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4年4月17日-01 宗教的核心在净土

(2025-02-12 18:05:21) 下一个
 
2024年4月17日-01
  
宗教的核心在净土
学校前一段时间,在群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大经解》,黄念祖老居士依着夏莲居老居士重新集结的《无量寿经》讲的。
为什么现在要学?我当年跟黄老也在一起。《大经解》讲得很深,我记得当时黄老讲不建议初学上来就学净土,因为净土的机理是一大藏教,实际是佛法的核心。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是因为我们学校有十年经教的学习,包括中观、唯识等,基本上大家有了这些教理的基础,现在讲净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宗教,不是宗教哲学。学哲学对我们意义不大,宗教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为什么?他不仅能够讲到生死的表象,就是我们这一期人生,同时能够讲到生死的背景,比如说轮回,还有涅槃,还有常寂光,还有一心的境界,这里边基本都讲到了。
我们之前教理的学习还主要从思维,建立学习宗教的一些方便,比如说从有生的、相续的角度,慢慢我们通过中观等的教理认识到,实际生命平台是无生的境界。从有为法一点一点进入无为法,然后再从有为和无为的同时,他们都是在境界中发生,这样我们慢慢就开始能够接受佛的教法。
   佛的教法不仅含摄我们凡夫根识的认知,同时佛的教法也含摄心识,天人境界和菩萨境界的觉知。同时佛的教法,因为十方诸佛是一体的,所以佛又直接传达了法界生命的实相,这部分内容是在我们人间生活里边是没有接触到的。通过我们这十年的学习,基本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现在讲到净土,就开始进入佛法的核心了。大乘佛教有一种说法叫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净土为归是非常殊胜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学佛不是说仅仅学一些佛教知识,最后我们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你说最后归到空性里边,我们没有办法归,因为我们现在依根识认知不到空性。我们跟空性没有办法建立缘,在佛的教法里边,佛非常了解我们的习性,了解我们的认知水平,所以佛又发了一个大愿,施设了一个佛国的净土,如果你要是想去,他无条件的接收。这样这对于我们学佛的,对于我们了解生命实相就有一个地方安住,不至于落空。而且我们一旦往生净土以后,净土也没有退缘。另外净土行人无量寿,可以不断的去学习,直至成佛。学到什么水平?不仅是跟天人菩萨一样,同时实际上跟佛是一样的水平。而且经里边讲了,我们将来在净土的成就,大家一起同名无量寿,我们将来往生净土、来净土学习以后获得了我们本来的佛智,获得了我们本来的觉,然后我们同名无量寿,这实际上含摄着很大的秘密,我们现在因无量寿的慈悲接引,往生无量寿的佛国,最后我们的成就是同名无量寿。
因为佛法讲法报化三身,无量寿可以说为个体觉知的一个果位,也可以说是一个佛土的证量,我们是圆证法报化三身的成就。所以说宗教的所有的核心都在净土里面。
 
万圣齐收
我们今天就要开始讲净土。因为网上共同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面,每天各个组每个老师分别导读一段《大经解》。《大经解》有一个特点,佛说净土是三根普被、万圣齐收。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了净土,净土虽然在我们来说是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佛经里面讲是遍布十方,西方是依我们而说,实际净土是遍布十方,意味着遍布十方诸佛的国土,也遍布十方净土,因为十方都有诸佛的国土,它遍布十方意味着遍布十方诸佛的国土,也遍布十方的他方世界,就是它是整体的,它是一心的境。所以说十方诸佛同赞,十方诸佛是非常认可阿弥陀佛。经里面特别提到了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按照我们过去的认知来说,相当于阿弥陀佛是代表十方诸佛,他成就的佛土也是十方诸佛所成就,这是同一体的。所以说净土里边万圣齐收,本身同时也摄受十方诸佛,这是万圣的一个。
