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内蒙法会龙师《薄伽梵歌》开示
录音整理 白云
天道的变现理和佛道的变现理
我们学校法会导读的顺序安排是有计划的,讲大乘佛教首先要有信仰。信仰在人世间主要是由天道来代表。为什么要先讲《薄伽梵歌》和《奥义书》的内容呢,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的不太一样。中国的文化不太有信仰的因素,我们不讲天道讲天理,信仰就是天道。天道讲到天堂的施设,天人的境界,这些在我们的文化里面谈得很少,我们只讲天理、讲自然。所以要了解佛教,中间没有天道这块我们很难契入。但是真正的佛教是什么呢?佛教说为是天人师,是在天道之上。佛不仅仅是人间的老师,也是天人的老师,所以说佛为天人师。
按大唯识教法,区分佛的变现理和天道的变现理非常重要。如果这一点没有讲清楚,就会出现很多歧义。如来藏的教法被近代的学者批为天道、真常,大乘宗门的教法受到打压和怀疑,以至于很多根基遭到动摇。这个问题就出在怎么去理解唯识变现理。严格地说讲解《薄伽梵歌》时跟佛教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接下来我要跟大家细讲。
佛和天道讲到的大梵,在印度都叫薄伽梵。玄奘法师译经时候有几不翻,其中就有薄伽梵,因为薄伽梵含摄很多意思,所以他只翻音译。我们熟悉的《药师经》里面,把药师佛也说为薄伽梵,很多过去翻译的经典里面把佛也称为薄伽梵。薄伽梵的确含有觉醒的意思,但又不仅仅是这部分意思。这里讲的薄伽梵跟我们讲的“一心”差距在哪里?如果从大唯识讲,这里的薄伽梵顶多定位到境智,还不是境觉。《薄伽梵歌》里的薄伽梵进入战场跟一些人的谈话,他的谈话内容在场众人都能听到,这样给我们的提示就是所有这一切都是由薄伽梵来安排的,等于说薄伽梵变现一个世界,然后进入这个世界里面去体验。这样说实际上就有了第一因。宇宙万物所有事情都有“第一因”。而佛教的出现恰恰否定的就是“第一因”。
薄伽梵为什么会有第一因的视角,为什么与后来大乘经典的视角不同?不同的差异在哪里?大家认真听。佛经里面讲到阿罗汉,阿罗汉相当于天人境智,阿罗汉入定后也有天人的境界,大唯识把阿罗汉、天人都放在心识层面。阿罗汉出定后,看到了世界的生起,他就错认为自己是世界主,这是佛对薄伽梵、梵天、大自在天下的定义。按梵天的认知,世界就是他的梦境,包括自然、社会、万物都是祂造的,这是天道的说法。但佛经里面的说法不同,在《入楞伽经》里佛提到梦境不可以提前设计,大家记住。我们都做过梦,梦里的一切都认为是我梦出来的,这样说在生活中没有问题。但是佛的视角完全不同,佛特别提出梦境是不可以提前设计的。如果梦境不可以提前设计就是说梦境的升起没有第一因。第一因是顺着我们识的相续而讲的,这是佛道和天道的不同。
天道梵天的境界很高,梵天可以达到无分别智。在战争里面梵天会告诉人类不要害怕战斗,因为这一切都是幻。梵天变现出的你我都有梵性,只要完成你的工作、完成你的责任使命就好。你我认为的生死只是载体的生死,梵性是不生不死的。梵讲无分别,中观也说无分别,但这里讲的无分别实际是梵的所得。梵造世界,是在有所得之下的无分别,这个无分别就是他的所得。这个教理大家慢慢要跟上。佛说梦境不可以设计,不是在无分别上说的,是在无所得上讲的。梦境不可以提前设计就没有造物主第一因,那才是究竟无所得。有第一因,就是有所得。天道的变现是在能相上讲有所得,在所相上讲平等无分别。佛与梵天都讲无分别,天道的无分别是在所相上的无分别,在梵造的世界里面无分别。梵造世界,看世界中的你我是无分别。但是被造的我们跟能造的上帝的却是有分别的,所相和能相是不平等的,一个是能造一个是所造。上帝造了世界,他看自己造的世界是无分别,但在所造世界里面的人跟能造的上帝是不平等的。天道无分别是在所相上看,佛道是在能相上看,这里面的差距很微细,但是有着天壤之别。
