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讨论一些网友不好意思问的问题》

(2022-01-13 13:17:39) 下一个
 
【问题:性上瘾是问题吗?是否会影响做瑜伽?】
【明亮】:性上瘾就相当于人得了某种病,比如说是感冒吧,造成了不方便。如果因此影响了生活或工作,去看专家是应该的。但如果不影响生活或工作,也不一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小公务员有无法控制的“上瘾”,就可能做影响工作或影响家人的事情,被老板知道了不方便,被配偶发现了可能会造成误会,就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避免或减轻。但如果一个国王有“上瘾”,就不一定是需要处理的问题了,没什么不方便了。你看,我都是从“方便”的角度谈这个话题的,而不是认真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的。但是,这些所谓的“问题”和高级瑜伽品味无关。即使上瘾发生了,你可以品味“上瘾”,你看清这仅仅是意识显现中的表象而已,看到了就行了,身体出现的表象没有对或错,因为它们就像电影里面的故事一样没有对或错,看到了就行了。性上瘾是某种觉知能量显现效应。与之相反的是无性欲,这也同样是某种觉知能量显现效应。这两者之间没有真正的差别。是的,从方便角度来说可能一个对你比较方便,另一个对你不太方便,或这两个对立的情况都会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付,该看医生的就看,该适当控制就控制。但你可以同时保持一种《不拥有》这些情况的态度,因为这些情况都是经验显现效应,就像昨晚梦里的情况一样,你不站队,不建立立场,经验中你看到了“性上瘾”或“无性欲”或“正常性欲”的任何一种情况,你看到了思想上出现了“要去解决其中任何一个情况”的欲望,让思想去对付吧,你却保持不拥有这些“情况”的态度,这就是不当真的态度。奇妙的是,你看到了思想上的“担心”,但同时弥漫了不当真的态度。看似“担心”和不当真同步并进。无论结果如何,你都看到了这些经验震荡,看到经验震荡的是THAT,THAT只会看却从来不建立立场。但THAT同时同步地看到了“思想意识在选择站队”,不站队的THAT(真正的自己)可以即时即刻地看到“思想意识在批评性上瘾,或批评无性欲,或担心任何情况”,看清了这一切思想欲念乃至身体的行为都是空性的,如同电影里面的故事一样。这就是不需要从经验中脱离出来的放松或解放。
换一个说法,这就是《不需要解放的解放》。
【问题:自慰的行为是否会降低能量,成为阻力?】
【明亮】:自慰是经验显现出来的内容,它和经验显现能量无关!让我再强调一些,完全无关。就算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和疯狂地运动在能量上是一样的。注意了,我说的意识显现能量不是属于身体上的物理的能量,完全是两回事。可能很多人把我说的能量误解为属于他个人身体上的物理或心理能量了,不是这回事。就算是地上躺着的一个动物尸体,这就是意识能量震荡出来的,就算是一块死石头同样是意识能量震荡出来的。“动”或“不动”,“死”或“活”都是意识能量显现出来的样子,但意识能量却从来没有“动,不动,死,活”之类的概念。意识能量可以显现出“活”的身体,也可以显现出“死”的尸体,其实是同一个意识能量的显现效应,对于意识能量来说,没有价值增高或价值降低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心经中说的《不增不减》。那个能“降低”或“增加”的能量不是我说的能量(即THAT)。所谓的“降低能量”是一个由不增不减的意识显现能量显现出来的空性的故事。在故事里面,你尽管去降低那些思想不喜欢的故事内容,或,尽管去增加那些思想上喜欢的故事内容,但同时看清,这些都是由同一个不增不减的意识能量震荡出来的纯粹的故事内容,那看似的“降低”不是真降低。那看似的“增加”不是真增加,是完全空性的。
