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2021-04-02 10:03:58)
“仁”就是二人,二人组成家,然后多子多孙,家族兴旺。 “仁”就是田野里成群结队的蜜蜂,有条不紊地忙忙碌碌。有数不尽的花朵等着授粉,蜂群过后,硕果累累。 所以“仁”就是两性相爱,阴阳和合,从而产生新的生命。“仁”是生机,是种子,是杏仁、花生仁,是一切生命的动力和源泉。儒家用这个最美好的字,作为其生命哲学的根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5里仁篇第五: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人人都想要富贵,但是如果不符合道义,我不会安心享用的;人都不喜欢贫贱,如果不符合道义,我是不会逃避的。君子没有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里仁篇第三、四:唯仁者能好人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4.3:孔子说:“只有仁者能正确地喜欢人,能正确地厌恶人。”4.4:孔子说:“假如以仁为目标,是不会做坏事的。”短评:仁者是以至诚为修行目标的人,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能公正无私地对待,不会感情用事。因此他喜欢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里仁篇第一、二:里仁为美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文:4.1:孔子说:“有仁德的乡里是美好的。不住在有仁德的乡里,怎么算是有智慧呢?”4.2:孔子说:“没有仁心的人不能长期处于穷困,也不能长期处于富足安乐。有仁心的人安于仁德,有智慧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六:居上不宽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译文:孔子说:在上位的不能宽厚待人,不敬重礼法,丧事没有悲哀的样子,我靠什么来观察把握他呢?短评:孔子看不下去了,这些在上位的人不懂礼!在上位能宽厚爱人,才能得到百姓的心,可是他们却很刻薄;对于国家定的礼法,在上位的人应该率先遵守,可是他们却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五:子谓韶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听到舜帝的《韶》乐,“尽美又尽善哪!”说到武王的《武》乐,“尽美但是不尽善”。 短评: 舜帝通过禅让继承了尧帝的天下,所以做《韶》乐,以彰显舜帝继续以仁德治理天下的决心。尧舜二帝作为天子,是以完成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四:仪封人请见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译文:卫国仪邑地方长官请求面见孔子,说:“贤人来到了这里,我还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弟子也一同见了这位长官。出来他说:“你们这些弟子,背井离乡有什么好担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三:子语鲁大师乐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译文:孔子给鲁国的音乐大师讲音乐,说:音乐可以这么理解:一开始是音律合奏而盛大的;紧接着是纯净而和谐的,然后是明快亮丽而连绵不绝的,这就完成了正乐。短评:鲁国的音乐大师不知道什么是正乐。正乐就是中正祥和的音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二:管仲之器小哉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译文:孔子说:“管仲的气量很小啊!”有人说:“那是因为管仲比较俭省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佾篇第二十、二十一:关雎,乐而不淫 原文: 0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0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03.20: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淫荡,哀愁而不伤痛。” 03.21:鲁哀公问宰我有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