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天:惜别亚历山大出租车在昨天来过的图书馆前海边马路上停下,马路与海之间还有个微型海滨公园,走在公园小路上,见草坪上三三两两地坐着些年轻人,应是不远处亚历山大大学的学生,见我走过,男的总会打招呼“Hi,Welcome”,女的含笑,好象我就是他们的贵宾。穿越公园来到海滩,地中海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碧绿晶莹,微风起处,带来一条条长长的碧浪,轻轻地[
阅读全文]

第十二天:亚历山大市的景点与市民第二天一早退房,赶去火车站买当晚的卧铺火车票去卢克索Luxor,此程八百多公里,要坐九个多小时,晚上七点钟发车,明天早上五点多到,票价六十美元,如果坐位车只需六十磅,贵了六倍。但想偿偿卧铺车的味道,而且当晚不需要住宾馆了,省下的钱正好可补贴昂贵的卧铺票,我这样安慰自己。可惜铺位已满,只能先搭两小时的火车去开[
阅读全文]

第十一天:地中海边一些人视长途车为畏途,我却非常喜欢,听车轮沙沙声,看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在车身轻轻的颠簸中放斜椅子睡觉,那感觉如同睡在摇篮,比我家里的床还舒服。当晚我就在出租车里躺在后排软软的海棉椅子上,一路熟睡,于早上五点到达了开罗市。五点钟是天将亮未亮时分,车站广场人山人海,躁杂热闹又脏又乱,才过一晚,似乎换了个世纪。车还未[
阅读全文]

第十天:死海漂浮星期天也许是以色列军人回营日子,候车室里一大半是背枪军人,由于车误点,十点半了我还与许多军人及本地乘客立在车道边等车。他们的秩序与耐心都很好,不挤不吵,听不到抱怨声,各人都默默地专心等车。在等车的队伍里,我应是唯一的一个外国游客,也没有人对我好奇地打量或询问,好象没人注意到我这外国人与他们挤在一起。等车队伍中一个女[
阅读全文]

第十天:耶路撒冷(重寻记念碑)早上结账离店,到长途汽车站时已近七点。当我正东看西看找买票处时,走来一犹太老太太,问我在找什么,是否需要帮忙,并告诉我一楼是商店,二楼是进站下车厅,三楼才是买票候车厅。在耶路撒冷的公共场所,只要手拿地图站在一处东张西望一会,经常会有人上来问在找什么,要否需帮忙。据金大伟告诉我,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以色列人[
阅读全文]

第九天:耶路沙冷(夕阳下的圣城)在耶路撒冷古城的东边,有一座山叫橄榄山,与圣殿山上的古城遥遥相望。传说当年耶稣传道时,就住在橄榄山一友人家里。白天耶稣在耶路撒冷古城传道,晚上骑一小毛驴回橄榄山。橄榄山坡现今有许多坟墓,都是有钱的犹太人安葬之所。据说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死后灵魂可直接升入天国,坟地很贵,不是一般人葬得起的。耶路撒冷除[
阅读全文]

第九天:耶路撒冷(初寻记念碑)第二天九点出门,准备去参观以色列的历史博物馆,中午十二点前回来结账,搬去昨夜交了定金的寄住旅馆。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总在脑海里。在网络上曾多次看到这么篇文章(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18375),说在以色列有这么块石碑,上刻“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这是为了记念中国曾在二战其间帮助过生活[
阅读全文]

第八天(五):耶路撒冷(走进古城三:穆斯林区)离开哭墙后从DungGate门出来,顺着外城墙经DoldenGate门、ST.Stephen‘sGate门与Herod’sGate门来到大马士革(DamascusGate)门,准备从此进内到穆斯林区,再进金顶清真寺。走近大马士革门,好象又回到了埃及,人多又乱。在城门口,外面成群的人要进去,里面成队的人要出来。尽管有穆斯林管理人员在进出的人流中间站成一排维持秩序[
阅读全文]

第八天(三):耶路撒冷(走进古城二:哭墙)在金阿伟走后,准备又回到哭墙处仔细看,刚才是站在远处,一边听金阿伟的解释一边看,看不清楚。我对于从历史里原封不动保留下来的,尽管是缺残的东西很感兴趣,那是历史真实再现,在断垣残墙处可深切地感到风沙漫漫岁月流淌,听到历史的呼吸。在去的路上突然是一阵肚痛,接着是下腹部的一阵难以忍受的膨涨紧迫感[
阅读全文]

第八天(三):耶路撒冷(走进古城一:阿美尼亚区,犹太区,基督区)走进耶路撒冷古城之前,就象上面两小篇所简介的,我大概知道了一些围绕它的历史,一些古迹的来龙去脉,以致不会在历史的长廊浏览而迷失了方向。早上五点半天亮,整理完后六点出门,耶路撒冷新城街道在昨夜热闹过后,今天清晨还静静地熟睡在冬日的晨曦中。街上只有偶而走过的行人与驶过的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