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明亮享乐经》

(2022-01-13 14:35:45) 下一个
请聆听朗读音频:


 
为什么要明白自己?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享乐自己。做瑜伽其实就是享乐主义的另类说法。其实,你已经发现了问题了,为什么修行那么久反而造成了生活上的混乱?反而比不修行产出了更多的纠结了。你会担心上班赚钱而无法集中精力修行,你可能觉得因为修行而没有照顾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你的感觉就是修行已经与日常生活发生了冲突,好像柴米油盐的生活会跟修行抢时间了。然后你相信了某些老师所说的“终极教导”或“终极修行”。相信了有一个终极的高大上的境界通过你的努力来获取,这样的痛苦和一个穷孩子争取在社会上爬梯爬到上流社会一样的痛苦。追求终极境界和追求物质利益本质上是一样的追求,都是目的性极强的追求,其实都是物质追求,没有本质差别。如果你相信了某些老师们描述的“终极教导”或“终极境界”,就等于在经验中排斥普通经验而追求更好的经验体验,造成的心理烦恼甚至可能比追求物质利益很强大。“终极教导”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物体(OBJECT),和赚钱(OBJECT)没有本质不同。
大家都希望获得终极的快乐。但开玩笑的是,一旦追求终极快乐变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物体(OBJECT)来努力获取,会带来痛苦和烦恼。目标性越强,失望越大,就像一只老鼠在原地转动的轮子上飞奔,永远无法达到任何目的地。这样的失望是无尽的。我不好意思告诉你,终极快乐这个目标是永远达到不了的,因为这个目标是幻觉。终极快乐,或终极境界,这样的概念是思想理智把当下此刻贬值为“乏味平凡的尘世”或“烦恼的人生”而产生出来的对立概念幻觉。
与其追求所谓的终极快乐,不如看看为什么把当下此刻定义为“不快乐”?为什么把当下此刻的经验定义为“平凡乏味”?为什么要摆脱当下此刻?当下此刻到底是什么让你不满意了?这才是关键点。
享乐就是当下此刻,不是一种需要追求而获得的另类经验体验。当思想理智上出现了“现在不够快乐“,就品味这个“现在不快乐”,看看它是什么?不好意思告诉你,“现在不快乐”恰恰就是绝对无条件的享乐了,“现在不快乐”恰恰就是无限自己的能量完美“做出来”的自己享乐自己,却貌似出“现在不快乐”这种经验感觉了。当你感觉到不快乐的时候,思想理智会告诉你很多造成不快乐的理由,比如“我太穷了”,比如“我找不到工作“,比如”我欠很多债“,比如”我病了“,比如”我被抛弃了“,你一边感觉不快乐,思想理智一边隐性地提供诸如此类的不快乐的理由。这就是我说的经验(意识)逻辑流,看似每时每刻在向前推进。但你能否微妙地察觉到整个看似合理的“不快乐感觉”以及“不快乐的理由”都是一种说不清的能量“做出来了”的逻辑流。这个“做出来了”的逻辑流其实就是无限无条件圆满的能量本身,它即时即刻“做出来“这样的感觉和逻辑理由,却保持无限无条件圆满,丝毫不因为在有”不快乐“的感觉或理由而真的就有不快乐了,所有那些看似合理的造成不快乐的理由通通都类似梦幻一样做出来的,其实无限的不是这回事!