佛法的变现理没有第一因,梦境不可以提前设计,万物说为境界中的自显现,薄伽梵造的世界就不是一个真实世界,而是一个识变境界。识落入光影的境界里边,就会依业看到这个境界是一个战场,如果他爱好动物,爱好自然,他看到的境界就是一个自然的场景。这个大家听懂了吗?这个世界的显现不是能造者的决定,而是落入所造世界的识分别。从大乘佛教来讲,所有的法界都是常寂光,真实履地是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这样讲不好理解,用梦喻来说大家就容易接受了。从大乘佛教来说十方世界是不占时空的,识落入这个光境界里就还变现出一个时空,同时会变现出时空里面的场景。自变现跟第一因的变现是不一样的,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大乘佛法是难行难懂的。
佛法没有自变现就没有大圆满讲的自解脱,大家听懂了吗?我们这里说的真实佛教如大圆满,大圆满祖师特别强调大圆满不属于密续。净土教法里面讲往生净土不立中有。禅宗教法是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禅定解脱都说为中有境界。禅净密最高教法讲的都是一心实相,这大家一定要记住。大圆满不属于密续,密续是什么?密续讲的是心识的相续,心识相续说为密续,根识说为我们心念的相续,密续说为识变境中的相续。佛说识变为虚空花。佛法放到梦境里面讲大家都很清楚。你不能说梦境是有也不能说他无,梦境的显现不是真实。密续识变就是天道的教法,也是唯识的教法,大唯识包括今学和古学。
为什么佛法也要讲法相唯识?我们跟天道教法的不同,天道教法最高到第一因,也叫一能变。大唯识是讲一心的七识、一心的六识,一心说为佛的内自证智境界。这个佛的内自证智境界跟导读老师讲的薄伽梵自证智境界有什么不同?佛的内自证智境界是平等遍在无间,不存在能证所证,不存在第一因,也不存在一能变。一能变是讲一时自法性自现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经里说到佛要讲课的时候是先放光。在放光之前是离言说境。佛一放光,光中显现出的大千世界,在我们来讲就是一时落入到三时。听懂了吗?而这三千大千世界,不管是天王认为世界是由他来创造,还是鬼王认为地狱是由他来显现的,所有的王都认为他的世界是由他变现,由他设计的,都认为自己是第一因。即使是这样,比落在一层里的识相续还是不同的,因为变现理是两重识变。讲起来会比较绕口,但还是要花时间把他分析一下。
实际梵在古印度是不定义的,梵不仅是梵王。梵王只相当于梵的一种功能,梵音也是梵的一种功能。我们讲过唯识祖师用声音所做性破梵音非“常”。针对当时人类智慧,梵设计的宇宙模型是须弥山。须弥山有地居天、空居天,须弥山周围有日月、四大部洲,下面还有几重香水海。这个世界已经完全超越了当时人类的认知,甚至超越了我们现在人的认知。我们现在还在讨论有没有外星生命,四大部洲上每个部洲都有智慧生命。除了四大部洲,还有海里面的龙王、地居、空居天宫里的天人,生命形式非常多样。佛讲的法界更加扩大,须弥山只是一个小世界,佛说的是三千大千世界。原来的梵只讲到欲界天,后来又衍生出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其实佛的三千大千世界是无量无边不可定义的。这里我们就看出佛法的境界和梵的差别。其实梵的境界只是心识的范围,还远没达到真实源头和背景,佛法讲的是真实的一心。
佛法讲的是生命实相
