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无梦沉睡状态是不是《大圆满》?里面没有“我”也没有“世界”
【答】:无梦状态和“圆满”或“不圆满”无关。你知道为什么?
无梦沉睡只是一种经验质地,或能量显现形式。圆满就是发现无论是什么经验质地或形式都不对自己有丝毫的影响,不会有丝毫的利益得失。恰恰就是《圆满》(即THAT)显现出这些经验质地出来,然后思想理智就解释成为“好”或“不好”或“失败”或“成功”。思想解释出来的情况都是忽悠。不明白的那位就会在经验内容中抓住某个状态,称之为圆满。这种思想上的抓取等于扑空或捕风捉影。《大圆满》不是经验内容层面可以抓到的某种状态,而是如上所述超越经验内容层面的不在乎或安全安逸。
真正的大圆满就是超越“有经验”还是“无经验”,明白无论有没有经验,明白无论经验的内容是什么,都丝毫不影响自己。其实,如果你观察经验流,每天都是在“有经验”(白天)和“无经验”(无梦沉睡)之间循环。也许有人说无梦沉睡还是一种经验,我不反对这种说法,这些都是思想概念的归类,不重要。关键在于无论思想把经验解释成什么情况,都是过眼云烟,丝毫不结晶不留痕迹。就算哪天身体找不到了,“找不到“你”感觉了,你进入了俗称的“死亡”,这!还是一种经验显现形式罢了,丝毫不是任何利益损失。就像“出生”之前不是任何利益损失一样。
【问】:你的说法充满了悖论。你的说法是打着逻辑的大旗反逻辑。
【答】:我没有“打着逻辑大旗”,我直接说逻辑是不成立的,就是六祖惠能说的“一切法不可立”。你说我的话充满了悖论。说的对。无法言说的THAT一旦通过语言说,就是悖论。我的所有指向性语言本身不是真理,我说的话仅仅起到指向无法言说的THAT的工具作用。你应该朝我指向的方向去品味,亲自尝出那说不出的味道来。如果你用思想理智来分析我说的每句话每个字的逻辑合理性,这不是亲自品味,而是用思想理智来分析,这样就好像钻入一个充满逻辑悖论的死循环中,很累的。
【问】:既然“当真了”也无所谓,又何必多此一举的传达“不当真”的教诲呢?
【答】:你这个疑问恰恰就是通过思想理智来分析我说的话然后分析出来是悖论。这就说明了思想理智是无法理解的。这个对立逻辑是谁发现的?思想理智!“当真”和“不当真”是非常微妙的,在当真的同时可以蔓延不当真,在不当真的主轴之中可以自由地“当真”,这绝对不是思想理智可以逻辑合理地分析的!当我通过语言透露出原本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THAT,但是通过思想理智的逻辑来分析,必然下降成为了无数的悖论,思想上就会觉得不断地被卡住,卡住,再卡住。某一刻,你会超越思想理智的逻辑判断,这些思想理智设置的关卡就会完全瓦解,不是思想上想通顺了没有关卡了,只要思想在运作就会有“卡“,当你越过了思想辩证,包袱放下了,那些“卡“就形同虚设,看似还在,等于不在。但这需要能量敏感度的提高。所以,我建议你察觉思想理智设置的逻辑关卡,发现它们都是谎言,那么思想理智对你的捆绑就会松动。这看似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不真的有过程。这个成熟的“过程”就像“时间”一样,看似有“时间”其实并非真有时间。这也是你要亲自品味的。
一开始,思想上有两个对立的思想概念,一个概念是“当真”,另一个概念是“不当真”。思想上认定“不当真”比“当真”好。这样就看似地建立了一个从“当真”过度到“不当真”的努力过程了。其实,情况比这个要微妙无限倍。当你开始品味了当真和不当真之后,比如一会儿当真了,一会儿想起来了就不当真了,这样的“过程”看似延续无数次,某一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会对“当真”概念不在乎了,你也会对“不当真”概念不在乎了。你好像失去了起初建立的鲜明目标:要获得不当真!这个鲜明目标开始失去意义了。嘿嘿,这是什么味道?你要亲自去尝尝看什么味道!
换句话说,真正的不当真不是思想概念上面建立的“当真”和“不当真”这样的两元对立概念上选边站,而是微妙到无法言说的“那个”!“那个”就是THAT!
