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到云姐姐所唱的屈原作品“橘颂“,不禁又回忆起故乡的柑橘。
柑橘类的作物在学术上可以统称为“芳香科植物“(citrus),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芳香的油类。从花朵,到树干,到果实,无一不香。浙江所产的,有柑,橘,香匏,柚子,金桔等,有大有小,每一种都有特殊的风味。屈原的作品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确实,这类植物有很强[
阅读全文]

(图片来自网络)
野姜花的回忆
词:灵漪曲:林诗达
三月里微风轻吹 吹绿满山遍野
雪白又纯洁 小小的野姜花
偶然一天沉默的你 投影在我的世界里
一朵朵野姜花 点缀生命的芬芳
三月里小雨轻飘 飘过满山遍野
每一朵野姜花 都是我的回忆
三月里微风轻吹 吹绿满山遍野
雪白又纯洁 小小的野姜花
偶然一天沉默的你 投影在我[
阅读全文]
相亲,现在的小朋友们看见这个词就要鄙视了。是啊,男女相识,无论是街头邂逅,还是工作生活中的互相了解,哪怕是网上认识,哪一个都比相亲有趣啊。想想看,一男一女打扮好了,坐得笔挺,还是由双方父母陪同,不咸不淡地胡扯一通。这种情况下还能男女来电的,我真是佩服了。工作面试都不用这么拘束啊,想想都可怕。话说有一年寒假,我从学校回家过年,我妈家[
阅读全文]

古典音乐中有一个流派叫“民族乐派”,因其鲜明的本民族特色而得名。代表作除了芬兰作曲家Sibelius的“芬兰颂”以外,尤以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闻名。我小时候在祖母的电唱机上听过这个曲子,其流畅的音乐旋律,深厚的民族情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可以造访作者斯美塔那的故居。有一年,中华医学会[
阅读全文]

上次聊了聊八十年代的苏联电冰箱,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我觉得挺有趣。今天我来回忆另一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产品。我小时候对朝鲜的印象还不错。这种好印象主要来自他们的文艺作品,比如歌曲和电影。要是放现在,这种也叫软实力的一种吧。很多人印象中的朝鲜像人间地域,可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朝鲜在八十年代之前的发展水平,是远远超出当时的中国的。那[
阅读全文]
看到这个标题,您的脸上是不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小时候,正好是中苏关系非常紧张的时代。我小时候没有运气读“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我只听说过用圆圈套苹果的故事,也不知道真假。我看过的电影叫“傲蕾.一兰”,故事说的是中国北方达罕尔族女英雄反抗沙皇侵略的事情。电影阴暗的画面,狡诈残暴而又言而无信的沙俄侵[
阅读全文]
在荒无人烟没有给养的岛上,如何填饱肚子呢?原来那几个吹牛的大佬是海钓高手,他们带了全套的钓鱼设备。不过等我们扎好帐篷,天已经慢慢暗下来。那几个大佬焦急地挥动鱼竿。偏偏运气不好,他们几个只钓到了很小的几条鱼。大佬们慷慨地把鱼分给大家。但问题是二十个人,就这么几条小鱼。除非是耶稣的五饼二鱼,否则无论如何不够吃的。我观察了一下岛上的荒地[
阅读全文]
有一年,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荒岛求生(Castaway)”正在热映。我看了电影以后也觉得非常有趣,尤其是主人公与排球做成的威尔逊先生的对话非常令人着迷。还有小时候看过的鲁滨逊漂流记,都带给我无穷的想象。是啊,在一个无人的荒岛上生活,不正是我这样的宅男梦寐以求的吗?
说来有趣,当时杭州日报的主编对这部电影也是情有独钟。他在报纸上发布消[
阅读全文]

十多年以前,我在纽约上州一个非常偏远的小镇上做学生。那地方一年里有半年时间白雪皑皑,除了六七月间可以出游,其他时间只能呆在家里。小镇上一共只有一家中国超市,卖的东西好像也以福建广东口味的食材为主。那里的中餐馆简直就是餐饮史上的奇迹,老板兼掌厨的是一对中国技术员夫妇。他们雇了几个中国学生帮忙,我有几次看见隔壁系的湖南师兄在后厨指导一[
阅读全文]
有一年的夏天,我开车路过赌城。
赌城并不是我的目的地。我要去的地方是海边的一个城市。从东岸出发,已经开车行了一个多星期,历经三千多英里。我驶过一望无际的草原,喧嚣的城市,蜿蜒的山路,看过了雪山,驶过了寂静的沙漠。
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城市。不,这不是海市蜃楼,这是比海市蜃楼还要魔幻的拉斯维加斯。以前看过很多人写过的赌城游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