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方便地说这是幻,那是幻,然后‘它’是真。虽然这样的说法在语言上容易理解,但已经无形之中建立了立场(立了法),已经落入了两元对立循环中去了。我们可以谈真谈幻,但要明白这个说法不是究竟的,因为你还是在企图确定某个情况,企图抓住一个立场。如何化解这个逻辑矛盾呢?那就要上升到品味《不确定》这个层次了。现实没有真正的层次,层次也是方便的说法。比如我们明白了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我们把这个悟性比喻为第一层次。如果我们无法明白无生无灭,就退而次之,理解一切都是在念头升起的一霎那生灭的,这就是释迦牟尼的第一个法印:念念生灭无常。我们把这个悟性比喻为第二层次。别以为释迦牟尼说的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了。没有可以说或可以想象的“真理”,甚至连“真理”这个思想概念本身都无法确定成立。释迦牟尼仅仅透过不同的说法指向那不可说而已。当你越来越明白,可以把“三法印”也甩了。
同样道理,如果你停留在分辨“真”和“幻”之间,是第二层次悟性,不太究竟。虽然不太究竟但这类逻辑思路容易理解沟通啊,当然是可以说的,但说着说着,你自己都会发现已经落入了思想逻辑习惯的两元对立循环中了。但不要滞留在这个悟性(敏感度),如果你提升一个悟性敏感度就会发现《不确定》味道了。
我已经写了很多文章讨论“无法确定”。如果你去一般法师那里,他们很少谈论“无法确定”。因为悟性还不够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思想上确定一个情况,他们很喜欢听到“这就是幻觉,那就是真”这类话,他们会觉得法师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感觉很满足,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心里的问题有答案,法师们乃至整个宗教系统就是给他们“答案”的。有求必应吗,社会就稳定了,思想上的寄托就有了,日子好过了。如果法师对他们说一切都是“无法确定”的,一切都无法说,谁还要来听他的讲座?他们会认为此法师卖弄玄虚,故意不讲给他们听明白。当然也不排除大部分法师会说法但不一定真明白。
大彻大悟的那位一般不会上台给几千人说法,因为没有什么“法”是可以“说”的。如果你问大彻大悟的那位:你是什么?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任何答案都是错的,也许他只能说《无法确定》。绝大多数人是不要听这种话的,他们误以为大彻大悟者卖弄玄虚知道但就是不说给你听,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大彻大悟的那位正是因为不骗你,所以他没有答案,这个“没有答案”会把你的问题给摧毁了,问题的逻辑本身就不成立,怎么可能有答案呢。《无法确定》是化解一切概念的关键点。
比如,早上醒来还记得刚才梦中的情节,我们习惯地下定论:梦是幻。但我要让你进一步,你能确定梦中的情节到底发生了还是没有发生?刚才在梦里跟你讲话的那个人在梦中肯定是“在”的,但现在肯定是“不在”的,到底是“在”还是“不在”?
比如,当下此刻,眼前看到了街道人流,你能确定“街道人流”真的在那里?你能确定“街道人流”真的不在那里?你能确定“看”就是思想上认定的看吗?你能确定“主观我”真的在这里?而“客观它”真的在远方?整个逻辑系统告诉你的“情况”是值得怀疑的。
当我们说,意识或经验都是幻觉。这样的说法当然是可以的,但说管说,你能确定什么是“幻觉”吗?你能确定什么是“意识”吗?你能确定什么是“经验”吗?科学家可以告诉你大量的《关于意识》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关于”而已,他们会说意识有这个特征,有那个性质,这些都是“关于”,但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意识到底是什么》。就像没有人可以确切告诉你梦是什么一样。
反过来,当我们说,意识或经验是真的。这样的说法也符合思维逻辑,你确实体验到了意识或经验了嘛,如果体验是一个验证标准,那么被体验到了就自然地是真的了。但体验是一个标准吗?谁体验了?什么被体验了?你无法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因为你越研究下去,越无法抓住被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了,不但对象发散了,连“谁”在研究都发散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必须验证某个情况是真是幻,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必须是绝对独立的无条件的确定得了的。但我们老实地观察一下,现实中有没有任何所谓绝对独立而且无条件可以确定的参照物呢?