回到你的疑问“何必多此一举?”,你发现了没有?这个问题是思想理智问的,“多此一举”是建立在个体利益得失的思想逻辑基础上的利益衡量。高级瑜伽品味是完全没有个体功利目的的。如果你要的是个体利益,去学习一门技术比来听我啰嗦有用。
如果你可以退后一万步看那些“问题”,你会发现所有“问题”都不是你问的,而是思想理智问的。你并非是思想理智,不要拥有它。你作为THAT本身是不会问问题的。我打一个比方,昨晚梦里面的“你“可能会问很多问题,但做梦的那位没有问题。
【问】:用梦来看非常容易理解。但这种类比就是逻辑本身。
【答】:说的不错。我常常用“梦”来比喻。但这仅仅是一个形象比喻。经验不真的是梦,但类似梦,仅仅是类似而已。甚至,连“梦”都不真的是梦。也就是说,连“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抽象定义,这个概念本身无法确定成立。如果思想要确定现实就是梦,这就是思想上的概念确定,这种概念确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为了语言交流,我方便地把现实比喻成“梦”,因为这个比喻非常有效。这个梦的比喻本身不是真理,而是帮助你的一个有效工具。你可以利用这个有效工具自己去品味经验,然后你就会亲自尝到那个无法言说的味道。
【答】:你说的对。你所有的“不爽”都是从思想理智的角度来分析我的话。但是,我的话是无法通过思想理智来分析的,只能自己直接品味,品味出那个无法说的味道。请允许我拿梦做一个形象比喻吧:这个情况好比是,你在梦里对梦里的所有人宣称:梦是假的!你们都是假的!没有“你们”,也没有“你们”认为的“世界”,也没有属于“你们”的生活,梦里的所有人就会非常反驳,非常生气乃至仇恨。所以,当你真明白了,最好不说。要说也只对少数准备好的那位说。
那个“不爽”的是什么?不是你,而是思想理智!当思想理智听到了自己恰恰就是幻觉,不是独立的存在,它能爽吗?让思想理智不爽了恰恰就是好迹象。相反地,如果你去听某位“大师”的演讲,越听越爽了,要小心了,“爽”的就是思想逻辑合理性,是那位“大师”符合了思想逻辑合理性,思想理智就爽起来了。这就等于当真入梦了。
所以,思想理智一直在告诉你“我不爽了”或“我爽起来”了。你要质疑这两种情况,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幻觉。你可以退一万步看着思想理智的叙述,不必压抑思想流,但可以超越它们的谎言。
思想理智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创造一种莫须有的逻辑合理性。THAT(即真正的自己)是完全没有逻辑合理性的,这就是神性,或称为奇迹。但思想理智(也是THAT自己的能量显现)即时即刻地编织出虚幻的逻辑合理性来,自圆其说地编织出故事逻辑来,思想自己编织,思想自己消化当真,梦幻逻辑就看似逼真地流下去了,难以看破。
【问】:“用玩耍的态度比较好”这种说法似乎依然包含了“玩耍”对立于“严肃认真”。并且假设了有一个“我”可以选择“玩耍”还是“严肃认真”的态度。
【答】:确实,有不少人看了我的文章会不爽和生气甚至有可能产生“仇恨”的感觉。但如果我因为这些人的反驳和仇恨生气了纠结了,这就是把经验内容(类似梦幻)当真了,是自讨没趣。最好的态度就是看着这些经验质地显现,把它们当真是玩笑娱乐,完全不在乎。这就是我说的“玩耍”态度的一种。
比如说,我会去大庭广众地做演讲吗?不会,就像在昨晚梦里做“演讲”没有什么意义一回事。看似当下此刻多么真实宏伟的“生活”,多少“苦难”多少“麻烦”。这些都是空性的秀。正如贝叶朋友推荐的耶稣的《传道书》中指出的那样,都是虚空的戏剧,完全不结晶完全不留下痕迹,比青烟还没有实性地飘过。