我们说诸佛是什么境界?在大唯识的教法里面,诸佛的境界是一心识。在大中观的教法里边,诸佛的境界是极无所住,也是一心的境界。再往下就是菩萨,我们昨天学《华严经》也提到,像一些法身大士,比如说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代表佛智的文殊菩萨,他们都相继发愿,临命终时也要往生极乐净土。所以在这里边,这些菩萨法身大士来自于涅槃界,他们为什么叫法身大士?他们不是从生灭这来讲,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教法里边讲到,我们地球人寿命百年,天人菩萨寿命可以说是无量,所以他们的境界跟我们不同,但是他们也要发愿往生净土。为什么他们寿命可以无量?因为他们是无生的境界。我们是生有,我们是依着父母而生,我们的生是有条件的。无生的境界是化现,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即使是这样,这些菩萨们也要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在我们大唯识教法里面,这些菩萨代表九识阿摩罗识,教法里边阿摩罗识代表涅槃界。涅槃界的有情,也是要往生极乐世界。
涅槃界就最高了,为什么也要往生净土?这里边特别提到我们大家原来教理学过《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特别讲了心生灭跟心真如。心生灭就是我们的轮回界,心生灭里边说为有情、说为众生。在生灭里是众生,因为生灭谈到生都是生因,依生灭而显现的有情我们都称为众生。还有一个心真如就是涅槃界,涅槃是无生的境界,就不能说为众生了。涅槃界跟轮回界,心生灭、心真如都是来自于一心。
我们简单的来说,生灭代表染污,涅槃代表清净,染污跟清净都是以一心为基的,都不能超出一心。这个教理我们大家多次学过。佛法、宗教是含摄,不能说漏掉一块。比如在这块上帝管,那块上帝管不了,不是这么回事,讲上帝就无上了。
   我们从佛法的教法里边讲到,一心含摄一切,所谓心外无佛,同时心外也没有众生,意思就是心外没办法建立生灭,心外也没有办法建立真如,就是菩萨、凡夫的有情都不可能跑到心外去,佛也一样。大家一定要记住。为什么净土为归?净土实际是一心的教法,我们归到净土也就归入一心了。
为什么叫回归一心?因为我们本来来自于一心,所以说《大乘起信论》实际还是蛮深的。所有的现象,具体讲所有的我们认知的生命现象都依附在星球上、都依附在星系上,但是所有的星球、星系依附于什么?依附于虚空,没有说星球可以在虚空之外建立的。
宗教的说法跟我们的理解相同又不同。我们理解的虚空,为什么说虚空?因为我们叫他他不回应,这个虚空是从我们这认知来说,而佛法不是。宗教的教法是体相用一体的,所有的觉都是一体的,什么意思?虚空有觉,星球有觉,星球上的有情有觉,觉是一体的。没有说人类有觉,地球没有觉,或者是地球有觉,虚空没有觉。
所以佛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叫平等,就是他的觉是平等遍在无间的。没有一分的土地、没有一个微细的一点里边没有觉,觉一定是贯穿所有的地方,所以说是一个大圆镜智。我们也都知道,大圆满或者叫大圆镜智,它是圆镜,这个圆镜是周遍,没有一个地方被漏掉。在净土佛说无量光遍布十方的意思实际就代表一心佛觉。这一点如果弄清楚了,接下来我们的学习就好讲了。如果这点没有弄清楚,接下来的学习就不太好讲。换句话说,如果你这点没有弄清楚,你学的就不是真实的佛法,只能说是相似的佛法。
按照佛法的基础来讲,所有地方的觉都是遍在,这个遍在的觉我们称为佛觉。所有次等的觉,比如说菩萨、天人的觉知,天人的觉知是在这个佛觉上建立的,那么有情凡夫的觉知是在天人的觉知上建立的,是以依他为基的。这样所有的都在一心里面,最后为什么说净土殊胜?净土是所有的有情最后都回归一心,因为有情都来自于一心,又回归于一心,所以说为不增不减,也说为不来不去。
