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描述的托爾斯泰
著名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描述托爾斯泰“就像米開朗基羅畫作中的摩西,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個看似)土頭土腦的俄國人,缺乏詩人、幻想家和創作者的氣質。……第一次見到他的人,無一例外地對他感到失望。他的所有天賦氣質統統在他的眼睛中,任何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當他那寒光四射的眼睛瞄準人時,好像匕首一[
阅读全文]
公安干警上门调查
应该是在1972年吧,当时我还在边疆农场“接受再教育”。好在我父母已经从“五七干校”回到了北京,也在原来的大学家属楼里面分到一个单元的住房。
本来岁月静好,有一日却出事了。那天,家属委员会的干部带着两名北京市公安局的干警,敲响了我家的门。被公安局找上门,真够吓人的。我母亲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紧把他们让进门。
[
阅读全文]
電影片段:https://youtu.be/lS9zrUKOJ8A0’18”-2’00”
華人非常注重實踐,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成語出自漢.劉向《說苑.政理》。是說在戰國初年(紀元前400多年),魏王文侯派遣西門豹去治理鄴(今河北磁縣南),在臨行的時候,特別囑咐西門豹到鄴以後要多看少說,多調查研究,不要輕信傳聞,他說:“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阅读全文]
上次說到,1973上半年,我是一个没有户口的人,用了一点裙带关系,参加高中入学的考试,得了个100分,是全县第一。坦白说,我是被告知有这个考试之后,临时搭火车汽车赶去的,考试的前一晚才赶到。两天的路程颠簸,人困马乏,表哥请了一位老师给我恶补。
第二天一早去考场,居然考了满分。根本不是我厉害,而是那位补课老师厉害(很对不起他,我当时太累,他给[
阅读全文]
这一段生活经历和那个时代有点不搭调,日子不长,印象却很深刻。
不住校的旁听生
在1973年的年初,我正在一个转折路口,没有地方落户。就去参加某地高中的入学考试(一位远房表哥从上海分到那里教书),因为成绩不错(语文考了满分)。加上表哥的关系,准许我在高中旁听。
那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县,至今没有通火车。
当时能考上高中的孩子都算各村的精[
阅读全文]
……對婚姻、對安娜,作者怎麼看
與索菲亞成婚
托爾斯泰與同時代的人相比,算是相當晚婚的。他的好朋友、沙皇御醫安.葉.別爾斯(AnddreyEvstafievichBehrs)有三個女兒,當時旁人都以為托爾斯泰會娶索菲亞的姐姐。其實他愛上了小女兒索菲亞(SophiaAndreyevnaTolstaya1844-1919)。當時他已經31歲了,索菲亞還不到15歲,好像是兩代人。
雖然他們二人已經心心相印,他[
阅读全文]
我們日常用的成語,是百姓從生活中經驗積累的精華。在不同的語言中常常會有相似的說法。比如說“替罪羊AScapegoat”,不需要解釋,大家都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就是一個沒有犯罪的人去替人頂罪。
在西方,比較早期的“替罪羊”習俗,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遇到饑荒、瘟疫等大的天災時,古希臘人認為是人類得罪了天神,就用“活人獻祭”的方式來[
阅读全文]
深山老林
热带雨林是蠹虫猛兽的天然故乡,大致是不适宜人居住的。到20世纪末,仍有个别人被迫居住在其中。1970年代初,我在边疆农场“接受再教育”时,每天坐在南溪河岸边,望向河对岸无边无际的暗绿色的原始森林,尤其在晚间听到野兽的嚎叫,总是心生敬畏,觉得能在那野山林子里生存的人,实在很勇敢。
通常百十里山林中可能只住着几家人,他们选择[
阅读全文]
歷史與今天: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upoli/俄语:Севастополь)是克里米亞半島南岸一個重要的出海港口。1854-1855年,托爾斯泰參加了該城的保衛戰,最後俄軍失守,英法聯軍得勝。
到蘇聯時期,塞瓦斯托波爾是黑海艦隊的基地,蘇聯解體之後屬烏克蘭;2014年該城經過公投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
參軍參戰、開始寫作
1851年春天,托爾斯泰和大哥都再次回到亞斯[
阅读全文]
中國人的俗語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到今天,雖然大城市的居民住在幾十層的高樓上,還是有不少人,喜歡在陽台、樓頂種植一些蔬菜瓜果。
同樣是種植,有人種的瓜果茂盛,有人種的半死不活,我就是那類雖然熱衷於種植,卻常常得不到太多收穫的人,或者說沒有“綠手指”的人。我有位同事就是“綠手指”,她和植物好像是命運共同體,能彼此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