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我们都是命中注定的机械人吗?》

(2022-01-13 13:19:46) 下一个
 
【问】:最近看到一些机械宿命论的观点,而且很多学无二论的人追随这个观点,非常可怕。可能都是那个叫“拉玛虚“(RAMESH)的人惹的祸。我不可思议为什么这种无脑反智的的观点尽然还能盛行。这种观点说是什么“一切都是编了程序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你用功也好不用功也好都是上帝安排的,如果上帝让一个人不用功,谁能真正用功呢?“,请你评论一下这个观点,是否命运真的是预先定好的,是否我们真的就是机械人?
【明亮答】:我的评论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其实,你上面问题的逻辑已经落入了幻觉逻辑。不可否认地说,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你说的不错,经验中的“人我”肯定在感觉上不是机械人,因为对于“人我”来说,时时刻刻感觉到有属于他的个体意志,时刻感觉到他的大脑在做选择。但我告诉你,所有这些逻辑就像昨晚梦中的梦逻辑感觉一样,都是幻觉逻辑,回想一下昨晚梦中的故事吧,梦中也有一个“人我”,我简称这个梦中的“人我”幻觉为“梦我”。当你体验梦经验的时候,梦我在感觉上是有主动权的,梦我在梦时刻中分分钟感觉到他在做选择,他也感觉到他的选择导致的结果。突然,经验切换了,那个梦我和梦境完全找不到了,这时你才明白刚才梦中梦我的选择其实是空性的,看似好像是那位梦我的选择,其实是整个梦能量流的自发自动的显现效应。这时你才明白梦我的选择或意志都是空性的幻觉。RAMESH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他说经验中的个体“我”就类似机械人一样,虽然看似有属于他的个体意志,却不真的有个体意志。虽然在经验中的“我”看似在某个时候会做出某个特殊的反应或行为,但这个反应或行为起源于某个思想念头,那个思想念头真的是“我”想出来的吗?不是,而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个念头类似一个饺子落入了意识这碗汤中那样突然升起了,完全不真的出自个体“我”的选择。所以,貌似是个体“我”做的反应或行为,其实不真的源自于个体“我”。如果你还不明白,就回想一下昨晚梦中的梦我的反应和行为,梦我也看似有属于梦我的“念头”,如果你说梦我的一切反应或行为都驱动于梦我的念头,那么这些念头是哪里来的?哪里都没来,而是整个梦能量的自发自动的能量震荡,和梦能量显现出来的梦我角色的意志根本无关。看似梦我有属于他的独立意志,其实根本没有,不但没有梦我,也没有属于梦我的独立意志,我们是否可以把梦我比喻成机械人?语言逻辑上是可以这样比喻的。但这样的比喻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比喻,当你明白了比喻的意思,千万不可把比喻当真了,把比喻概念丢掉。
不要把“机械人”的比喻当真了。虽然经验中出现的个体“我”有些类似机械人,但个体“我”不真的是机械人。个体“我”是完全彻底的意识能量的显现效应,换句话说个体“我”就是幻觉,看似有一个“我”看似是一个“人”,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当然不能把一个幻觉确定为机械人,如果你把幻觉定义为机械人,不就等于把幻觉当真了吗?NO,上帝没有编出一个程式让这个机械人运转,因为不但没有“上帝”也没有“人”,只有类似放电影一般的意识能量显现效应。因为THAT是终极无限的智能(智慧能量),它显现出来的效应也是看似地逻辑合理的,有无限智慧的。注意,我没有说显现效应中的“人”或“我”有属于他们的独立的智慧,我是说整个显现效应是一种智慧能量显现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从参与经验中的角色的位置来看,一切景象看似都是逻辑合理的,和煦美好的。比如你早上醒来看见窗外的蓝天阳光和煦的微风好听的鸟鸣,这些都是真实独立存在的吗?不是!这些都是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包括那位观察者“我”也是同一个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观察和被观察是同一个显现效应,却不是真相。真相是无法“观察和被观察”的,因为THAT无法跨出自己来观察自己,所以,仅仅在幻觉中好像跨出了自己成为了“观察者”来观察到某个存在(世界)了,这就是基本幻觉游戏。
上帝没有安排什么情况,因为根本没有上帝,只有THAT自己。但在幻觉智能显现效应中(类似梦中),看似地有“上帝”和“我”和“世界”,这三个定位都是同一个幻觉智能显现效应同步地显现出来的幻觉,注意,这是幻觉(ILLUSION)不是真相。虽然在幻觉中的“上帝”有上帝的安排,虽然在幻觉中的“我”也有我的独立意志选择,但所有这些都是空性的显现效应。不真的有上帝和上帝的意志,也不真的有我和我的意志,只有无法说的无限的THAT自己。