我们本身既然来自于一心,我们就具备一心的功德和智慧。我们要回归一心,同时我们也没有增加功德和智慧,因为我们一直在这一心的圆镜里面。所以说在一心这个层面,他没有什么众生、没有什么染净这些分别,因为它都是光,都是具备一切功德。那么再下来,比如说有些变异的觉,就变到菩萨和天王这个位置,他们的觉成就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就跟我们星系里边一样,不同的星球,虽然都在虚空里面,它显现的有不同,而这些不同成立了十方世界,但是十方世界也是在一心中圆成。再下来十方世界里边的一些有情,依着佛菩萨愿力这个平台,所以说他同样也具备这些功德和智慧。比如说我们地球人,就像我们这些人,虽然我们知识有限,但是我们跟地球的运转是同体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地球地磁的吸引力,我们都在地球的引力场里。同样我们都具备引力的智慧,因为我们被引力同化,我们要不接受、排斥引力,我们就不可能在地球上呆着。很简单,因为地球它是一个场,我们既然在这场里边活动,我们就具备场的一切功能和智慧,不过这个作为一个平台不显而已,不显不是说我们不具备。地球上的人还有一个名字叫地球人,所以以此类推。
但是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这个非常重要,实际上如果从一心来说,一心之下建立的十方世界,实际生是依一心而生,灭又回归一心。在生灭的过程当中,又时刻不离一心。所以说如果从一心来讲,我们很难说这个世界是从哪里开始生,是从哪里开始灭,因为它是圆的,这是很难讲,因为它是整体来讲。而且这种生、这种常乐、这种遍在不是我们在境中个体的视角能够观察到。因为一心有一个含意:圆觉本身不需要在它之外建立一个观察者,如果圆觉之外还有一个观察者就不圆了。
一心大圆满或者一心净土、一心的佛觉,不需要在这之外还有一个人来肯定,给他辨别、赞叹,他不需要,因为他一定不可能在一心之外,所以说他是自生自显自圆满,他会自己去圆成。所以一心观察的视角,不是这里边的境相的观察视角,也不是一心里边的一个境的观察视角,它是整体的一个观察视角。当然这个用语言就很难说了,就好像我们所作所为,好像没人知道,但是你所作所为地球一定知道,为什么?因为你在地球上所作所为,包括我们地球从成立到地球灭亡所有的信息都在大气层里,大气层都知道。大气层的视角就和每个地球人、原始人的视角、现在人的视角和未来人的视角不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整体是具备觉知的。
宗教讲的觉跟我们现在人类认知的觉不一样,我们人类认知的觉,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没有比人类再高级的,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人类的视角是最高的。宗教不是,宗教是一体的,他讲体相用,因为你的相用离开体无法建立。地球人离开地球,所有的地球文明都没办法建立。所以要谈地球上的文明,一定不能离开地球而谈。谈法界的文明一定不能离开虚空而谈、不能离开一心而谈。这个视角跟我们的视角是不一样。
有了一心的视角以后,一心是没有之外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不是说在这之外去观察,换句话说你要明白,比如说你是不是在极乐世界,这个不是由你来说了算。因为依我们来说,我们认知不到极乐世界,依一心来说,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极乐世界。这个听明白了,极乐世界和我们是同时,没有须臾离开过,因为极乐世界也代表一心。
问你能不能去极乐世界,这是你把你自己跟一心摘开了。我念佛能不能往生?你这么一说实际就把你跟极乐世界、你跟一心、你跟圆觉就摘开了,你就自己跑到圆觉之外了,你的意思就是我能不能进入圆觉,这听明白了吗?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暂时不明白,我们先要把这个记住,把这个理弄通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实际本身从佛法体上来讲,这就是个悖论。因为甭说你念佛,你即使是不念佛,你是骂佛,你也不可能在极乐世界之外,也不可能在一心之外,因为在一心之外,你既不可能赞叹佛,也不可能诽谤佛,因为你所有的动力,你所有的背境的动力都来自于极乐净土,它本身是不分开的,所以净土有四句偈: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我们往生净土,去一定是去了。说我在净土生的,这实不生,因为净土不是说东方和西方的这样的净土,这个净土说的是一心的净土,你去一心净土你绝对是去的,但你说我在净土里边我新生出来的,这不可能。甭说现在的你离不开一心,就是久远轮回,就是多少世前的你也没有离开过轮回、也没有离开过净土、也没有离开过一心。所以从这儿来讲就是说: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因为一直就在这里。同时还有一个句子,跟这个句子差不多: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个道理跟他一样,是因为你一直在那里,实不去是说因为整个一心里边没有来去,因为它都在圆(觉)里面。
 
