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读李明洁《书的圣殿与人的傲娇》后感我与李明洁曾是师生关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她是一个让我不能忘记的学生。1982年3月11日下午,华中师大一附中举行了建校三十多年以来第一次大型公开课,全校各科老师、所有领导,还有师大教育系肖宗六教授等一百多人听课。我主讲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李明洁在讨论文章结构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几次有理有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教育随笔(65)突破难点,点燃亮点我以为,凡课堂教学,不论什么学段,也不论什么学科,只要教师走进教室,面对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必须讲清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然,如果那一节课能点燃亮点,让学生有铭记的亮点,那不仅是教师的骄傲,更是学生的幸运!先说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43)疫情期间我思来想去疫情期间,无论我住在美国新泽西,还是在加拿大温莎,都有许多时间让我思来想去。我从哪里来?与所有人一样,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是父母带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将到哪里去?也与大家的终点一样,最后都要走向死亡。也许有人说,这么简单的问题,值得思来想去吗?当然值得。不说人人、至少大多数人,小时候问过妈妈:“我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42)疫情期间我总在想疫情期间我总在想,甚而至于瞎想,却不是遐想。本来赏析诗词歌赋,首先应该好好领会其意境之深邃,再品赏其章法之严谨、语言之优美等等。而我在读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开头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就瞎想,“原上草”的寿命好短暂啊!由此及彼,人寿几何?古时候人们以圣人孔孟大限为限,说“七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41)再说“秀才认字认半边”大约一年前,曾就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会上频频读错字,竟然把初中生都认识的“鸿鹄”(hónghú)念成“hónghào”,写了一篇《由“秀才认字认半边”说起》。实在没有想到,最近网上又传出复旦教授陈果把“耄耋”念成了“毛至”。如果放在一般老师身上,大家可能还不会那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40)疫情期间我在北美2019年9月7日,我们老俩口离开武汉,到北京乘国航飞往美国,9月8日安全抵达纽瓦克机场。小女儿给我们预定的返程机票是2020年3月19日回武汉。后来因武汉爆发疫情,机票被取消。当时纽约和温莎都没有发生疫情。住在加拿大温莎的大女儿,让我们去她们那里玩几天,于是我们于2月29日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底特律,过底特律河就到了温莎大女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说三道四(39)再说“二缶钟惑”2018年12月10日,曾经在《文学城》上聊过“二缶钟惑”这个成语。现在很少用,属于比较冷僻的词语,感觉非常陌生,就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百度怎么说的呢:“二缶钟惑”中的“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看了许多遍,还是不明白,可以这样来解释&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闲话人生(76)谢谢您!敬爱的吴六林老师我和吴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袁校长的办公室。1979年春节后开学时,王仕良主任带我去见袁校长,他非常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培永啊,王主任那天回来说,他在汉口街上碰到你了,我们都欢迎你回母校!”一边对他说:“王主任,你马上去把教导处吴传忠主任和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请来。”然后,又告诉我:“王场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36)闲聊《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阅读》课本中有一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退休闲适,翻阅当年《教学后记》,浮想联翩。先看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37)人生要到六十岁才能懂事据说,前铁道部长刘志军在秦城监狱,对指定为他辩护的律师钱列阳说:“二十年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对我说:‘人生要到六十岁才能懂事’”。其实,这就是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这句话源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在60岁时,对自己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一个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