当你明白了一切都是没有实性地印象秀,无论它们叙述什么故事,对于你自己来说等于没有发生,那么还有什么可以“严肃认真”的?这就是玩耍态度了。
如果我要去大庭广众做演讲,参加启蒙社会的运动,这就太严肃认真了,就像昨晚梦里参加的启蒙社会运动一样的没有意义。但这不等于我什么也不说了,如果你想听我说,我就会说给你听,这就是我的玩耍娱乐,并非有任何目的性。
当你真明白了,哪里有什么“苦难”哪里有什么“社会”哪里有什么“启蒙”?只有那无法言说的自己。管它是有经验还是无经验,管它是“在”还是“不在”,只有自己!这,就是大圆满。让我再强调一遍,大圆满不是经验内容显现中的圆满,而是你根本不在乎经验显现出什么故事内容了,只才是真正的圆满。
《大圆满》可以即时即刻地显现出“和平”和“战争”,但丝毫不改变这些显现效应就是大圆满本身。《大圆满》可以即时即刻地显现出“爱”和“恨”,但丝毫不改变这些显现效应就是大圆满本身。耶稣说了一句没人听懂的话:如果你打我的右脸,我就把左脸凑上来给你打。这不是谦卑,这就是“玩耍”态度。耶稣看待身体被钉上十字架都当成是玩笑。释迦牟尼和耶稣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高级瑜伽士,仅仅是表达方式不同。释迦牟尼是对贵族中的成熟人士表达,所以表达的非常究竟。耶稣是对不识字的以色列农民表达,所以非常脚踏实际的表达方法,显现的不太究竟。
【答】:我可没有要你相信我。什么叫做“相信”?相信这个词的逻辑基础就是思想上相信了。思想上的相信或不相信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昨晚梦里的某个人相信了什么或不相信什么有任何意义吗?没有!
你不要相信任何语言表达,但你可以去亲自品尝语言指向的THAT。《亲自品味》是超越思想相信的,是能量上的品味,和思想上的相信无关。
【答】:这个问题开玩笑了。如果我对什么有留恋,首先要确定它是独立存在的。但我无法确定“世界”到底是什么,我也无法确定有“世界”这个东西存在。我唯一可以说的就是有“经验”在。很多人把经验分类成内在经验和外在经验。但我无法确定这个分类,因为我无法确定“身体”或“皮肤”是分割内在和外在的分界线。但思想理智却毫不质疑地以身体或皮肤为分界线把经验场分割成“内在”的和“外在”的两部分。这种分割是随意的,完全不真的成立。
对于我来说,只能说有经验,经验里面看似有光亮色彩变化,有所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觉知效应,但我无法确定它们到底是什么。就像在昨晚梦中我也无法确定梦中的光亮色彩变化是什么,也无法确定梦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到底是什么。
一切到底是什么?包括“自己”到底是什么?都永远无法确定。不要以为你无法确定是你的无能,但THAT可以确定然后来告诉你某个答案。不是这样的。THAT也无法确定!道理很简单,因为“确定”这个逻辑概念本身不真成立!明白了吗?同样地,“答案”这个逻辑概念也不真成立。没有任何一样逻辑概念是真成立的。
但这个诡异的奇迹不妨碍在经验中通过思想理智功能来建立无数多样的逻辑概念来,思想理智可以推翻一个逻辑概念,然后建立新的逻辑概念,无穷地循环下去,好像一只白老鼠在转盘上奔跑,看似朝前狂奔,却在原地不动,哪里也跑不到,这就是“你”和“你的生活”的写照。
释迦牟尼在《心经》中说“空即是色,色不异空”。难道他要你去站边“空”和“色”吗?当然不是了。他的这句话不是真理。整个《心经》中的每个字都不是真理。但所有字都指向了THAT。如果有真理的话,这个“理”是无法言说的,也就是无法通过思想理智来确定的。最终你可以发现“空”不是真空,“色”不是真色,到底是什么?无法说,这就是你自己(THAT)!
【问】:你上面说的都是逻辑,但却否定了逻辑。这是矛盾的!
