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法得有法缘
隔见如隔山。一般人好不容易有个见,他就封闭了,没有办法向上。所以一向上、一打破,就像四料简,你把他的境去了,他就完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你先不要着急,先把自个儿得弄清楚,以后这个法得有法缘。没有法缘,释迦摩尼来了也不成。你看弥勒讲经的时候人寿多少、讲多少回,释迦摩尼讲经的时候人寿多少、讲多少回,都有一个因缘法。世自在王如来讲多少劫,世寿多少,不一样的。佛佛都一样,但缘不一样。
大象带璎珞,罗汉托空钵。罗汉托空钵,他没有缘,他开悟了,他讲没有人听。大象带璎珞,就是有福报,幻化璎珞、宝石,一个畜生戴的比一个富贵家庭的人都多,只修福不修慧。只修慧不修福,就罗汉托空钵,走哪儿去没人护持,供养。
什么是供养?饭是供养,我这儿讲课,你坐着听,这也叫供养。我讲课没人听,就没人供养了。供养是反着的,你来听课也是供养,法不孤起,因缘而生。所以你看佛刚开始带来的弟子实际都比佛高,来捧场的,那菩萨原来是佛的师傅,菩萨、声闻罗汉都来给释迦捧场,这释迦说的,说这几个菩萨的弟子久远劫以前都比他厉害。捧场,为什么?凡夫捧不了这场,没有无为法的缘。讲法、说法也不是那么简单。
我讲你们都爱听,这是不可思议因缘。要换个地儿,你讲再好他也不听。过去出家人一定要修施食,施食二十年以后就有人来听讲课了,给小鬼施食,要不没听众。
阿弥陀佛大愿接引超越阿赖耶识
以后慢慢的转变,不是纯讲理,一定带着事讲。你讲理,理弄清楚弄不清楚,没用。黄老讲的,《法华经》、《华严经》很好,不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个接盘侠,接着你。《法华经》里龙女成佛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连不上、够不上。华严境界很高,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望尘莫及。带业往生,是无量寿没有退转直至成佛,他接盘,这是最大的方便。
带业往生不是依阿赖耶识而说,是依阿摩罗识而说。依阿摩罗识才有横出,依阿赖耶识没有横出。
讲理,你的理还不透。因为你的理没有分出层面来,你的事儿就不可能分出层面来。所以这次讲《大经解》了,我就要重新讲一讲,唯识是唯三种识,所以才有横出。要是在阿赖耶识里横出不可能,要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不是阿赖耶识,因为不历中有。阿弥陀佛大愿接引超越阿赖耶识,所以必须信仰,必须要发菩提心。因为不是阿赖耶识接引,你要发菩提心。
(净土)为什么唯一心识?十方诸佛共赞。一心识一定是讲十方诸佛,这就摄受十方诸佛了。阿摩罗识,普贤、文殊也发愿往生,普贤、文殊一定是涅槃界,一定是无生境界。而且上上含摄下下。一心识接引,阿摩罗识接引,阿赖耶识也能接引。阿赖耶识能接引,但他不叫横出。
学:阿赖耶识是怎么接引的?
师:阿赖耶识是带业,严格讲就不叫接引了,落中有还是生灭。阿摩罗识是无生境界,没有灭,自然就不会退转,没有生因哪来的退转?你讲的理还是不透。所以不要小看一个凡夫,因为你的理不透,他就会生疑,他疑在哪?你讲的不严谨、有漏洞,所以他才有疑。你讲的严谨,没有漏洞,没给他留一条缝,他自然而然的就信了。他的心就一向专念了,你讲的不严谨、有漏洞,他不可能一向专念。
净土啊,不要以为你看懂了,早着呢。
学:黄老说不要求一心不乱,就是一向专念。
师:那是对于凡夫来说,但是为什么可以有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同时还要读诵大乘。
学:他说一向专念之前是发菩提心,然后才能一向专念?
