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白天去的美术馆的敦煌展。
北展的是8个复制窟,壁画,都是复制品,感觉更炫。
美术馆的叫墨韵文脉,分石刻和绘画两部分,都是甘肃省博的文物,更低调内敛。
两个展内容有一些重叠,对于我来说,正好加深了一遍记忆,记住了敦煌的几个重点洞窟及有名的几幅壁画。
每天上下午各一场义务讲解。
现在讲解都戴耳机听,出门带上消毒纸巾,可以擦一下。我看到大耳机有人擦拭消毒,这种小耳机不确定她们消毒不。
两部分展分别在5层、3层。
每层有三个展厅。
第一部分是从石刻和文字发展的进程来梳理敦煌艺术的脉络。
这个展区的淳化阁帖真是惊艳。
拓片和解说
刻石的两面之一,唐太宗的字
这里有展示秦代的笔,上面写白马作,这个就也是跟宝鸡青铜博物院的8年吕不韦戈一样,叫物勒工名,说明那个时期在制造行业严格的品质把关制度,从而说明秦国之所以能一统中国的核心原因。
讲解时,不明白为什么她们都挤在前面,因为戴耳机,可以在展厅其它区域自由行动,我就是边听着,边去拍其它没人看的展品,等着一堆人换地方,再去拍讲解的展品。不过我这样确实有个缺陷,就是没看到讲解讲到的细节,等我拍的时候不知道她具体点的什么位置。好在可以记一下听到的描述,大多数都能自己找到那些细节。总之这样可以跟着讲解既听也拍,两不耽误。
这次看到很多汉简,发现也都很有意思,以后也可以去看简牍博物馆了,在甘肃兰州。
以前不知道这些黑乎乎的竹片片有什么好看的。但知道了上面表现的一些信息,就仿佛理解了当时写字人的状态,当时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就跳脱在眼前了。
比如这个就是两千多年前一个请假条。
一行是请病假的人,字体工整。然后长官批复的字体略潦草。这样两种人不同的心态都跃然简上。
汉简还能体现中国书法字体的转变,比如隶属的产生。
这层第三个展厅是纸质文物,比如这个就能看到古人写字涂改的情况。
然后三层是壁画内容
常沙娜沙弥受戒自杀的佛教故事壁画。
http://xhslink.com/a/sz8IFRFgH3o9
汉画砖也是很有趣的一个内容。知道了可以去酒泉看。
“这些砖石上的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农耕生活、狩猎场面、宴饮歌舞等日常生活场景,大多一砖一画、一砖一景,风格活泼鲜明、构图巧妙生动,线条奔放,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层展厅有三部分。就不贴了,都很精彩,以后有时间再贴。
临结束前,讲解重点讲了美术馆馆藏的一幅工笔重彩画作。
潘絜兹的作品。她先介绍了潘絜兹的生平,贡献,然后具体分析画作的内容。
从透视、构图、色彩几个方面,讲解这幅画的高明之处,繁而不乱,想象与写实融为一体,说明现代画家的作品中描绘的普通工匠劳动人民的形象。
设展的设计者将这幅画放在跟前言相邻的位置,开头,结尾,相互照应,不仅总结了整个展览的核心内容、还对古人以及所有研究保护敦煌艺术的人致敬,有令人动容的意义,如果没有讲解,你是不是就看一眼走过了呢。
美术馆的志愿者讲解应该都很棒,记住来的时候参加这个活动。每场提前十五分钟,押证件,领耳机,每场只有30个名额。
甘肃文物这个展就看完了。
美术馆现在一层是经常更换的主题展览。
目前有蛇年的艺术品展、关于五岳的书画展,一个描绘美好生活的画展。
二层没展厅。
三层和五层现在是甘肃这个展。
四层在西侧有个馆藏动物主题的雕塑展。
然后那些美术馆馆藏的中国名画家的作品,在六层,叫藏宝阁。
里面只有几十幅左右,很小的展厅,我问了工作人员,比如父亲那些现在怎么没有了。
她告诉我藏宝阁的展品每年换一次,轮流展出馆藏书画。
这里就是我们知道名字的画家的一人一幅。陈设灯光不好,反光。
就不一一贴了。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
美术馆就全走了一遍。
院子里的雕塑,在海棠树的映衬下、也很有看头。
李大钊就义前
陶行知
朱自清
潘天寿
鲁迅
忘了谁
东门,左边那个大槐树烤肉店。
对面是三联韬奋书店。
往南走有个褡裢火烧馆。
南小街,有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爱看书的中国人的两个心中圣地。
这一带也适合走路,很多胡同故居,有个粤小馆,海肠捞饭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