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医生的分享

健康&健美的探索和体验分享
个人资料
burpeejump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给小辈的家书-中美差异,尊重选择与生活裁判

(2024-08-23 11:02:14) 下一个

–美国的“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人选择”和中国的“家天下”,“生活裁判”。今天的我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在中国的时间,但因为和父母,和中国的家庭关系紧密,我感觉自己是个整合体,中美一半一半吧。在“尊重个体选择”上做得越来越好。比如在诊所,给病人制定治疗计划的时候,把标准计划给出来之后,特别尊重病人的选择,有的坚决不想化疗,有的就是不想戒烟。现在我听到和我不一样的意见,就会想“让我再多听他说说,看看有什么原因”,而且从心里接受他的选择,知道人与人不一样。这样交朋友的圈子都广了,我不再要求”三观一致“,又不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一起做所有的事。好的工作伙伴,一拍即合,但是生活习惯方面也许很差,但这不影响我和他一起工作。衣品很好的闺蜜,可以一起逛街血拼,但也许她工作上躺平,和我不是一路人,无法谈职业规划。遭遇每一个和我不一样的人都是一份福气。
–”生活裁判“这个词好精确,确实会遇到一些人,在你分享的时候他/她都会即时评判,英文词”judgemental”。为什么被点评,裁判不好?过强的自我意识会影响创造力和发挥,做事的时候想着“妈妈怎么看,爸爸怎么说?”,那一定会有所顾忌,而不是淋漓尽致。很多事情在探索的初期是看不出好坏的,而且好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年人的一个技能就是做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过去几年,在健身方面,我的很多选择有争议,比如减肥,用A酸,和现在用更年期激素,我已经比较习惯自己做功课,然后做选择。如何对待“裁判”的点评?裁判很多时候对我非常有帮助,因为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能提醒到我,给我一个新的视角,他们和我没有利益冲突,他们的批评可能表明:我和这个群体的区别,或者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比如今早收到一个点评:“为什么要如此封建传统的催婚催育”。我会想,我现在对孩子们婚育的期待是封建传统吗?是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孩子们的感受之上吗?我不这么觉得,但是不是我的话给别人这样的感觉了呢?这些点评都挺好的。
–所以,我想可以有一个优化的结合,对待喜欢裁判的朋友和家人,不妨在合适的时机,先沟通好,比如我们下面半小时聊天,互相分享,尽量保留意见,先让双方了解情况,然后再征求意见。
–如果亲人们对我们的选择不理解,不支持,还是要给与尊重,理智沟通。
–和长者沟通,先给与足够的情绪价值,然后再争取话语权。就是先关注对方的兴趣热点,然后及时分享自己的话题,争取共识,保持认知上的大体一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