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八佾篇第十、十一:禘自既灌而往者原文: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译文:3.10:孔子说:“禘祭灌礼做完后,再往后的我都不想看了。”3.11:有人问有关禘祭的说法。孔子说:“不知道。听说明白禘祭之礼的人,治理天下容易得就像看这里!”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03-25 05:46:09)

八佾篇第九:子曰夏礼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仪,我能讲清楚,在夏朝后人的杞国已经没法证明了;殷商的礼仪,我也能讲清楚,可是在殷商后人的宋国那里也没法证明了。遗留的文献不够了,如果足够就能证明我讲的没错。”还有一解,徵有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24 05:38:02)

八佾篇第八:子夏问曰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好的粉底然后绘画。”子夏又问:“那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七:君子无所争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文:孔子说:君主与人无争。如果有争,那就是射箭之礼了!行揖让之礼而上射台,射完下台饮酒互敬,这是君子之争。短评:射礼争的是能否射中靶子的中心,强调的是不偏不倚。射礼通过射箭,教育提醒人们行使中道。因此射箭之争,是君子在品德方面的互相切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易经智慧:游酢解说益卦六三,吉人凶其吉 益卦是第四十二卦,风雷益,上巽风下震雷。是在损卦之后,上层九五和上九开始补偿帮助下层的六二和六三,仍然是阳帮助阴,只是从损的下帮助上,倒过来成了益的上帮助下。 六三爻算是个底层的官员。他确实有问题,他是有缺口的阴爻,能力不足。但是又在一个躁动冒进的三位,所以非常凶险。因此六三急需上九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树的伤疤,庄子的智慧
惠子说:有一棵大树,肥肥胖胖,奇形怪状,没有木匠用得上。它矗立在路旁,没有人理睬。惠子其实是在说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一下子就听出了惠子的画外音,说无用好啊。这样可以在旷野全生,自由自在没人打扰,偶尔还可以给人乘凉,有何不好? 旧金山东边三十英里,是我们住的三若梦小镇。这个只有三万人的小镇,还真是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八佾篇第六:季氏旅于泰山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文:季氏要祭拜泰山。孔子问冉有:“你能挽救得了吗?”冉有说:“不能”。孔子感叹道:“哎呀!难道说泰山还不如林放懂礼吗?”短评:季氏作为一个大夫,而祭拜只有诸侯才可以的泰山,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五:夷狄之有君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有君主的夷狄,也不如没有君主的中国 短评: 古代中国就是暂时没有君主,因为有礼乐在,也不会出乱子。例如在周朝周召共和的时代,没有天子,天下一样承平。而夷狄,因为没有礼义熏陶,有国君而不能行华夏之礼,还不是一样野蛮? 这不是对华夏周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四:林放问礼之本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治也)也,宁戚。”译文: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宁可俭约;丧事,与其讲究齐备,宁可多些悲戚。”短评:礼过于奢华,而掩盖了诚心,不如简单一点。丧事办的豪华热闹,而遮掩了悲痛,不如简单一点。现今人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22 03:35:09)

八佾篇第三:人而不仁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作为人没有仁心,礼有啥用?作为人没有仁心,乐有啥用?” 短评: 没有仁心的礼乐都是假的,是骗人害人的形式。礼的作用是使我们的行为合于义,乐的作用是使我们内心和乐。礼乐一起使我们待人接物举止适当,内心和乐愉快。可是其前提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