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无为而为之的对话》

(2022-01-13 13:53:14) 下一个
 
【问】:先生,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对象经常是一副冷漠脸,不笑,大概只有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点笑容,常常是愁眉莫展。以前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好像被冷暴力。这一次他回来,我就是经常提醒自己,他也不过是我的能量流。没有一个真正的他存在,只是一个显现。这样的感觉真的好多了,但有的时候那种难过,那种不爽,压抑还是会上来。然后提醒自己,这也是能量流,就是这样,不断的在提醒自己。是不是就这样做练习呢?
【答】:可以这样做的。当然这样不是真的“做”了什么。是放松了自己。不必要求过高。但也不等于什么也不做,让这样的情况这样下去,你是完全可以建议什么家庭活动来活跃关系的,不当真不但是对“不做什么”不当真,连对“做什么”也不当真,是否可以找到共同兴趣?当然如果对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不是问题。特别是那些认真修行的人,非常容易和对方格格不入。但当你逐渐明白了其实修行和不修行没有价值差别,那就放下了那个认真,和对方和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也是THAT啊。
打电子游戏和读RAMANA的咒语其实都是THAT的脉冲,没有价值区别。和老公一起做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还是THAT的神圣能量脉冲,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看山不是山,但当你真明白了,看山就是山了,没有任何排斥了。
我猜可能就是你长期注重非常认真的修行,会隐性地和对方在兴趣上拉开距离。有时候显现的俗气一点根本没有关系,THAT同时包容高雅和俗气,对于THAT来说是没有差别的。济公就是看上去很俗气的,吃香喝辣的,却是完全明白了。
【问】:现在看到他就是我,不那么在意了。不过我房间里放了修行的书和圣者的照片,他有点不开心其实以前这样子的情况我就会找他聊,但是现在好像也没必要,反正他也不过是个显现嘛,就随他去吧,问了他也是说没事。他不喜欢我现在看的都是觉醒者的书,说好歹也看看别的,但我只对这个感兴趣,怎么办?以前他这样冷淡就会追着他问,让他很烦,现在就是去品味这个不舒服,反正问了也没用,他的脾气就这样。是就该随这个身体自动自发去做或不做吗?以前可能不情愿,但就是会讨好,现在不会了
【答】:对,不必放圣者的照片或放大量的书,他会吃醋的。他会认为你的情人是圣者,不是他了。哈哈。
【问】:好吧 ,说不定是我有期待,说不定很多夫妻就是这么淡淡的相处的如是接纳。刚才很美妙的解决了他之间的一个小矛盾,如果是以前就会纠结该怎样做,我现在发现,原来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了你也没觉得真的有做,你也不在乎。就是会觉得很轻松,因为知道其实他们都是我,这些都是梦里的故事,虽然在解决,但不会真的当真。刚刚看你的文章有点疑问,你说改变梦中经验就是当真,那我这样算吗?和高级不在乎有什么区别呢?
【答】:哈哈,对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了等于是‘它’做的,不求结果,但做起来毫无顾虑,效率高,因为是‘它’在做吗,整个存在都在替你做,效率当然高了。就算做错了,也是‘它’负责,没有“你”的事,因为没有“你”在。比如说老公的事情,我一听就知道是那种修行太认真了造成老公误以为你把马哈希当情人了,这种事情非常普遍。确实有可能最后离婚的。但如果你的敏感度已经上升到你上面自己说的无为而为,那么圣者就是你自己了,不需要放一张照片在床头。修行已经变成了生活,那么陪孩子去逛MALL或去郊游就是神圣的品味修行了,而不必要做刻意的修行了。当然,并非你必须这样,这些都是方便的做法。
THAT是不坐在高台上念咒的,THAT就是看似平凡的生活。
你问在经验中有所作为,算不算当真?有微妙区别的。如果你刻意改变故事情节是为了得到某个个人的目的,这是当真的。但如果你的敏感度已经上升到对改变的结果没有要求了,也就是说,改变可以,但结果如何都是‘它’的事情,不一定要求复合“我这个人”设定的目标。那么,就算改变了也不会当真。不当真不等于不能概念经验现象,而是发现“改变”不是“我这个人”的意志,而是‘它’的整体运作。这种逐渐提高的高级不在乎是很难划定是思想上建立起来的“可以”或“不可以”的。一切都是可以的,就看你是否放松放下一切纠结,甚至连“纠结”了也可以放过。这就不是那种在思想逻辑上可以定性的“可以”或“不可以”了,你自己会品出来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当然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以的,否则THAT就没有自由了。THAT就是绝对的自由。
