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83明空密宗讲明空不二,明空双运。大中观也讲显现有明空,现空与觉空,分别对应法报化三身。明空是化身修法。明是对事物的分别和了别,空在两层看是缘起性空。宁玛派讲显现有三个层面:明分,现分,觉分。落在境中的你我,升起了分别事识,把心光分别成不同的法相,分别事识是与生俱来的,法相本俱明分。二转法轮的中观般若教法,观察者在外,由你来依缘起观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9:41:42)
82觉和载体:觉即是一心佛觉、如来藏藏识、一心八识等的法异名。识变众生与法,众生与法即法相,都是觉的载体。觉可以有境相的觉,即以境中的个体为载体来分别外境,说为凡夫的唯识;也可以整个境为载体了别,即境觉,为菩萨的唯识;也可以一心佛觉平等、遍在、同时的状态存在,即是佛的唯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1汉传四重缘起:即华严四重缘起,华严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于一心下展开四重缘起: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业感缘起就是站在能相看所相,所相中的一切相,世间的种种行相如同梦境。由此可知在法所相上的这个我实际是无生,梦中的一切非有非无,在此上的观修就是站在做梦者、梵天乘的平台上,由醒位看梦位。梵天乘虽在六道之顶,且离六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9识变众生与法:为两重识变的根本原理,转识论说,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一心七识即阿陀那识可变现轮涅两界,同时又入境中缘境自证,即解深密经所说,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从一心佛觉来看,识与众生都是境相,圆融在一心的心光中。80看你的看:两重视角的表达,你的看,即是根境相对的分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9:39:21)
78开导依:指有两种,一为自类相续开导,即等无间依;一类为前六识在无心位时不起用,须由第七、八识作为开导,方能起用。大唯识建立不同的识体平台,通过佛唯识,把没有显现的七识境智开导出来,如藉教悟宗,依着佛的说法对佛产生真实的信仰。一心八识对于我们来说是存在而不显现,因我们的认知落在虚妄分别。《瑜伽师地论论》里特别提出,心意识摄藏在我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5诸识显:八识中前六识为根识,为众生根境相待的境界,由现量而感知,在六识平台种子就能够以众生与法的形象得以显现,且为根识所缘。解深密经说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不同识体平台都有其相对应的境相显现。76诸识聚:第七阿陀那识起执持功能,不仅能执持众生的根身,亦能执持境,如解深密经所说,能执持八识种子如瀑流,即使种子的功能前后相续不断,说为诸识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4转依与转变:唯识古学在个体八识之上,建立清净庵摩罗识,八识为其所变现之果,又称为果识,由于染识和净识同时存在,七识不再执前六识,转而向上执净识,称为转依。唯识今学认为个体阿赖耶识中各有染净种子,由于末那识的恒持我执和第六意识的分别我执,故清净种子不得显现,故需要转八识为四智,转染成净,此为转变。原来唯识今学把佛三转法轮的大乘教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1显现即变现:转识论说,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如同梦境,梦中的众生和山河大地实无,但落于境中的众生由于与对境同步,故如实显现。此显现实为遍计,因是依相、名、分别来抉择外境的,如是心生如是境生。显现与变现,实为梦里梦外,即分别事识与现识两重相依下的不同视角,所依为同一境,依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69上上含摄下下:依大唯识两重变现理,识变众生与法,众生对境起分别作用的根识由上一重识体所变现,而上一重识体亦具了境的功能,且可以不通过根身的载体,如同梦境中人无根身,一样可以有根识的觉受。前六识实际是七识的变现,而七识又由八识所变现,如此层层变现,上上摄受下下,总说都是如来藏藏识的变现。70下下具上上的自性:下下即指落于果阿赖耶识平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9:32:20)
68智境:即佛的内自证境。《入楞伽经》讲,佛在证悟法性根本智之后,会同时升起后得智,佛入大般涅槃不是空寂,佛在《解深密经》里特别讲到,如是心生如是境生。简单的讲,太阳跟阳光是共生的,阳光有如佛升起的后得智彼此是同时的,佛证到如来藏智境后,同时就会产生如来藏功德的趣境,六道轮回在大乘佛法看来就是六趣,是六种不同的识体平台,六趣来自于佛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