但如果思想理智非常相信有一个“观察者”在观察“世界”,这样的相信(当真)就会立刻做实了这个幻觉效应,那么对于这位“观察者”来说,他所观察到的“世界”和“人生”对于他来说就是真的了。这就是意识的狡猾迷惑功能,一当意识当真了什么情况,这个情况就对于意识来说是真的了,不可质疑的真的了。
RAMESH比喻的不错,从某个角度看,经验中的一切都像是“机械”,因为经验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不是个体的独立意志驱动的。就像昨晚梦中的梦我是否“用功”或不“用功”,都不是梦我的意志,当下此刻的一切所作所为也不真的是“你”的意志。包括你来到陈明亮这个网页都不真的是“你”的意志。但你可以品味这个奇迹,虽然这不是“你”的意志,但在感觉上确实感觉到是“你的意志”。这是一个矛盾吗?就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不是矛盾,没有真正你的意志的THAT会感觉到“你有意志”,这就是《空即是色,色不异空》这个奇迹魔术了。
我可以看出来你对RAMESH的机械人这个比喻很气愤,请注意观察,连这个“气愤”都不真的出于“你”这个人,因为根本没有“你”和“你这个人”。思想理智却坚持当真地相信有这个“你”和“你这个人”也有属于“你”的独立自主的选择和意志,还有这个“你”会气愤。然后你就气愤地感觉到这种机械人说法剥夺了属于“你这个人”的主动权了。
哈哈,我要提醒你了,连这个“气愤”都不源自于“你”,因为根本没有“你”。
“你“根本不可能拥有任何东西,因为“你”就是幻觉效应。
“你“不拥有思想,“你”不拥有行为,“你”不拥有选择,“你”就是一个幻觉思想而已。
我不说“你”就是机械人,因为把“你”说成是机械人就是把“你”当真了,“你”都不配成为机械人,因为“你”就是一个空性的幻觉。
【问】:稍微懂点佛教基础常识的人不会受机械宿命论欺骗了。的确,上帝安排了一切,但不是单方面的!我们也在改变改写上帝。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以“种子”的形式改写上帝,上帝照单全收。上帝之所以是上帝,是因为它没有拒绝,是它把“种子”全吞下,等到时机成熟,上帝有用这些密码来控制我们。你同意吗?
【明亮答】:
有那个佛教基础常理可以懂吗?如果有那个佛教基础常理可以懂,这就不是释迦牟尼指向的真相了,你所懂得出来的结论不外乎都是一层层的幻觉概念。你说“上帝安排了一切,但不是单方面的,我们也在改写上帝”。这些逻辑通通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两元对立逻辑。上帝没有安排一切,因为思想理智确定出来的“一切”本身都幻觉。真正的“一切”不是思想理智上认为或相信的一切。思想理智相信的一切就是“我的世界,我的生活,我的命运,我的选择,我的出生,我的死亡”,这些通通都是幻觉定义出来的一切,不是真的一切。根本没有“我”,怎么会有“我的生活,我的命运,我的世界,我的选择,我的死亡”呢?所以,看出来了吗?你问题中所有的逻辑已经落入了幻觉逻辑,已经不成立了。
你有些气愤地说:“这不是单方面上帝的安排,还有我这个人的改写”。这个逻辑完全是开玩笑了。THAT是没有“方向”,THAT不但没有“单方面”也没有“双方面”,THAT完全没有任何“面”和“方向”。THAT是不可能拆分出一个“上帝”(或“大我”)另一个个体“我”(或“小我“)这两面的。根本没有“上帝”的意志也没有“你,我,他”的意志,只有无限无法说的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我们无法把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定义为“意志”,因为这不是某个个体的意志。但THAT显现出来的故事看似都是有“意志”的,这些看似的意志都是空性的(或说是伪装的),这就是请你品味的魔术奇迹了。
我退一步说,假设“你”有改变改写上帝的可能,这个“改变改写”已经不是属于“你”的了,而是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就像电影放出来的故事一样,电影故事里面的角色“你”觉得他有改变现实的能力,他在电影故事里面改变了电影的结局,他成为了电影故事里面的英雄,但好笑的是,电影故事不是电影中的角色“他”编写,虽然电影故事中的角色“他”看似有属于他的个体意志,看似地电影结局也符合了角色的意愿,但电影就是光投影效应,根本没有电影中的角色“他”也没有属于角色“他”的“结局”。所以,既没有“安排”也没有“改写”,整个一切都是空性的显现效应娱乐。