【问】:明白,轻松为原则。不当回事,顺其自然发生
【答】:这个‘自然’有时候显现出‘问题’来了,比如你所说的那些问题,你会看到身体会自发自动地敏捷地处理这些问题,你会品味到,问题的出现和问题的处理,都是THAT的运作,是总能量流动震荡,并非“你这个人”的选择或意志。但又不否认感觉上好像还是“我这个人”的选择或意志,不要对这种感觉当真了。感觉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但又不否定这样的感觉。
【问】:我能够感到这是整体的发生。我就像其中一个点的促成就顺着流下去
【答】:就好像,你明白这一切都是空性的,但却不妨碍看似像是实性的故事发展,注意,这仅仅是《看似的实性》感觉并非真实性,同时没有心理压力。
【问】:对,下午的时候有角色被剧情逼着要做点什么的感觉,又有种顺势而为的感觉
【答】:不是在思想上理解的那样:“既然是空的,那么把一切都停下来,整天放空”,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理解,那就没有明白什么是空性。对,做事情其实就是随缘顺势。
【问】:今天下午我问了一个人意见,然后她的话让我去做了决定,说了些话
【答】:对,上面你说的这些逻辑就好像是梦里面的逻辑一样,你看到了这个逻辑流,看到了就可以了,不需要去纠结。你放松了,因为逻辑流里面的事情做好做不好,没有一个“你这个人”需要负责。逻辑流里面的逻辑都是总能量驱使的,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问】:事情按照我希望那样发生了,但如果不行,那也是宇宙的安排。对,其实比刚过去以为的不做还放松。做了就过了。以前一直好像是故意要无为。
【答】:让身体自发自动地处理问题,品味那个无法言说的自发自动,好像问题自发自动地来了,然后身体自发自动地反应,这个问题出现和身体反应,其实就是‘它’的同步显现效应。你不必担心这些,‘它’会自动升起问题,‘它’也会自动解决问题的。对,你说以前是故意要无为,故意无为其实就是认为“我这个人”可以控制了,这就没有明白什么是《无为而为之》
【问】:嗯,就是很轻松,欣赏这个神圣戏剧。然后难过了,也很自然,没有那个警察在批评。随剧情发展,都可以。连“当真”也不当真,高级不在乎了。
以前怕老公不开心,要讨好,现在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想做了,他不开心,也就这样了
【答】:可以这样。一切按方便对待。
【问】:难过不是我难过,是它难过
【答】:身体比“你这个人”聪明无限倍,身体会处理的,身体会完美地处理问题,你都不知道身体会怎么做的,就自动地做出来了。其实,日常经验中,身体大多都是不需要思想判断而自发自动地处理各种事情的。看的出来,你基本是明白了。
【问】:这样几天好像念头少了很多。好像是因为没有警察在记录。有没有念头都不记得了。时间都刷的过去
【答】:对,一旦那个“我”出局了,问题看似还是出现,但有微妙的不同,好像一坛子水自动平静了那样。
【问】:没有计分员了。不知道发生了啥
【答】:对,这就是“无我”了。无我了就等于《无为而为》了。
【问】:风吹过水面一样不留痕。情绪还会有,就是能量流一样化解掉了不纠结了。化骨神功
【答】: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发生‘这个概念也无法确定,什么叫做’发生‘?什么叫做’不发生‘?无法确定分界线了。
【问】:记忆力越来越差了。感觉身体是自发自动的。
【答】:如果你对家人也没有要求了,他们的压力也会下降。情况会自发自动的变顺当了。然后,可能他们会看不明白你了,原来那位天天念咒的认真修行的去哪里了?好像不在了。对他们来说,你好像变回原来“正常”的那个你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入世”。
【问】:哈哈要求好像还是会有哦,也没在意呢,不评判它了
比如,对着我的XX就会惯性挑剔。好像对着不同的人都不一样的模式
【答】:没关系,看到了就放走。
【问】:
嗯,不管了。之前情绪会像洪水一样,现在就很少。这几天看你的文章,就像维度不一样了
【问】:想听听您说说关于教育的问题。我知道您说这个世界是个大幻想,都是不真的。在个人生活中,好像还比较容易去想象一点(我现在只能做到这样子),比方说面对身体上的疾病或社交什么的,就会比较容易放下。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如何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是不真的存在,那就没有必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去做很多事情。可又会很担心孩子的未来(虽然也知道是幻想)。而且作为老师,很大一部分就是要教育孩子社会规矩,教孩子如何学习达到目标等等。按您的说法,就是这些我都照做,而且如果需要进修,就去学习当今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做的时候不当真就好了。就是说我尽力按照社会规矩做,但结果如何不在乎,不当真吗?我的理解对吗?