我们的觉跟一心佛觉一直同体
这个就是实相念佛,实相念佛不用念,因为你本身就在这里。实相念佛里佛不当个体讲,他不是指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是印度释迦族的一个人。念佛就好像我想念母亲,不能这么说,因为他是整个的境。这个佛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一个世界观,是一个觉悟,是一个境界,同时又不仅仅是一个觉悟、一个境界。
你说佛的慈悲在哪?有求必应不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说我苦了,我叫观音救我了。观音最大的慈悲是给你造出一地球来,然后让你在这呆着。这听懂了吧?菩萨最大的慈悲是给你一个平台,要没这个平台,你连生都生不出来,你连分别都没有,最大慈悲不是在这平台里怎么帮你,怎么解决你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他是给你一个体验外境或者体验内心的一个机会,这才是最大的慈悲。
     所以一心为什么慈悲?因为一心超出我们的概念之外,我们借助佛觉来体会一下一心的慈悲,那就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不仅仅是说佛的智慧,同时也说出了生命的实相,就是我们跟一心一直是同体的,我们的觉跟一心佛觉一直是同体的,是无缘的。什么是无缘?它本身是一个,它不用建立缘,它要是两个就可以建立缘了,是一个怎么建立缘?同体。所以这就是实相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实相你就是佛,与佛是一个境界,同时也是一个佛土。极乐世界是一个佛土,同时它也是一个世界观,一个不同的世界观,同时也是在境相里边我们能认知、认可、能交流的一个显现,所以他也是三十二相佛的示现。所以佛实际含摄了很多种意思,他实际含摄法报化乃至色身乃至根识认知的一切东西,他都含摄。听明白了?
在根识认知把佛作为也具备根识的一个个体,但是区别于根识,说为具有三十二相,相好庄严的个体。同时在化身那里,他又说为一个觉,觉可以遍在。在报身里边,他又说成一个佛。什么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因为经里边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你到极乐世界见不到阿弥陀佛,为什么这么说?经里有,因为你见到的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一个。经里边说了,这个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真正阿弥陀佛出来了你还见不着,因为阿弥陀佛一出来、一放光,所有的光都隐没。经文里佛一出世,象金山一样的出来了,菩萨的光就没了,凡夫的光、天人的光都全没了,全没了你怎么见?没了,一个是你不能见了,一个是真实显现。因为阿弥陀佛既是阿弥陀佛的本相,也是菩萨的本相,也是凡夫的本相,听明白吗?都是它的真实相。佛出来了,佛光一心遍在了,就没有佛、菩萨跟凡夫了,它都是一体的。所以它就无缘,所以你也见不着。你见不着是因为什么?因为你本身就是,就好像你自己不可能见到自己一样。
经文是有密意的,一个是本身土就是佛的愿力,所以阿弥陀佛的报身就是极乐世界,我们先这么理解,按我们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一心极乐世界,那一心极乐世界就不是西方,因为极乐世界就是一心的一个表征了。一心我们认知不到,极乐世界就代表了一心了。这个机理先要跟大家讲清楚,上面讲清楚以后,你再往下就顺畅了。如果这个讲不清楚,你老是怀疑,比如念佛这块没念我怎么办?我念不到一心不乱怎么办?我往生不了怎么办?你这时候的想法已经把你跟一心给隔开了,佛早就说了心外无佛,那么佛说的也对,你跟一心一隔开了,可不是你就找不到佛了。
所以说这里边你就会产生很多疑惑,疑惑的时候,你是就你跟法界分开来谈,实际你和法界是永远分不开的,就跟你活着、你死了,你永远和地球分不开、永远跟宇宙分不开,即使是六道也跟虚空分不开,但是你因为有我执,你认为分开了,所以你有点焦虑、有点恐惧。这恐惧是你认为分开了,你认为家长不爱你了,你犯错了,家长打你,家长不爱你,不是,那是你的认为!