所以,当思想理智建议当下此刻的经验体验是“不快乐”,不要排斥这样的感觉,而是对这个结论保持质疑。如果你习惯的对一切思想理智建议出来的“情况”都保持质疑,那么某一刻,会有一种非常微妙的无法说是感觉的感觉,就像突然感觉到“不快乐”也是OK的,不但是OK的,而是无限自己的正常模式,是无限自己的绝对无条件的圆满本身。
其实,释迦牟尼在最早的经文中已经说了:涅槃即尘世。没有一个和尘世分开的涅槃。看似悲惨的经验体验恰恰就是涅槃本身,无论快乐不快乐,痛苦不痛苦,经验体验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无限圆满本身(即涅槃本身)。看似非常不堪的经验体验,你仔细品味一下,这恰恰就是无限圆满“做出来“的样子,但不真的是”非常不堪“。这就好像无限自己跟自己开极大的玩笑一样,总是以“不完美”来显现无限的完美,总是以“不圆满”来显现无限的圆满。看看人生吧,生老病死,哪一样事情顺畅啊?但不要真的相信就是这回事了,现实无限超越这样的解释的。
你希望我指出你的状态是什么。我看你把生活和修行分开了,你把生活和修行看成是两个互相竞争的关系。其实生活就是修行,不可能在生活中掰开“修行”出来。也许你相信了这样的思想逻辑:每天要修行8小时,余下8小时是处理家庭事务或出门赚钱,再余下8小时是睡眠。如果你无法品味到处理家庭事务或出门赚钱的8小时不算修行品味,那么就算你到了专门修行的8小时读遍各类灵性书籍或打坐,这样的修行逻辑是效果不佳的。不但修行效果不佳,反而造成了该干的事情没有时间完成,该照顾的亲人没有时间照顾,徒增心理烦恼,修行反被修行困。
其实,日常生活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品味无限自己的机会,给老父亲谈话或帮助他洗澡就是无限自己品味无限自己的绝佳机会,帮老父亲下床去卫生间,请品味看似这是老父亲,其实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老父亲”这回事,而是无限自己的能量显现,看似的平凡,其实恰恰就是终极神圣。请品味去公司上班和同事一起完成该完成的工作,虽然看似是“我这个人被迫上班赚钱”,其实完全不真的是思想告诉你的这回事,而是无限自己“干”无限自己,公司不是公司,上班不是上班,同事不是同事,不要被这些“样子”忽悠了当真成为思想告诉你的那些情况了,其实现实无限超越看似的情况,是无限自己的神圣能量流(或脉动)。
当你做了一件傻事,把包包放在商场的架子上忘了拿了,然后走出门10分钟才想起来,这时焦急万分,快速返回商场,再也找不到包包。这种情况够差了吧?运气够不好了吧?嘿嘿,这就是绝佳的享乐品味机会了。也许思想理智在一遍一遍的批评自己犯了错了。不要对思想理智的叙述当真了!这个情况完全不是思想理智可以想象出来的那回事,而是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一件傻事”。看似这是“一件丢了包包的傻事”,其实这就是神圣的无限维度,这就是无限能量本身在欢畅一闪而过,这就是闪闪发光的无限自己。“焦急,包包,找不到,悔恨,,,,“通通都是无限自己能量的一闪而过,完全不是错误。看似偶然的其实是必然的。这不真的是“我”,这不真的是“包包丢了”,这不真的是“焦急悔恨”,这到底是什么?太无限了,太神圣了,无法通过语言表达。
经验体验的每一刻每一点都是原汁原味的无限自己(即THAT)。但如果你相信了思想理智告诉你的“乏味,烦恼,犯错,没钱,生老病死“这些故事逻辑,就像黄金外面涂上一层泥巴,你就看不出来了,把黄金当成糟粕来排斥了。