刚才我们讲到佛的世界是心光化现。不是佛先变现出光,再从光中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佛觉只现出常寂光,在常寂光之前就离名言定义了。落入名言里面的心识才会变现出不同的世界,世界不是佛变现的。《薄伽梵歌》说薄伽梵变现出一个世界,变现出一个战场让人们去打仗,变现出一个幻化游戏到里面去体验,世界所有一切都是梵的变现。这种说法是在我们认知的相续里面说的,这样说我们很难理解但容易接受,在识的相续里看世界,在心识密续里面看世界的升起。
佛在大乘经里面说菩萨要救度众生,得入众生心想。这听懂了吗?这么讲就跟导读老师的说法不同了。不是说在观音菩萨的世界里我们苦观音也觉得苦,我们乐观音也乐,我们有苦观音自然就会救度我们,观音菩萨跟我们一样有苦和乐,那样观音菩萨还是凡夫,和我们是一样的水平。实际在观音菩萨觉照下没有苦乐,《心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在根识里妄生分别。这在现实当中很难说清楚,放在梦境里面就很容易理解,我们在梦境里面妄生苦乐,佛说我们这些众生是可怜悯者,什么叫可怜悯者?就是我们梦境的苦和乐都是没有来由的,我经常开玩笑说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傻吃傻睡。真实中没有你也没有你的吃没有你的睡,这些东西都是幻境生分别。所以佛才说众生是可怜悯者,实相中苦难是不存在的,如果实有苦难谁都无法救你出来。我们举老虎的例子,你梦里面遇到一只老虎,梦里你的恐惧非常真实,但你醒来发现没有老虎自然远离恐惧。因为你醒来的境跟梦境不一样。醒后即没有老虎,也没有被老虎追逐的你,你的痛苦紧张当下自然解脱。这个听明白了吗?
菩萨怎么救度众生?不是实有众生可救度,也不是实有解脱可成。换句话说没有实有的菩萨。如果有菩萨就有众生,因为菩萨和众生是相对的。没有痛苦的众生那菩萨就失业了,没有小偷要警察干嘛?佛的意思是说,菩萨要入众生心想才能感知到众生的虚妄分别。这个大家要记住,不是菩萨看到众生苦,菩萨眼里都是光明没有众生,更没有众生眼里的苦。如果菩萨实能看到众生的苦那菩萨就不叫菩萨,严格地说人间佛教的讲法是有问题的,大乘佛教讲苦乐是在识变境中的显现。菩萨要认知众生的苦,就要了知众生的虚妄分别,要入众生的虚妄分别境,才能体验众生的喜怒哀乐。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
佛教有两种教法,大乘教法和小乘教法。大乘教法的教法是把你唤醒,梦境中的你被老虎追很可怕,把你叫醒就帮你解决了问题,因为你的问题不存在,问题只在虚妄分别中存在。大乘佛法讲的是觉醒,听懂了吗?小乘教法是讲菩萨跑到你的梦里跟你一起打老虎。一旦菩萨落入到梦里,菩萨就不是菩萨,那菩萨的认知就跟你一样了,这听懂了吗?所以佛说小乘是焦芽败种,小乘的涅槃只是有余涅槃。小乘行人是在梦里醒,知道梦里的老虎是虚妄分别,因为梦境还在他只能选择“寂灭为乐”。我看到炸蛋要炸赶紧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堵上,这样我就寂灭视听。虽然小乘知道外界显现是心识的幻影,寂灭根识但没出这个梦幻境。佛法怎么比喻?用石头把草暂时压住,但是时间长了草还是会从石头边上长出来,听懂了吗?虽然阿罗汉有余涅槃能够入定八万四千劫,但八万四千劫以后还是会醒来。所谓的八万四千劫是虚妄分别中的定义,都是在梦境中达成。大家听明白了吗?以前我就跟你们讲过,你们是想听听得懂的,还是想听听不懂的?你们现在能导读经论了,多数人听的还是你们听得懂的。
真正的佛法与真正的解脱
