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教徒家庭、教会与国家论(2)

(2025-11-18 17:14:51) 下一个

清教徒家庭、教会论与国家论(2


----清教徒三化研习班《清教徒圣约神学与中国社会转型》学习心得 第7课

陈静  姊妹

  

在本次课中,王牧师分享清教徒三化研习班第三课“清教徒圣约神学与中国社会转型”的第7讲,家庭、教会论与国家论。本节课主要讲教会论。

二、教会论:三源合流

1、教理派与纯正的教义:理性与知识(Head knowledge)

2、敬虔派与内在的生命:情感与爱德(Heart experience)

3、文化派与社会的进步:意志与行动(Hands skill)

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既要注重教理与纯正的教义,注重头脑的知识,也要注重敬虔与内在的生命,注重灵修,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文化的更新,政治的参与,社会的责任,我们要付诸行动。

教会论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是否合乎圣经启示和大公教会的正传。撒但在教会论上有两大诡计:一是使教会淡化、简化自己在真理体系方面的见证,使得教会无法对付教会内外种种敌基督的思想;其次就是弱化教会在建制上的完善,使得教会无法在组织上与国家抗衡,或者是被国家变相操纵,或者是被迫无奈地屈从,无法在公共领域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针对二十一世纪个体家庭的极其软弱和破碎,针对国家的极端膨胀和日趋专制,雅和博经学明确强调建制性教会的重要性。这种建制,首先体现在真理的认信上,就是教会当有明确的信仰告白;其次就是管理上的建制,就是教会当有明确的治理章程,明确牧师、长老、执事等教牧职分的设立和分工以及堂会、区会和总会的关系。耶稣基督唯一强调他要“建造”的就是“教会”(太16:18);上帝要成就他对全世界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他所重用的器皿就是教会:“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弗3:10)。

建制性教会是上帝设立的制度性的蒙恩之道(means of grace)。鲁斯德尼:“现代人仍然完全是宗教性的,但他们的宗教性并没有体现在组织性的归属上,因此他们对所有宗教都是同样地轻蔑性地宽容。”上帝对基督徒今日最大的挑战仍然是:“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1)。

什么叫蒙恩之道呢?就是我们得蒙上帝恩典的管道。中国人的教会,包括改革宗教会,我们都强调读经、祷告、听道、圣礼,这些都是蒙恩之道,但是这些蒙恩之道是个人性的。什么叫制度性的蒙恩之道呢?制度性的蒙恩之道,就是指教会本身作为一个器皿要各就各位,各尽其职,凡事规规矩矩按照次序行。使人一到这个教会,就发现上帝真在这里,这就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要让人叹为观止。

在庄稼成熟的时候收庄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把庄稼“收在仓里”(路3:17)。此处王牧师强调仓库建设的重要性。若是没有好的仓库,若是仓库中到处都充斥着各样硕鼠和风险,收割庄稼并且收在仓里,都变得毫无意义。建立、健全教会制度,本身就是仓库建设,使人“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照次序行”(林前14:40)。

没有一个好的教会管理制度,弟兄姊妹在教会生活中“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林前11:17)。更可怕的是,教会在信仰和治理上偏离圣经所启示的基本规模,就会变成“贼窝”(耶7:11;太21:13),“撒但的公会”(启2:9),甚至就“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启18:2)。

教会大公性七大根基

在《使徒信经》中就讲: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什么叫教会的大公性呢?基督徒的信仰有三种类型,王牧师从类型学的角度给大家讲:

第一个是大公信仰。大公信仰是什么呢?是普世性的,是全世界的,是古往今来,东西南北,都有它的存在的。我信圣而公之教会,这是大公教会。如果教会只是中国教会,这不是大公教会;如果教会只是美国教会,这不是大公教会。所以,教会有他的大公性。

第二个是小派信仰。什么叫小派信仰呢?我们认为全世界教会都完了,只有我们这一个教会,只有我们这几十个人是真教会,和其他教会和世界的教会没有连接,这叫小派信仰。

第三个是神秘信仰。神秘信仰是什么呢?不管是大公教会、大公信仰,还是小派教会、小派信仰,我什么教会都不去参加,我只是自己信上帝,只是自己信耶稣,我自己读经、祷告,自己在家里面聚会,自己掰饼,自己喝酒,就是圣餐了,这叫神秘信仰。有的人自以为是基督徒,也很明白圣经,但是,他不参加任何教会。

关于大公信仰,王牧师给大家提出了七个要点:

1、上帝的属性--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他是全地的大君王。

2、耶稣基督之救赎的性质--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赐给了耶稣基督,他是全世界的君王和救主。

3、个人的属性--所有人都具有上帝的形象,都具有来自上帝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尊严,也都有责任完成上帝所赐给的治理全地的使命。

4、圣礼的属性--洗礼与圣餐,都是恩典之约的标记和印证,表明上帝在基督里与世人和好。

5、道德的属性--人都是道德性的存在,而道德的标准则是上帝所启示的律法,上帝所启示的以十诫为综述的道德律乃是全世界所有人都当遵行的最高道德标准。

6、教会的使命--教会的使命,就是向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族群传讲上帝在基督里拯救罪人的信息,使世界各族人民在基督里“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弗3:6)。

