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003北京
大圆满、大唯识与大中观的异同
刚才让大家预习的两篇文章是谈上师依宁玛派的视角,第一篇讲什么是大圆满见,大圆满是清净平等觉。第二篇讲的是香观,也是依大中观视角来讲。我们这两天讲课是依大唯识的视角,大唯识在古代叫瑜伽行中观。今天 我们首先讲一讲大圆满见,同时用大唯识的观点,分析大唯识与大中观的异 同。
心止老师要注意,你先用大中观的视角讲如何观修,同时要利用大唯识上上涵摄下下的视角,把这篇香观文章重新解读一遍。我们先请谦秋老师讲, 各位老师都要准备,我们随时请各位老师补充。
宁玛派讲大圆满见跟大唯识讲的略有不同,大中观施设本性自性空。宁玛派把万物起始的空性施设为本始基,本基就好像建筑物都有的地基一样, 本始基是空性,基上显现一切相的性就都是空性。
谈老在整个大中观系列里用荧光屏,就是我们的电视机例子,电视机荧光屏上能够显现出影像,空性本基有如荧光屏,荧光屏有一个功能,能够显现出这个世界来,有情能在显现的世界里边安住,有如我们讲心识变现梦境, 做梦的你可以在梦境中安住。法相唯识是结合我们的人生经验来讲的,大中观没有用梦境的例子,用的是荧光屏。荧光屏的功能是能在荧光屏里显现出影像,而有情能住在荧光屏里,这里可以分出两部分,荧光屏外和荧光屏内, 住在荧光屏内的有情认识不到荧光屏,就是说电视机里的人物见不到荧光屏, 他们以为荧光屏里的世界是真实。佛法讲的解脱相当于他们的视角跳出了荧光屏,能看到荧光屏的存在,世界的显现是依荧光屏,就如同我们讲的觉醒, 人醒来回看才知道刚才经历的是梦境,跳出来才能发现荧光屏里世界的局限, 这是大中观的例子。
大中观的讲法跟大唯识有什么不同? 大唯识是依梦喻,大中观是依镜喻, 听懂了吧? 法相唯识讲法报化三身是结合我们熟悉的梦境来讲的。大中观不是,大中观学佛强调离言说,他分出两个境来讲,从荧光屏外看荧光屏叫智境,智境能看到荧光屏世界的不真实,在荧光屏里的世界叫识境,识境里的有情认识不到荧光屏。中观教法分成智境和识境两部分,识境见不到智境, 就是荧光屏里的人见不到荧光屏,但是识境一定是依智境(荧光屏)而显现, 没有智境识境显现不了,荧光屏里的世界要依着荧光屏才能显现。大中观是 这么说的,智境不显现,识境依着智境而随缘自显现。
这里有一个要点,一个是荧光屏内,一个是荧光屏外,这个内外跟大唯识讲的六识、七识不同层面相似。刚才有个老师提出关于修本尊慢的问题, 还有老师发微信问等持的问题。中观讲智境跟识境是不异离的,虽然识境见不到智境,荧光屏里的人见不到荧光屏,但识境必须依着智境才能显现。大中观把识境和智境比喻为手的手心和手背,以后我们看大中观系列就会知道, 谈老比喻智境为手心,识境是手背。这俩虽然是一体,但智境永远见不到识 境,手心见不到手背,但是手心离不开手背。
中观讲法有一个问题,就是观察者的视角与问题是平行的,说为相依理。 因为我们本身就在识境,按照唯识变现的讲法,所相的你是看不到能相的, 听懂了吗? 中观不是依变现理来谈,大中观同样是依相依理而谈。什么叫相依理?我们在大中观系列中就能看到,我们的心识与外境是相依的,我们认识世界有两个部分,一个叫外中观,一个叫内中观,外中观也叫小中观,内中观也叫大中观,小中观的代表是格鲁派,大中观的代表是萨迦派、噶举派、 觉囊派和宁玛派。
大中观经常批评格鲁派,说格鲁派是落在显现中讲理,小中观讲空是在观察者视角下说空,就像现在学者做报告,喜欢站在中立的角度来评论。格鲁派做的比较隐秘,但还是有一个观察者,讲所有东西都空,但是观察者不空。比如缘起性空讲任何事物都是缘生无自性的,缘生里找不到空的、独立存在的事物。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是观察者依正理得出的。
科学家讲量子物理,有观察者和没有观察者的结论不同,因为观察者没有在所观的空性里面。刚才我们讲到,落在识境里的人看不到智境,荧光屏 世界里的人见不到荧光屏。严格地说,如果观察者在识境里的话,他是不可能观察到智境的,一体两面的理论认知是有问题的。
格鲁派怎么安立智境? 中观里把智境叫胜义,把识境叫世俗。刚才我们 讲了大中观荧光屏的例子,由于落在识境的人见不到智境,他怎么安立胜义? 格鲁派是以般若正理为胜义,不符合正理的就是世俗。听懂了吧?所以大中观批评格鲁派的胜义是在荧光屏里得出的定义,如果在荧光屏外看,荧光屏世界里的胜义依然是世俗。听懂了没有?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年轻时在萨迦派学习过,萨迦派的祖师说格鲁派是显教,其教法是在荧光屏里建立的,因为识境是显,智境不显,所以不能说其为密教。密教观修包括显现也包括不显现的存在,听懂了吗? 讲密教的话, 觉知必须能够见到荧光屏的世界,同时也能见到荧光屏,这才能叫密续。如果你的认知只能见到荧光屏里的世界,所说还离不开荧光屏,这只能说为显 教。