师:菩提心非阿赖耶识所摄,发菩提心就能横出了,可以不经历阿赖耶识。什么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个体,个体是生因,所有罪福,最大的罪,最大的分别是生因。最大的分别就是因,你有生因才会分别。你分别什么?分别不同的生因。有钱是有钱的生因。有智慧是有智慧的生因,都有生因。有智慧能讲出有智慧的理由来,也能讲出我没有智慧的理由来,因为有生因,要没有生因你怎么说这个?自然就平等了。
阿赖耶识见不到共一法身,每个阿赖耶识是每个的因。所以宗喀巴不讲如来藏,缘生性空,他讲缘生,不讲体生。玄奘不讲如来藏,玄奘讲阿赖耶识。实际小中观也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和唯识今学是一个见。
最大的无明就是生因。
学大乘得接受七识、八识的存在
学:《仁王般若经》就是讲的体生了?
师:《仁王般若经》是报身,讲境生,《仁王般若经》十地菩萨每一地都是在境界中达成,是讲报身的。阿赖耶识是身智界,阿摩罗识是界智身,一心识是智界身。只在阿赖耶识里可以讲众生,因为有不同的生因为众生。阿摩罗识没有众生,阿摩罗识属于涅槃界,无生哪来的众生?
但是无生还有一个定义为无生,还有一个观察者。到一心识自生自显自圆满,没有观察者,所以说为性相用。有观察者是属于体相用,缘生只是相用,连体都没有,不讲体。唯识今学不讲体,必须转识成智。所以个体上的说有问题。转识成智,识是智的因,不对。生怎么能是无生的因?无生的因是生?这不可能。生一定配备着六识,无生一定配备着七识,是境生。一心识一定离言说,就是没有你判断的资格,这里没你。一心嘛,法界是自生自显自圆满。所以讲净土,净土所有东西都能摄受,所有理也能摄受。但是理要没有讲明白,你本身就没有,空性讲的好,最后还是宗教哲学,还是你的,是观察者讲,说白了还是依正理。
为什么法报化三身?根识永远不可能,因为色身是根识,根识是有,而且是个体的有。根就是有,根识是依有而建立的识,那你还学佛,学什么?支撑你的识是根,这根要坏了你就没识了,老了就糊涂了,你还学什么?七识不一样,七识不在根识里。学佛、学大乘得接受七识、八识的存在。七识不在眼耳鼻舌身意里,也不在地水火风里。即不在地水火风里,你不能说他生。因为生是依于地水火风来说,他不在这里边,你怎么能说生?他是生,但是这个生不是你认知的条件里的生,所以它不存在解脱。因为无生的因不是生,他有什么解脱啊。所以真实的大乘佛教自解脱自圆满,没有解脱这回事儿。根本就没你,你解脱什么?所以说你看这生命的背景,一层一层都得给他讲清楚。不仅是理,还要把事儿讲出来。
学佛天道不能去掉
所以体相用这个(层次)不能去掉,天道不能去掉。你得过渡,你得过去,直接蹦到一心你蹦不到。你说了也跟没说一样,因为是你说的,一心变成根识的一心了,还是根识。最明白的就是狗食盆里边的肉还是狗食。按学术讲你记不住,说狗食盆儿里的肉你就记住了。这块肉很好,搁狗食盆儿里就是狗食。再好的空性搁在根识里就变成根识了,就不是空性了。依根识不用说,你认知的东西都是空,但能认知的你不空。这就麻烦了。
学:所以说必须得错开境。
师:错开境,理上必须得建立不同的机理。无生一定有无生的机理,同时有无生的境,所以有涅槃境。必须得有涅槃境。涅槃境里不是没有生,涅槃境的生是境生,不是缘生。所谓的境生不是境相之间的生,所有往生涅槃境里边的行人并非男女而生,不是爸妈生,说为无生。就跟孙猴儿似的,从石头里蹦出来,孙悟空的爸爸是谁?无生。石头只能生石头,石头怎么能生出一个猴儿来呢?同样,莲花只能生出莲花,莲花里边儿怎么化生出一人来?
学:以无生来讲空性,不是依缘生来讲空性。
师:依缘生怎么讲空性?能缘的是有,所缘的是有,中间因缘也是有,怎么就缘出一个空来呢?
学:龙树菩萨是直接谈缘生吧?