对于是否要控制自慰,完全看情况,不方便就不自慰,方便就自慰,两者都是完全空性的,发生了等于没有发生。对于整体意识能量显现来说无论是什么情况,都是不增不减。这就是为什么我不问这些问题,并非我知道了答案,而是我明白了问这类问题就等于是相信了幻觉故事,当真了。我对任何情况都不当真,所以不需要答案。我允许身体或思想完全按经验中的方便即时即刻的对待。这就是随缘的真正含义。 假如在意识故事中看似是一个国王或一个独裁者,别说自慰了,干什么都方便。如果故事情节不是这样的,就不一定方便了。 进一步指出,“自慰”看似出自于属于“你”的身体,但没有真正的个体“你”也没有真正的实体的“身体”,那么就不知道“自慰”是谁做的了,只能说是THAT自发显现出来的能量震荡。 为什么龙树会逃避大象?因为对于即时即刻的经验内容来说是方便的,随缘的。 所有的“行为”都不真正出自个体的“你,我,他”。而是THAT。所以没有对或错。 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直接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性的。那些关于“性欲上瘾“或”自慰“或”无性欲“都是上述五个空性的故事内容,看到它们了,但不值得当真。 戒律都是设置给那些成熟度不高的人。比如对一个野性的动物,你对他说什么一切经验显现都是空性的,它听不懂,只能给他设置戒律,如果你不规戒它,它就会乱咬人。成熟度不高的人可能会做一些伤害社会的事情,比如杀人,比如打砸抢,比如偷窃,造成不方便。就设置出一系列戒律来规范它们。耶稣的十戒就是起到这个方便的作用。
【问题:有没有梦外世界?有没有梦内世界?真的有从梦中醒来吗?】
【明亮】:有梦外世界吗?假如现在你在梦经验里面,你永远无法验证有梦外的世界。因为要做这个验证,“你”就不会存在了。所谓的“你”恰恰就是梦(或经验)能量显现出来的故事效应本身。当这段梦(经验)显现切换掉了,就不会有“你”这个故事内容了,还有谁留下来接受验证?
换一个说法,一切经验显现都是空性的,“梦”只是一个方便的指向经验显现的语言词汇。“梦”这个思想概念不真的成立。连“经验”这个思想概念也仅仅是为了方便交流而创造出来的思想概念。如果我们不说它是“梦”或“经验”,我们只能说它是“光”,这就是耶稣的说法,他说这一切都是生活之光,但“光”还是一个思想概念,它不真的可以定义为“光”。我们无法确定这一切到底是什么。
既然你无法确定这就是“梦”或不是“梦”,这个概念本身是无法确定的,那么还怎么确定在“内”或在“外”呢?所以,梦内或梦外都是思想创造出来的抽象概念,简称是幻觉。
同样,你无法确定这是“世界”,什么是世界?这个概念是无法确定的。这个概念仅仅是思想上抽象出来的一个方便的词汇,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汇交流,仅此而已。我们能交流什么呢?什么都无法真正交流,因为交流的基础是概念,但没有一样概念是可以确定成立的,因此交流就是一个抓空游戏。
你告诉我,我现在已经从昨晚的梦中醒来了。你告诉我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梦幻。你觉得已经醒了的“你”其实等同于昨晚梦中的“你”,都是意识显现出来的空性的故事角色。只要这个“你”在,就没有什么“醒来”这回事。
再者,醒来或睡着这两个概念都是思想抽象出来的概念。经验不可以划分为“白天,入睡,做梦,醒来”这些阶段。经验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不要对这些思想概念当真了,当真相信有一个“人”在度过“白天,入睡,做梦,醒来”这些阶段。这不是“人”,这些阶段也不是真的阶段。这就是无法定义的THAT(‘它’)本身。‘它’一会儿震荡出“白天”的样子却不真的是白天,‘它’一会儿震荡出“入睡”的样子却不真的是入睡,‘它’一会儿震荡出“做梦”的样子却不真的是做梦,不要被它显现出来的魔术花样迷惑了。
你认为‘它’是某个情况,它就不是这个情况,它永远不是你认为的那个情况,它就是魔术,如果你知道了魔术表演出来的情况是什么东西,它就不是魔术了。
我们只能指向这个谜,给它创造一个方便的指向标签:THAT。但不等于我们会知道谜底的。如果《无限》有谜底可以知道,它就不是无限的了。无限在概念上等同于没有底。
别失望了!你就是无限本身。你可以享受自己的无限。但是,一旦你要追求获得某个可以确定的“谜底”,那么就不好玩了,看似的痛苦纠结就升起来了。
你什么都不需要知道,这才是享受的开始。
【问题:为什么说,梦中那位获得的智慧不超越梦境?】
【明亮】: “智慧”是什么意思?对于人的思想来说智慧就是一种“知道”。但《明白》却不是人的思想上认为的智慧,《明白》不是任何理论上的知道或概念上的树立。印度文PRAJNA当初被翻译成中文就变成了“慧”,绝大部分人都在思想上理解为一种高级的智慧或“知道”。但PRAJNA(般若)不是这个意思,它不是思想理智上的智慧或知道意思,而是?