西藏是政教合一,格鲁派作为西藏当权者,各派也就说其为密教,因为 格鲁派修时轮金刚,时轮教法属于密续,同时格鲁派还修大威德金刚等。西藏各派接受格鲁派所传为密教,依大中观,密教的密必须站在智境来看缘起才能说为密。格鲁派以般若正理为胜义,具体来说依颠倒跟不颠倒来评判胜义与世俗,正理是不颠倒的,世俗一定是颠倒的。很多人闹不清楚格鲁派是 不是密法。北京雍和宫里也有时轮殿,有的金刚是双身像,外边还用黄布包着。普通人认为喇嘛肯定是修密教的,实际不一定,因为显密教法有识境、 智境不同的教法,荧光屏的例子是宁玛派施设的,格鲁派不这么说,在西藏各派都有自己的宗义学,宁玛派大中观讲本性自性空,施设空性本始基来讲佛法,以空性为基显现的世界自然是空性的。
我们讲法相唯识是依梦喻,在梦境里显现的一切都是空,因为梦境是空, 听懂了吧? 这样讲空性行人更容易接受。大中观说在空性基上显现的一切都是空性,但是在空性本基看法相你没有经验,对于行人空性基只是一个概念。 但是大唯识讲梦境,因为梦境你有经验,你的觉受能相应。如果显现的一切 背景是梦,梦境中的一切自然是空,这就叫法相唯识变现。梦境里你认知的所有相都是唯识变现。即使法相看起来是真实,但是法相是唯识变现的产物, 唯识变现境里出现的一切自然是空,这就是三转法轮深般若教法和二转法轮般若中观的区别。
中观说为般若,法相唯识说为深般若,放在十地菩萨的修学里,六地以前说为般若,七地以后说为深般若。般若只讲自性空,就是以缘起认知而说空,说为缘生性空,因为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因缘而生简单来说就是组合的产物,没有一个具有独立存在的自性,所以说为缘生性空。能听懂吗?
法相唯识深般若就比中观讲的深一层了,唯识不是从自性而是从本性这个角度,本性跟自性不同,自性只是依识境而说,本性是依背景,本性代表 智境,自性代表识境,本性自性是就智识双运而说。听懂了吧?大唯识、大中观都是依智识双运而说法相空,小中观只是依识境缘起而说法相空,所以这两个不同。小中观依识境讲缘起说空,是在你清醒的情况下,依正理分析 手机是空,因为拆分后找不到一个独立不变的东西,诸法都是组合而成,不存在独立不变的东西。
刚才讲到大中观引入荧光屏,觉知这个世界有两重视角,一个是荧光屏里的世界,一个是在荧光屏外看世界,但是这两重都是依观察者来施设的。 小中观跟大中观都离不开观察者,虽然中观有内外、大小不同,但觉知都跟 观察者是平行的。你看电视也是平行的,虽然电视里边的世界有内和外的不 同,但是跟观察者是相依的。唯识变现理不同,变现理一定是把观察者含摄进去,梦中的你不可能看见做梦者,因为梦境已经把你给包进去了。相依的视角与变现不同,变现理不存在观察者。
依变现理讲大圆满,比大中观讲的更容易让人接受。依法相唯识讲大圆满很简单,唯识有转识成智,其中转前六识为成所作智,就是梦境中的一切都是做梦者的成所做,听懂了吗? 梦境就是做梦的所作。因为梦中的一切都是果,果是因的所作,依两重变现说一切圆满,等同于中观讲显现的刹那一 切皆圆满。
在印度,大圆满以前叫菩提心,也叫瑜伽行中观,瑜伽行是讲变现理, 后来为什么大中观不讲变现了? 这跟佛教的传播史有关。在早期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再加上佛家就有九十七种不同的世界观,不同思想、不同视角解释世界、解释生命一定不同,其中主要有两派,一种是婆罗门教,还有一种 就是佛教。
佛教最初建立也用婆罗门教的一些说法,比如轮回三界说,佛法也讲四禅八定,这些都是婆罗门教的东西。佛教只是在其上施设第九定为舍灭尽, 不把婆罗门教视为最高,佛教认为婆罗门是有所得,佛教把这个所得给舍掉, 就进入佛教讲的一心境界。婆罗门最高还是个体阿赖耶的认知,舍去了以后就融入一心,相当于河水在流入大海之前,有黄河水、长江水之分,融入了大海就融入了背景。
随着一段时间的交融,婆罗门教跟佛教一起成长,逐渐学懂了佛教的中观、唯识两种思想。开始婆罗门没有辨过佛教,佛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都是当时的外道,他们各有五百弟子,佛把舍利弗说服了,舍利弗回去把目犍连也说服了,结果佛一下就有了一千多弟子,佛经里经常讲佛有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印度各派经常辩论,输掉的一方要皈依对方,听从对方差遣,否 则就会把舌头割掉,就等于被杀了。随着婆罗门教跟佛教的交融,婆罗门教学习了佛教中观后,也开始了改革,出了一个中兴之主叫商羯罗,改革以后婆罗门接受了如来藏思想,讲说大梵的世界里一切都具有梵性,这样就跟如来藏教法相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