7、末世的性质--最终所有人都要来到上帝的面前,接受上帝在基督里按照律法进行的审判。

当讲到末世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回到《使徒信经》中,耶稣基督复活升天,坐在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但是,怎么审判活人、死人呢?是按照律法进行审判。在《启示录》15章5节:“此后,我看见在天上那存法柜的殿开了。”上帝借着耶稣基督和律法施行审判。

我们不讲律法,最后还是要按照律法受审判的,这些都是圣经中明显的启示。在《雅各书》2章12节:“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律法本来使我们自由,但是我们的自由却是放纵,最后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是要犯罪的,罪的工价就是死。所以,王牧师始终给大家强调,律法是我们顺服上帝的标准,这是清教徒的信仰。

《威斯敏斯德信条》共有33章,其中至少有6章是专论教会的,可见教会论在清教徒神学中的重要性。

1、从框架上来看,威斯敏斯德会议虽然重视教会的地位和功用,但是,并没有把组织化的教会置于唯我独尊的地步,而是明确把国家和家庭也单列出来,作为上帝所设立的制度性、群体性的蒙恩之道。

我们一说家庭重要,就爱情万岁,一说教会重要,就以教会为中心了,一说国家重要,就国家主义。不是的,要平衡。教会重要,家庭重要,国家也重要。教会从教会的角度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家庭从家庭的角度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国家从国家的角度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今天,中国大陆家庭教会面对的危险是什么呢?就是藐视家庭,对抗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此时此刻的中国教会,我们很多人藐视家庭,对抗国家。合乎圣经的是什么呢?注重家庭,注重教会,注重国家。家庭有家庭的功用,教会有教会的功用,国家有国家的功用。

今日教会对家庭和国家的疏忽乃是教会的硬伤。没有合乎圣经的家庭的理论和组织的建造,教会就非常容易沦落为假冒伪善之地;没有合乎圣经的国家的理论和组织的建造,教会就非常容易沦落为国家奴役的对象。

2、威斯敏斯德会议强调教会的大公性。信条首先谈及的就是大公教会的观念:“无形的大公教会或普世教会,由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教会的元首基督之下所召集的合而为一的全体选民构成;这教会是主的新妇、身体,是他那充满万有的丰盈”(威信条25:1)。这一大公教会在时间上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元首上是以耶稣基督为独一的元首;在成员上则是由来自各族、各方、各民的选民组成。

威斯敏斯德会议并没有把大公教会和有形教会截然二分,而是把有形教会视为大公教会在当今世界和历史中的具体体现:“有形的教会,在福音之下,也是大公的、普世的(不像从前在律法之下仅限于一个国家),包括全世界一切信奉真宗教的人,和他们的儿女;这教会是主耶稣基督的国、上帝的家。按照常例,教会之外,别无拯救”(威信条25:2)。

我们建立上帝的国度不就是建立教会吗?教会本身就是上帝的国度,教会本身就是上帝恩典的国度,教会本身也是基督的国度。我们在地上建立天国,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国度,首先体现在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上。

3、清教徒不是一般性地强调教会,而是强调纯正的教会。地上的教会是否属于真正的大公教会,或者其“纯正程度”如何,《威斯敏斯德信条》列出了三大方面的纯正为标记:(1)其所信奉所教训的福音教理;(2)所执行的蒙恩之道;(3)所举行的公共崇拜(威信条25.4)。

《海德堡教理问答》第二十二问:什么是基督徒所必须相信的?

回答:就是在福音里所应许我们的一切,也就是我们基督教不容置疑的大公信条中简略地教训我们的。

《海德堡教理问答》第二十三问:这些信条是什么?回答: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帝独生的子;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

《海德堡教理问答》第二十四问:怎样划分这些信条呢?

回答: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圣父上帝和我们的受造;第二部分论圣子上帝和我们的救赎;第三部分论圣灵上帝和我们的成圣。

我们不讲成圣,这不是福音;只讲信耶稣、升天堂,这不是福音。要把福音传得全备对于今天中国教会而言是艰巨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孩子般的赤子之心,那很简单,回到整个圣经,特别是以《使徒信经》所概括的圣父上帝与世界的创造,圣子上帝与世界的救赎,圣灵上帝与世界的更新、成全、成圣,这样就既有上帝论,也有世界观。只有上帝论没有世界观,这是虚的;只有世界观没有上帝论,这是马克思主义。

简而言之,基督教大公信仰就有两大标记:第一大标记,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第二大标记,创造、救赎与成全的世界观。如果你只有上帝论,没有世界观,这是诺斯底主义,诺斯底主义就是不管世界,信耶稣,升天堂;只有世界观,没有上帝论,就是马克思主义。

