瓦雷里(Valéry)《友好的树林》

瓦雷里(Valéry)《隐语》

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孔雀》

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莱茵之夜》

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玛丽》

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米拉波桥》

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病秋》

勒维迪(Reverdy)《中心暖气》

勒维迪(Reverdy)《还是爱》

艾吕雅(Eluard)《爱着的她》

阿拉贡(Aragon)《镜子里的艾尔莎》

德斯诺斯(Desnos)《我那么多次梦到你...》

德斯诺斯(Desnos)《诗人的大好日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握手暖冬!谢谢妙解。

同祝新春!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前几天看到了,以为就是一篇法译中,仔细一读才知道舒兄译这段的用意。文章一开头就耐人寻味,"人生是一所医院,更换床位的欲望支配着每个病人。" 人在哪里生活都会不满意,见异思迁,总想拥有一切最美好的东西。
"自己不在的地方才是好地方"...让我想起有人说的,"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
舒兄新春快乐!牛年吉祥!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利未人' 的评论 : 谢谢利未人对肖邦的精彩评议。母语是作曲家极致熟悉的声音,语言中的“起伏、强弱、长短、停、段的微妙的关系”会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背井离乡的肖邦时刻怀念祖国,乡音在作品中的影响尤为突出。

鲁宾斯坦的肖邦已差不多是“标准”了。以前读到他的肖邦演奏曾被讥笑贬抑,当时很是吃惊。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byd_妈妈07' 的评论 : 谢谢Toby妈妈惠顾、鼓励。我这里译诗配乐是或“借”或“盗”。Toby妈妈的Toby系列和父母系列,原创记叙,真实感人。
利未人 回复 悄悄话 鲁宾斯坦是波兰人、犹太人。他的母语是波兰语。所以,他完整理解肖邦的情感思维。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乐句。--他明白肖邦是怎样处理乐句之间的起伏、强弱、长短、停、段的微妙的关系。我也弹肖邦的一些名曲。但,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就是我不是 “雅各晒师吗师'思维。我理解 “刀步介”。也就是生活中的。 而音乐这是情感与思维逻辑合成。--是专业领域的。

霍洛维茨的母语 是 乌克兰基辅犹太人---的地方俄语。他用俄语去理解 '雅各晒师吗师‘。差距在此。
演奏是你能听出来--。霍洛维茨总是不能深入作品的本质。当然,老霍洛维茨已经是神仙了。
Rubinstein is Polish and Jewish. His mother tongue is Polish. Therefore, he fully understood Chopin's emotional thinking. Why would he write such a phrase. --He understands how Chopin handles the subt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ps and downs, strengths, lengths, stops, and paragraphs between phrases. I also play some of Chopin's famous songs. However, I always don't understand why it should be handled like this. This is why I am not "Jacob's teacher or teacher" thinking. I understand "Daobujie". That is in life. And music is a logical synthesis of emotion and thinking. It is a professional field.

Horowitz's mother tongue is Kyiv, Ukraine, the local Russian. He uses Russian to understand "Jacob Shashi Ma Shi". Here is the gap.
The performance is what you can hear--. Horowitz can never get into the essence of the work. Of course, old Horowitz is already a fairy

利未人 回复 悄悄话 高兴遇到这么喜爱肖邦的朋友。正是鲁宾斯坦的演奏。我的CD是“RCA Red Seal”的“51 Mazurkas”。

鲁宾斯坦是波兰人、犹太人。他的母语是波兰语。所以,他完整理解肖邦的情感思维。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乐句。--他明白肖邦是怎样处理乐句之间的起伏、强弱、长短、停、段的微妙的关系。我也弹肖邦的一些名曲。但,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就是我不是 “雅各晒师吗师'思维。我理解 “刀步介”。也就是生活中的。 而音乐这是情感与思维逻辑合成。--是专业领域的。

霍洛维茨的母语 是 乌克兰基辅---的地方俄语。他用俄语去理解 '雅各晒师吗师‘。差距在此。
演奏是你能听出来--。霍洛维茨总是不能深入作品的本质。当然,老霍洛维茨已经是神仙了。
tobyd_妈妈07 回复 悄悄话 一篇沉甸甸的散文,我不懂法语,但是喜欢你的译文。好的译文就是一次再创造!谢谢分享!有美图有音乐还有美文! 大餐! 赞!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蓬莱阁' 的评论 : 蓬莱阁好建议。只是,《海港》是第41篇,《世界之外随便哪里》是第48篇。有着“林立的帆樯和屋前系缆的船只”的鹿特丹就是个世界重要海港。看来多半是试过了。:-)
蓬莱阁 回复 悄悄话 “只要不在这个世界就行!”