我们现在开始讲观修,多少讲一些你们听不懂的,讲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叫真正的解脱。目前世人修行的多是人间佛教的教法,包括显宗,就是汉传佛教,也包括密宗,就是藏传佛教。现在藏传佛教各大派,甚至加上苯教,实际广传的多是密续教法。本尊、气脉、明点这些密续教法,没有识的相续不可能完成。什么叫密续?就是识的相续不是在现象界里相续,而是在识变境里相续。气、脉、明点、光明、双运、坛城等,这些都是在识变中有境里相续。
显宗教法多是在现象界里相续,随着苦因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苦果就会出来,让你承受不了。显宗是在现象界里的相续,密续是识变境里相续,所有的相续都是在三时中达成。密续在识变境中相续就讲到轮回。过去世、过去多劫,现在、未来多劫,这都属于识的相续。在相续当中是没有办法解脱轮回的,因为你在了业的同时就会种下因,佛法讲的因果是多重因果。你在去掉一部分因的同时另外一部分因也在增加,你要把器物弄干净除非把它放在真空里。否则过一会儿他又会有灰尘。周围的空气本身就是尘,除非真空。只要落入时空里识永远就不会清净,除非你对净的定义不同。
讲到真正的解脱必须超越三时悟入到一时,一时的教法跟三时教法完全不同。藏传佛教最有代表性的教法就是宁玛派大圆满,只有宁玛派法王说大圆满教法不属于密续。剩下的藏传其他教法都没有这样的界定。不管是讲双运,讲化光、讲幻化网,都是在密续识变境里面达成,都是在时空里达成。宁玛派说大圆满教法不属于密续,是说大圆满教法不属于时空的教法,是超越时空的教法。为什么大乘佛法讲上上含摄下下?这是依我们的视角来讲,举个简单的例子,用藏传佛教的明点来说,一个明点就像一个晶体或者是一个亮点,亮点中显现有佛坛城,好像我们看微观世界一样,明点中展现的场景跟宏观世界很相像。微观世界里同样也有生命。在佛经里面讲天人跟阿修罗打仗战败后,天王带着上万眷属藏在一个藕孔里,这就超越了现象界里的时空概念,天人心识可以变现出虚拟空间,识变空间可大也可小,天人有变异生死的觉知,变异生死是对人类分段生死的超越。但是虽然天人可以变异时空,还是在三时中达成,听懂了吗?三时是相续不断,虽然说为非断非常,但相续里的认知不存在究竟解脱。
一时教法和三时不同。三时是流动的,是有间的。到一时佛法就讲到无间,无间就和烦恼、解脱无关。因为在无间的境里,既不可能产生烦恼也不可能达成喜悦。烦恼需要情绪的酝酿,无间没有情绪酝酿的空间,烦恼和喜悦情绪不是无间道里面的定义。这样讲好像有点难懂,真正的佛法按照一心讲整个法界是常寂的,没办法用语言形容它。落在一时讲佛法说为常寂光或无量光,在无量光觉受的下一层,就从一心识落到心识。落到心识觉知里面就有了轮回与净土,轮回和净土都是无量光影中的显现。一心识虽然不可定义但不是没有觉受,不可定义不是灰蒙蒙的一片死寂,佛法说为觉空同时,落入光明境中的觉知说为明空,就像我们睁着眼睛做梦,我们看电视见到很多不同影像,但光影没有实体,这就是明空。落在色身感知的世界里面显现成为实有,说为现空。物体固化才会认定。云没固化时看不出来象马还是羊,你不好定义云团,到现空时法相一定是固化的。现空是由我们的认知来达成。我们说梦境是床上的你梦出来的,实际是床上你的五官六识收缩回到心光,识觉不是藏在你身体里面,心识的觉是遍在的,光里面的识觉出现后,光中的世界就显现出来了。
这么讲佛法和我们认知的习惯不太一样,真实的教法看生灭是同时。我们看画片小人书,本来是一张一张的图画,你按一定的速度翻看画面就变成动画了。我们的人生也像电影胶片一样,从个体人生轨迹看每一刻就像一张一张的照片,所有的照片都在,只是由于根识的局限,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画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根识的感知是有范围的,在时光转动的情况下我们的识会有一个来去增减的相续错觉,实际上在两重觉照下,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过去电影的胶片是一大圈,整部电影的情节胶片里都有。