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常说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没有一步路是多走的,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庄子笔下也多次讨论过蔽蒙之民、遁天之刑、以及天之戳民、风波之民,等等。这都是违背了自然之道的人,违背了自然之道,你所走过的路那一定不是正确的。那什么状态下,我们走过的路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是,只要我们能够处于那种身心安宁,身心安康的状态下,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即便当时看起来是无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这个伟大的导师,一定会把你带向正确的地方,带向正确的方向。
庄子就以慧子为例。惠子、师旷、昭文,此三子者,知之盛也。故载之末年。这三个人在早年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生活的。惠子多方,其书五车。惠子一直都喜欢博览群书,与天下晓辩者,天下辩士与之相乐也,而且乐此不疲地愿意与天下的辩士相互辩论,他觉得乐在其中,这是早年的惠子,他一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走的,后来被梁王相中,梁王认为惠子是一个大才,可以为国所用,因此启用了惠子,惠子于是在梁国做了宰相。所以庄子说“故载之末年”。
回过头来看惠子以前走过的路,在做梁国宰相之前所走过的路,可以说一切都是刚刚好,可以说没有一步路是多走的,然而接下来他就自以为是,以此为大,认为自己这一切都是刻苦努力勤奋得来的。彼非所明而明之,其子又以文之纶终,一事无成。不断地去唠叨自己的儿子,要让儿子勤奋努力学习自己,以自己为榜样,他哪里知道大树底下无大草,在他不断的灌输和强大的压力下,他的儿子失去了对所有事物的兴趣,最后“文以纶终,一事无成”。
惠子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所获得的那些成就,是因为自己早年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在以自己身心安宁状态下,所积累出来的,所沉淀出来的。因此古圣先贤,绝不会在强大的压力下去做事情,那样会导致技术变形,会导致自己一步错,步步皆错。周文王启用了臧丈人,臧丈人主持国事以后,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列土坏植散群。三年以后,整个国家上下,没有这种结党营私的想象了,大家都能够同心同德,上下齐力。
文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然后就问臧丈人“政可及天下乎?”你应该能够做得更好,要帮我扩大疆土,兼并诸侯,兼并更多的国家。而臧丈人听了此言,朝令而夜遁,早上周文王找他谈话,夜里就不辞而别,遁于江湖了。还有庄子《德充符》偏讲的哀骀它。鲁哀公对哀骀它非常信任,卒授以国,然而,不几何,去寡人也!也是没有多长时间,哀骀它就告辞了,就隐退了。这些人都是选择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去做事情。如果压力太大,宁可作罢。这就是庄子强调的“无用无用”的智慧。
惠子想让自己儿子成才,最好的办法就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只要能够多一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儿子,一定可以潜移默化耳熏目染的。庄子说”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小孩子生下来,不需要懂语法的老师来教她怎么去说话,他自然而然地就会说话了,那仅仅是因为有会说话的人陪伴他,就可以了。我们沉下心来想一想,学习知识,领悟智慧也是这样的。
我们想读懂古人的经典,那就在书房,在床头,放基本古人经典的书籍,没事就翻开看一下,哪怕是仅仅对着书发呆,那也是开卷有益,你没有看书,书却在看你。你没有看懂古人,古人却已经看懂了你。这一切其实都是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你总想一蹴而就,总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囫囵吞枣的方式就能够去消化它。缺乏耐心的前提下,我们一定会手忙脚乱的,又遑论身心安宁身心安康呢?因此,不管是陪伴自己的子女还是领悟圣贤的智慧,只需要做好自己,发好自己的光就行了。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3年1月14号
道家心法: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旺,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https://www.ixigua.com/7160199559178617381?logTag=cc225d98d7e1543adf84
但是佛陀回答说那你也奈何不了我。因为那时,我真正的弟子将会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到那时,红尘将变成庙宇,家庭将变成道场。庙宇将成为你邪子邪孙的监狱。
2500年过去了。确实有一大批魔子魔孙进入了寺院,宣魔说混斋饭。也确实有佛陀真正的弟子脱掉了袈裟,走入了世间,将佛法现代化生活化通俗化。魔王的破坏方式是你在的地方我就在,而佛陀的策略是你不在的地方我在。
正在正值末法时期盛行世间佛法多增变1佛陀。其实不光是佛法,各教圣贤都在世间弘法,他们看起来非常平凡普通,却具足着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他们或许就在你的身边。末法时代,请留意你身边的便衣佛陀。文听通俗的世间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