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超越“参照系统”,如何直接品味经验,第二篇》

(2022-01-14 05:19:20) 下一个
请聆听朗读音频:


 

 

 经验是没有参照系统的,但是思想理智自发自动地解释出看似合理的各种各样的参照系统。而你的认知(也就是说是理智或说是MIND)就是建立在空性的参照系统上的概念,故事,逻辑。最基本的参照系统就是:我是一个活在时空之中的人,好像“人”和“时空”是互相参照的不同的情况。思想理智(即MIND)解释出来的参照系统有无数多样的形式,理智上的所有认知都是建立在这样的空性的虚幻的参照系统上。敏感度训练就是看你能否察觉出这样的隐性的参照系统幻觉。对于敏感度不高的大多数“人”来说,思想理智的认知就是所有的一切了,就是他们的不容置疑的“现实”了。对于他们来说,失去参照系统是无法接受也无法想象的。

其实,人们是多虑了,因为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参照系统是不需要消失的,你可以在观察到思想理智的参照系统的同时《超越》一切形式的参照系统。这不妨碍你直接品味经验质地。超越参照系统幻觉和参与和品味经验体验是同步的,并非先要消灭参照系统,然后才能品味经验质地,不是这样的,没有这样的消灭A然后获得B的逻辑,这种逻辑本身是空性虚幻的参照系统,假设出来好像有一个A情况在那里妨碍你了,然后要消灭A的情况,才能达到B的情况。这种B替代A的逻辑就是典型的虚幻的参照系统。NO,经验本身是没有参照系统的。完全看你能否即时即刻地敏锐的察觉到这些自发自动的参照系统吗?高级瑜伽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微妙的敏感度训练,敏感度训练不是具体地做一件事情,而是在体验看似合理的故事逻辑的同时,发现一切故事逻辑都是空性的,看似是这样,其实无限的不是这样。

当我们观察经验,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手臂在眼前晃动,思想理智就取名为“手

臂晃动的经验”。这样的定性就是参照系统幻觉。经验就是经验,不要给它取名,XX的经验的修饰词“XX”就是隐性的不容易察觉的参照系统概念。你无法把经验分类成XX类型或是YY类型,经验就是经验,是没有类型的,没有互相参照的。比如说,思想理智总是把经验分割成三大阶段:入睡,做梦,醒来。有人还加上了“无梦沉睡”这个阶段。其实,这样的分类就是隐蔽的思想理智的参照系统,好像有一个“入睡”的情况参照于“醒来”的情况。

如果你仔细观察经验的话,入睡的情况和醒来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入睡之后就做梦了,当你体验梦境的时候就是梦境中的“梦白天”或“梦醒来”了。你能确定当下此刻的“醒来”不是在梦中?不是在入睡中?就像你无法确定昨晚梦中的醒来是实性的一样,你无法确定当下此刻的醒来是实性的。你无法确定当下此刻到底是入睡?还是做梦?还是醒来?你甚至无法确定当下此刻是出生之前,还是死亡之后。这样的确定都是思想理智任意定性出来的参照系统幻觉。

回到手臂晃动的例子,当我们把手臂收回来,视野中就看不到“手臂”的轮廓形象了,经验改变了吗?没有!只不过印象轮廓变化(质地变化)了,但经验还是经验是不变的。当我们闭上眼睛,所谓的“外部世界”看不到了,经验改变了吗?没有!闭上眼睛后我们“看到”了说不清的不黑不亮的意识场,人们就取名为“内部世界”,好像有无数的星星点点在晃动在震荡,所谓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一样好像是数不清的什么东西在呼吸在跳跃在震荡,……,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就发现了无论睁开眼睛还是闭上眼睛,经验就是经验,看似质地不同了,其实经验没有减弱也没有增加,经验还是经验不变。

有人要质问了,昏迷之后还有没有经验?只要有观察,才能说有经验,如果没有观察,经验这个概念还有意义吗?我不知道昏迷到底是什么,就像我无法确定“无梦沉睡”到底是什么一样。我无法确定真的有“昏迷”或“无梦沉睡”这些可以定性的状态。因为对这两个状态的定性一定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的。你总是在不昏迷的情况下来讨论“昏迷”。你总是在醒来的情况下讨论“无梦沉睡”。所以,你察觉到了没有?任何对昏迷和无梦沉睡的讨论其实就是参照系统的逻辑,好像你可以把经验分割成“普通经验”和“另类经验”两部分。这样的分类是空性虚幻的参照系统。

