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孟子.告子上2:告子曰性犹湍水也 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ang3,额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易经智慧-王夫之详解剥卦初六:放僻邪侈,危险重重
山地剥,易经第二十三卦。阳气即将剥落殆尽,大环境对生命极为不利,马上就是寒冬,所有的生命都必须隐藏冬眠。在此等大环境下,剥卦揭示给士人君子的智慧是,顺而止,“顺”而接受上天的安排,“止”而停止一切行动,所以文王说“不利有攸往”。剥不是一天就到此境地的,坤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告子上1:告子曰:性犹杞柳也 原文: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译文: 告子说:性,如同杞柳;义如同杞柳制作的杯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8:齐宣王问卿
原文: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6:敢问不见诸侯 原文: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7:孟子谓万章曰 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里的贤士,与同乡的贤人交往;一国的贤士,与国内的贤人交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5: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 原文: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

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

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4:孟子曰仕非为贫也
原文: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译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易经智慧-朱熹详解贲卦六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山火贲,易经第二十二卦,下离上艮,文明而止。下有六二文饰乾健之刚明,上有上九文饰坤顺之贞固。下体代表光辉灿烂的礼乐文明,上艮表示止于至善,达到最高的仁义道德。那么在贲卦的环境下,作为君王的六五应该如何自处呢?爻辞如是说: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孟子.万章下13: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原文: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