这是一个多么厌世的灵魂!

波德莱尔应该去海港坐坐。“对于在人生拼搏中疲惫了的灵魂,海港是处充满魅力的歇息场地”。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点点分析的好。类似想法跨越了国家、语言的界限。细细咀嚼的话,波德莱尔所言更强调了自我主观,也多少带有自己的归属感。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这种不甘心,生出了几多喜剧、悲剧、正剧……

谢谢小C确认图片问题。倒也蹊跷,难道城里的服务器会把首页文章中的附图再次拷贝到不同路径不成?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多谢如斯光临、讨论。

我觉得波德莱尔用了“On dit(人说)”,没有想要实写里斯本,只是以他人之口,借冬日依旧温煦的里斯本,来向“冷冰冰的灵魂”描绘一个充满光亮的地方。光亮的大理石加上水波的反光,甚至连树木的阴影都没有。真的里斯本当然是有树的。:-)

在“marbre”的翻译上,我要和尊敬的前辈大师唱个反调了。首先,正如如斯所言,“云石”并不能令人有感性的联想。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云石”一词似乎已经存在,另有所指,拿来译“marbre”只能产生误解。

“大理石”一词早已成为专用名词,超出了地理的局限。其实在国内,大理石也不是仅产于大理。既然我们可以说“北京大理石”、“河北大理石”,那么“欧洲大理石”也就不是问题了。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利未人' 的评论 : 幸会利未人。多蒙光临。问好。

高兴遇到这么喜爱肖邦的朋友。正是鲁宾斯坦的演奏。我的CD是“RCA Red Seal”的“51 Mazurkas”。

赞同朋友的感叹。今人的确容易对波德莱尔“布瓜?布瓜?”一番。

萨瓦--萨瓦彼安--谢谢。:-)
cxy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也才注意到,首页点进去只看到一点残余的树冠。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步一景' 的评论 : 感谢!等可以修改时,我去重新上传那张照片。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在我看来,自己不在哪里,哪里就是适合自己的地方。”这句话很有哲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们都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
cxy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人生是一所医院, 我们都不甘心于属于自己的那张病床…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里斯本城里的卵石路用大理石铺成,走上去滑溜滑溜的。因此波德莱尔才会写里斯本是由大理石建造的?不然此“桂冠”该给罗马。
傅雷译作“云石”的,见你译大理石。的确,有助国人理解。这个词我老是纠结:傅认为不应用中国地名“大理”命名欧洲石材。他想出“云石”一词,可是一般人无感,联想不到石材的光滑。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解决呢?
利未人 回复 悄悄话 --老波德莱尔活在“枫丹白露画派”的辉煌时代---之后五十年是“印象画派”的世界潮流。
人不可以活的太重、严肃、认真。务必要与自然在一起。与自然在一起---就是与Creat--相辉映。

非常的---萨瓦--萨瓦彼安--谢谢
利未人 回复 悄悄话 肖邦作品68号第四首f小调马祖卡: 你的录音听上去是不是鲁宾斯坦的演奏。很是灵性泛洋--非常的棒---对肖邦老爹解释的很清楚。霍洛维茨也是肖邦情感的歌者。

今天的人,如果要理解100年前的事--会很茫然,会文“为什么?--- 有病吗!”。

的确,现而今的病更重。文明的、文化的、手机的---颈椎的。 ---谢谢
一步一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在你的博客,可以看到三棵树,但首页却不能。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波德莱尔和鲁迅虽追求有异,都是孤独者,也都是“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了。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承蒙大马哈鱼光临、鼓励!幸会问好!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步一景' 的评论 : 谢谢小冒!是那个图片有什么问题吗?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步一景' 的评论 : +1真希望自己能够读懂法文,非常喜欢这篇译文。

终于,我的灵魂勃然发作,对我冷冷地大叫:“随便哪里!随便哪里! 只要不在这个世界就行! ”

——不知为啥,竟然在字里行间看出了鲁迅的呐喊:)
大马哈鱼 回复 悄悄话 人生是一所医院!有深度的分享,翻译得滴水不漏。谢谢!
一步一景 回复 悄悄话 必须去你的博客访问,才能看到真真切切的三棵树。 友情提醒。
舒兄好文好译,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