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高洁高洁开学后才从北京来,来了就是我们的大班长;t她说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进校就成了普通话的标兵;信基督教,她爸是牧师;冬天上学,她披着毛茸茸的灰色头巾,穿着黑白格的短大衣,浅黄色皮靴,走到哪儿也有同学簇拥着;不管是谁,只要跟她说句话,也要臭美半天。奶奶这样不识金镶玉,原打算求她带着我去教堂的话也不敢说了。说实在的,我真想去教堂。[
阅读全文]
5青梅竹马
5.1教会小学
天津海河像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日本隅田川和彼得堡涅瓦河一样,是货物集散的通道:上游土特产在这儿集结后发往世界各地,远洋巨轮运来的货物在仓库囤积,再陆续转运内陆商阜。天津这块滨河沿海的宝地早就被列强垂涎三尺,十九世纪中叶就有了法英租界。
租界充满了西方文化的气息:靠右边行驶的交通规则、单双号分路两边的门[
阅读全文]
4.3酱油泡饭姐姐说:“搬家后房租省了一大半,离写字间远了,不用再跟写字间的先生们天天一起吃海鲜,又省了一笔伙食费。学校也近了,我和弟弟可以走着上下学,连三轮车钱也省了。”
爸爸皱着眉头:“可你们要过马路呀。”
“没事儿,上学我拉着他;放学有路队,把他送到家门口。”
“这个学期的车费已经付了,下学期再说吧。”
阅读全文]
4.2乌鸦嘴坐在沈家客厅的转圈沙发上,我的两眼紧盯着圆茶几上叫不出名的干果糖果,满嘴口水就要流出来时沈伯母才柔声说,你们随便吃啊。她是苏州人,说话软绵绵的,像桂花年糕一样糯糯的甜香。姐姐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小块芝麻糖,我拿了两块花生糖。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我贼了半天,专门挑的黏在一起的两块糖似的。我有那心眼儿,那么馋,那么没出息吗?她[
阅读全文]

4承德道31号4.1沈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津和平路、滨江道交口一带最热闹,劝业场、中国大戏院、光明电影院、狗不理包子、广东宏业菜馆、天宝楼酱肉馆、南味小吃稻香村等影剧院、饭馆、游艺场,这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都聚集在你找几个路口。单说劝业场就相当于上海永安公司和大世界的总合,里面不仅有商场、影剧院,还有茶餐厅和游艺场。从那儿往南,第三个路口[
阅读全文]

3.8惊魂夜
家和万事兴,连遥远的地平线上也是一片祥和。
灾难不是来自地平线,而是突如其来、自天而降。1952年夏天,一个难忘的深夜,我被恶狠狠的叫骂声惊醒。坐起来揉着眼睛,只见几个手臂上套着红袖章,穿着簇新蓝制服的“工人叔叔”押着爸爸往外走。妈妈站在一旁,嘴唇颤动却说不出话来;奶奶悄悄抹泪,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
第二天,家里出奇地[
阅读全文]
3.7奶奶的手镯早晨,奶奶打开梳妆盒,四边长锈的镜子映着我那长着雀斑的脸和她那菩萨一样笔直的鼻子,月牙一样弯弯的眉眼。镜子里的她拿起篦子,一下又一下地篦着头发。缎子般光滑的头发像浪花一波又一波拍打着她的前胸,散发出桂花油的浓香。头发篦好了盘在脑后,挽个发髻罩上黑色的网罩,穿一根骨针固定。然后拿出一小瓶刨花水,倒出一点,搓匀了涂在我头上[
阅读全文]

3.6维多利亚花园戈登堂前矗立着一座五米高的“欧战胜利纪念碑”,仿照伦敦怀特霍尔街纪念碑的设计,庄严肃穆的方形基座,两侧饰有石雕花瓶,中间有个浮雕十字架,一个执剑的英雄雕像高高伫立,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西方的文明。这座纪念碑不仅纪念历史,更诉说着那些遥远战火中不曾被遗忘的荣光。纪念碑的后面是维多利亚花园,这片花园由英国殖民者精心打造,[
阅读全文]
3.5长大了做什么?
我们家的小人书不少,彩色的只有苏联影印版《我长大了做什么?》。翻开书,第一页写着:“人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会长到十七岁。”
我长到十七岁做什么呢?于是我去问奶奶。
“长到十七岁当兵。你表伯文静得像个姑娘,都能参军入伍当将军,你天生就像三板斧的程咬金,更该效命疆场,抛头颅洒热血。”
“为什么要我去抛[
阅读全文]
3.4王九春节后曾祖母带堂兄上海,他要开学上课了。我和姐姐也要回学校,她上三年级,我上幼儿园大班。我们都在正德少年教育中心,上下学有些距离,往返乘包月的三轮车。蹬车的王师傅很仔细,赶上雪雨就放下棉帘子,即当风又保暖。可我觉得车厢里又黑又闷,我钻出去,左手拽着姐姐的裤角,右手比划成手枪,一路上寻找逃跑的美国特务。那时中美战争刚结束,全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