4、在清教徒的公共敬拜中,则特别注重《诗篇》的唱诵,威斯敏斯德会议在1645年特别通过的《公共敬拜上帝指南》中还特别规定了“唱诵诗篇”:“基督徒有责任以公共的形式赞美上帝,方式就是在教会中一起唱诵诗篇;在家庭中,也当如此赞美上帝。在唱诵诗篇的时候,声音应当合乎旋律,并且严肃有序;但主要的关注必须是以悟性来歌唱,心被恩感,向主唱诗。为了使整个会众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个能够阅读的人都应当有一本诗篇唱诵之书;因为年龄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阅读的人也当努力学习阅读。在唱诵诗篇之前,牧师或者牧师指定的其他合适的人选、其他治理长老,也可诵读诗篇。”

5、清教徒清醒地承认地上教会的有限性,承认教会本身的混杂、错谬、堕落:“世上最纯正的教会,也难免有混杂和错谬;有些教会是如此地堕落,显然不再是基督的教会,而成为撒但的会堂。虽然如此,在地上总是有照着上帝的旨意崇拜他的教会”(威信条25.4)。信条也强调教会的议会也会犯错误,因此会议通过的信经、信条只具有“帮助”性的作用:“自从使徒时代以来,所有的教会总会或议会,无论是普通的还是特别的,都有可能犯错误,而且有许多已经犯错;所以,不可用这些会议所规定的,作为信仰与行为的准则,只可用来帮助二者”(威信条31.4)。

总是有好教会、真教会的,但是,哪怕是最纯正的教会也有问题,也要不断改革和归正。改革宗教会观里有一句话说;已经改革的教会,还要不断改革,或者翻译成另外一句话:已经归正的教会,还要不断归正。

信条也强调,教会的议会也会犯错误,因此,会议通过的信经、信条,只具有“帮助”性的作用。唯有《圣经》是我们基督教信仰与行为的最高权威和最高标准。信经、信条具有帮助性、辅助性、解释性、指导性的功用,这里就特别强调,可以用来帮助二者。

6、威斯敏斯德会议强调牧师和教会圣职人员的重要性。教会最重要的三大事工就是传讲真道、施行圣礼和进行劝惩。在这三项工作中,只有牧师才能进行讲道和施行圣礼。

威斯敏斯德会议通过的《公共敬拜指南》“论传讲上帝的圣言”:礼拜天公共敬拜的讲道是唯独牧师才能进行的。洗礼和圣餐则唯独由牧师主持:“此圣礼所用的外表物质为水,藉此受洗者由合乎圣经蒙召的牧师,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威信条28.3)。

“在此圣礼中,主耶稣指派牧师向人宣讲他设立圣餐的话,作祷告,并祝谢饼酒,如此便将饼酒从普通的用途分别为圣用;并拿起饼来擘开,拿起杯来,分给领受圣餐者,自己也一同领受;但不可分给未出席聚会的人”(威信条29.3)。

牧师可以就宗教事务向执政者提供咨询;在国家逼迫教会的时候,众牧师也可以自行聚集,决定教会的事务:“正如执政者可以合法地召集牧师及其他适当人选,开会商讨并咨询有关宗教事务;照样,若国家官员公然作教会的仇敌,基督的众牧师便可凭自己的职权,或是他们与其他代表各教会的适当人选,自行在此种总会或会议中聚集”(威信条31.2)。

 

教会的管理与劝惩则由牧师和其他圣职人员共同承担:“教会的君王和元首主耶稣将教会管理权交与教会圣职人员之手;但他们与国家官员不同”(威信条30.1)。“天国的钥匙交给了这些圣职人员,因此他们有权不免去或赦免人的罪,按照情形的需要,用圣道和劝惩向不悔改的人关闭天国,又藉着宣讲福音和撤除劝惩,向悔改的人开放天国”(威信条30.2)。

教会论与基督教文明

我们要记住:教会是基督教文明的中心,牧师是基督教文明的传播者,基督徒是基督教文明的缔造者。

1、重新回到大公教会的传统,全方位传讲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避免当今福音派教会常见的,以上帝的一个位格为中心、以一个教义为核心教义这种以偏概全的作法,重新回到圣经中启示的,以三一上帝为中心、以律法和福音的平衡为关键的传讲。

2、重新复兴圣经中所启示、耶稣基督所展现的,那种亦师亦友的师徒传承,就是师友之道、圣贤之学,使得教会从根本上摆脱变成宗教仪式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这两种倾向,真正成为“真理的柱石与根基”(提前3:15)。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避免出现以下的情形:1、教会成为暴政的鹰犬;2、教会成为异端的温床;3、教会成为害人的贼窝;4、教会成为宗教表演的舞台;而我们要做的是:5、教会必须经深刻悔改而重建:1)教理上的归正:正统神学;2)灵修上的归正:正路灵修;3)道德上的归正:正经生活;4)政治上的归正:正义治理;5)文明上的归正:正大追求。

大公教会的教会,一定会成为基督教文明的中心;传讲大公教会真理的牧师,一定会成为基督教文明的传播者;具有大公信仰的基督徒,一定会成为基督教文明的缔造者。讲到教会的归正和重建的时候,王牧师讲到五大方面:正统的神学,正路的灵修,正经的生活,正义的治理,正大的追求!

2025年10月28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