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更新,壮大﹕教会对平信徒的教牧策略(1988)启示的异象?已是晚间九点十分,厨房的电话铃响了。原来是附近华人教会的执事陈弟兄打来。问我能否在周五晚上去他们的青少年团契讲道?约有十五位青少年,教会正物色人去帮助他们。一年来,这是第四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了。能做些什么呢?我可能去讲篇道,然后呢?如果他们能接受我的信息,会再邀请我。再以后呢?[
阅读全文]
林慈信牧师:解經與聖經神學(兼附件)1.基督徒最起碼的操練是「讀經」(Biblereading);讀經的目標是搞清楚﹕《聖經》說什麼?(不是﹕「我對經文的感受如何?」!)2.若要對《聖經》認真的學習,必須「研經」(Biblestudy,查經);目標是搞清楚﹕每一段《聖經》教導什麼?(例如﹕歸納法查經。)在靈修生活中查經,至少要準備、使用一本可靠的研讀版《聖經》(study[
阅读全文]
清教徒的釋經(巴刻)
THEPURITANSASINTERPRETERSOFSCRPTURE(J.I.Packer,AQuestforGodliness,chapter6,pp.97-105.)引言﹕羅傑斯牧師論《聖經》(從略)INTRODUCTION:JOHNROGERS’SERMONONTHEBIBLE清教徒為聖經運動;《聖經》,世上最寶貴的珍藏ABIBLEMOVEMENT;GREATESTTREASUREONEARTH
清教徒骨子裏是一場《聖經》運動。對一位...[
阅读全文]
华人神学教育历史沿革(1984)教会领袖的训练永远是教会事工的重要一环,在华人教会有增长的地区,神学教育就成了教会领袖的一项主要关怀。近年随着愈来愈多青年人投身全职尝试一些新颖的训练模式,神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刺激的事工。神学是什么?一位英国清教徒的神学学者曾说:“神学是永活神圣的科学。”神学是透过研究神的话-《圣经》而对神的认知。在《[
阅读全文]
教會意識與教會成熟(華人教會探源﹐4-2001)今天普世海外華人教會中間﹐最令人觸目的運動﹐就是海外宣教運動。1949後華人教會對宣教的強調﹐最早的包括菲律賓靈惠堂﹔到了1970年代﹐北美的華人查經班也出現了信心認獻與海外宣教獻身運動。1970﹐1980年代是北美華人教會成立階段﹔在這二十年中﹐教會開始了崇拜﹐請了牧師﹐建了禮拜堂﹐有的開始了信心認獻﹔1990年代[
阅读全文]
覺醒之後﹕寫給我的學生AFTERYOURAWAKENING,WHAT’SNEXT?ANOTETOMYSTUDENTS你多年來服事主,努力在靈命上長進。在你事奉的旅程中,你開始修一些課程,聽一些神學講座。有人為你解釋什麼是教會正統的、合乎《聖經》的信仰(教義);而教會如何在真理上偏離正道,特別是所謂「新福音派」的神學。你對所學的神學知識感到興奮。你開始醒覺了﹕教會必須站穩立場,並教導信徒們[
阅读全文]
林慈信牧师:迈向廿一世纪之神学教育(1998)感谢神的带领,赐我机会在神学院服事。弟虽曾在中、西神学院担任客座讲师或讲授密集课程多次,然而在华人神学院日间教学,却还是第一次的尝试!相信主会赐下宝贵学习、分享与成长的机会。廿一世纪即将临到,华人教会面对庞大的文化、思想、教育、家庭、神学等之挑战,实在极需神话语的光照、教导,及神的灵之感动、[
阅读全文]
「奉献之后」﹕奉召「全职」或「带职」引言每年,总有数以千计的基督徒,考虑全职事奉或宣道事工。数不清的祷告,挣扎著要作下决定。在宣教或差传营会中填决志卡、征求牧长、男朋友、女朋友的意见;问更多的问题。当中有人进入神学院,也有人踏上短宣教的征途,另有一些人投身福音机构。但是,还有好几百人继续挣扎著,尤其昆已定情、结婚的人,其中女性的挣[
阅读全文]
将你的心归我﹕从登山宝训看北美华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数不清的华人信徒,是在留学期间找到生命的主、或再度委身给基督的。在北美求学的这段日子,不啻从某一文化(也许是亚洲文化、也许是美洲的华人群居文化)进入北美校园五花八门的“沙拉冷盘”文化。这些莘莘学子因为在高等学府的学习生活,心态上自然较能接受新的思想,因此也较愿尝试别的文化。也许[
阅读全文]
认识神的知识论﹕三个视角(傅蘭姆)(JohnFrame,TheDoctrineoftheKnowledgeofGod.Phillipsburg,NJ:PresbyterianandReformedPublishingCompany.中华展望译。摘自第一部分﹕「认识的对象」导论,与第一章﹕「神﹕盟约的主」。)什么是对神的知识的“对象”?在认识神的当中,我们认识的是什么?当然是神!那么,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有很多。首先,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楚知道我们想要认识的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