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以前开始上网球课,记录一下。
我向来是叶公好龙式的网球爱好者,瞻仰多过下场。更多时候,充当的是角色是 “叫练”,“叫” 两个儿子 “练” 球;或者 “陪练”,坐在长椅上看他们上网球课。直到今年夏初,我鼓足勇气在我们小镇的网球俱乐部报班上课,报了四个班。一周四次。
为什么选网球?一个是因为空巢了,推娃搞一个段落,开始自推。一个是因为多年的心愿。二十多年前,我去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玩,看见公园里有人打网球。初春薄阴,绿树如黛,打球人的潇洒身姿,至今难忘。
我们网球课的老师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好几个是阿根廷的前职业球员,非常敬业耐心。同班的学员也是年轻人居多,不是读研就是刚开始工作的年龄。但是,也有零星几个中年人跟我作伴。
我报的是入门班,但第一次上课就发现了,跟同学比起来,我才是垫底的零基础。老师很认真,从握拍子开始教起,一点不嫌烦。但凡有一点点进步,都大声叫好,情绪价值满上。
不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光靠上课时间学,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开始每天对着墙练习,每天都练。现在打了两个星期了,进步很大 —— 当然是跟自己比:)总结一下心得。
控制。初学者的控球能力差,球要么打不过网,要么打出界。我觉得在控制这一点上,打球和画画很像。网球场好比白纸,对刚拿笔的小孩子来说,白纸总是不够大,稍微一用力就画到纸外边去了。打网球也是一样,如果控球不当,常常是用力过猛,一拍子打出界老远。等学会控制了,拿画笔的觉得纸够大,挥拍子的也不会嫌球场小了:)
恐惧。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打网球是勇敢人的游戏吗?看小球以风火雷霆之势像流星一样飞速直射过来,我这个菜鸟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因为害怕,连带的本能反应是赶快把球从眼前推开,挡得越远越好,哪里还顾得上球是否出界?!很多初学者之所以回球那么用力,次次打出线,其实就是因为吓住了,吓傻了,唯一能想到就是拼命把球打回去,打到九霄云外去!
面壁。对菜鸟来说,墙是最好的陪练。我在小镇高中教学楼找到了一段后墙,开始对墙打球。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一次只能打三四个。过了一个星期,已经进步了很多,可以连续击打四十多个。正手,反手,左右开弓的感觉太爽了。对墙打球,真是很好的控球练习。我把球打回去,不是为了一巴掌拍死,而是等着球弹回来,再接着打。冲着这个目的,我不自觉地减缓了力度和速度,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击球不狠,弹回来就慢了;球慢了,看起来就没么可怕,而且还多了时间准备回击;有时间计划,也就可以留意到姿势是不是正确。是否每次都手腕过肩?对球的落地点是否预判准确?脚步有没有跟上球的回弹?。。。。。有时候我会换一个位置,对着一段 “新墙” 练习。然后,我发现同一幢楼的墙也不一样。有的墙面回弹性大,稍一用力就飞出老远。再仔细一看,发现这堵墙和那堵墙红砖的颜色有差别。嗯,原来,“砖家” 是这么练成的。
步伐和曲膝。因为打网球是侧身打,所以步伐移动非常重要,所谓下盘要稳。移动步伐,特别是并步和侧滑步时,一定要曲膝。我自己觉得曲膝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视野,对球的来向和去向看得更清楚;另一个是重心放低,步伐变得更灵活,更有目的性。但是如果膝关节不好的,可能要小心。或者干脆不推荐打网球。
这几个星期迷上了张雪峰的视频,几乎每天都会刷两个看看;我很喜欢他对结果和目标的阐释。把他的理论套用在我打网球这件事上,目标是锻炼身体,发展新的兴趣和爱好,至于结果,反倒不重要了。等打多久?能打到一个什么水平?。。。。。打到哪里算哪里吧,享受过程就好。
昨晚的网球课,最后十分钟是淘汰赛。六个人一个班,我居然得了 “冠军”!人家说高手过招,不是看谁对得多,而是看谁错得少。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我等菜鸟:我赢球,不过是因为我打球出界的次数比对手少了若干而已:)
祝周末愉快!
回头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