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明白》,你明白了自己就是无限本身,正因为自己是无限本身,就等于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了,就等于没有任何可以划分的限制了。好像你是一个千变万化的白骨精那样,什么看似的形象都是可能的,什么看似的情况都是可能的,却从来不可确定为任何形象,不可确定为任何情况。换句话说:没有“状态”的自己可以自由地无限制地显现出无限多样的看似的状态出来,但没有任何一个状态是真的状态,通通都是空性的效应。
对于那位“你”或“我”来说,能够获得什么智慧吗?不可能。就像梦不可能获得梦智慧一样的不可能。但如果你《明白》了这个不可能,你放心了,你明白了自己的无限无底,就没有了缺憾感,就不再需要获取什么缺乏的“状态”了。
同样地,绝大部分人都幻想有一个美好的“涅槃”状态等着你。这是一个美好的幻觉。如果你要在经验场中去追求涅槃,累死都追求不到,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种可以抓得到的或确定的了状态。佛祖说的涅槃到底是什么?就是明白了《大道》,也就是明白你即时即刻就是无限的‘它’。你作为无限本身是没有缺憾的,追求停止了,安心在了,这就是涅槃了,当下此刻即是。
【问题:见证梦里梦外的“我”的那位是谁?是谁见证入睡了?是谁见证醒来了?是谁见证做梦了?是谁见证无梦了?】
答案可能要让你失望了。首先,“梦里梦外”这个解释是幻觉,假设梦里有一个“我”,这个假设也是幻觉。假设梦外有另一个我会观察梦里的“我”,这样的假设同样是幻觉。这些思想解释通通不成立。也许我们只能归纳为“观察”在进行,而没有谁观察谁这些思想逻辑。《观察》是不需要建立一个主观(主体)的,也不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客体)的。为什么?因为自己(即THAT)是不可分割成主体和客体两部分的。所以,思想逻辑上的分割是幻觉,现实没有这种分割。如果你要去找“谁“看到了梦里的“我“,这个“谁“仅仅在思想感觉上看似地存在,其实你找不到它,因为这个“谁“压根都不存在。但不可否认地有一种我们方便地称为“观察“的效应在,品味这就够了。不要在观察效应上再假设有一个“谁“在观察“谁“。完全没有这种谁对谁的方向性概念成立。也就是说,主体对应于客体是纯粹的幻觉概念,现实没有这回事。没有“谁“见证了“梦“,因为不但THAT不是谁,THAT也不是梦,THAT是什么?无法说!这些“见证“概念和“谁“的概念都是幻觉逻辑,只在幻觉中看似成立,其实没这回事。
“梦“不是梦,”无梦“不是无梦,”梦“这个概念本身是思想抽象出来的方便的概念来描述THAT,但THAT没有这些概念。THAT就是THAT,它可以貌似地产生思想的解释效应,它可以貌似地产生思想把一切解释为主体对应于客体的效应,却从来不真是这些东西。
【问题:进一步问,谁见证了“昏迷”?“昏迷”能否被见证?】
我体验过昏迷。但我无法回答到底“昏迷”是什么。如果你非要我说什么的话,我说“昏迷”等同于无意识。我的这个说法不是真正的答案,只不过满足了你好奇。如果“见证”要发生,它必须发生在什么之中?“见证”必须发生在意识之中。如果没有了意识,还谈什么“见证”?如果没有意识这个效应运作,怎么可能有谁说“我”呢?连“我是THAT”这句话都无从说起。所以,“昏迷“是无法见证的。因为当你可以见证昏迷的时候,你必然已经不昏迷了。
为什么你要关心这个问题呢?放心吧,“昏迷”或“不昏迷”,对于你自己(THAT)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点影响都没有。换句话说,“活着“或“死亡“对于你自己(即THAT)一点关系一点影响都没有。
