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24)阳春三月,赴苏沪听课学习(一)顺江而下,第一站到金陵上钟山1986年3月底到4月上旬,湖北省教研室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高中语文改革教材实验班的执教老师:武汉六中洪镇涛、武昌实验中学陈文国、沙市三中王昌明、公安县一中史少典,华师一附中的李培永。在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张良谟老师和武汉市教研室教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23)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设计师和领路人周正逵周正逵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上世纪50年代留校教《语文教材教法》;60年代去景山学校搞中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并编写语文实验教材;70年代初去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研究语文教学教法;70年代后期去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研究并编写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22)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张贵和我与张贵和老师相识于1982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在洛阳召开全国第一次分编型教材《阅读》、《作文汉语》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按当时行政区划分的“中南五省”为一组。我们在讨论时发言所述,不论是对这套改革教材的认识,还是一篇课文的备课方案,总是不谋而合。感觉真是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21)国正先生谆谆嘱咐,写篇“短而有力”的文章1983年暑假,在洛阳,第一次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分编型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全国工作会议,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张良谟老师,带我去拜见副总编刘国正先生之后,就一直受到国正先生的亲切关怀和不断鼓励。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20)应邀参加省研讨会,异地上课求真求实1985年10月15日,湖北省教研室负责语文教改实验班的教研员张良谟老师通知我,将于11月6日至11日在沔阳举行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大会。让我带300分《初中试教总结》赴会,还要准备借沔阳的学生上一节公开课。10月30日,省语文教研室雷秋山主任就我的示范课教案提出建议,嘱咐我一定要认真做好充分准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9)北京名师张必锟,文言诵读传真经1985年9月21日,上午第一二节课,北京名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文言读本》特约编辑张必琨老师,应邀来我们华师一附中高中语文实验班,上文言文诵读示范课。张老师教学生诵读《子鱼论战》(听课笔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三段文字有没有分工?(学生计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8)明确学习目的,更新观念,掌握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这一套高中分编型语文改革教材,阅读课本《文言读本》(上下册),要求高中语文实验班高一年级的课内阅读教学,一年时间,每一节课都上文言文,而且必须用文言文诵读法进行教学。这一届学生读初中时,不论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课内阅读教学都是以现代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7)初中实验班被拆,重组高中实验班华师一附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袁福老校长原定计划,从1982年至1988年进行连续六年的教材改革实验。1984年9月27日,华师大党委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袁校长退休、原副校长李水生接任校长,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1982年入学时,只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我的十年教学成长(16)高考语文单科测试,成绩受到专家关注1985年6月28日至30日,华师一附中初中语文实验班全体学生,参加武汉市中学升学考试。送考时,与一些家长谈孩子这三年的教育问题。他们都认为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后,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特别好问。家长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如卢山问他父亲:“既然马克思能预见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共产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1 20:36:20)

沉痛悼念老同学孙必如我和孙必如相识在六十年前,1965年高考之后,我们的高考成绩优秀,因“不宜录取”而名落孙山。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当中学语文教师,于9月1日到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省实师”)师资短训部语文二班报到。孙必如很听话,按时到省实师报到了。当时,我们华师一附中高三(2)班的朱牧生、周文时,与(1)班的易中天等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