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原理传习录》托马斯把美德分为三类。
首先是“认知性美德”(IntellectualVirtue),其中又分为“思辨性美德”(SpeculativeVirtue)和“实用性美德”(PracticalVirtue)。思辨性美德包括“智慧”(Wisdom)、“科学”(Science)和聪明(Understanding),实用性美德包括“艺术”(Art)和“明辨”(Prudence)。
第二类是“社会性美德”(MoralVirtue[
阅读全文]
宏深评论于:2007-10-0106:52:09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宗和天主教尖锐对立,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当代很多改革宗领袖却在很大程度上默认天主教为普世教会的一员。凯波尔认为天主教是除改革宗之外唯一能提供一种完整世界观的基督教派别,唐崇荣,林慈信等人都拒绝完全否认天主教,作为改革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雷默兄似乎也持这一观点。
在保守的新教[
阅读全文]
范泰尔与“神律论”--王志勇范泰尔(CorneliusVanTil,1895-1987)是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和护教家。在基督教认识论与护教学两方面,范泰尔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生于荷兰一个敬虔的加尔文派家庭中,于1905年迁居美国。1928年开始在普林斯顿神学院教授护教学。后来由于普林斯顿神学院倾向于自由主义神学,就辞去教职,同年成为费城新设立的威斯敏斯德神学院的初创教授之一。[
阅读全文]
巴文克与“神律论”--王志勇巴文克(HermanBavinck,1854-1921)是荷兰十九至二十世纪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其神学的正统性、系统性和深刻性,一直在欧美改革宗教会中颇受尊重。他所著的《论启示的哲学》一书是在1908年至1909年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的讲课笔录,亲自由当时普林斯顿著名的圣经神学家霍志恒(GeerhardusVos)和教义神学家华腓德(B.B.Warfield)安排翻译和出版。其中,[
阅读全文]
近几天在网上发现刘德宠修士所著《重负与使命》一书,书中奉劝中国天主教向新教学习。仅摘录如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教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大约是天主教的15~20倍,新教教友信仰的热忱与爱心也远远胜于天主教教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本文把新教的发展作为一面难得的镜子,在反省中与我们的教会作比较,这并不是在推崇新教,贬低慈母教会,[
阅读全文]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传习录》
每个基督徒都应当成为学者性的人才,最起码我们应当好好地研究圣经,精通圣经。当然,对于在教会内担任牧师,在神学院中教授神学,或者在大学中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督徒而言,成为优秀的学者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基督徒的一生就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作为学生而学习的阶段;作为学者而研究的阶段;作为作[
阅读全文]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传习录〉
巴特神学对传统改革宗神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巴特注重改革宗神学的传统,常常以路德和加尔文的著述为神学依据,但他并不拘泥于改革宗神学传统,而是对外直接诉诸圣经记载,对内直接诉诸心灵体验,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毅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传统改革宗神学注重圣经中命题性的真理,并用信条的方式把这种命题[
阅读全文]
主爱永恒福临中华一二百年来风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神对中国的大爱二百年前新教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宣教士刚满二十五岁的青年——罗伯特•马礼逊挥泪离开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他所眷恋的亲人于1807年1月31日从英国伦敦出发乘“汇款号”轮船绕道美国纽约作短暂的逗留话别送行的美国友人登上了“三叉戟号”货船继续他驶往中国的航程9月8日他所乘坐的轮船经过无数次狂风[
阅读全文]
--郑大同
今天是中秋节,夏季的闷热过去了。秋高气爽,秋天不但有明澈之美,更是成熟的季节,丰裕的季节。中秋是一个深受人们重视喜爱的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篇,虽然是重阳节写的。千百年来每逢佳节都勾起多少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中秋似乎更能触动我们的思乡情怀。人类从犯罪以后[
阅读全文]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原理传习录》
路德宗的宣讲次序是:先法律,后福音。改革宗的宣讲次序是:先法律,后福音,再法律。卡尔·巴特的主张是:先福音,后法律。雅哈博神学认为:向骄傲的人当首先宣讲上帝的法律,向忧伤的人当先宣讲上帝的福音;不管次序如何,都当向所有的人宣讲法律和福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