【答】:不完全是你这样非黑即白的逻辑。在经验中还是按照经验的逻辑操作的,并不是那种偏激的逻辑:“反正这一切都是空性的,那么我就不需要教育孩子了”。不是这样的。教育还是教育,工作还是工作,吃饭还是吃饭,挣钱还是挣钱,但完全轻松了,因为这不是“我这个人”在做了,而是THAT在做了。THAT要做这个戏,就是像真的一样,身体的各部位都会像真的一样做出了,但不是“你这个人”在作为,而是THAT的作为。没有“你这个人“负责,因为根本没有一个“你”装在身体里面。
【问】:THAT 您一直不断的强调,一落入生活就忘的干干净净的了。就好像读您文章的时候很明白,一做事就又是“我”在不停地判断决定。谢谢您的提醒。
【答】:“反正是空的,就不需要教育了“,这种是思想上理解的”故意的无为“。这不是真正的无为。就好像,你明白这一切都是空性的,但却不妨碍看似像实性的故事发展,同时没有心理压力。你允许一切看似的发展,在允许的同时明白这一切都是空性的。不是在思想上理解的那样,既然是空的,那么把一切都停下来,整天放空,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理解,那就等于没有明白空性。
【问】:您这么一说,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明白。可事实是一遇到具体的事情,就很容易陷入逻辑的陷阱中。您的无努力,不在乎的文章,我读了很多次,感觉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在生活实践中却觉得很难做到。就像您上面说的,一不小心就落入了故意的无为,还觉得自己做到了您说的无努力
【答】:要慢慢品味,不要急。如果你可以在“故意无为”或“刻意无为”的思想逻辑升起的时候可以察觉到这样的逻辑不是真正的无为,就是敏感度提高了。
【问】:而且,有时自己做的时候也很心虚,因为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在偷懒,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可说不去尝试,那我又怎么知道那种高级的不在乎是种什么感觉?
【答】:别纠结这是偷懒还是勤奋,而是退一万步,看到了所有这些思想上的判断,所有这些判断本身就是在编故事。你无法真正确定什么是偷懒什么是勤奋。定义出偷懒或勤奋已经是过分解读了。
比如说吧,你定义在当下此刻是什么都不做,真的吗?“什么都不做”还是一种做。
【问】:那又如何分辨“故意无为” 和“THAT自发"的行为呢?
