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22-04-14 19:22:05)
闲来无事翻故纸堆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原来凹人设的传统古源远流长,案例俯拾皆是。那么,我倒奇了,凹人设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历代名士贤人前仆后继,挖空心思乐此不疲?选了两个例子来聊聊,《史记魏公子列传》里战国时代的信陵君,和《汉书张释之传》里西汉的张释之,看能不能总结出点规律并自圆其说。 魏公子,是魏王的异母弟魏无忌,因封地在信陵,世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萧红流浪哈尔滨时三餐不继,受尽白眼冷遇,可算狼狈不堪,换了别人也许会对类似经历讳莫如深,她却如实记录。散文集《商市街》里白描二萧饥寒交迫的生活窘状,不美化不掩饰,是坦率到“越轨的笔致”(鲁迅语)。这种真实不造作的写作风格,除了当时主导文坛的写实主义和作家自身的野性敏感,还有什么深层原因?张爱玲说:“就因为缺少私生活,中国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日前写影评Don’tLookUp,不看也罢。突然发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出逃场景都是船,不是(ship)就是飞船(spaceship),诺亚方舟是也。在西方文化里,诺亚方舟象征着安全,新生和希望。西欧的“蓝色文明”是海洋文化,传统是崇海重水,到大航海时代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岛国文化与海洋文化接近,代表国家有国土小资源贫瘠的英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近日,好莱坞明星布鲁斯威利斯(BruceWillis)宣布正式息影,原因是失语症(aphasia)的困扰。我听到后的第一个反应是松了一口气,终于不拍了!然后才是对他身体健康的关注。听起来好像很没有心肝,但这十年来威利斯拍的烂片一部接一部,耐心已经磨尽,只差开口求饶:“拜托您见好就收,不要再出来消费(糟蹋)影迷的情怀了!” 想当年,威利斯凭借《虎胆龙威》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小城三月》是萧红在香港病中完成的最后一篇小说,讲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恋爱故事。三十年代的中国北方,“我”的翠姨已经定亲,却爱上了“我”的堂兄,然而因为世俗压力和自身优柔寡断的性格,翠姨选择自残来消极对抗命运,最终抑郁死去,小说通篇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伤。这次重读,我又感悟出了一些新东西,在这里写下来。 如网上有论者明确指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03-28 19:34:45)
虽然还没有春暖花开,但是春天已经很近很近了,阳光越来越明亮,蓝天也越来越常见,嫩蓝嫩蓝的,一扫冬日的阴霾,让心情也跟着好起来。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迎接春天呢?自然是春季大扫除了。除了整理除尘,最花费时间精力的就是断舍离,或者像过去说的“扔破烂“,哈哈。可别小看了这些个破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还颇需要一番思想斗争才能下得了决心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曾这样高度评价萧红,“她是抗日文学的草创人之一......她是中国文坛为男作家称霸时期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她是鲁迅内围小团体中的唯一女性。萧红足可名列民国时期女小说家的前茅。鲁迅在一九三六年曾经说过,萧红具有凌驾丁玲而成为中国首席女作家的潜能。”(见《萧红传》)可以说,萧红是当之无愧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撇开文学成就不谈,萧红和张爱玲有很多相同可比之处,比如原生家庭,比如感情经历。先说家世,两人出身都不低。张爱玲祖上显赫,一众张迷比当事人更津津乐道,比如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长女李菊耦,祖父是翰林院侍讲张佩纶。萧红出身的官僚地主家庭虽然已经破落,但仍有余产和经济能力供她读书求学,绝非她笔下常见的赤贫无产者阶层。还有,两人都姓张,张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2-03-21 13:17:10)

日前看到一条新闻,说法国演员阿兰德隆(AlainDelon)计划安排安乐死,有这么几个原因:高龄(八十七岁),病痛折磨(面部神经手术,心脏手术,心律失常,背部剧痛和近年的两次中风)需扶持拐杖出行,以及亲朋好友渐次离世带来的孤独感。了解了这些具体近况,也许容易理解阿兰的选择。但可能很多人包括我,都还是要忍不住感叹,“怎么会?他可是佐罗啊!”那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我当然不是李清照,但不论春秋,每到乍暖还寒季节,对寒冬的不耐总让我情绪低落:)感谢小儿子告诉我这种症状并不罕见,学名叫“季节性抑郁”(seasonaldepression),哈哈!既然“抑郁”了,那就找点轻松的事情做吧,比如看电影,不看沉重烧脑的,看喜剧!于是,我又看了一遍AsGoodAsItGets。 AsGoodAsItGets中译名是《尽善尽美》,如名字寓意,是一部暖心电影。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