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第一重要看法:一切都不真的“在”或“有“》

(2022-01-12 11:46:21) 下一个
请聆听朗读音频

读者问,我明白一切我看到的都是“不在”或“没有”(ABSENCE)的,但感觉上却是“在”的和“有”的,而且是非常清晰的“在”和“有”,眼前的“万千世界”和一切“东西”都无限细致惟妙惟肖的“在”和“有”,如何消除化解这个明显的矛盾呢?
佛陀说的是“空”(Emptiness),隆欽然絳巴说的是“不在”或“没有”(ABSENCE)。其实两位说的是一致的。这是关键的关键,是最高的明白,所以称为第一认识。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讨论“不在”:
“不在”不是你思想上认为的什么都没有的虚空。“不在”总是以“在”的形式显现出来。如果你要去找“不在”,你找到的都是“在”。好像上帝开终极玩笑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必要说“不在”了?当然不是,因为“在”是空性的,其实就是《不在》伪装成“在”活生生的在眼前。
我不是跟你玩文字游戏,而是告诉你一个不符合逻辑的奇迹。让我们继续玩味这个奇迹吧,就像昨晚的梦里,一切都看似在的梦情节,等醒来后就发现没有一样梦情节真的发生了。
很多人误解了,以为释迦牟尼说的“空”就是经验中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发生那样的虚空,所以大量佛教徒练习静坐,希望在静坐冥想中达到清空一切的定态,在定态中什么都没有,没有思想,没有情节,他们很享受这种定态,以为达到了定态就是体验了佛陀说的“空”了。其实,真正的“空”或“不在”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定态(禅定),而是无需努力的,无时无刻都在显现的“如是”,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这就是真正的空,或说真正的“不在”。经验中的一切发生或不发生已经是“不在”了。不需要消灭经验不需要让经验停止,经验已经就是“不在”的了。开悟或明白就是这个发现,发现什么都不需要改变什么都不需要停止,一切已经是完全“不在”(空)的了。这个情况就和昨晚的梦没有差别。你不需要停止做梦,梦在进行的时候,梦没有真的“发生”,梦不真的“在”。仅仅只是看似好像有梦。但看似是幻觉。
低层修行都是刻意地追求“空”。比如闭关,比如出家修行,比如某和尚不认家人。这些都是误解。那种刻意追求到的“清洁”环境,包括没有思想,没有社会接触,都是梦里的修行,修不明白的。真正的明白是“空色无二”。不是在空或色之间选边站。
比如,我开车去买东西,这,就是“不在”。我不需要让任何经验停止,不需要避免开车去买菜才是“不发生”,一切经验就是“不在”的。一切“发生”都不是真发生,和梦一样完全是空性的。没有任何例外。没有任何必要把“在”转换成“不在”,一切已经是“不在”的了。你只要一看就看明白了,无需任何努力就超越了空性的经验了。也就是说这个明白是立即的不经过分析的,不需要判断的。这个明白不是思想理智上的判断。
比如,大家都认为“自己这个人”生出来了,其实,不可能有任何东西生出来。“生出来”这件事情没有真的发生,也没有“你这个人”在,仅仅看似好像“你这个人”在了。看似的“在”就是《不在》,没有两种情况重叠,而是无二的一个不是情况的情况。同样道理,没有生出来的就没有死过去这回事。所以,“生死”都是同一个《不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超越了“生死”幻觉。
上面那位读者认为“在”和“不在”有矛盾,这是因为从思想来分析就分析出来矛盾了。这个矛盾是出自用逻辑来分析非逻辑的奇迹,当然行不通的。”在”和“不在”是一样的等同的,并非“在”这个表象重叠在“不在”这个本质上,没有重叠这个概念,也没有“表相”在,也没有“本质”在,表相和本质的对立恰恰是思想把没有的东西幻觉出来了。更好的说法就是《无二》的。任何矛盾的感觉都来自于思想把不可分割的《无二》企图分割成“二”。为什么《无二》?道理简单到无法再简单明了:一切都是同一个“它”,你自己。
“不在”有更多的含义:那就是一切都是“无属性”,用英文就是没有Identity 的。从“心”(Mind或思想)去看,就是给现实贴标签,现实被“心”解释成万事万物,每个“事物”都有名称。这些“名称”就是把没有属性的“如是”定义出属性来。比如“石头”并非真的是石头,但思想就贴个标签:石头。比如,“身体”并非真的是身体,思想却取名为“身体”,把没有属性的现实赋予了属性。“心”看出的现实就是充满名称(标签)的虚幻假“现实”,“心”就是梦幻本身,“心”看出来的“世界”当然就是梦幻。“心”(思想)就是看起来“在”的其实“不在”的幻觉。现实没有任何属性或Identity 。你根本无法说“东西”这个词,因为“东西”看似有其实没有。当你明白了现实没有任何属性,那么就明白不可能有个体“我”属性或Identity 了。虽然不否认感觉上有“我”,但你永远无法确定“我”在哪里,因为这个个体“我”的定位属性是《不在》的。
好,现在我们谈关键的操作了。小莫说的不错,在最高瑜伽层面(ATIYOGA),明白了理论其实就是操作了,理论和操作是无二的,不可以把理论上的明白和实际操作分开。明白了“不在”,其实就是实际操作了。现在让我给你一些例子,让你体验只要明白了“不在”就无需努力地立刻超越一切经验内容了,也就是说,明白了“不在”就是操作了,而不是一先一后两个过程。