【答】:就看你有没有纠结了。如果你纠结“我该不该不做或做?”,这就是故意的了。真正的无为是没有这类纠结的,身体一下子就做了。不问为什么。比如说吧,当手碰到了火,它会立刻缩回,不需要思想做“我该缩回还是不缩回”这种判断。如果你观察,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身体的动作都不需要思想理智去做选择的,是完全自动的。
如果身体遇到危险,别担心,身体不需要思想告诉它怎么做的,身体立刻就反应了,身体会立刻反应躲避危险的。身体的行动其实比思想判断要快无限倍。只不过身体的动作完成了以后,思想理智就上来抢功劳了声称,这是“我这个人”做的选择。身体可以完全在没有思想逻辑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看似非常复杂的事情,可能连你自己都无法相信这个奇迹。比如说吧,在激烈的战争中,身体会和其它伙伴配合默契,躲过看似难以躲过的危险,好像根本不怕死一样,这就是自发自动的。假如说在激烈的战斗中好似沉浸在思想判断中:“我该不该做这个事情?会不会被子弹打中死掉?”,哈哈,如果沉浸在这种思考中,那么子弹第一个要打中的就是“你”了。如果你放下了那个“你”,完全随身体自发自动地反应,那么奇迹就发生了。
身体的做或不做都是总能量驱使的,但思想上来纠结了,我该不该?我会不会犯错?犯错了以后咋办?这些都是“故意”或“刻意”。看看,有那么多“我”的利益判断。
【问】:好的,谢谢您解答。我在生活中再多实践。
【答】:敏感度就是这样慢慢品味出来的。其实,没有什么你需要改变的,如果说要获得《明白》,你的生活就需要改变了,这是误读。而是,提高品味观察,发现那些原来不注意的思想逻辑判断,发现这些原来不自觉的思想逻辑判断都就等于敏感度提高了。问题照样会出现,身体照样会解决。但敏感度提高了以后,会发现“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THAT的能量震荡,“解决”不再是解决,而是THAT的能量流震荡。表面看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你的看法完全不同了,心理压力没有了。你发现一切都是THAT在驱使,没有一个“我”需要控制什么。这就是“无为而为”。类似自动驾驶。《无为》不是躺下了什么都不为了,而是发现一切“为”都是‘它’的为,没有“我这个人”什么事情,因为根本没有“我”和“人”在。
【问】:其实这才是我发现最难过的地方。很多时候谈修行,我们都想改变命运,突然发现没有啥命运可改,而且“开悟” 之后好像该受难还是受难,只是看法变了 - 真正明白世界是幻觉,不在乎了。就觉得突然对未来的期待像镜子一样碎了一地。
【答】:对,就是砸碎了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没有属于“你这个人”的“未来”,“期望”也是一帖毒药,让幻觉越来越强大。思想理智就是那位觉得“难”或“卡”的。你不是思想理智。你无限超越思想理智。什么是“你这个人”的未来?哈哈,就是没有了。所以,“你这个人”是没有美好未来的。
【问】:我其实一直觉得“我执” 没有那么严重,读您的文章才发现 我有的就是你说的隐性的隐蔽的我执,藏的更深,更难察觉。 更想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去获取,抓取些什么。
【答】:但好消息是,你不是“你这个人”,根本没有“你这个人”,也没有属于“你这个人的未来”。真正的自己是不需要“未来”的。“未来”是幻觉期望。只有同样是幻觉的“你”活在“未来”这个幻觉中。“你”是不可能活在当下的。也许只有身体活在当下,但不是那个“你”。
【问】:您说的可以理解,运用到生活中,真的太难了。
【答】对,你已经在谈话中发现了,要期待未来和解脱,这就是最狡猾最隐蔽的我执。这个我执编织出来不可能达到的期待目标,能不痛苦吗?
这不是人,这不是世界,这就是THAT。THAT就是当下此刻,它不需要未来。它不需要什么解脱,因为它没有被囚禁。谁觉得“真的太难”?这个谁是谁?
【答】:这个谁太难回答,我一般都逃避类似的问题。 但我明白您要说的重点
【答】:关键是看出那位抱怨“太难了”的其实是幻觉。本来就没有“你”,谁会有难呢?假如有问题出现了,是‘它’的事情,解决问题的也是‘它’,没有“你”的事情。身体会自动行动的,是‘它’在驱使,身体比思想理智聪明无限倍,不需要思想理智的控制,身体会自动解决一切问题的,一点都不难,身体就是THAT的能量显现,是万能的。怎么会难呢?有一个幻觉上的“你”认为,身体是需要“你”负责控制的。这就是幻觉。
就算难过,“难过“就难过吧,也不是”你这个人“的事情,是TA的事情,不要拥有”难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问题,是TA的。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说明。假如身体得了癌症,那个幻觉上的“你”害怕的不得了,这个“你”(即思想理智)判断:完蛋了,我三个月后就要再见了,我的家庭怎么办?我积累的财富怎么吧?我所爱的人怎么吧?我的世界怎么吧?这么多纠结,能不害怕痛苦吗?