我们为什么现在才讲净土?因为这十年的学习,我刚才讲的这些,这里边包括了中观的教理,唯识的教理,禅宗、密宗的教理,这里边都有。这十年我们学过很多的经典,初转法轮到二转法轮到三转法轮都有,也有很多菩萨依经典造的论,甚至于解释菩萨造论的释论,这些我们都学习过。经论的学习有上百部了,而且大家还在反复的学习。所有的这些学习都是为了现在而铺垫,大家听明白吗?而且这种学习有一个特点,原来我们没有弄清楚,就是因为我们文化里边,一直是人治,我们是看眼前的利益,你讲的太虚无缥缈的,跟我没有太大关系。另外我们的文化里信仰不是核心,我们没有信仰的基因,这个很难办。
我们怎么认知阿弥陀佛?过去我们连把阿弥陀佛认知成为地球这个层面都很少,我们只把阿弥陀佛认知作为一个领导,然后跟他去商量。领导喜欢我就能去,领导要一发脾气我就傻了。我也不知道领导喜欢不喜欢我,我给领导拿这点东西,领导不一定看得上,或者领导都看上别人都看不上我,这都有可能。所以说对领导那边我们很忐忑。在生活这里边都是生活经验,你对领导又爱又恐惧,你只能讨好他,因为他能量比你大。过去说君王要杀死一个普通人,就跟碾死一个蚂蚁一样,我们非常恐惧。为什么?因为我们跟他不是一体的,要是一体的你就不恐惧。所以你看佛为什么要讲一体、一心。一心就是你怎么想的,佛也是怎么想的,因为你跟佛是一个,一个的话你自己能害你自己?
所以,宗教一定要谈共一法身,这个非常重要,它真正能解释我们的疑惑。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是个体,同床异梦,你跟你的爱人睡一块你都不了解他,你们还经常吵架,儿女更是一样,我们自个的脾气还经常变化,有时候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所以由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要想融合很难。我们爱儿女而付出多大,最后儿女一成长了,反而一句话两句话,就给我们甩脸子,这个回报它不是平等的。很多东西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生活当中我们都有经验。用我们的经验去套学佛的经验,这个不是毛病,因为我们只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刚开始念佛学佛的时候一定会拿我们的经验去套,这么一套我们跟佛是隔开的。如果隔开了,咱们说白了,我们能拿出什么东西来讨好佛?要年轻点是吧?现在也老了。再说我们有什么东西能值得让佛看得上?因为咱们跟佛一比,确实这没法比。这经里边都有,佛一讲经天王供养,包括《大般涅槃经》里最后所有的天王菩萨献出花成为一个宝盖,佛都不收,佛都看不上,最后一个弟子拿的东西他收。将来你们要看这个经,这里面讲的不是一个故事、一个神话。那么反过来说,我们现在甭说佛了,咱就说要请总书记吃饭,你说咱们给安排在哪?杭州最好的饭店是人家的厨房,你说你怎么请人家吃饭?你送给人家什么礼物?我们肯定很忐忑。
比如说搁到宋朝,你请皇帝吃饭这本身就不可能,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是皇上的,你怎么请皇上吃饭?你献给皇上什么礼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确实是我们因为位卑人卑,所以依我们这个色身,以我们的生活经验,念佛肯定会产生种种的反差。因为反差太大了,解决这个反差唯一的就是共一法身,只有同体才能抹去我们的不平衡。注意!这个比你知道什么是空性都重要,这是我们知道,我们不愿意谈的。佛法为什么它能够相应?为什么比皇上还大的菩萨,你叫他他能跟你回应?就是因为他跟你是同体,听懂了吧?
我们就简单的办一个事还得托关系,挂个号还得找黄牛,为什么?因为很简单,他不相应,是不是?通过这一点来说,你要学佛必须先要了解佛的世界观,你不能用你的世界观掺杂在里边。你要把你的世界观掺杂在这里边,往生这事根本就不可能,绝对轮不到你。这就跟买股票、买房子一样,买好地段绝对轮不上你。是吧?比如说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发船票的话,我们就基本上挤破脑袋也没用。
 
学佛必须用佛的法界观来学佛
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要学佛,必须用佛的法界观来学佛,不能用我们的世界观来学佛。我们的世界观就跟鲁迅说的,所有的东西都吃人。我们的世界观里边,要想达成我们一个愿望是非常难的,在社会上难,在家里边也很难,即使跟我们的家人想满一个愿都是非常难,咱们到这个年龄,已都过了六十年了,咱们实话实说,很多都是凑合。所以如果把我们这些痛苦不堪的经验,要挪到念佛这儿来,告诉你们,没戏,因为你跟佛法不挨着,不是说佛的悲跟不悲,不是佛接引不接引你,因为你跟佛教完全是隔开的,你是在心外念。
佛说心外无佛,不存在心外,但是你自己跑到心外去念佛,你要念佛回到心内,你本身在心外又回到心内,你怎么回?你怎么出去的?我们讲这个很重要,今天不是说讲别的,一定要把自己的世界观转过来。为什么自己学佛老是觉得差那一块?就是你不纯粹,你把你的人生的经验加进去了,听懂了没有?
