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闲话人生(162)第一次游长城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我是第一次到北京,是武汉市首批红卫兵代表,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右边观礼台等候毛主席接见。与站在广场上的红卫兵相比,在观礼台上离毛主席更近,看得更清晰,特别是当毛主席走到我们这边时,正如广播中所说的“毛主席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朝我们走过来了”,心情更激动!在如潮的“万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说三道四(75)让中小学校园充满爱吧!《文学城》今天的“新闻”,转载了《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报道:云南盐津二中的老师晚上酒后查学生宿舍,一名高中学生因带手机到学校,先后被管理宿舍的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扇耳光后,半夜跳楼殒命。2020年9月17日网上报道,武汉江夏一中初中部九年级14岁学生张某锐,因玩扑克被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张某锐在教室门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闲话人生(161)衷心感谢张定远先生的知遇之恩1982年9月1日开始,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我执教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到1988年7月结束。六年时间,每年暑假,人教社都要组织全国各省市的语文教研员和实验班执教老师开会,学习研究新教材,总结交流新经验,部署新学年工作。83年在洛阳,84年在兰州,85年在青岛,86年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闲话人生(160)难忘人教社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连云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分编型教材初中《作文·汉语》、高中《写作》课本的责任编辑。初中《作文·汉语》与初中《阅读》课本配套。高中《写作》自成系统,独立成册。这套分编型教材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试教规模最大的一套教改实验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闲话人生(159)永远怀念张厚感先生1986年9月3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总编室致函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了使初中语文试验教材更适应教学需要,准备在最近做适当修改。拟邀请贵校李培永老师来京参加这一工作。”我按通知要求,9月22日到位于北京沙滩后街55号人教社招待所报到。9月23日,负责领导我们修订初中《作文·汉语》(修订后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说三道四(74)期待评出中国首批“杰出校长”昨天说三道四一文中,最后提了四条建议。老朋友、现任南昌师范学院院长微信回复:“第四条建议最好!”第四条建议是:定期评定职称,各省、市统一负责严格评选各科特级教师,明确规定学校的校长和书记不得参加特级教师评选。另外设立国家“杰出校长”和省市“优秀校长”称号,给予重奖。不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三道四(73)迟来的强力整顿近期,教育领域,中央出重拳强力整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校外培训行业乱象始于何时呢?先简短回顾一下我的经历吧。我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1965年高中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参加当年高考,因“不宜录取”,被武汉市教育局直接录用为中学语文教师,送到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培训一年,因文革延至1967年结业,分配到武汉市水厂路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闲话人生(157)我与张中行先生擦肩而过1986年9月,我应邀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参加修订初中语文试验教材,同时应邀的还有北京资深老教师张必锟先生和江苏特级教师朱泳燚先生,我们三人住在该社招待所,一日三餐都在该社食堂吃饭。有一次吃饭时,必锟先生说:“你们看到刚才从我们桌边走过去的那位老先生吗?他就是杨沫的第一任丈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说三道四(72)郑州暴雨成灾·柳宗元的《哀溺》郑州暴雨成灾既成事实,诸多报道,无须赘述。先读一读柳宗元的《哀溺》原文:
永①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⑤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闲话人生(156)今天是我的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满76岁。早上醒来,就看到大女儿从加拿大发来的微信“祝爸爸生日快乐!”:下午,我与小女儿去泽西大华超市购物回来的路上,她说还要去Hoboken糕点店买一个生日蛋糕给我。我坚持不要蛋糕,说,天气热,我们还是去附近的美国Bjs买一个大西瓜吧!老伴在家准备发面做鲜肉大包为我庆生。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喝着小米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