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9/1-9/25谈话记录:2018谈师谈佛 || 谈锡永:佛家经典导读(一)《杂阿含经》导读

(2022-06-08 11:48:56) 下一个

时间:2018年9月25日
龙师:倡议印《成唯识论疏翼》,韩老讲唯识,依藏传佛教五颂一论,讲唯识能相与唯识今学有很大区别,韩老论说可以作为金刚桥,沟通唯识与大唯识两重识变说,恢复弥勒菩萨慈氏学本来面目。(转龙师)

 

 

时间:2018年9月1日
一、
[url=https://mp.weixin.qq.com/s/dZkn03F4NdZ8r4ZRA3s2TAhttps://mp.weixin.qq.com/s/dZkn03F4NdZ8r4ZRA3s2TA]https://mp.weixin.qq.com/s/dZkn03F4NdZ8r4ZRA3s2TAhttps://mp.weixin.qq.com/s/dZkn03F4NdZ8r4ZRA3s2TA[/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佛家经典导读(一)《杂阿含经》导读


内容:谈师谈佛 || 谈锡永:佛家经典导读(一)《杂阿含经》导读

谈锡永 谈师谈佛 7月24日

导读说明
收录在这里的一系列短文,是《佛家经典导读丛书》的序文,计总序二篇,别序二十篇。
《丛书》的编纂分两辑,收经论二十种。依差别而言,则包罗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唯识、中观、如来藏等思想。若依派别,则摄集汉土净土、天台、华严,藏土格鲁派、宁玛派等宗部。学人对这些经论若能通达,则佛学知识可谓尽其大略。
当时编纂这套《丛书》,订定两点旨趣——
第一,认定佛家经论非架空而谈的理论,实为修持的见地,因此每经每论都指出其在修持上的指导作用,能帮助哪一方面的修持。如是见修结合,企图纠正忽略修持,或无见地而修持的缺失。
第二,在见地方面,依藏密宁玛派的传统,分九乘次第来定位每一经论。这次第是印度佛家的传统,宁玛派将这传统接受过来,一直维持而至今日。整个九乘次第,含摄小乘声闻、缘觉,大乘唯识、中观。若再细分,则中观自续派、应成派,以及“大中观”皆摄集,真可谓包罗殆尽,用来贯串整套《丛书》,恰如法花宝鬘。

《杂阿含经》书影
《杂阿含经》导读
谈锡永
近代学者研究佛教,不视佛家思想为传播,而视之为发展,因此提出“原始佛教”这个名相。意思是说,唯“原始佛教”的理论,才是释尊本人的说法,其余佛家思想,无非只是后代佛家“发展”出来的思想体系。

在这种学术风气下,于是发展为“批判佛教”,许多佛家思想都受到“批判”与否定。瞻望将来,佛教的危机必趋深重,这即是“纯理论”研究造成的危机。

其实一切佛家思想,均宜站在实修的立场来体会。“四谛”、“十二因缘”、“般若”、“唯识”以及“如来藏”种种思想,无非都是修持的见地,非架空立一理论以求竞胜。因此在藏密宁玛派的续典与仪轨中,无论佛家哪一种思想,都有与之相应的修持方法。足见架空而谈理论,实非佛学的传统,只是近代学人在缺乏修持指导下,闭门研究文字的一时风气,而古代论师及阿阇梨则从未有脱离实际修持而空谈理论者也。

宁玛派立九乘次第,即是九个修持的体系。当中自亦不废所谓“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思想,依《阿毗达磨》摄为“有部”(Sarvāstivāda),依《阿含》摄为“经部”(Sautrāntika),视之为佛家思想的二大宗河——余二为“唯识”(Cittamatra)与“中观”(Madhyamaka),合为四宗河。

如今藏密传播广远,学佛的人不少修密,但亦造成危机,即是只重仪轨的念诵而不寻求仪轨的见地,其缺失,恰与“纯理论”相对,一变而为“纯修习”。殊不知若无见地,则虽诵仪轨亦无益。至于发展到唯依藏音念诵,那则更沦为事相,与真正的藏密止观修习,可谓判若云泥。有学者以为依藏音念诵修习,“加持力大”,那就更流为迷信。佛典当年用梵文与巴利文两种语言传播,许多密乘仪轨亦由梵文译藏,那么,何以藏译则有加持力,而汉译则无呢?这即是修密行人陷于事相从而陷于迷信,而致迷信藏地的心理。

希望本丛书(编者注:指《佛家经典导读丛书》)的读者,能知理论与修持必须互相配合。理论为基,修持为道,由是得果,是故基、道二者实不相离,相离则根本谈不上学佛。
开宗明义,先揭此意,区区苦心,当蒙读者谅鉴。