【问】:最大的问题就是愚昧人相信了自己选择的愚昧道路也是上帝安排好的,然后失去了纠错能力或愿望。我觉得让人彻底失去纠错能力是这种观点最可怕的地方。让人一路走到黑,完全屏蔽了任何异议,比如说这种观点可怕的例子就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我们没有错,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这些人相信了这些观点,最后害的是他们自己。我希望听听你的评论。
【明亮答】:
“失去纠错能力“?这是典型的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幻觉逻辑故事。根本没有一个“人”或“你,我,他”,哪来什么纠错能力这回事?但思想理智非常当真地相信有一个“我”存在,这个“我”可以改正“我的错误”。然后,意识就会显现出改正错误后的情况,意识显现就是这样一幕幕地符合着思想理智希望相信的逻辑合理性。如果你完全定位于经验中的“我”这个人角色的位置,那么就会看似有无数的“错”可以改,整个“我的一生”都是纠错游戏,看似非常逻辑合理,但完全是空性的游戏。
思想理智的典型逻辑就是有“对”有“错”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只要有“你”这个存在被当真了,那么对错好坏就免不了的。这就是幻觉故事流了。只要认定有一个“你”存在,那么就会有纠不完的错就会有改不完的善,故事流就是这样按照思想理智既定的因果关系流下去,直到某一刻找不到那个故事流了,找不到那个“我”了,纠了那么多错的结果也找不到了,求了那么多善的结局也找不到了,等于啥都没有发生。这就是THAT自己玩的空性游戏。
注意,虽然我指出了纠错本身也不真正出于“你”,但在日常经验中,我是不会不纠错的。比如有次开车注意力不集中被警察抓住罚款了,虽然我明白这一切都是空性的,但我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因为我也明白,“纠错”本身也是空性的,既然错误和改正错误都是空性的,那么犯错不是问题,纠错也不是问题,根本没有问题,都是空性的显现效应。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意志,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安排的,那么他就利用这个理由去抢银行了,他的理由就是反正这些都是上帝的安排,不是我的错,就为所欲为了。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很快他就会被警察抓住关进监狱,不方便了。当然,“不方便”也不真属于那个“我”,但何必这样呢?他的所谓“一切都是上帝安排,不是我的错”这个逻辑本身是幻觉逻辑。真明白的那位不会使用这样的逻辑为干违法的行为当挡箭牌。
我要警告你们了,我说的最究竟的说法不适合说给敏感度非常低的那位听,他会听歪了就去干违法行为,就像我给一个三岁孩子一把机关枪,他就会当玩具玩到处扫射,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也就是为什么最究竟的道理不对听不明白的人说的道理了。
【问】:我觉得要先听听罗摩达斯(Ram Dass)对各种教义真正明白其利弊的人是怎么说的。要先能在一定程度上明辨是非,再玩一体无分别不迟。
【明亮答】:《明辨是非》和《一体无分别》根本不矛盾。但在思想理智的理解上就会感觉出矛盾。敏感度不高的那位一般对这个矛盾非常纠结,他一边理解一切无分别,都是同一个THAT,但另一边在思想上时刻在分别:这是错的,那是对的,这是好的,那是坏的。思想上会产生纠结抱怨说:“哎,我不会想这是错的,这是对的,因为明亮说过一切都是无分别的“, 这就是典型的敏感度不高的表现。
其实,在经验中你可以按经验故事中的需要自由地思想逻辑来分辨,只要你不把这样的分辨当真就可以了。你可以自由地选择做“好事”避免干“坏事”,自由地选择吃好吃的而不吃难吃的,自由地按合理的情况方便行事,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在经验中多赚钱完全可以,在经验中选择自己理想的伴侣结婚也不是问题。但同时,你明白这一切所作所为都是THAT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个“你”的意志,没有一件事是真正属于“你“的行为。虽然看上去是“我要选好的东西享受”是属于“我”的选择,其实不是,这是THAT的智能显现效应,电影中的一幕罢了。“你”这个幻觉作为参与电影的角色总是在感觉上有独立意志的,不要去刻意否定“你“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你“这个思想的必然功能。同步地你明白这个“独立意志”也是幻觉,和“你”这个思想幻觉一样是同步显现出来的幻觉,不是真相。虽然幻觉不是真相,但不等于你在经验中否定幻觉,明明你可以做选择的,你说这个选择是空性的,就拒绝做这个选择。这是开悟了吗?恰恰相反,你的拒绝恰恰就是把“选择”当成是真的了,不但没有明白,反而进一步当真了。NO,经验中的选择或不选择都是《看似》的,不是真相。既然一切选择都是看似的空性的,为什么不随机按需要选择呢?