你无法找到那个绝对无条件的参照物来衡量“真”,你也无法找到那个绝对无条件的参照物来衡量“幻”。所以,说真说幻,看来都是思想随意建立的概念立场,就是像六祖惠能大师说的“立了法”了。
释迦牟尼所说的“幻觉”不仅仅是指觉知中的一切为幻,释迦牟尼在《心经》中用了一连串的“无”字,其实这个“无”不是你思想上认为的否定“受想行识“或否定”眼耳鼻喉“这些经验意识中的现象,而是否定对这些现象取名称定义概念。释迦牟尼的《无》不是简单的否定某种东西,而是否定了对概念立场的确定性。
让我们回到梦吧。昨晚你梦见了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里面都有人物世界时间空间,当你在体验梦故事的时候这个体验是逼真的,也就是说在梦中体验的时候是难以明白这是梦的。你能确定梦中的某个“梦朋友”是幻?你无法确定,因为你找不到参照系统去衡量。你能确定梦中的“梦朋友”是真的?你也无法确定,因为你找不到独立的无条件绝对稳定的参照系统做这个衡量。也许你只能说这是经验而已。
同样道理,大多数受过灵性教育的都会说当下此刻的一切都是幻觉,只有“自性“才是真的,一切都在SELF(“自性“)中生灭,而SELF(“自性“)无生无灭。不错,可以暂时这样去理解,RAMANA MAHARSHI大师或释迦牟尼大师就是采取这样的解释方法的。但他们自己也承认,他们说的一切都是指方向工作,不是真理。RAMANA说,用完了工具就把工具丢进火里烧了。释迦牟尼说他说了49年的道,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为什么?难道是释迦牟尼在谦虚吗?不是。因为“说法”就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确定”,这样的“确定”本身已经是幻觉了。RAMANA和佛一样,否定了他们自己说的一切概念了。
但RAMANA或佛祖没有骗你,他们指向了那无法说的现实。虽然他们只能通过语言来交流,但最后他们都否定了语言上建立的教条。这个《不确定》或《无法确定》才是难以通过语言描述的更上一层的悟性。
你能确定你在看一篇文章?无法确定。你能确定你不在看一篇文章?无法确定。你能确定这是“看”?你能确定这不是“看”?你能确定有“你”?你能确定没有“你”?你能确定当下此刻不是梦?你能确定当下此刻就是梦?
当你发现一切都是无法确定的,发生?没有发生?动?静?生?灭?我?无我?时间?无时间?有?没有?在?不在?都无法确定,你就放下了“确定”的欲望,是怎样就是怎样,该怎样就怎样了。
让我们做个练习吧:你能够完全静止吗,假设你进入了禅定,思想停止了,身体静止了,但心跳还是跳的,血液还是流的,呼吸还是进出的。当你在剧烈的运动中,比如遇到危险狂奔,奔着奔着,忘我了,忘记恐惧了,在动中还是静的。静止不是绝对的,运动也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状态。静不是真静,动不是真动,这就是《无法确定》了。
比如当下经验吧,看似是在的,但到底什么在?就确定不了了。确定不了什么在却无法抹杀“在”的感觉。好像在其实又无法确定什么在,这是不是比幽灵还微妙?在不是真在,不在不是真不在,你尝到了《无法确定》的味道了吗?
比如说,感觉上有“时间”这个东西,但一旦去确定它,它就像幽灵一样无法确定,比幽灵还幽灵,比诡异更诡异,似有非有,无法抓到,“时间”不是思想告诉你的那个确切的时间,那么到底有没有“时间”这玩意儿?无法确定!
比如说,感觉上有“空间“延展,但你靠什么去确定真的有空间延展?你说靠自己的感觉,比如我感觉从原点走出了10米距离,会看原点,就有10米的距离了。但这个“走出”的感觉发生在哪里?发生在意识中,或说发生在经验中,感觉不就是意识吗,除了意识(或经验)似乎告诉你这个情节外,没有其它。昨晚梦里你也梦见了自己走出了10米距离,但醒来后就明白了这些仅仅是意识而已。现在你体验到的“走了10米”难道不同样是意识(经验)显现吗?和梦意识显现有什么差别?我们无法确定意识(或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确定意识的内容(比如,走出10米距离)到底是什么,发生了还是没有发生?