师:龙树论集很多,里面还有赞歌,还有很多没有翻译,藏传佛教有翻译。龙树的二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里也有,不是没有,只是你没看。
学:这个学过了。
师:你学过了,比如说和我们三论宗就不一样了。
学:《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师:和栖霞寺就不同了。栖霞寺的人肯定跟你说有这就够了,不用讲了。因为他认为鸠摩罗什的翻译就到头了,不知道《中论》里还有一些东西是鸠摩罗什的翻译里边没有的。对他来说,他没有说错。
那妙灵也讲了,三论宗,但是从缘生来讲性空。从缘生来讲,这房子是砖瓦木石凑成的。这房子都是因。梦里的房子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梦里的房子你没法这么说,梦里也有房子,但不是用砖土泥石盖的房子,你躺那儿就有房子,这房子怎么来的,不知道,都是无生。躺这儿进入这梦境里边儿,这境里边儿山水怎么来的,不知道。梦里逛商场,商场怎么来的?不知道。
学东西得要问,即使佛说的也要问。你想不通了,他一定不是佛说的。佛的思维一定比你要缜密,而且他的思维是立体的,你是平面的。你不可能给佛说的说漏了。还是那句话,你明白的都不是佛说的。你们都有导读,你们的导读不是佛说的。佛一定不这么导读。相似就行了,也沾点边儿,因为我们是重在参与,就是一个方便。你导读的,你是说圆了,听也听圆了,但是什么问题没解决,跟没有导读一样。我们导读了,但是什么问题也没解决,但是佛经可不是。佛说完法以后,所有听众都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而且在座的人得四果、得不同的见都有,等于每回讲课都解决问题。我们导读没有一个解决问题,你自己的问题都没解决,为什么?你连问题都没发现,你只是自说自唱,自己圆了。
学:是现在人的根器不行了吗?
师:因为你意识不到,你以为你说的是佛法,实际你说的根本就不是佛法。凡是你懂的,你觉得能说的,都不是佛法。为什么?因为你说佛法的时候,你没有错开境,你没有依生命的实相而说。生命的实相含摄现相,这个你没有讲。你先讲不同的境,先讲差别,再讲不异,然后再讲一心,你没有把他的六识的状态一点一点带动过来,就直接蹦出来了。你导读做完了,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你导读的是佛法吗?佛经里讲每回讲完了就皆大欢喜,多少人得阿罗汉果、多少人入无生……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不同的境受、有摄受,我们的知道都是名言的知道,没有实际的觉受,就是我们没有进入佛说的境里去讲。我们认为我们的根识就能契入无生,我们认为无生的因是生,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讲的缘生因缘法,你的因是根识认知的有,缘是根识认知的有,这里边跟空性没关系,但是最后你得出一个空性见。
学:如果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听明白了,他能够……
师:从你来说,第一你没听明白,第二你没说明白。从某种意义来说,你说了跟没说一样。但是即使是你说了跟没说一样,反而契合发心。
学:你反正从来也没说对过……
师:你从来也没有错过,不可能有错。无生怎么能有错?所以王老师坐在这儿,人畜无害。这是我们学校的长老,建校的时候就支持,属于开创者。
学:惭愧的不能再惭愧了……
全佛是心 心外无佛
这次要仔细琢磨琢磨。我们这次为什么要讲净土?因为有十年的教理铺垫,然后就要说净土了。这样讲净土才能跟净土至少能够相同、能神似。否则你讲的都是你认知的净土。
我们这念佛、学佛的老师这么多,但是对净土没有怀疑的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净土跟自性没连在一块,净土和一心没连在一块。你看《净修捷要》都是一心。所有的有情无情不可能在一心之外建立。既然是一心净土,就没有来去,当下就是。因为你没有理解,没有把这事儿理解,仅就理上来说,所以永远有疑。有疑,你讲的净土就不是净土,你讲的阿弥陀佛就不是阿弥陀佛。你讲的只是相似的佛法,讲和没讲一样。反而你会觉得自己很殊胜,总觉得自己对,其实就你不对。因为你说的不是净土,反而别人都在净土里面,别人听不懂你说的,你还说人家不理解。什么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就根本不在了。
学:大龙老师已经陪我们玩了十几年了。
师:这十几年,我们每一次讲课都是在之前的提升,从来没有重复。你看一看这十几年的东西,每一次都是比之前的又有一些提升,越来越接近实相。你跟不上是另外一回事儿。
这次来还是很高兴。我们讲的东西,一定你们自己知道它的份量,而且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从别的地方借过来的。因为别人没有这么说的。但是我们说的也不是自己创造的,都是依佛的经教。还是要好好学。
你是依根识而说,根识还是实有,实有怎么可能(不坏)?根识到一定时候就坏了,你年轻时候也没这么老,你也不喘。依根就是这样。所以宗教的背景必须得依心识,学佛要依心识。根识讲不通,要是硬讲通了,反而不是了。根识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佛法),必须得转依(心识)。根识理解了还不如不理解。根识不理解还好,根识理解了就麻烦了。不是根识的事儿,你根识理解了?
