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庄子《山木》篇通过“林回弃千金之币,负赤子而趋”这则寓言故事,把人世间这种人际关系,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分为二。一种是天属之和,一种是利益之和。像林回这样,他和这户失火的人家无亲无故。他听到房间里有婴儿的啼哭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头钻进了火海,把这个孩子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大火就烧不到他。别人问他,这个一户大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体是藏有百魂的。庄子说百骸九窍六脏,赅gai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各为其主,都有他自己的主人的,并且庄子说它们之间就像臣妾一样,有这种等级的关系,递相为君臣乎,有时还想有那种轮流坐庄的冲动,都想来主宰我们的肉体,主宰我们的身体,但是庄子说“其有真君存焉”,一定有一个可以统一百魂的主宰存在,这个主宰叫作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庄子主张逍遥,主张自在宽容,可我们往往把庄子这种自在逍遥和一无所有等同了,庄子在达生篇明确地指出,养形必先之于物,物有余而不养者有之。这句话首先就告诉我们,如果想达到真正的身心自在,达到身心灵合一的状态,首先要有养身的这种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是不可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不可能达到真正逍遥状态的,只是如何获得这些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17 15:12:12)
庄子《山木》篇第一则寓言故事。就是“竖子杀雁”这则寓言故事,我们也都比较熟悉,但是这则寓言故事,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它的含义非常深刻。这是庄子的弟子,给庄子抛出的一个问题。一个难题:先生你说昨天我们看到的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所以能够尽其天年,能够长得那么大,能够活得那么久,那这个主人家的这只鹅,因为没有用反而成了盘中餐,那到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16 06:25:52)
慧子家有一棵无用的大树,感觉到很忧虑。庄子说,为什么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旷埌之野。在大树下逍遥自在的休息呢?而患其无所用,子之心蓬也夫。同样一棵大树,在慧子看来它是没有用的,并且为之焦虑,而在庄子看来恰是逍遥无为之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差呢?庄子说你看一看这些果蓏luo之属,大枝折,小枝泄,皆不能终其天年。那些有用的果树结着甜美的果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16 06:21:03)
https://www.ixigua.com/6943938612761199112?id=6942139611481113092一共包括19个视频。每个视频在4分钟和5分钟左右。听读起来一共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15 04:47:40)

生命的成长是从自我比较开始的,而不是向外去比较,如果向外去比较,它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回顾一下庄子逍遥游篇讲到的大鹏鸟,抟羊角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冥飞往南冥的过程中,遇到了斥晏的嘲笑,遇到了蜩与学鸠的嘲笑,我们注意到并没有一个字描写大鹏鸟的回应,庄子只是作为第三者旁观者进行了寥寥的点评。这是小大之辩,这是是非之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14 04:15:01)
庄子说: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深也,不厌神眇而已也。在《缮性》篇他也说:天下无道,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以及庄子《大宗师》篇,说“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这都是一个“藏”的智慧,所有的智慧都凝聚在这个“藏”字里面,如何去“藏”,庄子在达生篇给了我们明示,他一开始讲一个叫张毅的人,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魏国的中山公子牟,想到深山里面去修行,去修心养性,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量,可是他到山中修行一段时间以后。他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觉得这也难受那也难受,浑身不舒服。不但不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反而是心乱如麻,身在江湖,人系庙堂之上,于是他去找到了一个隐士叫瞻子。他问瞻子:人人都说只要放下就是解脱,只要放下了就能够修身养性,就能够提升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颜回对孔子说:先生,你在小步走的时侯,我跟着你小步走,你在大步走的时侯,我也能跟着你后面大步走,可是当你奔逸绝尘的时侯,我只能望洋兴叹,瞠目结舌了。孔子说:何谓也?孔子没有听明白,就问颜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颜回说先生你在论道,我也在论道。你在教弟子,我也在教学生,可是我发现我和你的境界差得太远了,你的精神境界是我追赶不上得。你虽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