跟你说白了吧,为什么我们可以说真正的“定态”是《不可确定》?因为‘它’是无法从‘它’自己中分离出来去确定‘它’自己的。也许你听不明白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不符合思想逻辑的,但我还是说了。对于‘它’来说,根本不可能有一个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因此“观察”和“被观察”都是梦而已。‘它’没有真和假概念,‘它’无法确定任何情况。因为“确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主观去观察客观的逻辑基础上的,这个逻辑基础本身不成立。
当释迦牟尼在《心经》中说“空即是色,色不异空“,他并没有给你建立一个空的立场和一个色的立场,他说这两者是同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他没有要你把色看成是空,或把空看成是色,他仅仅是说根本没有这两者的区别,也就是说思想上认为有的对立两面是不存在的。
你能确定视觉效果中的事事物物是“空”的吗?无法确定,因为感觉上它们都看似是实实在在的。你能确定视觉效果中的事事物物不是“空”的?你也无法确定,因为一秒钟过后,一秒钟前发生的事情就变的好像梦幻一样,不知道去哪里了,更别说一小时之前了,更别说一年之前了。就像在梦里无法确定梦里的事事物物是空还是色,当下此刻你也无法确定事事物物是空还是色。你甚至无法确定一切是既空也是色,这种中庸的说法也不成立。你继续品味吧,直到品味到了彻底的无法确定,彻底的不可知,你就安心了。
放心吧,你就是‘它’,别管是真还是幻,是怎样就是怎样,没有错误,没有问题,没有麻烦,一切圆满。
========问答================
【读者】: 我还以为出于自性(也就是That)的就是真呢。比如绕过思想的自发行为,我以为就不是幻觉。
【明亮】: 你这样方便的说没错,自发行为不是幻觉。思想上认为的“我的行为“是幻觉。但这仅仅是方便的说法,是明白的一个层次,暂时就品味这些吧。再进一步,你能确定什么叫做“行为”吗?你能确定什么叫做“自发”吗?你能确定什么是“自”什么是“非自”?如果你通过思想理智去深究这些概念,非得搞出精神分裂了,也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意思就是不要停留在一个看似舒服的结论上,现实是没有任何依靠的,这就是佛说的“无所住”。
【读者】: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清静心)”就是说“什么都由它去,然后就清静了”的意思吗?
【明亮】:对的,什么都由它去,什么都无所谓,连“有所谓”也无所谓,就没什么需要牵挂了。当你明白了连“幸福”都不需要刻意追求了,那么真正的说不出的幸福就自然而然在了。真正的幸福不是思想上可以确定的“幸福”,思想上确定的幸福的反面就是痛苦。当思想上追求幸福,也许可以得到短暂的舒服,但维持不了太久,痛苦就来了,就像吸毒的瘾君子那样,越吸毒其实越痛苦。追求愉快其实就类似吸毒一样,越追求反而越痛苦。追求得了的都是虚妄的。真正的“福”超越这种有对立面的概念,无需追求的。仅仅是看破思想告诉你的“痛苦”其实不成立,思想上告诉你的“愉快”其实也不成立,这样你就超越了这些对立。金刚经中说的“心”不是思想的心,而是我上文试图解释的那个无法说的无可确定的定态。我不需要愉快,我也不在乎痛苦,因为我无法确定它们成立,是怎样就怎样。
【读者】: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一个成熟的母亲是可以顺其自然地养育她的孩子的。但是如果一个不成熟的人凡事都顺其自然,不立志,不努力,很可能不适合于在社会上生存。
【明亮】: NO,这个没有对立。顺其自然无限包容“不顺其自然的表相”。因为“不顺其自然”还是自然啊。没关系,以后慢慢就明白了。‘它’(即是你)是无限包容的。‘它’显现出“不顺其自然”的所谓“不成熟”的样子,不会对‘它’有任何影响。别忘了,希特勒和特蕾莎修女都是‘它’显现的样子,哪个是自然哪个不是自然呢?上帝没有“成熟”或“不成熟”概念,上帝专门扮演“不成熟”的样子自己跟自己娱乐,让自己迷入一个立场上纠结不清。关键是不要当真,不要当它一回事,就超越了。并不是要阻止玩笑的自发运行。俗话说就是当它是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