比如说,早上醒来,思想上立刻升起了要完成的任务或各种工作或家庭的麻烦。几乎99%的普通修行者会陷入这些问题或麻烦的逻辑关系中,他们很努力地试图“放下”各种各样的任务和麻烦和问题,他们的思路就是:这些任务不重要,这些任务是幻觉,何必纠结呢?这些问题麻烦是幻觉,不重要,何必纠结呢?在这样的自我安慰下,他们看上去好像“放下”了, 暂时安静了。但维持不了多久,纠结又来了,然后他们再次安慰自己,进入“放下”,重复循环同一个逻辑流。我不是说这样的修行没有效果,我不否认你可以暂时得到安慰,暂时把“问题和麻烦”撇在一边了。但这种“放下”还是思想上的放下,还是一种心理上的努力。非常劳累,劳累是心理上。但我告诉你一个最高级瑜伽(ATIYOGA)的捷径,一点努力都不需要。同样地,在早上醒来后,思想上出现了各种问题麻烦任务责任的纠结后,你立刻明白:它们都《不在》。在不否定这些问题麻烦的同时发现,它们根本就是“不在”的。既然它们没有“在”,那么就不需要做心理上的“放下”。只有“在”的情况,才需要去“放下”。只有手里握了“东西“,才需要把它放下。如果手里根本没有”东西“,就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了。《不在》的深刻含义就在这里了,明白和不明白的症结就在这个微妙的地方了。低级佛教修行的基本点就是假设有“问题和麻烦”在先,然后要学徒们去练习心理上的“放下”或心理上的“解决”。但最高级的ATIYOGA根本就没看到有任何“问题和麻烦”在那里,这样就立刻超越了心理上的绕过或放下或解决了。高级的ATIYOGA从幻觉的根本点上告诉你,一切都是幻觉,幻觉就是“不在”的,所以,没有“放下”的必要,“不在”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必要。这就是真正明白者和半明白半不明白者的分水岭了:根本《不在》的,就无需努力去消除或排斥或放下或解决。
不但没有任何“问题和麻烦”在,那么,有什么问题需要“放下”或“解决”呢?ATIYOGA把“放下”也放下了,把“解决“也解决了。在最高的位置,我没有看到任何问题和麻烦和责任,一切都是同一无二的完美无瑕的‘它’(真正的我自己)。一切都OK,不OK也是OK的。早上醒来,当万千问题麻烦任务责任感袭来,你不需要放下它们,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不在”的(ABSENT的)。该处理的身体自动会处理,该解决的身体自动会解决,但没有任何当真。这些自动的处理或解决也仅仅是看似的处理和解决,其实也是《不在》的。明白了一切都是《不在》的,就不会对于看上去的《在》当真了。
你允许“解决”自发地发生,你允许“处理”自发地发生,但立刻明白,没有真正的问题在,同时也没有真正的处理在,这一切都仅仅是一个梦而已。梦里看似有问题有处理,其实梦没有发生!
这个捷径是立刻的,不需要努力的,不需要通过思想理解消化的,这个明白同时是理论也是实践。这个对于《不在》的深刻明白,在各种经验内容显现的同时,已经灭掉了对于它们的当真。世俗修行都陷入了假设事情是真的在发生,然后按照这个假设的思想逻辑去“放下”或“消除”或“减轻”。最高级的ATIYOGA不陷入这层幻觉逻辑。ATIYOGA直接一看就看明白没有任何事情或东西“在”,完全没有改变任何事情或东西的欲望。《不在》的事情需要改善吗?《不在》的东西需要消除吗?《不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吗?
不否认经验中会出现看似的“解决问题”,这个“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不在》的。“解决问题”这四个字中每一个字都是《不在》的,简称为梦幻。你完全可以允许“不在”的貌似出“在”的样子,允许没有“问题”貌似出有“问题。既然是貌似的问题,那么解决或不解决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当真。
你的真正名字就是《不在》。就是佛陀说的《空》。真因为你是彻底的《不在》,你才可以貌似出无限的《在》。立刻明白:《在》就是《不在》,《不在》就是《在》,没有任何一个立场你可以确定。《在》和《不在》不是两样东西,不是两个对立的面,而是同一个‘它’,所以这就是大圆满了。
早上醒来,思想涌上来,告诉各种各样的问题任务麻烦责任,这就是立刻明白的机会了,思想看似“在”其实就是《不在》的东西,这个不在的东西试图告诉你各种《不在》的情况,既然它们都是“不在”的,就不必劳累地“放下”它们了或消除它们或绕过它们了,这个心理压力没有了,随它们去吧,这样就会越来越不当真了。
再谈谈上面读者问题中提到的,为什么“不在”的东西会看似无限细致如生?很多人认为,要达到把他们看成是“不在“的,就要练习一直盯着它们看,直到把它们看模糊了,然后把它们看灭掉看化掉。这是误解。”不在“就是无限细致的栩栩如生的。无论你怎么去观察,它们不但不会越来越模糊,而且会随着观察的仔细程度越来越细致,比如,原来看到的一个简单的点,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这个点好像震荡起来了,变成了无限的点,然后你去确定其中任何一个点,那个点还会给你更多的细节,又发散成无限的点了,细节多到无限的多,最后你无法确定任何情况了,到底有没有任何“点”存在?能否确定任何“点”?这些问题随着观察的深入越发无法回答了,这就是“无限无法确定”原则,也就是隆欽然絳巴说的第二个重点看法:开放。我们下一篇文章讨论《开放》。我现在按照隆欽然絳巴的四大要点讨论。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要点:不在(ABSENCE)。将要讨论第二要点:开放(或放开OPENNESS)。第三要点就是自发自动(SPONTANEITY)。第四要点:同一(UNITY或ULTRA SAMENESS)。我们在下面几个星期(月?)逐一讨论这些要点。没有比这四个要点更高的要点了,佛的秘密耶稣的秘密一览无遗了,就看你能明白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