原始经典,结集为《四阿含》,即增一、长、中、杂四者。在过去,《杂阿含》比较受人忽视,经近代学者研究,才知道《杂阿含》原来才是最重要的原始经典,尽摄昔日释尊向小乘行人开示的“第一义悉檀”。在“导读”中对此已有详述。

若更详究内容,《杂阿含》中大部分内容,实即是释尊当日对弟子修习止观的开示。或开示其修习的要领,或解答弟子于修习时的疑难。读者若持此义以研读本经,则当得其要领。若视为“纯理论”的说教,那反而会因经文内容反复,而认为说法杂乱,且未深入。

今试举一例,如《杂因诵》二九三经。此经说“十二因缘”,但经文中却有一段——

“如是说法,而彼比丘犹有疑惑、犹豫。先不得想想、不获想想、不证想想。今闻法已,心生忧苦、悔恨、蒙没、障碍。所以者何?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

这是释尊对弟子未能观修“十二因缘”的慨叹。所以下面才接着谈到什么是“苦边”,以及灭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这就是将“十二因缘”引入到“四谛”的层面了。
释尊这样做,依笔者的理解,可视为意图解决弟子观修时的疑难。弟子先观修“四谛十六行相”,再观修“十二因缘”,于观“十二因缘”有疑,释尊才会用“灭谛四行相”的灭、净、妙、离来加以指示(一切取灭是“灭”,爱尽、无欲是“净”,寂灭是“妙”,涅槃是“离”)。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先说“苦谛四行相”,是“十二因缘”的顺观;次说“灭谛四行相”,是“十二因缘”的逆观。如是将“十二因缘”的观修跟“四谛十六行相”的观修拉上关系,即是释尊的善巧方便。若非如此理解,便可能觉得经文内容驳杂,既说“十二因缘”,又说“四谛”,而二者的理论都未深入。

或疑曰:释尊可能只是开示弟子如何理解“十二因缘”,而非指示其观修?

答云:不然,“四谛十六行相”便是观修,因此才称为“行相”。“行相”是心行的相状,亦即心理活动的状态。释尊既引“行相”来释“十二因缘”,那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在观修的层次上作开示。

复次,许多人以为小乘的观修与大乘观修了不相关,甚至因此疑及大乘的基道果。其实,释迦的教法虽有次第差别,而整体教法则一脉相承。关于这点,可以举一个例——

在大乘的《入楞伽经》(La?kāvatarasūtra)中,大慧菩萨应夜叉王罗婆那之请,承担问佛者的角色,请佛用识境的语言来说佛内自证智境界,于是大慧即用偈颂来问,由观修问到土地,然后问到爱欲、问到僧众与男女、最后问到国土等等。其后问“百八句”,亦类如是,似乎杂乱无章,许多讲解《入楞伽经》的人,于是便有许多说法,企图依此整理成一个脉络,又或说此节经文本无脉络,于是诟病其结集繁乱,于是这本为许多宗派定为根本经典的经,在学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大打折扣。

其实在小乘的《法句譬喻经》(Dhammapada)中,即有关于同上《楞伽经》所说的例子。
经言:“有一少年比丘淫欲炽盛,难于自制,于是持斧欲自断其根。释迦止之,曰:‘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后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其心,心定意解然后得道。’”

这里所说的“心”,即同《入楞伽经》所说的“心”,为藏识(阿赖耶识)的异名,故可说为“善恶之根源”。所以释迦接着下来为这比丘所说的偈颂,便亦与“心”有关。颂言——

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役 是上道人

汉译这首偈颂译得不准确,若依藏译本,则可改易如下——

应先弑父母 灭君及二净

且灭国与境 斯人自性净

对于这偈颂,宁玛派敦珠法王无畏智金刚的解释是,“父母”指能执与所持(在这例子中即指情欲与执持情欲);“君”指阿赖耶(ālaya);“二净”指崇拜梵天的清净行,以及执著于苦行与戒律的清净行;“国与境”即指阿赖耶识及余识等八识聚,以及依此生起内入之能所(如眼识等为能见,事物为所见)。若能于观修中超越上述种种,即能自性清净——心的自性清净,便即是“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境界。