如果你认为,假如没有了“我“一切都损失了,这就是因为你把THAT显现出来的效应当成是必须的,当成是真的,然后抓住这些空性的效应不放才产生的绝望感觉。不必压抑这些绝望感觉,看着这些感觉出现,发现这些害怕感觉本身是空性的,当它们是开玩笑,你就和它们拉开距离了。
有一次晚上做梦,我在梦中梦见“昏迷”了,然后在梦中醒来后告诉家人说:“我刚才昏过去了”,家人就安慰我。一旦经验从昨晚的梦境中切换掉了,我发现所谓的梦中昏迷不是真的昏迷,而是梦能量的自发自动震荡,震荡出看似逻辑合理的在梦中昏迷然后醒来这样的故事情节。到底在梦中真的有一个“我”?无法确定!到底在梦中真的有属于这个“我”的昏迷和醒来?无法确定!到底在梦中真的有家人?无法确定!梦中的一切都无法确定真的发生过!
同样道理,当下此刻的一切,看似在发生,但除了有一个可以方便地归纳为《观察》外,你真的可以确定一切是什么吗?无法确定!
【问题:更进一步问:假如存在上面问题中的那个“谁”,谁能够见证那个“谁”?】
【明亮】:“谁”会见证“谁”?假如有一个大我会见证小我,我们就可以说小我是幻觉,大我是真相。但问题来了,是不是有一个大大我见证大我呢?如果你按照这个思想逻辑追溯上去,就是没有尽头的。这就是《无限无法确定》的魔术。这些所谓的小我,大我,大大我,大大大我,......,都是思想理智幻想出来的概念,通通都是思想理智跟它自己玩抓空游戏。THAT 是无法分割成大我小我的,也无法分割为有我无我的。《明白》了,就说明白这样的分割逻辑是游戏,不当真了。
【问题:这个不动的“主体”,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之中,包括无梦沉睡和昏迷,也包括白天,入睡,和做梦之中。这个说法对不对?】
【明亮】:上面这个问题描述了一个思想逻辑,有一个主体存在于不同状态之中。这个逻辑的基础就是,主体和不同状态是分开的两个情况,在这个思想假设的基础上,才有主体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中这样的逻辑。我反问你,有没有一个没有“主体“的状态?如果这个状态没有“主体”,那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你看出了逻辑矛盾了吗?
我要告诉你,根本不存在任何“主体”和“状态“分离的状态。我要告诉你的就是:一切都是同一个THAT,主体是THAT,状态也是THAT。思想上想象有一个和不同状态分离的“主体“,这是思想幻觉。根本没有可以分离开来的“主体“,因为THAT就是一切状态,一切状态就是THAT。白天,入睡,做梦,不做梦,昏迷,通通都是THAT本身,是THAT显现出来的效应,因此就是THAT本身。
我不用“主体”这个词,也不用“客体”这个词,因为这两个概念都不成立。只有THAT。
就像你无法把“梦”和“你”分开一样,梦就是你,你就是梦,是同一个自己。所以,不要想象出有一个和日常经验状态分开的“主体”,没有这样的主体。一切经验都是THAT本身。
【问题:这个“主体”是一直在的,没法不在,它无法摆脱的。只是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区别,这种说法对不对?】
【明亮】:如果你理解了我对上面那个问题的回答,你就看出这个问题的逻辑幻觉了。确实,THAT是一直在的,但THAT不是一个可以想象出来的ENTITY(个体)。“在“这个概念只适用于某个个体是在的或不在。但THAT不是个体,“在“或“不在“这个概念根本不适用于THAT。换句话说,你自己是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你无法说你自己“存在“,因为你不是一个个体,怎能说存在呢?不是个体的你自己存在于哪里呢?不但无法说存在,也无法说存在于哪里,因为不是个体的你自己没有“哪里“这类地理位置概念。你也无法说你自己不存在。如果你自己不存在,怎能看到这些文字?怎能问出这些问题?明显地有一个“存在“感,这是无法否认的。
