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再来与上帝的国度
——王志勇牧师《古典改革宗与基督教国家》学习摘录
1、仅仅把基督徒的盼望和得胜寄托在耶稣基督的再来,乃是灵命上的瞎眼,没有看到上帝和耶稣基督此时此刻此地就已经藉着圣灵与我们同在:“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 14:21,23)。
2、“天国心,中国情”!“古典改革宗与基督教国家”;“拜名师,读经典,重实践”。
3、基督教绝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来自上帝启示的生命之道,这生命之道的终极就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这是圣经中特别强调的:“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 3:16)。
5、在外围上,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都是我们的朋友;在内围中,基要派、基督教右翼、福音派都是我们的朋友。
7、就其精义而言,基督教是犹太教的正传,而伊斯兰教则是利用犹太教和基督教而崛起的异端邪说。
8、上帝存留犹太教有他的美意,核心在于提醒我们不断回到上帝的律法。
9、俄罗斯东正教就与沙皇政权捆绑在一起,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声音,从未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基督教法学与政治学体系,高层宗教人士不知如何引导民众面对世界。
10、针对当时天主教存在的这些错谬和混乱,上帝兴起马丁·路德、慈运理、加尔文等人在欧洲进行了宗教改革,他们一致高举圣经的至尊权威,对于当时教会的教义、圣礼和教政进行了重新的审视。
11、宗教改革是教会内部的更新运动,并非要否定天主教所主张的一切,而是要否定其中不合乎圣经与教会正传的东西。
12、天主教在教理问答、教会法典、社会训导与灵修操练四大方面的体系性和严谨性,乃是众多基督教宗派无法望其项背的。
13、福音布道和社会政治参与都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
14、改革宗不仅强调救恩论,更是强调合乎圣经世界观和文明论,强调上帝拯救人的目的就是恢复人的本性本位,使人重新成为上帝的儿女,成为世界的承受者和管理者,今生今世在基督里在世界上承担先知、祭司与君王的职分,活出上帝赐给的“荣耀尊贵为冠冕”(诗 8:5)。
15、在清教徒所强调的人生的首要目的中,不仅强调荣耀上帝的终极导向,更是强调以上帝为乐的精神境界。
16、十诫乃是道德律的综述,至于礼仪律和民刑律乃是十诫的具体解释和应用,基督徒都当按照耶稣基督的解释和成全加以解释和应用。
17、加尔文强调:“律法是国家的灵魂。”圣经中更是强调上帝把律法刻在我们的心版上,就是重塑我们的灵魂,赐给我们新心新灵,使得我们甘心乐意地顺服上帝的律法(结 36:26-27)。我们不仅需要召开“福音大会”,更需要召开“律法大会”,这才是清教徒神学的正传。
18、上帝要作我们的上帝,乃是福音的精义;我们要作上帝的子民,乃是律法的精义;上帝要与我们同在,乃是圣约的精义。
19、清教徒不仅在救恩神学上强调亚当背约、基督与我们立新约,也强调通过立约的方式建立敬虔的家庭、自由的教会和公义的国家。
20、人类社会从注重身份到注重契约的文明进程中,清教徒所强调的圣约神学与共和主义联系在一起,在破除皇权专制、走向宪政共和方面发挥了核心性的作用。
21、得救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白白的恩典,得胜是上帝对我们生命的呼召,得荣是上帝在基督里给我们的赏赐。
22、不管我们怎样高举圣经和教义,没有爱主爱人的心志,我们所谓的高举圣经、所谓的信心都是属魔鬼的,因为魔鬼在试探耶稣的时候也会口口声声地强调“经上记着说”(太 4:6)。
23、三重圣爱:首先是上帝三个位格之间的内在之爱,其次是上帝道成肉身向人显明的救赎之爱,第三乃是得救之人对于上帝和世界当有的爱主爱人的美德之爱。这三重爱的核心就是基督与人的关系,因此使徒保罗强调:“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 2:20)。
24、雅和博经学以“圣学为体,世学为用;仁教心学,法治德政”为综述,强调以改革宗正统神学会通欧美保守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提供出路。
25、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天爱人、仁者爱人,唯独靠着上帝在耶稣基督里赐下的神圣之爱,我们才能胜过自己的邪情私欲,按照上帝的律法彼此相爱。
26、上帝所启示的以十诫为综述的道德法则,不仅是上帝赐给我们判断善恶的标准、治理全地的工具,更是上帝赐给我们的通向上帝的天梯、爱主爱人的指南、建立文明的蓝图。
27、克修神学的关键是向罪而死,向义而活。我们靠着圣灵赐给我们的大能大力,不断胜过自身残余的败坏,在智德、义德、勇德和节德四大公民美德上不断长进,才能真正建立公民社会和宪政共和。克修神学所提倡的绝不是苦待己身,而是在基督的救赎中,靠着圣灵所赐给的大能大力,不断胜过自身残余的败坏、世界的诱惑和撒但的攻击。