【答】:对了。我的语言表达都是逻辑。如果不用逻辑,就不表达了。但真相是可以通过语言逻辑表达出来的吗?当然不能。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你不要在逻辑层面分析我说的句子,期望在思想上达到逻辑合理性。让思想达到逻辑合理性就是中招了,中了思想理智的招了。就是要让思想逻辑看出荒谬来看出矛盾来才是好迹象。
【问】:其实我并没有达到你所说的不在乎不当真,差的太远。在梦里我可以跳崖,在这里我怕的要死。
【答】:从你这个问题看来,好像我交给了你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达到不在乎不当真”。我可没有布置给你这个任务,你误解了,我指向的是超级不在乎不当真,连“达到不在乎不当真”都通通不在乎不当真。我指向的是不要把任何思想目标当真了,无论是什么思想目标,都当它们为玩耍,包括“达到不当真“这个目标也当玩耍。昨晚梦里面的任何“目标”有什么意义吗?完成了又如何?没有完成了又如何?丝毫不影响你自己,因为真正的你自己不是经验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你”。
就算经验不显现出“你自己”了,比如在无梦沉睡中就是没有“你”感觉的,但真正的自己丝毫不会因为经验显现中找不到了“你”感觉而损失了,也不会因为经验显现出看似的“你”的感觉而增加价值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算是真正明白了《空性》。
很多人把有“我”感觉定义为“实在”,把没有“我”感觉了定义为“空”。完全不是这回事。有没有“我”感觉根本是无关紧要的。释迦牟尼强调的“空”不是有没有东西的空,而是尽管充满了东西但等于没有结晶不留痕迹意义上的《空性》。可惜大部分人误以为没有了“东西”才是空。所以有那么多虔诚的教徒们希望通过闭关深度静坐,把思想给清空了,获得某种意识上的虚空。这就是开玩笑了。他们不会在意识中获得“开悟”的。真正的开悟和意识(或经验)中的显现形式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说“在梦里我可以跳崖,在这里我怕的要死”。真是这样吗?当你在体验梦的时候是不会知道这是梦的。你能否确定当下此刻不是“梦”?假如你在昨晚的梦里我也要你确定当下此刻不是梦,你能做出这样的确定吗?你不能。无论是昨晚梦中的当下此刻,还是现在的当下此刻,是同一个当下此刻。如果你说你在这里怕的要死,那么在梦中一样会怕的要死。其实,经验就是经验,你完全无法确定哪部分“是梦”哪部分“不是梦”。这样的划分恰恰就是思想理智在创造抽象的概念编故事,不要当真了。
我再问你,你能确定当下此刻是“活着”还是“死后”?哈哈,我不是开你玩笑。我指出的是你根本无法确定当下此刻是什么情况。也许“死后”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你以为这是“活着”了。人们都期望下辈子要怎样怎样,但他们无法确定当下此刻就已经是“下辈子”了。所以,什么上辈子,现在辈子,下辈子,活着,死亡等等,通通都是思想在编织故事忽悠思想自己,不要当它们一回事。
【问】:即然一切都是THAT,不可定义,这THAT指的是否是一体心(夢境),夢中经验流的显现是否是心的投射,由THAT显现出來。
【答】:“一体心”或“一”或“空”都是思想编织出来的抽象概念。THAT远远超越这些思想概念。THAT不是“一体”却可以显现出一体的样子来。当你越来越明白了,就不会待在“一体”这个概念上了,你会发现“无二”是更好的表达方式。《无二》的意思就是无法分割成两样。如果你说现实是“一”,那么立刻就坐实了有“二”在。思想逻辑上的“一”是建立在数字上有“二”。所以,说“一”等于说“二”。现实没有这种逻辑,现实是超级的不可分割,当我们把“二”否定了,也否定了“一”,这就等于否定了整个数学逻辑。