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干枯的胡杨^_^

一些文字与几张图片Email: dream_land_there@yahoo.com

WeChat: sunsetset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徘徊在历史长廊〈耶路撒冷(初寻记念碑)〉(十六)

(2004-12-20 03:57:56) 下一个
第九天: 耶路撒冷(初寻记念碑)

第二天九点出门,准备去参观以色列的历史博物馆,中午十二点前回来结账,搬去昨夜交了定金的寄住旅馆。

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总在脑海里。在网络上曾多次看到这么篇文章(http://news.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ews&MsgID=18375),说在以色列有这么块石碑,上刻“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 ,这是为了记念中国曾在二战其间帮助过生活在上海的五万犹太人,使他们有个临时的家而免遭纳粹的杀害。

这文章写得有点扇情,过份地美化与夸张以色列对中国的感情,上面所说的又不提供证明资料,连这块石碑的一张照片也没有,我一直以来都半信半疑。也许是中国被世界各国看不起的时间太久了,又或许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太少了,缺少了自信心,太需要认一些朋友来自我肯定了。也许就在这种心态下,出现了一些文章,写的文章非常情感化,说得难听点有些想当然与做作。

家富深山有客来,穷人闹市无人睬,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中国以往曾拉紧裤带不惜本钱地攀亲结友了许多国家,事实证明一个个都经不起考验,什么牢不可破的友谊都是中国自己的一箱情愿而已,象阿尔巴尼亚,象越南,当请吃请喝时是朋友,当无油水榨时就翻脸不认。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大不列颠帝国帕默斯顿勋爵的这句话才是真理。一切温情默默的外交辞令下都是血淋淋赤裸裸的利益交易,如果我们把一些只可听听不能太当真的话当作圣条一样地在心里念叨,似乎有些滑稽,如再去把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或虽有但很微小的东西去想象去放大,就有点自践的味道了。

我当然也希望有这样的一块记念碑,但在引以为豪前,首先要证实这传说,这也是我来以色列的其中一原因,昨天多次向金阿伟提起这块石碑,也提起利顺市的独立广场石柱,问他是否有刻China名,他说不清楚,但建议可去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如有的话一定可在那儿找到资料。

我也找机会问了金阿伟的弟弟,那个以色列高中生,问他在他们的教课书中有否提到中国,有否提起在二战中中国曾帮助过犹太人,他说没有提起,我怕他忘记,叫他再仔细回想回想,他还是说没有。我不知上面那篇文章中所提的写进以色列历史教课书里的犹太人上海避难史不知从何而来,根据何在?真不知谁对谁错。

   据说博物馆只从周日开至周四,周五周六休息,每天从早上八点开至下午二点半,虽然今天是周六,博物馆应该不开门,但我明天一早要去死海,时间无多,与其在旅馆等,不如来碰碰运气,也许能找到一二个值班的人。

周六的早晨九点,太阳已升很高了,街上仍是冷冷清清的,巴士停驶,只有零零星星的行人与偶尔走过的穿着黑衣黑帽传统服装的早起祷告的犹太教徒。

博物馆离我住的地方不算太远,半小时多些走路行程,我顺着这条无车少人显得广阔的马路走了不一会,来到叉路口,犹豫不定间走来一犹太人,上前询问,正当他指完路的方向,我看到不远处有四个穿传统服装的犹太教徒排成一横排,在无人的街上浩浩荡荡地走来,拿起相机拍照时只听一声惊叫,他们四人都用手臂挡住脸快速地闪避到马路的另一边。这吓了我一跳,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被拍照,不过照已被拍下。这时替我指路的这个犹太人也急急忙忙严肃地说:“It‘s impossible!” 。

我一直记得他当时急涨着脸说的这句话,觉得用词怪怪的。在他走了百来米远后突然又返转了回来,告诉我博物馆今天关门,不用去了。他很肯定地告诉我,博物馆在山上的一个陵园里,陵园的大门今天上锁,所以不可能找到博物馆的值班工作人员。

谢过他之后只能回来,准备明天一早再去。结账出门,去到另一寄宿旅店入住。

注:

由于历史久远与覆盖的范围较广,有错的地方请各大侠们指正。今后每天会上贴一小篇,谢谢!

1USD=6.4埃及磅

1USD=4.3以色列新谢克尔

↑这就是那四个穿传统服装的犹太教徒,一个人正举起手好象要阻止我拍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