28、我们需要在教理神学、密契神学、道德神学与克修神学上融会贯通,避免在真理体系上的支离破碎。因此,我们最终所强调的就是“圆融”与文明神学。“心灵的统一”(the unity of spirit)在于克修。此处我们强调治理之乐,就是从爱主爱人的行动中所得到的愉悦。作为基督徒,我们绝不能逃避政治,而是应当定志高举基督十字架的旌旗,把基督已经为我们赢得的胜利落实在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29、上帝赐给我们律法的目的就是在个人方面培养爱主爱人的圣徒美德,在社会方面则是建立守约守法的天国文明。
30、雅和博经学的两大支柱就是圣经启示与教会正传,在教理神学部分强调理性上的认识,在密契神学部分强调感情上的经历,在道德神学部分强调意志上的顺服,在克修神学部分强调知情意全人的侍奉,在文明神学部分强调圣徒美德与公共文明的圆融。真正的基督徒应当成为真正的文明人,就是具有“仁教心学,法治德政”之素养的人。此处我们强调文明的神圣性,基督教文明乃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综合性的祝福。
31、任何缺乏文明意识、不能建立基督教文明的神学,在本质上都是麻醉人神经的鸦片烟、勾引人下地狱的迷魂汤,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使人沦陷在各种形式的野蛮之中,使得人间变成地狱。
32、在清教徒神学中,始终强调的就是“教会乃是社会秩序的中心”(keep church at the heart of the social order),“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一个大有活力的教会来提供道德上的引领”(A health society required a vigorous church as its moral guide.)。
33、基督徒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民族。真正的基督教应当把散漫的基督徒个人训练成一个强大的民族。
34、基督教国家就是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和共同价值的国家,尤其是在道德价值和政法思想上更当以圣经中启示的道德律为根本。
35、在国家与教会的关系上,奥古斯丁强调,国家与教会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一个管理人民外在的、此世的世俗事务;一个在人民内在的、信仰的、超越的、彼岸的精神领域内进行指引。
36、只有在上帝的主权和约法之下,我们才能厘清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使教会专心通过祈祷传道来塑造灵魂秩序,而国家则通过赏善罚恶来维持社会秩序。如果我们不愿意降服在上帝的主权和约法之下,我们就只能被迫降服在罪人的暴力和恶法之下。
37、任何世上的国家都不可能摆脱信仰的方面,我们若不是根据基督教信仰建立国家,就必然会按照别的信仰建立国家。因此,杜伊维尔明确指出:“国家在现世社会的关系争战中绝不会摆脱信仰领域的影响。”
38、国家与文明是不可分割的,文明与公义是必然联系的。没有公义的国家当然没有文明可言,这样的国家就是有组织的匪帮。政治问题关键不是权力问题,也不是制度问题,关键还是人心与人品问题。
39、基督教信仰绝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中,而是一种具有认知体系、宗教体系、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的文明体系。我们是上帝的选民,并不是指我们仅仅享受特别的权利,而是指我们担负神圣的使命与责任,这个神圣的使命与责任就是成为“外邦人的光”(赛 42:6;49:6)。
40、上帝的主权!这种主权主要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上:“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给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他必拯救我们”(赛 33:22)。只有上帝才能集立法、司法、执法三大权力于一身,世上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配得也不可能拥有这样绝对的权力。这三大权力的分离和制衡显然来自圣经的启示。
41、加尔文强调:上帝使人处于“双重政府”之下:“一是教会政府,一是公民政府。教会政府关涉人的灵魂,也就是内在的人,是与永生直接相关的。公民政府关涉社会的公义和外在的道德。”
42、当代教会仅仅满足于拯救个人灵魂,漠视国家与文化,尽管很多教会在带领个人归主方面似乎非常成功,“但她的胜利只是暂时的。现代文化的洪流迟早会吞没她那微不足道的逆流。
43、雅和博经学的志趣绝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把西方正统改革宗神学处境化、系统化。其中最大的负担就是传讲上帝的圣道,塑造独立的个人,建立仁爱的文明,从而替代、消除各种形式的专制暴政,使人真正享受上帝赐给的荣耀和尊贵。
44、上帝的旨意绝不是要毁灭他所创造的这个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在基督里得到复兴和更新。圣经律法乃是西方法治与文明的根基。
45、积极、主动地发挥先知、祭司与君王的职分,发挥盐与光的作用(太 5:13-16)。“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雅各家啊,来吧,我们在耶和华的光明中行走”(赛 2:2-5);“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