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53)
2009 (99)
2025 (1)
雅哈博神学简介
王志勇 牧师
雅哈博神学乃是仁爱的神学,是以早期教会中所认信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顿信经》和《亚塔纳休信经》,以及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所出现的《比利时信条》、《海德堡教理问答》、《多特信条》和《威斯敏斯德信条》、《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和《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为代表的历史性、正统性改革宗神学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落实和发展。
当然,这些历史性的信条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性框架和引导,最终而言,改革宗神学并不是一个封闭性的僵死的神学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归回圣经,从圣经中持续不断地寻求、接受光照的运动,因此具有圆融、开放的特征。改革宗人士本身就是“按照上帝的圣言不断改革的人”(Reformed according to the Word of God)。同时,我们深信,基督教正统神学的特色绝不是抽象、枯燥的命题式说教,而是发自蒙受了上帝无限洪恩大爱之人的无比甜蜜的心灵之爱的回声,是深渊与深渊响应(诗42:7)。因此,本书既注重圣约性的法理的界定,也注重关系性的生命的联结,并最终落实在心灵的经历和生活的实践上,强调个人心灵对圣经真理内在的体证和外在的践行。[1]
作者经过多年的学术考察和心灵体证,深信唯独改革宗神学比较全方位地阐明了圣经中所启示的至圣的真道,因此本书明确以改革宗神学为神学原则和框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宗神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然也会有多种形式的表述,有历史性改革宗神学,也有近现代改革宗神学;有欧陆式改革宗神学,也有苏格兰式改革宗神学;有注重信条的认信式改革宗神学,也有淡化信条的松散式改革宗神学;有“正统”改革宗神学,也有“修正牌”改革宗神学,甚至还有以巴特为首的人所提倡的“新正统”改革宗神学;有以强调“救恩神学五大要义”为主的比较狭窄的改革宗神学,也有以强调文化使命为特色的比较宏大的改革宗神学;既有初期的原始的改革宗神学[2],也有晚期的比较成熟的改革宗神学;既有传统的改革宗神学,也有以凯波尔、巴文克、杜伊维尔为代表的新加尔文主义改革宗神学;既有强调长老制管理模式的改革宗神学,也有强调会众制、主教制等治理模式的改革宗神学;既有在历史上推动自由和宪政建设的改改宗神学,也有在南非沦落为支持种族隔离政策的白人改革宗神学;既有以欧美白人为主体的改革宗神学,也有以南非黑人为主体的改革宗神学[3],也有在南韩半岛文化中演变的改革宗神学,当然也必定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改革宗神学。为了使笔者所阐明的历史性、圣约式、正统性改革宗神学与各种修正版本的“改革宗神学”分开,作者特把本书所阐明的基督教改革宗圣约世界观神学称之为“雅哈博神学”(Ahavah Reformed Theology)。
[1]基督教神学有三种传统模式:(1)以德尔图良为代表道德神学模式,注重律法,强调上帝是赐律者和审判者,犯罪就是违背上帝的律法,基督的工作就是赎罪,最高境界是法律与次序的国度。(2)以奥利金为代表的形上神学模式,注重真理不可言喻者和超越者,犯罪就是不再默想上帝,基督的工作是教导、光照,最高境界乃是完全默想上帝。(3)以爱仁纽为代表的教牧神学,注重历史,强调上帝是牧者和天父,犯罪就是悖逆上帝,基督的工作就是胜过撒旦,释放被囚的灵魂,并开启崭新的未来,最终的达成乃是自由与成长的国度。西方神学基本上走的是德尔图良的模式,东方神学偏重奥利金的模式,而爱仁纽的模式在东西方神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本书所采取的神学模式则是综合性的模式,我们既强调上帝的超验性,也强调上帝的内在性;既强调在安静中对上帝的默想,也强调积极投身国度的工作;既强调法律和次序,也强调仁爱和怜悯。
[2] Ernst Troeltsch, The Social Teaching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56), vol.2, p. 581.
[3] 参考John W.de Gruchy, Liberating Reformed The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