记住,没有“错误”这回事,一切都是THAT的无限智能显现效应,没有错误。
也就是说,选择不是错误,不选择也不是错误。但如果你把选择当真了,认为“我”的选择会导致某某严重的后果,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结,这就是《无明痛苦》了。
《一体无分别》就等同于《日常经验中的明辨是非》,不是先达到明辨是非然后才上升到一体无分别,没有这一步一步的上升过度过程!而是你会发现,表面上的明辨是非其实就等同于一体无分别,不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因为表面经验中的明辨是非是完全空性的显现效应,明辨是非了等于没有发生,就像昨晚梦中的“明辨是非”没有真正发生一样,所以“明辨”来“明辨”去,等于就是《一体无分别》。
【问】:先生我从这一世醒来或者“死”后中阴身转到另一个梦人生的时候,会跟现在从梦中醒来一模一样的觉受吗?就很快记不住梦梦火速fade away的感觉对吗?
【明亮答】:为什么要关心这种事情呢?举一个例子,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也问这个问题:“这个梦做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下一个梦会和现在这个梦一样吗?“。这些梦里问出来的问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问者是不真存在的幻觉,被问的”情况“也是不真存在的幻觉,整个问题的逻辑都是不真成立的幻觉逻辑。假如你相信有一个“你”会死亡,然后这个“你”会留下一个中阴身转到另一个梦人生,恰恰因为这个相信,那么意识就会自圆其说地显现出“你”所相信的情况。也就是说,意识会立刻反应出意识本身相信的“情况”,当然,这个显现出来的“情况”是彻头彻尾的幻觉,但对于同样是幻觉的“你”(思想)来说,就觉得是真的了,这就是幻觉的自我死循环,这样幻觉能量就会越来越强大,看似地有一个接一个的“你”会转移到一个接一个的“人生”中去,会看似地永无止境地转移(切换),彻底一个貌似的死循环。但突然有一刻,你会发现这些思想理智上相信的故事完全是幻觉谎言,现实完全不是这回事,这个突然的一刻可能非常察觉不到,好像一根针落在地上那么的轻微,你突然发现这一切都是《看似》的,完全没有一个“我”在“过日子”,完全没有属于“我”的生命。然后你就会大笑起来。当你再也不把“我”和“我的故事”当真了以后,真正的生命就敏感到了。
我不问这类问题,没有“我”需要知道答案,没有真的“我”,哪来属于“我”的中阴身?哪来“另一个梦人生”?就在当下此刻,这就不是“人生”也不是“我”,还谈什么下一个“人生”?当下此刻,这就不是“生活”也不是“我”也不是“我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无法言说,无法知道答案,我无法确定当下此刻是什么,无论它是什么都不是思想告诉你的一切答案,这不是“我”,这不是“生活”,这不是“世界“,这不是”时空“,这甚至不是”意识“,这不是任何思想理智可以告诉你的“东西“或”情况“。因为无法说,就只能说是它(THAT)了。
所有这一切,我,世界,时空,人生,命运,死亡,出生,五种觉知,都是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概念。没有一个概念是真相。如果你想不明白,就看看昨晚做的梦境吧,梦境里面没有一样是真相,梦里也有“我,世界,时空,人生,命运,死亡,出生,五种感知”。我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你就明白了昨晚梦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相。但你却认为当下此刻的“我,世界,时空,人生,命运,死亡,出生,五种觉知“是真实的,其实和昨晚梦中一样,也都是完全空性的,不是真相。
真正的真相是什么?无法知道。就像昨晚梦里的“你”无法知道真相一样。但你自己已经*是*真正的真相了,*是*了,就没有需要知道什么了。
就像你昏迷过去了,在昏迷过去的时候,有可能“知道”吗?没可能。但一旦从昏迷中出现了“意识”,这就等同于“知道”开始了,所以,究竟地讲,“意识”就已经是幻觉(梦)了。这就是为什么NISARGADATTA说:真正的自己是超越意识的。或说,意识就像你得了一个感冒,发烧了几天那样,意识不是必须的。真正的自己完全无需要意识,真正的自己是永恒的,意识就像一段一段梦幻一样来来去去,一切意识中显现出来的都是空的故事,一丁点不会影响真正的自己(THAT)。