学:根识理解不了...
师:不是。大部分根识理解了。现在所谓的很多大德学者都从根识这儿把这事儿讲清楚了,所以佛说末法时期是魔来说法。这不是根识的事。我总是说,一定要明白《大般涅槃经》讲的就是一个事儿,佛到底死没死?就是你到底死没死?你死,是什么死了?你没死,是什么没死?《大般涅槃经》没讲报身,就是一个法身、一个色身,它叫色身为食身。食身死了,法身没死。你总是在食身里面倒腾法身,不可能。食身和法身是同时存在的。
学:既然我们不能理解,搞不通,为什么还要写作业呢?
师:慢慢儿来,带着你玩儿,让你种个因。我们慢慢给你讲,刚开始你模仿,先建立教法的方便,就跟学外语似的,慢慢会把这个境给你带进来,然后再跟你讲怎么错开境,依什么能够契入,将来都要讲。
临命终时与禅宗打七
为什么净土佛能接引?什么时候接引?净土经典里面讲的非常清楚,临命终时。为什么要临命终时?临命终时会发生什么状态?四大会坏,根识会坏。根识坏了接引什么?而且佛菩萨现前还令心不乱,是令你的根识不乱吗?根识坏了。为什么能令心不乱?普通人临命终时,你记住就可以了。对学佛的观修境,临命终时不一定非得在临命终时发生,现在也可以发生。临命终时能做到什么?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有在临命终时可以发生。临命终时,这就是我们的打七。我们现在念佛七之后还有忙碌,没有,你已经断了。
禅宗的七还没讲呢。为什么禅宗打七之前叫告生死假?临命终时嘛,因为你得造这么一个境。你别非得等死了,你活着的时候也可以想象临死的时候,可以重复这个场景。比如演员嘣一枪打死了,你这什么也没有,那观众看也没死啊,是观众认同剧情里的演员儿死了,才悲伤、才流泪。悲剧嘛。你表演的没死,挨棍子不疼、打一枪没死。没挨棍子,不可能产生悲的共鸣。祥林嫂要不演出那个悲情来,祥林嫂就没什么可怜的,那不对。你可以想象临命终时,你可以作意为临命终时,这就叫克期取证。但是你得把临命终时的状态完整的表现出来。所以修禅、学佛都是“死”字挂在前面,和“拖死尸的是谁”是一个道理。你死了以后再来的生,那就是无生了,这境就错开了。依根识见不到这种境,见不到分段生死,见不到变异生死。你把这个境结束了,就等于你睁着眼做梦。
学:在我们这儿没有变易生死。
师:有啊。你看现在跟过去的照片儿一样吗?不是变异吗?十岁时候的小衣服你现在能穿吗?我们每天相貌都在变。实际从生物学上来讲,你已经不是过去的你。怎么不叫变异?一定是变异。因缘而生。中观讲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东西。分段生死是就轮回来说。整个生命一期叫分段,从轮回来说叫变异生死,这是我们粗的说。轮回嘛,有过去世、有将来世,都是你。过去世你是狗、现在世你是人、将来世你是天人,这是变异。轮回嘛,有六个平台。这是粗说。
实际就你现在来说,既是分段、也是变异。我们是大概这么讲,在根识这认知都没有用,这都是根识认知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你根识没坏的时候,你不知道坏了会发生什么。就跟你以前不喘,你根本不知道喘是什么样。你现在想一想你不喘的时候的状态。
所以我们讲不同的境。讲生命的实相的时候,必须得错开境。不错开境,你理解不了。理解不了,你的状态就不一样。你说你开悟没用。一旦你错开境了,你的状态一看就看出来了。比如,这个人要是失恋了,你一看就看出来了。世间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一看就看出来了。人都带着相。开悟的人至少能感觉到地球自转,我们感知不到,我们和地球同步。就跟你在火车里面感觉不到车的运动,车厢里面是不动的、外面是动的,因为你和车同步。同步你怎么能见到空性?你跟有同步,能见到空,不可能啊。你只能不同步,那个不同的觉才能生起。你同步了,你的觉已经是果了。