此即以阿赖耶为君、以阿赖耶识为国、以两种清净行为“二我”(崇拜梵天为“人我”,执“神我”故;禁戒行则为“法我”,执禁戒故)。若我们将这偈颂的意思联系到《入楞伽经》大慧之所问,就会明白,大慧问土地以至国土等,所问即等同偈颂之所说,绝非杂乱无章。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释迦在大乘经典中的说法,实在与小乘经典中的说法无异,不同的只是未将一些法义作系统化的建立,是故所用的名言便亦有不同。
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将大小乘观修的教法彼此相外,于读《阿含》系列经典时,倘若能从观修着眼,即能相通于《般若》;于读《般若》系列经典时,亦能由观修而悟入与《阿含》相通之处。
举此为例,余例可知。读者不妨依此,站在观修的立场来体会《阿含》的法义。

黄家树居士精研《阿含》,他写的“导读”,已将原始佛教的见地详尽揭出,可谓介绍《阿含》的力作。读者若能细读,即可得正见,持此正见,进一步即知正确修持的脉络,不致受末法时代的俗师、伪师所愚。
本书为《丛书》修订版的首册,笔者于此馨香祝祷,愿读者能生利乐,自利利他,达涅槃岸。
二、(1)
敦珠法王【自性游现:究竟圆满之歌舞】
啊吙耶!(啊吙(huo)耶!)
极乐世界淨土中,(在德瓦千的淨土中)
法身上师弥陀住。(安住着法身上师阿弥陀佛)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赐殊胜灌予加持。(以殊胜的灌顶为我加持)
明光空觉无中、边,(明光空觉,没有中心,没有边际。)
岂非尊主汝了悟?(这不就是尊主您的了悟)
自性超越变与动,(本然自性超越移动和变化)
岂非弥陀无量光?(这不就是无量光阿弥陀佛)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阿弥陀佛已然去,(阿弥陀佛已然离去)
极乐淨土已消逝一一(得瓦千的淨土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性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诸生起皆灿法身。(无论生起什麽都是闪亮灿烂的法身)
执持淨土即迷妄,(执持淨土是个迷妄)
佛之衔为执着障,(「佛」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弥陀非外,向内观。(阿弥陀佛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法身,啊啦啦!(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法身,啊啦啦! )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于普陀山净土中,(在普陀山的淨土中)
报身上师观音住。(安住着报身上师观世音菩萨)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赐殊胜灌予加持。(以殊胜的灌顶为我加持)
自明觉性无遮障,(自明的觉性,未受遮掩亦未受障蔽,)
岂非尊主汝了悟?(这不就是尊主您的了悟)
慧力,悲心所瞬生,(智慧的能量,悲心的瞬间生起,)
岂非观音大悲主?(这不就是大悲尊主观世音菩萨)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观世音佛已然去,(佛陀观世音已然离去)
普陀淨土已消逝一一(普陀山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性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诸散放皆报身丰。(散放的一切都是报身的丰沃本性)
执持净土即迷妄,(执持净土是个迷妄)
法之炽为执着障,(「法」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观音非外,向内观。(观世音菩萨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报身,啊啦啦!(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报身,啊啦啦! )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铜色吉祥山宫中,(在铜色吉祥山的宫殿中)
化身上师莲师住。(安住着化身上师邬金·贝·炯)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赐殊胜灌予加特。(以殊胜的灌顶为我加持)
自度觉性亘绵久,(自解脱的觉性是超越时间且恒常持久的)
岂非尊主汝了悟?(这不就是尊主您的了悟)
自生心性,智、诸身,(智慧和诸身,心的自生本性,)
岂非贝玛莲花生?(这不就是贝玛,自生于莲花中者?)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贝玛炯内佛已去,(佛陀贝玛·炯内已然离去)
铜色吉祥山已逝一一(铜色吉祥山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性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诸显相皆化身戏。(显现的一切都是化身的游戏能量)
执持淨土即迷妄,(执持淨土是个迷妄)
菩提心志为执障,(「菩提心」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莲师非外,向内观。(贝炯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化身,啊啦啦!(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化身,啊啦啦!)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顶上大乐处所中,(在顶轮之上的大乐处所中)
根本上师怙主住。(安住着根本上师,无与伦比的保护者。)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赐殊胜灌予加持。(以殊胜的灌顶为我加持。)
四时瞬智逾三时,(在第四时的瞬间智慧,超越三时,)
岂非尊主汝了悟?(这不就是尊主您的了悟)
觉性,诸法之根本,(觉性,是一切现象的根本)
岂非根本之上师?(这不就是根本上师)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根本上师已然去,(根本上师已然离去)