我们看电影胶片转动太快太慢都不成,只有符合眼识认知的习惯速度播放影片,我们看着就跟生活场景一样。虽然整部电影的胶片都在,但根识不具备同时觉照能力,我们的色身不是八爪鱼,也不是蜜蜂有那么多复眼,我们识觉的构造注定我们只能这么看,听懂了吗?《心经》里面菩萨的觉照不是通过眼睛,梦境里面我们也会有眼睛,但梦境里面的眼睛不是血管和晶体构成的实体,是识变出来的。由于我们的认知和梦幻境同步,梦境里的我们看幻相都是真实的。梦境里的我们进屋要走门不能走墙,梦境里面的墙照样能阻挡我们。虽然梦醒回忆梦境都是光影,但当我们和梦境同步时却不知是梦。我们现在玩过山车游戏可以戴VR眼镜体验,将来人在虚拟空间生活也是一样,虽然你知道是幻但是在虚拟空间里你同样会产生情绪,要是产生不了情绪虚拟空间就没意义了。
我们讲古学一能变,是从个体视角,在有所得中讲变现,佛法无分别智是在识变密续中达成,密续是从识变能相中讲,相续是在识变所相果中达成。
真实的佛法不承认识相续,一时中没有相续,生灭永远是同时。一心给你的觉照是两重境,识落在变现境里自显为现在的世界。不能说你的苦是佛安排的,你可以说是上帝安排的,因为上帝确实是这么讲的,但你不能说是佛的安排,因为佛不讲第一因,佛法只能方便说为是第一义。比如说般若正理为第一义,但不能说为第一因。现在很多学者对这个说法有不同的认知,大乘佛法不是我们人类的视角,不仅离开识的相续,同时离开识变视角,就是说佛法不仅在人之上,同时也在天人之上。所以天道才尊佛为天人师。学校给大家讲大唯识、大圆满,每个人现在都可以导读大唯识、大圆满。讲大乘佛法好像挺容易!实际没这么简单。
现在说的仅仅是相似佛法,真正的佛法连天人菩萨都导读不了,如果天人能导读佛法那佛法就是天人的教法,就不存在一心背景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密续的教法,为什么要把天道教法放到我们的学习里面?从大圆满觉知来讲,法法皆是佛法,一心肯定包含心识觉知,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去除就不是圆满教法。我们说大乘佛法是圆教,上上含摄下下,不仅包含天道的教法也包括人道的教法,大乘经典里如是说,换句话说一心识里边含摄了心识和根识的认知。
怎么区分佛教和天道
怎么区分佛教还是天道,这个非常重要。
凡是讲一心的七识、一心的六识,谈到一心就谈到不可定义的佛觉背景,有向上的空间就是佛法。没讲一心,只讲七识的七识,七识的六识或者只讲到阿赖耶识的相续,就是天道教法。天道没讲到向上,只讲到神变第一因。禅宗讲“毗卢顶上行”,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毗卢顶上行”就是法身向上,这就超越了名言概念。反过来说,用佛法来解释《薄伽梵歌》当然可以,修学佛法依《大乘阿毗达摩经》、《转识论》来解释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引入的时候不能说我们理解的就是究竟的佛法,听懂了吗?《薄伽梵歌》没有讲到一心,严格的说只是七识的六识,大梵认为世界是祂所造,从这个角度来讲顶多到境智,还没有到境觉,听明白了?境智就是说阿罗汉出定以后看到世界升起,认为这世界是他造的,这仅是化身的教法。境觉不一样,境觉就讲到法性了。但这境中自显的像是有限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主可以说显现为境觉,因为法性的自显现有无量境,佛法有超越名言概念的那部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它封顶,要明白我们处在六识平台,要定义七识平台和一心的显现这是在开玩笑。