【问】:你好,在尼萨伽达塔的一些著作里认为,实相是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佛陀在《涅槃经》里也说法身是无觉无知的。比如“除了‘知’(knowingness)之外,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有一根‘知’的刺,扎在了你‘不知’(no-knowingness)的本性基底之上而已,这根刺毫无用处。从‘能知’之中升起的任何东西,我都不会认同为自己。”
——尼萨迦达塔《能知之力与究竟实相》,1981年2月12日的谈话
那么根据这句话来说,似乎与陈明亮先生存在不断体验自己的说法是矛盾的。
【明亮答】: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被思想主导,认为有可能知道THAT的终极答案,好像有一个谜底会被你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进行体验品味,我们就能品味经验的各种形式,熟悉意识变的花样,最后我们发现了不可能知道什么终极答案,因为自己是一切,已经是自己了,不可能再迈出自己来知道自己,所以,品味就不是从A品味B了,连“品味”都已经不是思想上认为的从A品味B这样的逻辑了。一开始沿用思想A品味B逻辑,然后超越了这个逻辑。品味仅仅是暂时的窍门,之后就没有意义了。
究竟地讲,“知道”这个概念是幻觉概念。假如要完成“知道”,必须有一个知道者和被知道的对象。没有这两个面,怎么可能“知道”?但现实只有自己,自己不可能迈出自己来完成“知道”自己的任务。一旦迈出了自己,就变成了有二个自己了,这就是幻觉了。唯一的自己不可能拆成2部分,第一部分的自己是知道者,另一部分自己是被知道的对象,这不可能。但思想理智却幻觉出来有很多部分,所以,知道(KNOW)仅仅是思想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现实没有可能知道。但日常生活中你总是被思想主导,认为有可能知道THAT的终极答案,好像有一个谜底会被你知道。我常常说“品味“的方法,你品味经验的各种形式,熟悉意识变的花样,最后你发现了不可能知道什么终极答案,因为自己已经是一切,已经是自己了,就不可能迈出自己来知道自己,所以,品味就不是从A品味B了,这种A和B的多元对立概念无意义了,连“品味”都已经不是思想上认为的从A品味B这样的逻辑了。一开始沿用思想A->B逻辑,然后超越了这个逻辑。《品味》仅仅是暂时的窍门工具,用完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读者用思想上的A到B或B到A来理解“品味”,就会认为又一个“我”在品味,也认为有被品味的对象。其实,品味啊品味,就发现找不到那个“我”,无法确定那个“我”,也无法确定被品味的对象是什么了,那么“品味”也就不是原来思想上认定的逻辑合理的品味了,无法通过语言描述是什么了。但一开始可以沿用思想逻辑:“我品味它”,在品味的过程中逐渐对“我品味它”这样的逻辑不当真了,已经无法分清哪个是“我”哪个是“它”了。无法用语言说清。NISARGADATTA说的不错,一切说出来的都是谎言,一切“知道”的也是幻觉。只要有一个“你”在,就没有属于“你”可以知道的真相。就像梦里的“你”无法超越梦故事一样,梦里的“你”永远无法“知道”真相的。“品味“这个概念词汇是我编出来的稻草,让读者暂时有一根稻草可以抓,然后通过这跟稻草,发现根本无稻草可以抓。这些说法都是一开始用的方便的窍门或“法门”,最后就没有任何“门”了。
“体验品尝”都是一开始用的方便的窍门或“法门”,最后就没有任何“门”了。我是假设你还有一个“我”定位,让你慢慢品味哪个“我”是靠不住的,根本不真存在的。
我也可以直接讲终极: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是THIS
但这个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旦用思想去判断,就判断出万千“东西”或“情况”这样的幻觉结论出来了。
一切“方法”都好像在骗你去发现根本没需要任何方法。已经是自己了,还要“知道”什么啊!