那我是不是得真死一回?不用。因为有观修境。对于有智慧的人,有表演才能的人,有自我暗示能力的人,就可以这么做了。比较愚笨的人,临死的时候也会出现。四大坏的时候他还记着念佛,那个时候七识就显现了,自然临终时毕竟得解脱。七识是审而且恒,六识是审而不恒。七识一起来一定是恒,恒就是不乱,乱就不能叫恒了。所以说佛菩萨接引你也对,你自性的一心识接引也对。因为佛菩萨是心识的变现,这都对。
根识有一个习气,不是你相信不相信,因为这个境没现前,对于你来说没用,说了跟没说一样。但是你是决定要死的,所以说不同境显现决定要出来、一定的。严格的说,密宗不是他力,还是自力。法性解脱,认知法性还是自力,因为相依。
真正的他力是上上含摄下下
真正的他力是上上含摄下下,不需要外面,自己的心识自然能摄受根识,而且不是理是事儿。当你心识摄受根识的时候,你根识没反应,你做梦的时候床上的你有反应吗?没有反应。你被摄受了,你有什么反应?梦是七识的境,不是根识的境。心识摄受根识嘛,所以床上的你跟死猪一样。梦里是变现、是七识的境界,感知是七识的感知,做梦的你没有感知。
你是根识。这个修不是修你的根识。根识修根识没用。
你这境一直就没有错开,所以你一定没有错开境的觉受。没有觉受你自己会欺骗自己,好象有觉受了,所以你跟大家讲你的觉受。
告生死假就是把你放在临命终时的状态,十念就得生。真正放在这个状态,十念就能开悟,十念即得往生。往生是什么?往生是生无生。你放在那个境里,十念你就能契入无生境,甚至于真正能作到一念即得生,一念就能契入无生。但你没到那儿,那就单说了。你躺在床上无念马上就契入无生了。每天都在开悟啊,你不知道啊。
学:不觉而已……
师:这觉和不觉不是你定,和你没关系。和你没关系为什么还会发生?就是你后面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七识定了。所以这就可以证明七识的存在。跟你没关系、又跟你有关系,这就证明了七识的存在。
所以,开悟一定不是新得。每天睡觉都开悟,因为每个人的梦境都是无生的境,每天都悟入无生。在三大阿僧祇劫里,每天都悟入无生,但是你不知道。这是说白天黑夜。然后再说一呼一吸之间就契入无生了。每个一呼一吸之间你都契入无生了,但是你还是不知道,但是你却能跟别人讲怎么能契入无生。知道什么是颠倒梦想了吧?知道什么叫虚妄分别了吧?你说对待这种状态,你用什么词来形容知道吗?这已经是很客气了。这叫虚妄分别。
学:我们睡了醒,醒了睡,为什么能相续呢?
师:相续是你定的吗?你说你的身体是你的,那这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你定的吗?身体这么多系统,是你定的吗?你定的了吗?消化道里头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各种酶你产生的了吗?这些是你定的吗?什么都不是你定的,但是你却把它认为都是你做的,这不是虚妄分别是什么?真实的你没找着,你却说真实的你一定要开悟,这不开玩笑吗?你说的根本跟真实挨不上。所以我们说重在参与,只能说到这儿。
学:找不到你,没有一个我在……
师:你要知道无我就甭修了,就结束了。无我,你修的什么呀?你仅仅光这么想没用,因为这都是根识,不仅没用而且造成一个错觉,就是无生的因是生,智的因是识,因为转识可以成智。完全不同。
什么叫相续?什么叫无明?就是把两个根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还扯上关系,这叫无明。十二缘起没有一个能成立的,在你这儿却能成立,而且深信不疑。
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