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博文
五祖弘忍大师者,骞州黄梅人也。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咸享中有一居士,姓卢名慧能,自新州来参谒。祖问曰:“汝自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卢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卢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曰:“著槽厂去。”卢礼足而退,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祖道信大师者,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于映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既嗣祖风,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仅六十年。隋大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祖愍之,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悄悄引去,唐武德甲申岁师却返映春,住破头山,学侣云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一句谁缚汝,雷声震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祖慧可大师者,武牢人也。姓姬氏。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继阐玄风,博求法嗣。至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达摩祖师东渡,于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达摩祖师东渡,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得以在中土弘扬。禅法为最上乘人说,为大根器说,不是因为什么歧视,而是因为禅法的特殊性。禅法是直指,省略了所有的方便。而无上正等正觉又是不可思议之涅磐妙心,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如果把开悟的大善知识比作博导,那如果你已经是博士生,去听博导讲课当然没有什么问题。而你如果只是小学毕业,那最好还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暨尊者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 王曰:“斯何瑞也?”梵志预知祖入境,恐王迁善,乃曰:“此是魔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诸徒众议曰:“不如密多将入都城,谁能挫之?” 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地、入水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左手。遇师子尊者显发宿因,密授心印。后适南天,至中印度。彼国王名迦胜,设礼供养。时有外道,号无我尊。先为王礼重,嫉祖之至,欲与论义,幸而胜之,以固其事。乃于王前谓祖曰:“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彼曰:“不争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游方,至堞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来。祖曰:“仁者习定,何当来此?既至于此,胡云习定?”彼曰:“我虽来此,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曰:“仁者既来,其习亦至。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