注意,在经验内容层面,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人类文明(思想的另一个说法)都是建立在数学逻辑上的。但真正的自己(即THAT)超越经验中显现出来的内容质地,好比在昏迷中,完全没有了经验显现内容,哪里还有数学?哪里还有概念?但这不等于说你自己(THAT)没有了。你的问题中问道“THAT是不是一体心(梦境)“,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你问:昨晚梦中的意识是不是就是THAT?不是!虽然THAT可以显现出“昨晚的梦境”,“昨晚的梦境”仅仅是THAT的显现功能,却不是THAT。THAT不需要显现出什么东西来,不改变THAT就是THAT。所以,“一体”,“心”,“梦境”都是经验显现效应里面的概念故事,THAT无限超越这些概念故事。
我不知道经验中的流是什么,我会比喻经验流是THAT投射出来的,思想解释出故事来。但这样的比喻不是真相,这仅仅是一个方便的形象比喻。指向那无法说。到底当下此刻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去问THAT这个问题,但没有答案。某刻我不问了,因为我明白了问的那位本身就是幻觉,幻觉问题得到的答案都是幻觉,这是无用功。我已经明白了我就是THAT本身,THAT本身就是《无限》,既然是《无限》就没有可以确定的答案或所以然,否则就不是无限了。THAT就是《无二》,既然《无二》就是说除了THAT自己没有其它了,那么问谁要答案呢?问问题的对象都没有!当“问题”的欲望看破了,就不会希望获得“答案”。这,恰恰就是真正的明白。所以,《明白》并非是思想上认为的“超级智慧”或“万宝全书”那样的明白,而是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无限》。《无限》的同义词就是“无限无法确定”。《无限无法确定》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自己的神性啊!既然无限无法确定,那么一切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明白了这个等于释放了无限的能量,什么都变成可能性了。好像你突然发现你自己是千变万化的精灵,自由地呈现出任何形态,却不真是任何形态。这就等于进入了耶稣说的“上帝的天国”了,也就等于是佛说的“涅槃”了。别以为“涅槃”是什么了不起的“神迹”,不是的。涅槃就是普普通通的当下此刻,你明白了你就是无限本身!
【问】:在夢中是二元对立,管他是好坯对錯,都是思想(小我)的判断,我只要看清,不在乎这判断,儘管心还是自动显现能量流(故事),我就一直看清認出這是夢,不当真不在乎!這是高級不在乎嗎?
【答】:说的对。只是要指出,自动显现不是“心”显现的,而是THAT的自发自动显现功能,其实“心”即思想恰恰就是显现出来的质地或内容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显现出来的“思想”会自发自动地解释显现出来的经验质地,然后自发自动地相信了这些故事内容。这就是一个逻辑死循环。“思想”(或“心”)恰恰就是THAT显现出来的能量形式,并非“思想”(即“心”)会投射出什么东西来。不要把“思想”当成是主体,建议把“思想”看成是和自己无关的能量脉冲震荡,这样就会逐渐和思想叙述的故事脱离了。这不是物理或心理意义上的脱离,而是超越物理超越心理的《不当真不在乎》。对于思想来说,依然在按照它的逻辑判断,对于身体来说,依然在自发自动地处理各种问题,但那个《不当真不在乎》能量已经被你发现了就处于主导地位了。你已经对“思想”和“身体”乃至一切经验内容都当成无害的“电影”了,该哭的时候照样哭,该笑的时候照样笑,该烦恼的时候照样烦恼,和你有什么关系呢?都是“电影”的故事内容而已,你不真的在其中,虽然感觉逼真地在其中。
【问】:我目前的生活是很平靜,沒有高低起伏的故事,沒压力,也沒有物質的欲望,每天都沈浸在灵性文章書籍中,这是否是THAT在給我这角色做美夢?
