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笔者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也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暴力。但是,面对暴力,不可回避,这是下策;积极面对,解决矛盾,这是中策;而在暴力发生之前化解暴力,才是上策!
在毛时代,中央政府处理国际暴力冲突事件的方式就是“打”,包括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珍宝岛事件、对印反击战等等。同样,中央政府处理国内暴力冲突事件[
阅读全文]
中国有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一个丛林法则。生活在这个世上,无论怎么个活法,只要能够生存,并且不违法,或者违法了又不被抓到,那就是王道。这里还有两个基本的“次法则”:一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二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精神生活显得更加重要。这两个“次法则”也很容易理解。问题是:对于海外华人来讲,存在很多“权衡[
阅读全文]
浪漫,就是romantic,罗曼蒂克。但世界上的浪漫有多种,且看如下:1,闻香的浪漫――自然芬芳般的浪漫;2,听觉的浪漫――音乐旋律般的浪漫;3,视觉的浪漫――优雅景致般的浪漫;4,触觉的浪漫――温柔磁性般的浪漫;5,味觉的浪漫――食物美味般的浪漫;6,聊天的浪漫――唐诗宋词般的浪漫;7,来电的浪漫――中毒至深般的浪漫;8,心动的浪漫――陷入泥潭般的浪[
阅读全文]
1,棉被,即纯棉棉被,是最早最传统的被子,里面就是棉花(cotton),一朵朵的花苞。棉花的粘附性较强,所以棉絮只需要用很细的白色棉线略微覆盖缠绕,即可保持较好的外形。棉花本不是纯白的,真正的好棉花是淡淡乳白色的;如果颜色过黄,就是存放时间久了的棉花;看着雪白的棉花,一般是漂染过了的;经过弹了的棉花,会变白、变松很多。棉花有淡淡的清香,晒过[
阅读全文]
1,《圣经》的早期文稿文字《圣经·旧约》大部分是用古希伯来语写的。这种语言不同于密西拿希伯来语和现代希伯来语。密西拿希伯来语(即拉比希伯来语)是公元以后的希伯来语,是犹太拉比们所恢复和创制,用来撰写学术著作的语言,现在作为以色列国的官言语言。《圣经·旧约》有一些部分是用亚兰文(比如《但以理书》用亚兰文写的)。“希伯来语”一词最早出现在[
阅读全文]
大部分植物的种子都是有毒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也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植物为了防止动物大量食用,而自己才能生存下来。不同的植物,其种子的含毒量都是不同的。有的种子,吃一点点就会中毒;而有的种子,吃几斤都没事。我们比较熟悉的毒种子就是罂粟种子,但我们通常吃的罂粟种子,都是经过灭活的,失去了毒性。而大米、小麦、玉米、花生[
阅读全文]
耶稣之死与8964事件的亡灵公元30年4月4日(一说7日)中午,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年33岁。按照基督徒之说,如果说没有耶稣之死,就没有基督信仰,就没有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任和期望,基督信仰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上帝。因此,耶稣之死决定了信徒对待生和死的态度。《新约》将耶稣之死理解为拯救事件,这种拯救以耶稣复活为前提,或者说,以对这位复活者的信仰为前提[
阅读全文]
中国人是否太讲卫生了?欧洲最近十分火爆的事件,莫过于“毒黄瓜”事件了。看看相关报道:中新社柏林2011年6月2日电:德国境内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人数急剧增加,截至1日晚,全德范围内已知患者达2000余人。据来自欧盟的消息称,捷克、瑞典、丹麦、法国、奥地利、英国和荷兰等国也发现了EHEC患者。据称,这些患者之前都到过德国。为此,欧盟委员会建议采[
阅读全文]
湖北、湖南、四川一带的人有一句口头禅:越活越转去!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时有一个广告:“白丽美容香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意思是说使用了这个香皂,美容效果明显,越来越年轻。但不久,这个广告在民间就变成了“越活越年轻”。尤其是对于中年和老年的女性,她们都希望越活越年轻,很喜欢听这样的赞美。如果想要有什么恭维的话,这个是[
阅读全文]
假装(pretend;feign),指故意装(饰)出的某种外表、动作或姿态,以掩盖真相,作出的事情与事实相反,具有欺骗的成分(当然,这种“欺骗”不一定就是贬义词)。格调(pattern;style),指一种人在仪态或外观上的风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假装,可能就是一种格调;但一种格调,不一定就是一种假装。
我们每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是具有某种假面具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