我们凡夫是阿赖耶的境地,阿赖耶有一个特点,它是不共。我们这些人长得都不一样,我们的生活背景都不一样,经历都不一样,他不共。但是佛那不一样,佛是共一法身。我们不共怎么联系到共?在这里边特别要谈到唯识教法。我经常跟大家讲梦境,我们白天是不共,梦境里边也是不共,但是醒了以后看梦境,梦境里所有的不共都是我们变现出来的,就是梦里帮你的、梦里欺负你的,都是你梦出来的。这一定是你梦出来的,不可能是别人做的梦,不可能是你们家养的小狗做的梦,你跑它梦里去了?这不可能。好,那么一旦是你做的梦,表面上不共,体是共的,大家听明白吗?
所以说我们有一半的人生经历是在共的当中度过,白天晚上我们简单说为一半一半,梦境里边一半,醒着的人生一半。梦境里边好像是不共的,实际是共的,因为梦境是我们做的梦。我们有一半共不共同时的体验,共不共同时的体验也是生无生同时的体验。梦境中的我们是生,因为我们跟白天活动一样,醒了以后我们一回忆实际是场梦,假的,生是假的,所以从回忆那一刹那,生和无生是同时。同时的说为梦,既不能说它是真,因为它是假的,你梦里没办法拿出一个东西来证明;也不能说是假,因为梦里你的经历历历在目,你的觉受在。所以我们说他是生无生同时。
这个同时的觉,只能在错开了境之后才能产生。大家听明白吗?当时我们在共的境里边,我们不知道它是共,我们不知道对面的你是我梦出来的,也是我心识的化现。同样,将来我们念佛往生极乐的时候,再回看现在的我们,一样是在梦境里面。你这一生讨厌的人,实际也是你,跟梦境一样。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错开这个境,是吧?当我们临命终时往生以后境错开了才能看到。梦境你怎么知道是梦?是你醒了以后错开了梦境,你醒在一个不同梦境的境里边,你才知道刚才是梦境。我们将来往生到遍布十方的极乐世界以后,我们再看南瞻部洲,再看太阳系就知道它是一个梦,那个时候才会知道,因为那个时候的觉是十方的觉,一体的觉,圆觉再看别境,你就知道它是一个幻境。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我们都见不到,我们觉照力不够,我们的觉照力大不过地球去,达不到大气层这个层面。所以说我们现在与地球同步,我们甚至都感知不到地球的转动,地球自转而且还有公转,地球的公转是螺旋式的状态,我们更感知不到,要感知到就麻烦了。所有的星体都是螺旋式的往前转,而且速度还相当快。不仅这么螺旋式的公转,本身在螺旋式公转同时它还自转,这个我们都感知不到,为什么?因为它的摄受力比我们大,就跟鱼缸里的鱼感觉不到缸外,井底之蛙感觉不到井外的世界一样。
 
同名无量寿
好了,我们刚才特别说了,用这几个例子来讲一讲,就是我们学佛要知道佛的世界观是怎么组成的,跟我们的世界观是完全不一样,如果要带着我们的世界观去念佛,你知道一个什么结果?不可能做到一向专念。经里边提到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不夹杂。学佛一定要按佛的世界观去念,就叫一向专念。按一心的境,在大圆镜智去念就叫一向专念。如果我们在心外边去念一心,那就不可能做到一向专念。
而且在一向专念之前,一定还有一个条件叫发菩提心,就是要发现一心的实相,要发现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共一法身,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共一世界,听懂了吗?共一法身就意味着我们跟阿弥陀佛使用的是一个世界,共一世界就是共一极乐世界。这还不够,我们跟阿弥陀佛共一名号,佛说同名无量寿,我们也是阿弥陀佛,这是佛说的。阿弥陀佛是一句,同时也是无量寿佛。《无量寿经》里边说所有的有情将来成佛同名无量寿。我们不仅共一法身,而且共一佛土,而且共一名号,就是我们共一法人的名称。简单来说阿弥陀佛工资卡也是我们的工资卡,因为取款的名字、密码是一样的。经里边我这么一翻译,简单一点。
都讲到这个份上了,你怎么不可能往生?因为那就是你家,不仅是你家,那是你成就的佛土,因为你也是阿弥陀,共一法身难道还不包括共一极乐佛土?极乐佛土是你的,你回自己家你还要报告?还要申请?你本身就有你家的钥匙,你们家户口那登记、那房产本的名字就叫阿弥陀,那就叫无量寿。西方世界的法人也叫无量寿,共一法身、共一佛土、共一有情、共一背景。