但身体本身不知道“你”(即思想理智)中编织出来的上述那么多看似严重的故事。身体连“得病”这个概念都没有。身体会自发自动地处理“癌症”的。假如思想理智上的痛苦和恐惧一下子都看破了,允许身体自发自动地处理它自己,那就等于无限整体能量流来自动处理了,那么就等于THAT万能地接替处理这个“问题”了,也许奇迹就会发生,癌症就会在能量中化解了?当然,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要你期待奇迹,而是建议你发现你自己才是真正的无限万能,不要相信任何思想理智告诉你的故事,没有一样故事是真的。就算癌症来了,也就是你自己显现给你自己的神圣的能量效应,对THAT来说根本不是问题,THAT会自动对付的。就算最不好的情况发生了,你明白了这个“最不好的情况“恰恰就是THAT自己,所以不是问题。这个明白是不会动摇的。
放心吧,一切都是‘它’,信任‘它’就是信任自己。
【问】:明亮先生,谢谢您指出我的盲点来。本来是句开玩笑的话。经您一说,突然就发现一点都不好玩了。我当时都没有觉得自己在评判,突然就意识到原来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评判。原来我们平常说的话都是带有“我”的出发点,我觉得,我认为。。。
【答】:对,发现思想理智一直在“批评”就是敏感度提高了。敏感度低的时候是不自觉的,发现不了的。
【问】:谢谢您把这么难理解的东西解释的这么通俗,感觉有个新的入口可以观察
【答】:也不必压制批评,而是自嘲地说:哈哈,原来THAT也会升起“批评”的,就不当真了,随他批评去。敏感度提高了以后,语言上想当然的逻辑,一下子就看清了,都是空性的幻觉,“我怎样怎样。。。“,看到了,就放过了。
【问】:我這兩天基本看完了先生您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 最近也看了很多其他老師比如楊寧的視頻。 有一個疑問想問您,「開悟」的過程中需要「持戒」嗎? 比如戒欲,戒肉? 看似這些佛家的方法都是一種作為,而開悟和遊戲內的作為其實是不相關的。 我的理解是當真正回到空性上的時候,自然對這些「不當真」了。 可是又有很多佛法在宣揚布施,戒欲等等。 如果只是理解了 懂了,然後一層層放下分別執著,但我們的物質身體等等的障礙,要如何克服呢? 是否真的需要氣脈打通之類的
【答】: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戒过什么。我不是在说宗教,宗教里面有很多故事,都是故事而已。其实你已经有答案了。真正明白了,就和经验内容无关了。拿梦做比喻,当你明白了这是一场梦,梦里面是否戒吃肉戒欲是否布施有关系吗?梦里的一切都是梦能量显现而已,是空性的。明白就是明白这些都是空性的。当你真明白了,连梦里的“執著“都不必当一回事,梦里的”執著“是執著吗?也是空性的。如果你把梦里的事情当成一件一件严重的事情需要纠正,不就等于把梦幻当真了吗?“放下執著“可不是简单粗糙的黑白分明的思想理智上理解的放下執著。如果你真相信身体是物质的,需要怎样怎样,这就等于是当真了。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克服”,因为思想上希望克服的障碍恰恰就是空性的。
是否需要气脉打通?在我以前的静坐中体验到气脉打通,全部能量贯穿身体上下。那时还以为“开悟”了,高兴了好一阵子。后来才自己发现,原来这仅仅是一种看似美好的特殊经验内容,和真明白压根没有关系。如果你练习长时间练习静坐,某个时刻会出现某些特殊的意识显现效应,可以有超越时间的体验,可以有所谓“能量贯穿一切”的体验。但这些体验仅仅是意识中的效应,还是意识显现而已。《明白》是超越任何效应的,是不以效应为条件的。如果你没有做过静坐,可以去做的,可以体验意识是怎样玩花样的,如果做的过火了,可以超越时间进入另类空间的,甚至可能把肉身给化掉的,但又怎样呢?体验过这些特殊经验,不等于你明白了你自己是什么。把肉身强迫化掉了以后,又来一个梦幻,开始了新的努力。还是在意识中兜圈子。
【问】:那按照您说的这些烦恼和感觉都是that的事,that又是真正的我,那么不等于是我又拥有这些“烦恼”了吗????