密续与识变
谈到密续,这次导读我们安排了克主杰的密宗道次第,还安排了如来藏六妙门、心气不二、般若理趣经的导读,这些内容都涉及密续心识变现的观修内容,这次把识变跟大家讲的细一点。现在有很多人修学密法。密法的机理我们好像清楚,实际识变理趣讲得最清楚的就是大唯识,大唯识相当于科学里边的基础科学,密教相当于应用科学。密教里唯识变现已经隐秘不传。
修学法相唯识就要讲到识变众生与法。识变众生与法不是说理,是讲事儿。识变众生与法要从梦境来契入。要讲唯识变现只能从天道讲,从生灭同时来讲,不同时就没法讲变现了。在梦里也有日月有自然有风雨雷电。落在根识上看有情之间才能互动交流,墙壁你和它交流没有反应说为无情。从梦境角度,梦里边有外景也有房间。从变现境的角度来说梦里边的墙也是识的变现,梦里的无情依识变不能说为无情,做梦的你是活的,梦里面的一切就都是活的,接受法相唯识变现修学密法就容易了。在萨满教里有巫师或者叫咒师,他们跟自然界能够相应,能预测吉凶,能呼风唤雨。为什么咒师能呼风唤雨?从识变的角度来讲风跟雨也是识,也有识觉,古老文化里面才有风神、雨神、雷神,有河神、树神、器灵,只是落在根识认知没办法跟其互动。从能变识来讲一切所变都是活的,彼此互动就很自然。换句话说,不管是有情无情,凡是在地球上生长的万物跟地球一定是同频,不同频就不可能在这时空里显现。大乘佛法说上上含摄下下,那么七识觉知一定是和六识相通,相通有特殊密码。在七识境觉不叫密,在六识叫密,就跟科学把水分解成氧气跟氢气一样。掌握了万物振动的频率,让风来雨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佛经里边讲印度幻师可以依路边杂物变现幻境,这些魔术师是可以做到的,幻师的识觉达到一定强度就可以干扰周围人让他们产生一些幻相。不仅人可以这样做,黄鼠狼等动物也可以做到。北方农村也经常发生这些事情。它们发出一定的气味,这些化学物质能让人产生幻觉。这也是识觉的一种特殊沟通方式,识本来就是相通的。有些专业人员掌握了沟通方式的密码,利用祭坛等特殊仪式,就能呼唤风。咒师的识能跟风的识交流互动,道家驱鬼用六丁六甲等符箓是一样的道理。从我们这个角度看事物是死的,在识变层面上看都是活的。中医也是一样,通过号脉就能掌握身体的健康状况。这些用唯识讲都是识变,山河大地是识变,难道你的气脉明点不是识变吗?懂得了这个道理,一些咒师通过识觉跟风雨自然万物产生联系,并不神奇。菩萨入众生心想也有识觉特殊的沟通方式,佛经里说声闻乘要入众生心想,必须得进入禅定。什么叫禅定?就是六根识集中在意识,意识加强后可以把心识觉知调动出来。这样就能够入众生心想。这种人在佛教通称为瑜伽士。
识的训练
唯识训练的步骤在这次的课程里都有。我们在杭州有一个莲花老师,有日本茶道一承流的传承。日本茶道来自中国禅,到日本改为茶道。茶道通过敬茶、敬神仪式等,每个步骤都要求专注,在专注的过程当中使心识得到掌控。俗话讲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通过这种仪式使你的识觉跟教法相应,慢慢从根识进入到心识境界,这也是一种修道方便。
接下来学校请王鹏老师教授动中禅。动中禅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简单的运动,精神贯注慢慢掌控心识悟入清净本心。这个过程,首先了解自已的心念,从心念慢慢到心识,进入心清净境。什么叫进入定境?行人眼耳鼻舌身意自然休息。眼耳鼻舌身所占用的能量都回归清净本源,行人的神识就会强大,神识强大就可以把摄藏的心识觉知调动出来。精力不集中就无法调动根识里摄藏的心识,小孩子上课学习老师要求精力集中是同样的道理。通过这种训练行人可以进入禅定状态。
