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做减法,但是自古以来这些得道之人,他们做减法,并不是从自己的吃穿用度上开始的,而是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首先抽离出来。如果你不能够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你会感觉到越来月疲惫,为生活所累。首先,不要在迎来送往上耗费我们的精力,敢于说不。把精力放在自身上面去。
亲近则狭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靠的越近,越会产生那种矛盾和磨擦,所以适当保持与他人的距离,就是独善其身的开始。“室无空虚,妇姑勃隙”没有外在矛盾的时候,姑嫂之间,亲人之间也会纠纷不断,矛盾不断。一些家庭成员之间有外在矛盾的时候,还能够相互抱团。当外在矛盾没有的时候,内部的矛盾就开始凸显出来了。就像《列御寇》篇讲到那个“缓”,河润九里,泽及三族。那最后怎么样呢?还是避免不了亲人之间的相互伤害。
针对“缓”这一家人,庄子说“今世之人皆缓也”。自古以来,外部的矛盾和内部的矛盾相互交替出现,一直都没有变。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诸多的矛盾和纠缠就会在无形中消失。庄子在《徐无鬼》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像被流放的人,被充军发配的人,发配到边远的蛮夷之地,在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刚被流放在那几天的时候,只要遇到自己认识的人,哪怕是一面之缘的人,他都感觉到非常的开心,被流放十天半个月以后,只要见到自己国家的人,他也会像见了亲人一样。
当被流放一年以后,哪怕长得像自己国家的人,不管他是鲁国的宋国的秦的。。。。他也会喜出望外,这时候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有和谐和美好了。庄子接下来说,如果把他流放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时候,即便是听到有像人的脚步声,他也会感觉到非常的亲切,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56章说。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人与人之间,如果不以外在利益得得失作为准则得话,就没有所谓的亲疏远近贵贱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以精神为纽带,能够精神同频的人,他们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距离的。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相与为友,他们就达成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与无相为。指的就是不在表面的你来我往,不在于迎来送往上面,而能够心在一起。这样的人在一起他可以“登天游雾,挠挑无极”。心胸是非常坦荡的,神明是非常通达的。贵以身为天下,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可以寄天下。这句话是《道德经》里的原话。
庄子《在宥》篇又原文不动地引用了这一段话,说明这句话是多么重要。什么叫做“贵以身”?那就是你用什么来让自己的身心达到那种尊贵、高贵的境界。能够从精神的世界获取养料来滋养我们的身体,那是最高贵的。这样的人可以托天下,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因为这样的人他不会贪得无厌,他不在于外求,而尽量地把外在的东西分享出去。
爱以身为天下泽可以寄天下。如果你能够从精神层面,从精神匹配的角度来爱自己,那么这样的人就值得寄托,因为他能够真正地爱自己,爱自己爱得非常彻底。这个表现在一切都要和我得精神相匹配。
比如说男女之间得这种爱情,大部分人并不是从爱自己出发的。每一个人都想找到一个灵魂伴侣,找到一个灵魂同频的人,能够惺惺相惜,彼此之间善解人意,这是多么美好,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和期盼,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都是奔着美貌财富地位权利去了。而且感觉是真心喜欢,这就是你没有分清喜欢和爱之间的关系。
爱是爱自己,爱自己那个精神世界的我。一切要与精神世界的我相匹配为原则,而喜欢是因为你在满足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你缺什么你才会要什么,才会去喜欢什么,喜欢并不代表爱,这一点非常迷惑人,只为了喜欢的东西去活着,注定一生蒙在鼓里,注定活在虚假之中。而为了那个精神世界的我,一切与精神世界的我相匹配,那么就是返璞归真,活在真正的爱的世界里。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3年1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