如果你划出8小时时间专门修行,把修行当成功课那样完成,就算你把大彻大悟的明白者说的话全部背下来,理论知识一级棒,可惜还是落入了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故事中去了。也许你在理智知识的考试上得了100分,但纠结烦恼一如既往。其实理论知识一点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品味到经验中的一切都是无限自己(即THAT)的显现效应,其实就是无限自己本身。你不需要特别划分出集中修行的8小时,而是明白24小时7天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原汁原味的无限的THAT(即自己),不需修行,甚至连品味都不需要,因为真正的品味是关闭不了的。就算你说,我刚才在干活的时候忘了品味,“干活忘了品味“恰恰就是品味本身,否则你怎么说的出来呢?就算你说,我睡了8小时没有品味,完全不是这回事!睡觉中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自动的品味,都是无限自己在品味自己,否则你怎么可能描述“睡了8小时“? 高效的品味都是自发自动的,在糊里糊涂的或半睡半醒中自动完成的。“糊里糊涂”这个定义是思想理智强加的。无限自己的能量可以显现出“糊里糊涂”的样子,但这个“糊里糊涂”的样子就是无限自己“做出来“的样子,无限自己从来不真的糊里糊涂,就像你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不真的有一个”我“在做梦,虽然梦中感觉到出现了一个”我“。换句话说,迷惑仅仅是能量显现出来的样子,其实这所谓的迷惑恰恰就是清晰的做出来的样子,不要对做出来的样子当真了。比如说吧,当你在晚上喝的酩酊大醉,思想逻辑不清晰了,这就是无限自己的能量“做出来”的样子,其实这看似的糊涂恰恰就是无限自己的绝对的清晰,它可以自发自动的毫无理由的“做出”(或说显现出)各种各样的样子来,每个样子都是空性的清晰显现效应。
照顾家庭吧,照顾孩子吧,去商场买衣服吧,去饭店享受美味佳肴吧,去赚钱干活吧,NO,NO,现实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这些情况,却可以显现出这些情况的样子来,不要当真了。照顾家庭的是无限自己(即TA),家庭是无限自己,孩子是无限自己,商场是无限自己,衣服是无限自己,饭店是无限自己,美味佳肴是无限自己,无限自己就是THAT。所以,你发现了吗?就算你看似在做上述这些事情,不真的有一个独立的“你“在做事情,而是THAT,THAT,THAT,THAT,,,。你可以看成是THAT去饭店(也是THAT)吃THAT自己,你可以看成是THAT照顾THAT自己。
任何事情不真的是你认为的那样,而是THAT本身。
很多接触过灵性的人,知道“不生不灭”,他们面对年老的父母相信:“父母不会死的”。这个看法值得讨论一下。经验显现中的“父母”当然在某个时刻会找不到的,因为这就是经验能量显现出来的空性的印象,类似于全息光投影的效应。经验显现中出现的任何印象都会找不到的,因为它们都是纯粹的能量印象,和光投射到电视机屏幕上出现的印象效应类似,没有实体的“爸爸”这样东西。假如你把“父母”看成是实体的独立存在的物体,那么认为“父母不会死”是荒谬的。这个“父母”的印象肯定会在某刻找不到了或是消散了。但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思想理智称为“父母”的印象仅仅是无限自己的能量显现效应(全息投影或闪闪发光),那么没有“死亡”这回事,仅仅是无限自己的能量显现换成另外的显现模样了。不但“父母”的显现形式会找不到,某刻“我这个人”的显现模样也会找不到,这不是死亡,这就是无限自己的能量切换显现模式而已。从来不真的有一个“你”生出来,也没有“父母”生出来,这一切都是无限自己显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印象,都是完全空性的印象,类似白日梦呼的一下一闪而过。
很多人抱怨“照顾孩子影响了我的修行”。请注意,这里没有“孩子的起居生活“也没有”你的修行“,这里只有无限的自己的能量大海在汹涌流过,不要对显现出来的样子当真了。尽管去照顾孩子起居生活吧,这不是“你”在照顾,这就是无限的TA(真正的自己)在照顾自己。看似照顾孩子起居生活,当你发现这一切都是THAT做THAT本身,还有比这个《明白》更高的修行吗?
