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展览馆,如是莫高展,莫斯科餐厅,国家典籍博物馆

(2025-04-02 07:33:29) 下一个

刚才写的晚饭。白天我去了两个地方,北京展览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前者正举办一个敦煌展,主要是复制的8个窟、还有壁画。

讲解都是敦煌研究院的解说员,她们来北京讲解。在入口那里拼的精讲团。

敦煌的东西不听讲解真看不懂。

8个窟虽然是复制品,但其中也包括2个永久不开放的窟,也就是说你到了敦煌也看不到。

而且敦煌的讲解就跟法海寺一样,进去黑的,只有讲解员打手电讲。

这次就当是去敦煌前的预习吧。

先看一眼北京展览馆吧。

展览路方向

张骞出塞,记住这个图。

藏经洞部分

结束后又挨这儿盖了很多章。

出门隔壁就是莫斯科餐厅。

当时1点多了,也饿了,不过不想吃肉的主菜,就点了一个汤,一个开胃菜,一块蛋糕。

红菜汤,第一次喝,我感觉太甜。

奶酪球,不好吃。

黑森林蛋糕,主要是怀旧,小时候没进过莫斯科餐厅,不过过生日大人给买一牙黑森林蛋糕。

感觉现在的没以前奶油多。我记得那时候吃黏糊糊的都是奶油,很好吃。

展览馆里玉兰

丁香

因为都在这边了,所以去了很近的国家图书馆,那里旁边是国家典籍博物馆。

不用预约,随便进。

那里主展厅是煌煌文脉,就是陈述了中国国家的典籍脉络。

时间为线,作者为骨,典籍为珠。

因为我这几天密集打卡了4家博物馆和故宫,脑子里还都新鲜清晰,尤其昨天在故宫,今天在典籍博物馆,发现很多知识互相涵盖,文物和史书相互印证。

比如上午敦煌那里看到张骞出塞。

下午典籍这里就看到。

在典籍博物馆的这个展厅,灯光将人的目光吸引到书上,它们和故宫的珍宝没有不同,而且还散发着更加庄重的气息,显示被珍视的地位。

我边看边想,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具像化,什么是中国文化,筷子、饺子?

我觉得还是带孩子到这个博物馆来,寻找一下中国存在的实证。

这里,展览将楚辞与陶渊明著作并肩而设,标题:词章之祖、隐逸之宗,正是想说明中国人的心脉:文学和精神世界。

台湾

这个展览旁边厅是收费的永乐宫展览。

还有一个永乐大典的展览厅。

最后一个厅是甲骨文的。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