在前一篇文章的开头我指出“经验”这个词本身就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概念,是思想理智任意取出来的名词。“经验”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无限的无法确定!所以我说,甚至连“经验”都不真的是经验,而是无限的无法知道。但对于大部分敏感度不高的人来说,不要一下子建立一种断见:没有经验。这样的断见非常普遍,很多敏感度不高的人都会背诵“没有经验”或“没有我”这样的断见,好像有一步到位的感觉了。其实背诵这样的断句一点意义都没有,敏感度的提高不是可以在理智层面一步到位的一种见解,而是通过不断的细微的品味或观察自己的经验,逐渐超越一切隐形的思想概念框架或参照系统框架。《明白》不是见解,不是知识,不是理论,而是无限超越理性的一种“知道”。

不少人说,明明某大师说过“没有经验”,怎么明亮先生一直在建议大家品味经验呢?明亮先生一定不究竟地落入了二元幻觉逻辑。其实这是误解。对于敏感度极高的那位,当然可以说“没有经验”,因为所谓的“经验”这个词本身失去了意义,换句话说就是,经验不再是经验,而是无法定义的THAT了。但是对于敏感度比较低的大部分人,不要有这种“一步到位”的欲望,这样反而欲速不达,造成不必要的落入教条主义陷阱。而是允许慢慢的品味,慢慢的让它自发自动的告诉你它的秘密,而避免一下子定性为“没有经验”。一下子定性“没有经验”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定性恰恰就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参照系统,把“没有经验”和“有经验”两种情况互相参照起来,对立起来,落入了教条主义。
也许哪天,有一批人建立了无经验教,另一批人建立了体验经验教,两派人因为教义的对立而打起来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多了。中世纪西方世界几乎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条不同而产生了不停的血腥战争,各方都坚持自己的信仰是绝对真理。其实最早的时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同源的,就是因为大师们说法的不同,比喻的不同,造成了教义的不同。当今世界有什么不同呢?教派与教派之间,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每天都在斗争,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其实,没有任何可以掌握的真理,连“真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真”对立于“假”的参照系统幻觉。

对应于“无经验”和“有经验”的对立幻觉,无我和有我也是大家熟知的参照系统幻觉。人们认为好像有一个“无我”的境界对立与“有我”的境界。人们认为好像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从“有我”的境界升华到“无我”的境界。这就是典型的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参照系统幻觉。真正的《无我》不等于消灭“我”的感觉,而是你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发现无论“有我”还是“无我”都没有任何差别,经验就经验,如果在经验中体验到了“我”的感觉,这就是经验而已,这样的“我感觉”是完全空性的经验质地(PATTERN)而已,并非有实际存在的“我”这样的独立个体。那么,有没有“我感”就无所谓了,和人交流的时候可以自由地利用“我”这样的主语进行交流,交流完毕,“我”的主语就没有了。自始自终都没有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自我属性幻觉。
真正的《无我》不是消灭“我”,而是超越对“有我”和“无我”的分类站边,你可以自由地享受各类“我”感觉的起伏,醒来了,即时即刻看似出现了“我”感觉,你明白这个“我感觉”是完全空性的意识印象而已,并非真有这样的我独立存在。做梦了,即时即刻看似出现了“我”感觉,和刚才醒来时出现的“我”感觉一样是完全空性的意识效应,并非梦中的“我感觉”表明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在那里。只要有意识效应的升起,无法避免会有“我”感觉的,其实意识效应就是“我感觉”,是同步的,不可分割的。你不要担心有“我感觉”,你只要察觉到一切意识效应或“我感觉”都是空性的效应,你放下了对它们的较真,因为你的敏感度够高,察觉到它们都是空性虚幻的参照系统。

暂时让我们认为经验是实在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察觉到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无限多样的参照系统,察觉到参照系统的运作,就等于超越了参照系统。这就是圆觉经中说的《知幻即离》的意思。如果你察觉到了参照系统,其实就等于明白了,这就是《离幻即觉》的意思,并非有那么多步骤,用英文来表达就是,There are no steps。