THAT就是你自己,但THAT不懂什么“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当昏迷了,没有“我“了,还有谁留下来声称“存在“?当意识在运作,就看似有一个“我“出来声称“我存在“。这两者看似不同的情况都是同一个THAT在变魔术,绝对不影响THAT本身。
【问题:为什么“它”一直在,时时刻刻在,不可能不在,却难以发现?却难以意识到“它”呢?即使意识到了,也会丢掉或忘了?】
【明亮】:对的。可以方便地说THAT一直在,无法不在。THAT无法把THAT甩掉。你无法甩掉你自己,就算你自杀,这等于是经验内容切换了,没想到又出现了一个另类的“你“另类的经验,和之前的经验形式不同但类似。所以连“死亡“都甩不掉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明白你自己到底是什么。其它活动都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不对!怎么难以发现你自己呢?到处是你自己!阳光是你自己,月光是你自己,声音是你自己,运动和静止是你自己,一切视觉中的都是你自己,一切听觉中的都是你自己,一切触觉中的都是你自己,一切思想念头觉中的都是你自己,怎能说你找不到你自己呢。当你走在街上,所有的人,汽车,声音,活动,骚动,不都是你自己吗?你已经找到了你自己,因为你自己是不需要找的,就像你自己是甩不掉你自己一个道理。连“明亮”都是你自己,怎能说找不到你自己呢?
既然一切都是自己,没有例外情况。那么就不需要找了。自己要找自己就成为了笑话。这就是《无努力》了。你明白了吗?
【问题:被意识到的都是客体(SUBJECT)。如果不把“它“摆在客体(SUBJECT),就无法被思考,就无法被讨论,为什么?】
【明亮】:不是!不是!不是!哪里有什么“客体”概念?一切被意识到的都是自己。意识是自己,被意识到的是自己,谁在意识,还是自己,自己,自己,自己。没有例外。
你也看到了,如果思想不想象出一个客体概念来,思想逻辑就运作不下去了。思想逻辑就是两元逻辑,思想需要一个主体和客体分离的逻辑才能运作,否则思想根本无法运作。就像昨晚梦里的“我”和“别人”都是梦思想的运作一样,但梦里没有真的“我”和真的“别人”,只能说是THAT显现出来的魔术效应,都是THAT本身。
你也看到了,思想逻辑就是一个幻觉游戏,思想验证思想所解释出来的逻辑是成立的,这就是幻觉在验证幻觉自己是成立的,自圆其说。虽然思想逻辑是荒谬的。但不必制止思想逻辑的运作。允许其运作下去的同时,看清它们都是荒谬的幻觉就可以了。
【接下来是匪夷所思的问题:“存在“必须被见证才有”存在“这个概念。那么,能够见证”不存在“呢?如果能的话,谁可以见证“不存在”?】
【明亮】:对。“存在”这个概念成立必须有一个逻辑基础,那就是“被见证”。如果无法见证,还谈什么“存在“?什么叫做”见证“?就是意识的同义词。所以,“存在”和“不存在”这对概念只在意识运作的时候才有意义。但THAT是超越意识的。最明显的就是昏迷,在昏迷中是无法确定有意识的。但THAT不会因为昏迷了就受到影响了。“有意识“是THAT。“没意识“还是THAT。THAT不增加不减少。
所以,我建议你看空那些“存在”和“不存在”的思想辩证,这些思想辩证都是幻觉。我建议你明白大道理:一切都是自己(即THAT)。“存在“是自己(THAT),“不存在“也是自己(THAT),无论存在还是不存在都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增加或减少,这就是《心经》中释迦牟尼告诉舍利子的话:不增不减。
放心吧,你超越一切,但一切却不超越你。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显现出来的效应。存在是你自己,不存在也是你自己。你自己可以自发自动地玩存在或不存在魔术,但这些都是空性的魔术,不要当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