谈解脱就要了解生命的实相
接下来要请慈琨老师给我们讲如来藏六妙门,这是宁玛派的传承教法,而且不需要灌顶。六妙门的六种呼吸不仅是观呼吸,也要观想不同颜色的光。刚刚讲心识集中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体验到心识的变现,行人集中精力观不同的光,蓝色的、绿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光,把这些光真正能观出来,这是让心识强大的一种训练,是神识的训练,同样也是根识开导出心识的方便。藉着这个方便你就知道,心念的能量能够转化成物质,能量也有物理的功用。在紧急情况下,母子思念两心可以相连,虽然远隔千里,那边有什么事这边马上能感应到,因为识觉本身就是通的。我们从这里给美国打个电话那边马上就能接到也是一样道理,现在的通讯有信号发射塔,有卫星接收站,识觉相通不需要空间。心识的沟通比科学先进的多,只是我们没有开发重视,人类正常的生活也没必要去开发心识的觉照,不同的界有不同识觉的定义。今天讲这些因为我们要讲宗教,讲心识解脱,在这个界里人类有很多不如意,生老病死等。由于识在虚妄分别中相续,造成了我们心境的很多不如意,我们要谈解脱就要了解生命的实相,生命的现象我们说为粗身认知,细项说为细身觉知,细身境界就是识变境界。识变境界里的觉受和我们现象界的觉受不同,比如你打电话为什么对方手机能接到?信号传播是在识变的细身境界里达成的。这部分讲起来我们也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因为根识的局限,很多人认为人生是一次性的,谈宗教很多人会问:死人你见过吗?他方世界你见过吗?中国人以眼见为实。我们这里谈宗教是谈存在而不显现的那部分。那这部分怎么见?通过细身,通过神识的运作,集中与开导,佛法有很多的方便可以见到,比如说禅定、三摩地等,也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包括观修坛城、持佛号等。虽然方式不一样,但都是识的训练。神识沟通确实有很多的密码,通过这些密码我们能了解到不同世界和不同时空的存在,生命还有不同的显现方式,生命觉知是有深度和广度的。这些神识训练可以解决某些人的一些疑惑,但不是究竟解脱,为什么?因为细身境界还是识的相续,在相续里边不可能得到究竟解脱。粗身有粗身的无明,细身有细身的烦恼。
究竟解脱就是知道不仅粗身认知是幻、细身觉知同样是幻。学佛对于根识的理解来说确实需要建立仰信,因为我们见不到听不到未来,甚至觉知不到天人细身的五通。仰信是什么?就是通过教理修学、通过佛法观修、超越根识的局限,通过我们的心跟佛心来沟通。接下来会讲这部分内容。
今天说到天道变现和佛法变现理这两部分内容。天道的变现理跟佛法变现理差别很大。并不是说天道的变现理不可取,天道的变现理我们能听懂,讲佛法的变现理,讲一时你目前还听不懂,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解脱还需向上。
另外佛觉讲的是平等遍在,学佛有各种方便,比如说净土法门,你不懂教理只要专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过去是阿弥陀佛、现在、将来三个都是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三时自然融入一时的方便。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