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思想创造了世界”。其实,经验不是思想创造出来的。经验就是THAT的能量的自发自动,其实经验不真的是“经验”这回事,而是THAT的自发自动的能量震荡,就像THAT的生命力在呼吸一样,你无法消灭经验,就像你无法消灭你自己的生命力一样。经验这个词的同义词是意识效应。意识效应不是思想创造出来的,意识效应就是THAT自己的能量的自发自动,就像做梦不是思想创造出来的,而是THAT自己的能量自发自动。但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概念,逻辑,关系,因果通通都是不实在的空性幻觉,这就是所谓的参照系统幻觉。思想什么都创造不了,只是看似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抽象看法,把无限的自己(即THAT)抽象化了,小看了,把无限的自己当成是“有限的个体”存在了。

更进一步说,“思想”不真的是思想这样的东西或属性,其实这里没有“思想理智”这样的东西或属性,这里只有无法说的THAT(即你自己)。只不过站在思想理智的位置看一切,是思想理智定义出“思想理智”这个概念来了,好像真有这东西了,然后思想理智自己认为自己是独立存在的,这就是自我属性幻觉了。所以你察觉到了没有?幻觉看幻觉自己才会感觉到真实,这样的“真实感”本身是空性不实在的,就好像梦我看梦世界总是有真实感的,这样的“真实感”本身是空性不实在的。

让我总结一下,没有什么大道理的可以讲的,直接注意和品味经验(或说意识),当经验(或意识)自己在观察和品味经验(或意识)自己的时候,它就会告诉你无法用用语言表达的超越理性的秘密。发现你自己是什么不困难,难就难在察觉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概念框架或参照系统幻觉。我没有什么窍门,如果有窍门的话,就是直接注意和观察经验(或意识效应)本身,品味质地的变化而发现这些变化都是空性的变化,不改变经验(或意识)本身。当你驻在经验(或意识)上,慢慢地奇迹会发生,你就会超越“经验”或“意识”了,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什么了。这个“什么”不是可以在理性或语言上表达出来的。

我建议不要去追求特异功能或特别的窍门希望一步到位,而是简简单单的和自己的经验(或意识效应)在一起,免费的,无需努力的,看看你能够察觉到什么吗?

如果你觉得你的经验不理想,比如你认为你的生活不顺利,或是失恋,或是失业,或是挨饿,或是被侮辱了,或是失去财产或亲人了,或是任何形式的不满意。这就是机会了,看看这些所谓的“不满意”是不是都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参照系统?看看“如日中天的成功”和“一无所有的失败”在基本经验层面有什么不同?经验还是经验不变,只不过在参照系统上看似有差别,这样的差别和参照系统是完全空性不实在的。

你自己是无限伟大的,这个“无限伟大”不是大小上的伟大,而是你无限超越一切看似的“情况”,那些看似严重的情况变得无限的渺小不值得一提。思想理智上认定“我是失败的”,你自己恰恰不是这样的情况,你自己无限超越这种情况。思想理智上定性“我是悲哀可怜的”,其实这就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参照系统概念,这里没有独立的“我”也没有属于这个“我”的悲哀和可怜,这是无限的意识能量在呼呼地流动,不由任何个体的“我的意志”的控制,没有一刻的经验是负面的,这是一如既往的圆满正确的。当你每次在感觉悲哀可怜的时候,察觉到了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抽象参照系统幻觉,就等于你已经超越了幻觉了,就等于你和THAT(即真正的自己)在一起没有分离了。

有不少人问NISARGADATTA大师建议的“驻在我是“方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见过他,他没有跟我直接解释,但是根据我自己的品味觉得就是我这两篇文章谈的方法:直接品味经验(或意识),和经验或意识直接在一起,这样的话就会自发自动地超越一切概念或参照系统的,这应该就是驻在我是的意思。“我是“就是基本的存在感,不附加任何解释的基本存在感。按照我的说法就是基本能量流。当你习惯地驻在纯粹的经验,或说驻在基本能量流上,某刻,那无法言说的秘密会下载给你的。

写于2022年1月6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