晚上躺在沙发上追连续剧,一边看一边被剧情拉进去了流泪,一边在啃瓜子喝小酒,思想理智会批评说:“你不能这样,你这是颓废,你这是当真了,你这是浪费宝贵的时间!“。 不要相信思想理智叙述的任何一个字!这里没有”你追剧“,这里没有”被剧情卷入“,这里没有”浪费时间“也没有”颓废“。整个这一切流水一样流过的场景就是原汁原味的神圣的THAT在享乐自己。这是总能量流过,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根本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怎么可能有“时间“可以“浪费“呢?怎么可能有一个“谁“可以颓废呢?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那么整个场景就是修行了,或说不需要修行的自动修行了。
很多人正在追求一种“终极的教导“,社会上也有某些人这样的宣传。如果有哪位人宣称可以传授所谓的“终极教导”或说“终极修行”,要你付钱上课,请离他远远的。如果因为追求终极教导或终极修行而投资的大量金钱大量的时间搞的入不敷出,这就是刻意造作的努力,等于已经落入了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循环中去了。
真正的修行不能称为修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说“修行”这个词, 因为没有一个“人我”需要修正什么错误或缺陷。真正的修行就是当下此刻享受或享乐无限自己的“是”或“在”,就这样简单。无限自己不是指“人的自己“,而是指无法定义的”是“或”在“。你有一种”是“或”在“的感觉,你不知道什么”是“和什么“在”,但是“是”和“在的感觉是甩不掉的,品味这个简单的“是”或“在”就够了,帮孩子洗屁股就是“是”或“在”,就是终极的神圣,就是无限自己的能量流。品味这个吧,品味的同时不必要停止擦孩子的屁股,品味的同时不需要坐下来盘起腿来,品味的同时可以看似在会议室汇报工作,工作不是工作,汇报不是汇报,这一切是总能量流,是神圣的大圆满大完美本身。
你啥事都不需要停止做,也不需要刻意的做,当下此刻没有一个“你”可以刻意停止或启动什么,一切都是无限能量自己的做,就算你以前为了追求“终极教导”而耗费精力财力搞的入不敷出,仔细看看,这里没有一个独立的“你”来需要负责后悔的,这些看似的活动还是无限能量(即真正自己)的自发自动,就像昨晚梦里的故事那样的自发自动,梦里的错误不真的是错误,而是纯粹的意思能量显现效应。我写这篇回复没有批评的意思,而是指出了现实完全不是思想理智解释出来的那些看似抽象的样子。看似的错误不是真错误。
不要认为可以通过头脑积累“终极的知识”而获得什么利益。这里没有一个个体独立的个体“谁”可以获益的,从来就没有任何个体的“谁”或个体的东西在,这一切都是无法分割的无法定义的THAT,“获益“或“损失“这种逻辑完全是梦幻逻辑,不成立。只要你相信有任何利益的获取或利益的损失,就已经把故事逻辑当真了。就像梦中的梦我是没有利益或损失的,当下此刻的“你“也不会有这些东西,虽然貌似有利益或损失,貌似就让它貌似,不要认真了。
【总结】:经验体验并非是出于某个“人我”的经验体验,恰恰相反,经验体验中貌似出现了一个主观“人我”的意识效应(俗称幻象)。当你明白了一切经验显现出来的故事内容都是看似是这样其实完全不是这样,那么负担就没有了,就像看似的主观“我”犯错了,也明白了不真的有一个“我”可能犯错,这个“我”和“我的犯错”就像昨晚梦境里面的“我”和“我的犯错”一样是空性的做出来的效应。较真的负担没有了,那么经验体验的每一刻每一点都变成了终极的享乐。做瑜伽的不是“你”,而是THAT享乐TA自己。
就算身体生病了,也是不可能生病的总能量在享乐“生病”这样的空性游戏,假如得了癌症活不了几天了,这个情况还是总能量在享乐“得了癌症活不了几天”这样的空性效应而已。没有出生的THAT可以自由地享乐“出生“。没有“死亡“的THAT可以自由地享乐“死亡“。没有可能“得病“的THAT可以自由地貌似地体验“得病“这样的经验来享乐奇迹,为什么不可以?经验中的一切情况都是自嘲的机会:哈哈,没有痛苦的自己怎么会感觉到痛苦?开玩笑了吧,就让这样的玩笑玩笑下去,不需要停止。
英文的享乐主义就是HEDONISM。连“无法享乐”也是享乐的一种形式,哈哈。就这样,你就开始品味到绝对无条件的享乐了。当可以品味到无条件绝对的享乐,这不就等于是《明白》了吗?不需要说什么大道理的,不需要理论的,更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需要你去获取。
不要追求终极的快乐,而是立刻发现当下此刻早已经是终极的享乐了,在“你”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早已经是了,在无法找到“你”(身体找不到了)以后还是不变的终极享乐。如果有所谓的终极快乐,这样的快乐是不需要找的,而是当下即是的默认(英文DEFAULT),不需要付钱给任何老师上他的课,终极圆满就是你自己,免费的,毫无努力就是的或在的。但为什么你说品味不到?因为你的敏感度还不高,没有发现连“品味不到“就是享乐本身了。敏感度提高了就不再划分“品味不到“或“品味到“了,就不再划分“痛苦“和“快乐“了,就不再划分“苦难“和“幸福“了,这样才会敏感到你自己(无限的TA)的固有的《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