【答】:你描述的情况都是思想(“心”)在判断好坏中差。如果你感觉生活待遇不错,请享受吧,这是你值得的。不要因为没有压力就觉得自己过的太顺了不正常。NO,一切该发生的都不是错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安无事的,我也可以这样说。把现在这个情况看成是“美梦”是过多的解释,即是思想解释,不要在乎这样的解释。因为思想总是希望平安无事的,有可能经验会显现出“不平安”了,思想就会产生痛苦感。思想的基本功能就是脱离痛苦拥抱幸福,但恰恰就是思想上的这个纠结反而造成了一直在平凡,痛苦,幸福这样的死循环中转,这辈子是这样的死循环,下辈子重复,所谓的“辈子”不都是一段一段的故事吗?死循环不但在一段经验(你的“一生”)中重复,还会不断地在“辈子”(经验段)中重复。通通都不要在意,因为它们都是THAT玩的游戏。
并非THAT给你做这个角色的美梦,而是你自己才是THAT,是你自己跟你自己在玩耍娱乐。你看似有一个隐性的误解,你认为THAT在上面,你在下面。不是这样的。THAT就是唯一的你自己,没有什么“小我”也没有什么“大我”,没有上没有下,只有纯粹的你自己(即THAT)。
【问】:看著这美夢是不是就是奇跡,都是THAT智能显現,但是这世界還是在的,明白了就是明心见性了嗎?我不太会表达,我感覺我不在这世界,因為根本沒有世界,只有能量流,説不出的虛幻
【答】:是的,一切都是奇迹,怎么没有身体的自己会显现出有“身体”的感觉效应来?这就是奇迹。怎么没有时间的自己会显现出有“时间”流逝的样子来?这就是奇迹。怎么没有空间的自己会显现出有“空间”的感觉效应来?这就是奇迹。怎么没有“我”的自己可以自由地显现出有“我”的感觉效应来?这就是奇迹。经验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奇迹。但思想不这样认为,思想说一定要你飞起来了才算是奇迹了。你说的对,一切都是同一个THAT的超级智能显现,类似于超级电脑创造出逼真的全息电子游戏场景一般。这世界是在的,但它不是“世界”,它就是你自己!但思想不这样认为,思想说这就是“在你之外的世界”,思想说这个“外在的世界”控制你,你必须和这个“世界”斗争保护你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谎言故事。是的,你最后那些句子说的很好,虽然看似有世界,但根本没有“世界”,只有你自己的能量显现流。
【问】:一直等待夢醒(這也是思想),看清是品味嗎?認出我是誰(THAT)是慈悲是愛嗎?(THAT不就是愛本身,跟个人角色無關嗎?)但我对这虛幻世界没感到恩,沒發慈悲心,很平淡是不是沒在品味呢?
【答】:不!不必等待梦醒,你能否确定这就是“梦”?你无法确定!就算你确定这是梦了,然后醒过来了,其实你还是在梦中。看过好莱坞大片《梦中梦》吗?一层套一层,你是永远醒不完的。其实,说透彻了,“梦”这个说法仅仅是用来比喻《意识或经验》。只要有《意识》或《经验》在,这就类似梦了。你能够脱离你的意识或经验吗?不可能的。不信你试试看去脱离意识或经验。假如你成功地脱离了意识或经验,兴高采烈地对大家宣称:“我醒过来了!我脱离了意识(或经验)了!”。哈哈,别高兴的太早,之所为你能够宣称什么,必然还是在意识或经验中,否则怎能宣称什么呢?
我的意思就是,真正的《明白》不是从意识或经验中醒过来。而是发现意识或经验根本无害,它们无论显现出什么情况来都不会造成对你的伤害或损失,就好比昨晚梦里面的故事对你是无害的一回事。世俗宗教说的“醒悟”其实是一种概念上的忽悠,所以我不用这个词,免得思想上兜圈子了。
你自己就是慈悲和爱,无论你认识不认识,明白不明白。THAT就是THAT,但THAT不需要它自己知道这个情况。因为THAT是唯一的是,没有任何对象(无二),这个“爱”不是思想上想象出来的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有方向性的“爱”,而是明白自己的无限安全安逸,无论什么发生都是同样的安全安逸,这才是真爱,不是爱任何一个个体的肤浅的“爱”。但话说回来,在经验中是因该“爱其它人”的,为什么不呢?因为“其它人”不真的是其它人,就是你自己。所以经验中的“爱”还是爱你自己。但思想不这样解释,思想解释说你的“爱”是对某个不是你自己的人的爱。你不要对思想解释当真了。
你说你对“世界”没有感到恩。这不是问题。你会对昨晚梦中的世界感到恩吗?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开玩笑了?哈哈。也许在昨晚梦中的那个“你”没有来得及对梦里的“其它人”发慈悲心,梦故事就葛然而止了。你后悔吗?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开了一个玩笑?
当右手发现左手就是自己,右手会不会产生拥抱左手的冲动?不会,右手安逸地享受这个发现。
《平淡》就是很好的品味机会。当你发现了你自己就是无限本身,平淡不会改变。
【问】:问一下,思想万千变幻,但是一追究,就像肥皂泡一样,破了(或者说注意力转移了),这是因为本来思想(或者说一切)就是空性的吗?还是思想本来就不知道是什么,自己(思想)试图解释自己,所以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
【答】:说的非常好 ,思想理智永远自己解释自己消化,纯粹的空性游戏。如何你仔细看它们的逻辑,这些粗看起来合情合理的逻辑就无限开放发散掉了,原来那个“情况”就找不到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无限发散原则》。你自己是唯一的实,但你自己显现出来的印象是空性的。
【问】:我看到某佛教大师说:“忍辱是为了保持积累的功德”。请问你怎么说?