这不存在问题,你回到家这有什么值得可骄傲的?晚上我回家,你说晚上我没事的时候我回家,那意思我这有家,你们可以随时去,这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就是大家都有家,记住了没有?他是共的。阿赖耶识不共,不共你就要搞好关系,不共你就要讲慈悲。我们原来办公室田主任,田海涛同志他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所以他经常口头挂着感恩、感恩。感恩这个词是不对的,我当时说你们以后不许说感恩,你感恩我,就意味着你跟我不是一个你才感恩,你吃饭感恩舌头,喝水感恩杯子,这就是有病。阿赖耶是要感恩,感恩、慈悲、爱,都不是一个才叫爱。所以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
我慈悲、我感恩、我爱……,不是一个你才爱,因为你要讨好对方,要跟对方搞好关系。所以佛不讲爱,他是一个,他怎么讲爱?一个法身、一个佛土、同时还一个名号。在佛看所有一切有情同名无量寿,经里边说的同名无量寿,有情、无情都同名无量寿,因为都是境里边的境相,所有的境相都同名无量寿。同名无量寿你有什么可感恩的?你连感恩这个念头的生起都没有,无从生起。极乐世界也是,都是三十二相、莲花化生、形同一类,这花感恩那花,你怎么感恩?他跟你自己一点差别都没有,你怎么感恩?每天早起洗漱照镜子,感恩镜子里面自己,没有人这样吧?化妆你还感恩镜子里的自己,这块没有。
真实的佛法是一心的佛法、同体的佛法,佛的境界是同体的。而同体的境界我们间接的也有,就是梦境,梦境是同体的。有了这么一个境界,所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看似是矛盾的,实际它是正常的。这个道理明白了,往生就没有问题,道理不明白,往生永远是不可能的。你再爱你的女儿、你再爱你的情人、你再爱你的爱人,她也是一定需要爱。因为连接你跟他的,是不同体的,爱是连接,没有这个,你是你、他是他,没有什么关系。阿赖耶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因为两个是独立的个体,两个要走在一块,必须得有一个东西衔接上。独立的个体还有一个特点,你不可能覆盖对方,你再怎么给对方洗脑也不可能。
你看我们过去儒家忠孝文化就是想把这俩不同体合为一个。君臣父子,天地君亲师都讲了很多的道理,但也不可能合在一起。因为本身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有不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胃,他怎么能组合在一起?
   当然也有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但这只是在大方向上。在小方向上,每个人是个体。我们现在不是注重隐私嘛,在我们这个视角里边,在我们的世界观里面必须有感恩,必须有慈悲、有报答,因为有因果,因为有隔阂、有间。但是在佛觉的世界里没有,佛没有爱,不是佛不懂爱,是佛不需要爱,听明白了吧?佛没有爱、佛也没有恨,佛的眼里没有你跟我,为什么?因为佛跟你跟我无间,他没有空间,怎么看出你跟我?无间并不是死咯堂的一个,梦境就是无间,我们回忆我们躺在床上做梦,你脑子里做梦,梦里边的世界空间很大,变现境很大,里边跟你的意见相合的不相合的都有,梦里你甚至可以逛商场、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服务员、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遇到,这都是有间、有一大空间,实际这大空间从哪来?是变现而来。从哪变现?有间是从无间来的。你躺在床上做梦,枕头上你脑子就这么点。梦境里可不是这么点,梦境里还爬过山,还坐过车,还开过车,还走过路,还坐过飞机,那空间大了。实际我们是活在无间的世界,同样从一心看我们这也是无间。因为阿赖耶识一定是依阿摩罗识,唯识古学第八识不是究竟,有第九识的施设,第八识是果识。
教理方面就不重复了,回去大家具体学。把这个重点弄清楚了,以后的学习就非常有意思,水到渠成。如果这点你没弄清楚,你只是口头上把佛教的教理用你的思维强行捋顺了,没有用。你讲了半天空性没有用,因为空性连一点温度都没有,听懂了吗?