【答】:对,如果按照简单逻辑上可以这样兜回来,但这不是简单逻辑。《明白》不发生在思想逻辑层面。THAT是超越逻辑的。
这些烦恼和感觉都是总能量做出了的空性的显现效应。注意,是空性的而且仅仅是效应,不是实性的。
就好像你自己给你自己拍了一部小电影,小电影里面有一个哭哭啼啼的悲哀的角色“你”,因为这个电影拍的太逼真了,一不注意就入戏了,把自己当成了小电影中的角色“我“了。你能说角色“我”不是自己?不能说。你能说角色“我”就是自己?当你突然明白了这个角色“我”仅仅是电影效应,就不能说角色“我”就是自己了。所以,这就不是简单逻辑可以解释的奇迹。
【问】:先生能说说头脑是什么吗?先生估计说是幻象,可头脑貌似很有逻辑啊,这点总是卡住过不去。把头脑mind看空比把身体看空还难似的。或者换个角度问:头脑是怎么来的?
【答】:这样问一下,昨晚梦里也有头脑,梦里的逻辑是从梦里的头脑想出来的吗?
“头脑”没有来。“头脑”仅仅是显现效应,就像昨晚梦里的“头脑”没有来一样。显现效应显现出“来了“的样子,但没有真来,所以说“如来”。
再可以问一下,电影中的“人的脑子”真的在那里想东西吗?还是导演导出了“脑子想事情”这个电影效应来了?
【问】:头脑没了,那就彻底什么都没了。可头脑的想法是不是有反馈作用,使戏不断演下去,越演越真,不自觉地编剧了呢????
【答】:一切“反馈”都是THAT的效应,并非真的有什么实性的东西或属性在反馈。这也不是实性的真戏,看似是戏,其实无法说是什么,是空性的。“头脑“的样子是有的,无法粗暴地说“头脑没有了“,“头脑“这个样子是效应。就像无法粗暴地说“梦是没有的“,因为“梦“这个经验效应是有的。
【问】:谢谢先生,实性和空性,总算听懂了蛇和绳子的比喻。
【答】:我感觉到你可能还是会纠结:怎么区分实性还是空性?看不出来。如果有这种纠结,下一步就是超越“实性”和“空性”这对概念了,你知道一切都无法确定,THAT并非可以划分为实性或空性中的任何一个定性,我们只在初级比喻上用这对概念来比喻,但深入了以后就不划分概念了。这就是THAT。
【问】:先生彻底!我还在看山不是山纠结,先生这是引向了看山还是山的最终境地。
先生能不能再谈一下大我探究?今天在听Robert Adams谈及大我探究,有念头,对谁而来,对我呀,我又是谁?小我又是怎么来的?我还未得其门而入,我读了这么多,头脑里还是有个标准答案的,就是终极THAT呀,可好象没有力量,没有品味到,这个探究窍门在哪里?先生请解惑
【答】:我不知道ROBERT ADAMS为什么要说“大我“。可能他说的是SELF,但中文翻译者误解为“大我“了。SELF就是THAT,是没有“大我小我“的,THAT是无“我“概念的。把THAT看成是非个体的总能量流更好,就超越了“大我小我“概念了。“念头“就是“我“,而不是念头对“我“。念头和“我“是同步幻觉。“小我“没有来,“小我“就是THAT的意识显现效应(念头)解释出来的幻觉概念。就像电影中的“我“只是效应没有真来一回事。
当我说“自己”,我的意思不是指有一个“大我”在,这个“自己”就是英文的SELF,就是指向无限的无法确定。可以理解为能量流比较好。但如果你理解成身体里面的能量流,又误解成为属于“我“的能量流了,又完全误解了。
如果我告诉你根本没有“大我”也没有“小我”,这两位都是同步升起的意识幻觉,你还要问“我是谁“?
【问】:陈明亮 那我就是I thought,翻译成我念的幻觉,是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唯一THAT。
【答】: 对,“大我”或“小我”或任何形式的个体定位都是THOUGHT!
【问】:先生点破了我今天苦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感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