【答】:这句话粗看起来合情合理,这就是思想理智的迷惑性。真明白了就看不到“辱”了,就不是忍了。真明白的那位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能量显现,不是任何负面情况,因此没有“辱”也无需“忍”。真明白的那位可以痛的哇哇叫,但没有痛苦。痛是一种经验呈现形式,哇哇大叫这个身体反应也是经验呈现形式。但没有纠结或痛苦。“保持积累的功德?”,只有梦中的幻觉角色才要“功德”,因为这个角色当真认为有属于“他”的功德。无限的自己就是唯一的是,什么功德?TA不懂这个思想概念。无限圆满的自己什么都不缺乏,它才不要这个东西了。
=========== 读者问答 ===========
【吕秀玲】:
看了一会电视,似乎更加“深入”的懂了明亮先生说的“明白”
拿着遥控器换台,体育,综艺,电影,纪录片……挨着换换换换换不停……(经验的切换)
每个频道的画面完全不同,从电影换到综艺,刚才的电影完全消失了(不结晶)
换到一个喜欢的,认真的专注的投入的带着情绪看了一阵(品味当真,品味剧情的流,品味即时即刻的能量流)
无聊了,接着换,即便是新闻联播时间,每个台都在转播同样新闻(思想解释――同样的,但每个不同的频道的画面都是即时即刻现炒现卖的呈现)
突然,网络断了,屏幕一片雪花,或者空白(也许这就是死亡或者昏迷,经验暂时呈现空白或黑暗,但仍然是经验)
网络修复了,画面重新出现……(出生了!突然出现光影交错画面)
中间插播广告(突然明白了,原来都是幻啊,提醒自己不当真。广告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不当真……)
现实跟看电视的区别就是一,这个遥控器不在“我”手里。切换什么画面“自己”说了不算,完全的被动。但是可以欣赏品味这个被动出来的画面。
第二个不同,这个身体的“我”是跟画面融为一体的,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在看。“我”在每一个经验里经验着经验,当然,有时候是综艺,有时候是体育,总之,都是真人秀……
醒来,可能就是知道了,“我”在“演”一个永远演不完的“秀”,怎么演,根本无所谓了,无所得无所执无所失无所谓……
所以,除了品味,还能干啥呢?也无法关机……
胡乱说的,就当演了一段脱口秀
【明亮】:对!对!品味的非常好。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于经验中的一个观察者,这是隐性的个体分离定位,那么对于这个观察者来说,就是没有遥控器的,完全没有主动。但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定位,嘿嘿,THAT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无法分离。更进一步,既然我自己就是TA,除了自己以外无其他,还谈什么“意志”?如果意志没有了方向,这个概念就不立了。
是的,所谓的“看”也仅仅是经验呈现或意识呈现的一种形式,和“被看”的一切不可分离。但是,你自己却超越这个“看”和“被看”。简单一点说就是,观察和被观察仅仅是经验显现出来的效应,你自己可不是你显现出来的效应。所以,不要把自我定位定于那个“观察者”,这样还是一种隐性的分离幻觉。你自己无限超越“观察”。也许我说的太深入一点了?
“遥控器“也就是”意志“,这个概念无法确定。看起来好像有意志,但你无法确定有意志。就像“心跳”那样,心跳的意志是哪里来的?谁设计的?无法说。但好像是有意志的。这就是品味奇迹了。看起来的却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奇怪就奇怪在这里了。有一条我自己编出来的定律:你自己无限超越一切可以说出来的或可以想出来的“情况”。那么,一切就简单了,对任何“情况”,去他吗的了事,哈哈。
【吕秀玲】:正是正是。自己连观察者都不是,“观察者”也是经验,而无穷的经验变换就是那个“它”,不管怎么变,“它”仍然是它。超越一切的“在”
【明亮】:明白是不断深入的,一开始以为“观察者”是真正的自己,但随着敏感度不断提高,你会发现连“观察者”还是经验(或意识)的一部分。你无限超越经验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