让我说究竟的,当你知道你存在,这已经是梦幻了。THAT是不知道THAT存在的。
有时候我想要骂一句,你已经是它了,为什么还要知道它呢?多此一举。它是不可能知道它的,如果它知道了它存在,所知道的内容通通都是幻觉(梦)
我不要你全盘接受我的说法,你可以自己去品味这个是不是事实。自己验证吧。我只不过指出这个情况。真正明白的是你自己。
【问】:还是究竟的听着不容易产生思想上隐性误解。 但听了还是有点无语,他竟然不知道他的存在。那换句话说他虽然是个魔术师,但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想到了...植物人?是这样的么?先生多说一点吧。我有点兴趣。
【明亮答】:是的,如果有THAT,THAT是无法“知道”他的存在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昏迷”,如果有昏迷过的人都不需要我多费口舌解释昏迷中是没有可能“知道”的,这个比喻比较恰当,但昏迷过后意识会升起,这就等于是“梦幻”升起了一样,然后在意识中出现一个“我”感觉,他说:“啊,我存在!“。
【问】:怪不得说是一个谜,原来真的是个谜,有点失望呢。
【答】:就是一个《谜》,对于思想理智来说永远是谜。这就是为什么说思想理智是永远没有可能摸到真相的。但没有问题,失望的是思想理智,让幻觉去“失望”吧。你自己作为THAT不可能“失望”的,你作为THAT根本没有“望”哪来什么“失去”?你自己就是TA!已经是了,还要什么其它的呢?看戏享受就可以了。当“失望”情绪升起,你看到了,笑笑,当这个情绪是戏中开的玩笑,和自己无关,不会当真了。
【问】:宿命論者指角色個人的劇本,以角色的角度來看,命是注定的,是經驗流流經角色即時即刻顯現,是That的表達,是死的是生物機械人,但是That不只是角色,祂是導演也是整體經驗流,包含That的角色及萬事萬物,是活的,是無常的。不管是角色或是導演或是編劇都是That經驗流的顯現,一在角色經驗流當真,就注入能量,就啓動二元,但是不影響That整體(如作夢)根本沒發生,只是經驗流过,要連不當真也不當真了,只是觀夢,像看電影一樣,無為-是我們要體悟的。這是我的理解。
【答】:对,一旦进入了角色,从角色的位置看出去,好像真有个“命运”,也好像真的有“注定”这回事了。其实,从角色位置看出去得出的结论都是幻觉,完全不是真相。别把经验流想象成有“角色”有“导演”有“编剧”,这些的划分太故事话了,没有那么复杂,一切都是THAT的终极智能显现,是即时即刻的显现效应,看似有前因后果,这是看似的假象,其实就是当下的显现效应。THAT会对自己的显现当真了,幻觉出“我和我的世界“这个故事来,但没有真的启动二元,只不过是在效应上看似地出现了二元,这不是真的二元在发展,而是貌似的《看似的二元》,我快说不出来了。
如果你明白了上面说的话,就不需要消灭幻觉,因为幻觉之所以称之为幻觉,就是看似发生了其实没有发生。没有发生的怎么可能去消灭呢?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当真,不当真了,连“当真”都不当真了,连“当真也不当真”也不当真了,就没事情了。除了这个敏感度不但提高的品味之外,没有什么你需要做的具体事情。在经验幻觉中是不可能真正做什么实际事情的。
【问】:我覺得第一題,机械宿命论,命運是否是真的預先定好的。到目前我的理解是,是事先預定好的,但這事先預定好的劇本也許有1000萬種,而每一個下一刻,都是隨機的。至於怎麼隨機,我就不會解釋了。
【答】:不是事先定好的剧本有千万种版本,而是思想理智有千万乃至无限多样的幻觉解释可能性。一切幻觉景象立刻对应于当下即刻的思想理智的幻觉想象,思想(MIND)有多少幻觉想象版本,那么对应于思想(MIND)的所谓“现实”(其实是幻觉现实)就会有多少对应的幻觉版本。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会无穷无尽?因为真正的无法说的自己是无限本身,它有它的自己去无限地幻想的自由,一辈子一辈子地经验切换,其实就是思想理智在玩游戏。没有任何“一辈子”是真的一辈子,没有一个“我“是真的我。而且,THAT可以毫无消耗地显现出无限版本的幻象出来,根本没有开销,因为一切版本都是空的。既然是空的,和做梦没有开销一样,免费的,哈哈。
