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汤灿终于浮出水面了,其实在中国的民歌演员中,她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
14年前我在华厦文摘就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后就提到汤灿的那首“幸福万年长”。唱得太好了。不管她出什么问题,她的歌给我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感谢她的歌声给我们带来的曾经的快乐。
错也错过了,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记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别人的过错。我真心希望她还能复出,还能再唱一曲“幸福万年长”。
以下是我在2004年发在华夏快递的一篇文章:
老歌说“老”
·吴友明·
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过后,人们总是在评论晚会成败得失。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在21年前的第一次“初欢”就是中国舞台艺术演出史上最盛大最精彩的表演。试问:在此之前,有谁看过一台华人文艺晚会的规模和水平胜过它?我们可以看出晚会的组织者和演员们是竭尽全力的,在很多节目里表现了中国历代舞台艺术的精华,这就是晚会为什么会取得轰动效应的最大原因?而不是什么政治原因。如果没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熏陶,如果没有世世代代艺术家的探索和奉献,就不可能诞生一个真正好看的中华民族的春节晚会。
现在,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举办21年了,它就象一首年年必唱的“老歌”,一路唱来,还要一路唱去。如果这首老歌能够唱到你老我老大家老,让我们在寂寞的家乡“老美”听得心里“老美”,何曾不是一件好事?就连许多反对“老共”的人们也要年年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晚会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生活的一部份。
为什么我把春节联欢晚会看成老歌盛会?或许是因为我喜欢歌舞的缘故。我不太喜欢看晚会的小品和相声,因为一些作品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很难说不“虚假”和“造作”。再说现在的小品和相声几乎是北方人独占,演员讲话又太快,口音又重,连我这个读中文专业的地道的“老中”也常常听不懂,与我有同感的中国南方人不少。因时差原因,每年春节晚会直播时我刚好要上班,不能同步观看晚会,只能看录影带,所以那些小品和相声只能成为我的“老不相好”,从我的屏幕里气急败坏的溜走。
当然,看小品也有例外。象“刘老根”赵本山的节目我是不会错过的,他真的老是叫人好笑。但我真正喜欢的是他的“老农”形像虽然一直在演变,但万变不离泥巴味儿,不管是当“龙凤山庄”的董事长还是城市的工人,都是那么“老土”。正如电视据《刘老根》中唱的“穿过一座山,越过一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为什么总是在“山、岭、峰”上打转呢?要上天揽月!要下海捉鳖!从赵本山身上,可以感受到九亿中国农民致富道路的艰难。
老实说,我最怀念的是八十年代的一次晚会,台湾的节目主持人“阿源”演出了闽南传统小歌舞,特别是唱着闽南老歌“咱俩人,同举着一只小伞……”。使人们感觉真正是闽台一家亲,本是同根深!如果两岸的同胞人人都拿着一把“小雨伞”,大可“瞒天过海”三通,把海峡上空的风风雨雨全遮盖。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不能看到闽南的歌舞戏剧?起码比刘老根的“二人转”精彩!这事关系闽台乡亲乡情民心民意,恳请晚会的“老上级”、“老导演”、“老编辑”和“老关系”们!多多关照闽台乡亲!如何?
也许是因为太多人喜欢老歌的原因,所以今年的春节歌舞晚会变成20年联欢晚会的“老歌”盛会,让“温暖、怀旧、流行、时尚”贯串老歌的“精彩回顾”,展现“青春中国的”风流美貌。在这些老歌中,我最喜欢的是汤灿唱的“幸福万年长”这首歌,她年年唱我年年听,而且反复听,百听不压。但愿姑娘们都能“手把一只划船的小桨”,不仅“摇啊摇啊”遥到“外婆桥”,还能“摇到”幸福万年长!
□ 寄自美国
刊登在 2004 华夏快递 kd040203.
最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