空性不是空,汉传佛教不讲空性,只有藏传佛教讲空性,传统的汉传佛教里边很少讲空性,讲觉。空性不是空的,这个词很容易误导我们。因为这是不同的文化,用我们的语言来翻译它,翻译不到家,就是西藏人使用汉语不熟练,他用空性。空性很容易让我们抓不到、摸不着。觉就不一样,觉性相当于一切的觉的基,我们勉强可以这么理解,觉性是一切觉的基。就跟电是我们现在文明的基一样,我们这都离不开电,电是我们现代文明的一个基,计算机也离不开电。
电是基,觉性是所有觉的基。什么是所有觉的基?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是树木生长的基,是天空云朵往来的基,是海洋流动、大气流动的基。这基是一切万物的基,都是觉。没有这个,人不仅不能认知世界,植物也不能生长,海洋也不能流动,气流也不动,所有都是死的。
这听明白了?所以这两个世界观,一个是共的,一个是不共的。我们现在又回归到我们的本来。实际佛已经非常慈悲了,共一法身、共一佛土、甚至共一名号。世间怎么可能共一名号呢?新闻上有老人的房子过户给孩子,孩子把老人轰出去,真有。家里怎么可能用一个密码?两个打工人费劲攒了几万块钱,结果孩子参与网购、网红游戏、给网红打赏,家里边人就是一些劳动者,卖点早点。这孩子也不懂事儿,就好几十万没了,他不知道这钱怎么来的,打赏打出去了,家里面生活费全没了,这都是新闻上登的,为什么?因为一块用,出现多大的恶果。  
换句话说,你说这阿弥陀佛的心量多大?同名无量寿。那意味着你犯的错误也是他犯的错误,他得给你背锅,我们不可能替阿弥陀佛背锅,因为没的可背。他那都是智慧功德,我们怎么背?但是我们要也是无量寿的话,我们犯的错误都是阿弥陀佛的。原来跟大家说过,你犯错误不是你犯错误,是地球犯的错误,这句话是有依据的。依据就在阿弥陀佛《无量寿经》里,依据就是同名无量寿。我们人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同名地球人,所以人犯的错误一定是地球犯的错误,因为是地球人。
但是你想阿弥陀佛可以同名无量寿,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世界观不一样,我们每个是个体,阿弥陀佛是共一法身,共一法身的一定都是阿弥陀佛。共一法身,我们理解这世界有什么意思?不是,就像梦境,梦境也是共一法身。但是梦境里边可以不共,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常寂光有什么意思?我们一直在光里待着,就跟把我们泡在坛子里边一直闷着?不是。常寂光就是大千世界。因为我们不能做到生和无生同时。佛经里边说,有色界,还有无色界,还有无想界。无想界并非无想,无色界并非无色。同样你睡着了睡死了,睡死不是死了,他的精神没有在他的身体里,他的精神进入他变现的梦境里面去,他不是在那傻睡,他没有睡,他在里边跑步呢你不知道,你看着他是不动的,实际他动,他在他的境界里动,这个是实话吧?
所以今天不讲那些教理的东西,讲一个根本。讲多了大家记不住,一定把这个记住:我们跟佛,共一法身,共一报身、共一化身,同名无量寿。你有这个信心以后,我们念佛一定是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信心来自于哪?来自于菩提心,来自于一心。这个解决了,念不念不重要,因为菩提心的念是圆念圆解,已经在这里了。你能够理解这个,按我们话说,你就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梦里。
好,今天就简单的说一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