所谓淨土已消逝一一(所谓的淨土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知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诸生起皆上师性。(无论生起什麽都是上师的真实自性)
执持淨土即迷妄,(执持淨土是个迷妄)
活佛名号为执障,(「人身之佛」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上师非外,向内观。(上师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佛陀,啊啦啦!(此属经由自身而找到佛,啊啦啦!)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炽燃火山净土中,(在炽燃火山的淨土中)
胜本尊嘿鲁嘎住。(安住着殊胜本尊,嘿鲁嘎尊主。)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赐胜悉地予加特。(以殊胜的悉地为我加持)
觉性,之轮涅光耀,(觉性本身,轮回和涅槃的光辉,)
岂非圣尊汝自性?(这不就是圣者您的自性)
智慧勇父无我悟,(智慧勇父的无我了悟)
岂非青春金刚童?(这不就是永远青春的金刚童子)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本尊会众已然去,(本尊会众已然离去)
炽燃火山已消逝一一(炽燃火山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知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淨情器即本尊性。(清淨的世间和其众生都是本尊的真实自性)
执净土为处即妄,(执持诸净土为某处就是个迷妄)
真佛身识为执障,(「真正佛身」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本尊非外,向内观。(本尊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圣众,啊啦啦! (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圣众, 啊啦啦!)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色究竟天刹土中,(在色究竟天的淨土中)
至尊空行亥母住。(安住着殊胜空行母金刚亥母)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驱除障难予加持。(以驱除障难来为我加持。)
无作内性浩如空,(内在、无造作的自性,广大如虚空,)
岂非友汝虚空性?(这不就是亲爱友伴您的虚空本性)
智慧、乐空逾分合,(智慧和乐空,超越相聚和分离)
岂非智慧空行母?(这不就是那智慧空行母)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金刚亥母已然去,(金刚亥母已然离去)
空行刹土已消逝一一(色究竟天的淨土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知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世间、音皆智母性。(世间及其音声都是智慧母的真实自性)
执持淨土即迷妄,(执持淨土是个迷妄)
胜母标签为执障,(「伟大母亲」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空行非外,向内观。(空行母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胜母,啊啦啦!(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殊胜母亲,啊啦啦!)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啊吙耶!(啊吙(huo)耶!)
众多净土尸林中,(在如此多数净土的坟场中)
如海具誓护法住。(安住着如海的持具誓言者与护法众。)
祈请慈视汝之儿,(我祈请您慈视您的孩子)
圆成事业予加持。(以圆成我的事业来为我加持)
圆满明觉无需劳,(圆满的本初觉性,毫不费力,)
岂非具誓众心髓?(这不就是具誓海众的心髓)
守护使不分轮涅,(守护使得不区分轮回与涅槃)
岂非究竟保护者?(这不就是究竟的保护者)
未有一刻吾曾离,(没有一刻我曾与之分离)
从未离然吾不知。(从未分离,然而我却不曾觉知。)
值此觉知一瞬间,(在觉知的瞬间)
护法诸众已然去,(护法和保护者们已然离去)
圣尸陀林已消逝一一(神圣的坟场消失一一)
于自无生心性内,唦啦啦,(在心的无生自性之中,唦啦啦,)
觉性、空乐戏耍中,呀啦啦,(在觉知和空性大乐的游戏之中,呀啦啦,)
诸念,护法自度游。(所有的念头都是护法众的自解脱游戏)
执为圣地即迷妄,(执持所谓的圣地是个迷妄)
护法标签为执障,(贴上「保护者」之类的标签是执着所成的障碍)
护法非外,向内观。(保护者并不在外面,要向内看。)
此由自身觅誓者,啊啦啦!(此为经由自身而找到具誓者,啊啦啦!)
此为欢喜、恒无止,欸玛吙!(此为快乐、恒久、且不断,欸玛吙! )
此复至上师恩慈,(这又是至尊上师的恩慈)
此复窍诀深加持。(这又是窍诀教言的深奥加持)
且唱出世喜圣曲,(让我们唱起殊胜喜乐的高贵歌曲)
踏步究竟圆满舞。(让我们步入究竟圆满的舞蹈)
龙师:加上了下面这段话,以彰显禅密教法的圆融不二。
(2)法友喇嘛索南·秋培请求我:「请依照您的了悟唱首道歌,无论现在您心里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我心想:「嘿,为何我不能这么做呢?我有一位好老师,他就象是莲花生以肉身再来。我以头触过他的脚,领受过深奥的教示。我遇见大圆满,这是空行母的心血精华。虽然我没有伟大的故事可讲,也没有任何如长久住在封闭洞穴的这类事可供吹嘘,但我从未与本然智慧之俱生流续分离过。因此,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期望或猜疑。我不是个伟大的修行者,但我的修行是大圆满。我感到快乐,因此我有资格唱究竟圆满之歌。」就像一头笨驴对自己的阳具感到快乐一般,这个流浪者吉札·伊喜·多杰在印度沙霍的措贝玛湖岸边,毫不羞怯地唱出浮现在心中的这首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