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佛教的破除我执于基督教的舍己

(2012-01-05 06:41:24) 下一个



佛教的

破除我执与基督教的舍己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经学世界观研习录》


            佛教提倡人当破除我执,认识真我。破除我执就是破除假我,也就是对自身的错误认识。耶稣基督吩咐我们舍己,就是治死老我。此处的老我也是假我,并不是上帝造我们本有的真相。可惜的是,佛教最终落入人所无法把握的虚无之中,正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佛教最终以无为参照。

            但是,根据圣经的启示,有上帝,有世界,有自我,有法则。因此,圣经最终以有为参照,尤其是上帝特别启示的圣约和律法,更是明确界定了我们在世界上与上帝的关系,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有清楚的定位。这种定位包括三大定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的定位;我们与自身的关系的定位;我们与世界的关系的定位。形成这种清晰的定位的框架就是上帝的圣约,在圣约中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享受和责任的则是上帝所启示的律法。

            我们犯罪就是偏离这样的定位,上帝的救赎就是通过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命,通过圣灵的光照,使我们重新回到这样正确的定位。在这种归正之后的定位中,我们认识了独一的真救主耶稣基督,也通过耶稣基督而认识了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了上帝赐给我们的判断是非善恶的真律法,当然也就认识了我们自身的真自我。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生活在这种认识中,更是通过我们的认识和行动,来享受上帝的同在,享受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世界,享受上帝的律法的奇妙,同样也是不断地享受自我在这种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雷默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回馈。佛教所主张的最终境界到底是“有”,还是“无”,却是有很大争议。但是因为缺乏绝对的权威和标准,只能是人云亦云,格言尔志。基督教以上帝为最高的权威,以上帝所启示的圣经为判断的标准,自然就避免了此类的问题。
苏颜坊 回复 悄悄话 对基督教我不太了解,可是佛教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能理解为虚无或无为,而是不要执迷于感官告诉的你的相。每一样事物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放下执着就是要从“恒常”中醒悟过来,从规律去“看”事物,接受变化。
其实我相信每一种宗教都在教人领悟,只是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基督教,只能表达一下自己对佛教的粗浅认识。见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