比如说,相信轮回的那位就会体验到轮回,不是真的有轮回,而是思想理智通过相信看似的解释出来了“轮回”,幻觉都是自圆其说的死循环,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看似地出现符合这样的相信。相信耶稣的会“见到耶稣”,相信“佛”的会见到佛。相信圣母玛丽亚的就会见证玛丽亚对他说话了。有无限多样的幻觉版本。请参见我的旧文章也许你会明白我说的道理: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8830238774870&id=100039436871466
【问】:遇事不决拿梦来看,哈哈。梦是没有“蓝图”的,梦中有选择吗,可以说是有的,但那是梦能量的意志,并非梦角色的意志。比方说我拿起杯子喝水,这是那位的意志,但那位的意志并不是喝水,只是在角色的角度看来是喝水。那位的意志好像不像我所理解的“个人意志”一样,他的意志更像是是“自然流动”。看起来似乎是“该发生的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这样一句大废话。
这位朋友有想法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就是那位的意志,但想法“表达”的在人看起来的内容,是概念。
不在那些上纠缠了,只认佛教第一义谛,你本来是。我就只信这个了。既然我本来是,我不会变成什么别的。对于这个角色来说,该干什么,自有“本来是”的意志。
阿,我说的好绕嘴,完全没有文采,失败啊。
【答】:评论的相当到位。如果你可以把当下此刻的一切当成梦看,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做什么了。关键不是改变什么而是不当真。
【问】:當你堅持一定要在某種程度上明辨是非時,你已經陷入二元對立的夢幻世界中而無法自拔。無二還在,只不過你已經看不見它了,直到你察覺到,站在"是"卻看見"非",擁抱"善"卻面對"惡",有了"生"卻必有"死",享受"樂"卻迎來"苦"?? 直到你厭煩了這二元對立的概念遊戲,這時你或許會突然想起"它"、無二。你或許會大哭,或許會大笑,笑是笑自己是這樣的神奇,哭是哭自己曾經如此的愚痴。
【答】:当在经验中明辨是非,不一定意味着陷入了二元对立幻觉。我明亮的身体在经验中是会分辨是非的,但不等于我会把这样的明辨是非当真的。比如我看到前面地上有一个洞,我不会掉进去的。如果在经验中不分辨,就会掉进洞里,就会处处会碰壁不方便了。关键不是停止经验中的分辨,关键是不当真。如果不当真了就不会落入任何故事逻辑中去把故事逻辑当成是严重的情节了,如果我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个地上的洞,对于我来说没有得益也没有损失,完全不是一个故事。但看似的故事却可以依然如故地进行下去。所以,有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体验,你既然明辨是非,也同时明白明辨是非是空性的,明辨了等于没有明辨,因为一切都是THAT,明辨来明辨去都是同一个TA,只要不当真就可以自由地明辨或不明辨,各种看似的对立面都是一样的空性,反正是空的,管它明辨不明辨,去他妈的了。
可能是包含下列内容的图片:上面的文字是“If God gave man free will, how can everything be part of God's plan? If everything is part of God's plan, how can we have free will? #science #faith #puppet Adam Tilfor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