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32.化身的法身从个体说法身,如梦中人看做梦的,或梦中人的觉和做梦的觉有联系。33.化身的法身从个体说报身,如梦中人看梦境,则梦境为梦中人之所依。34.化身的化身参见化身。亦可为色身中的微细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9.报身的法身以报身为基说法身,如从梦境的角度看做梦的,或以梦境为载体,但是觉能够和做梦的有一定联系。报身之法报化和化身之法报化主要从相依理说,法身之法报化从变现说。30.报身的报身参见报身条。31.报身的化身以报身为基看化身,从梦境层面看梦中个体的人事物,各个独立事物都是一体,因都是梦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6.法身的法身参见法身条。法身之法报化,只是法身的细化。不过还是应该留白,法身离名言,法身包容一切法,名言概念亦为其变现,诸佛共一法身,从此可看出来,法身并非争论立足处,在名言境中才有争论,有争即成对立,则非共境,所以名言并不能准确表述法身,因为名言已然是变现的影子,非能变现的。从另一方面说,名言虽是变现果,是影子,但其实质也是法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5.色身根身食身即肉身,受限于生老病死。食身出自涅槃经,简单说即代表色身。另外,佛教中有四种食,断食、触食、意思食、识食,四种食是心识贪着对境,断食、触食不离对境之分别事识、意思食、识食不离对境之现识,故食身仅从心境相依而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2.法身以相依理,说化身报身的本质为法身,报化如幻,其真实为法身,法身为实相,报化为现象,而实相现象是一体两面,不一不异的关系,如波浪和海水。以变现理,法身为一心,有超越名言的境界,留白不定义。报化为其变现,三身即不能说为不一不异,因一异为识境之定义,不能定义变现境界。故变现之法报化一体,不同于相依理之三身关系。法身有平等遍在同时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8:01:18)
20.基字面意为基础,所依。世界观的建立有一个基础,依色身建立的世界观,则有生老病死,依天身建立的世界观则是一切法如幻,所依不见得只能是身体,亦可为其他,如此种种不同。一切现象的建立,一切现象之所以显现,也是有一个所依靠的基础的,不同的见地对这样一个基础的解读也不同。法能相虽是法所相的基,但还不是源头,一切法的共同依靠的背景,即一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8.佛内自证智境佛内自证智境和趣境是佛在《入楞伽经》里讲的。佛内自证智境不是我们认知的实有境界,佛认知的境界就是一心佛觉。佛的内自证智境,就如同是醒位看梦境(比喻是方便言之,醒位看梦位,落醒边,已非不同层面同时),佛觉跟我们的看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看不同时,而佛觉则是同时,因为一心佛觉是平等遍在的,佛觉可以在梦境中存在,也可以以境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佛内自证趣境佛内自证智境和趣境是佛在《入楞伽经》里讲的,一心佛觉的内自证智境,同时升起的还有佛内自证趣境。佛在证悟法性根本智之后,会同时升起后得智,佛入大般涅槃不是空寂,佛在《解深密经》里特别讲到,如是心生如是境生。简单的讲,太阳跟阳光是共生的,(太阳如根本智),阳光有如根本佛智升起的后得智,彼此是同时的,佛证到如来藏智境后,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7:57:52)
17.分别事识《入楞伽经》中佛说诸识分别为两类,即现识和分别事识,分别事识是指落在现识变现境中的对境分别的识。我们现在的觉知,就是对境产生的分别事识,犹如落在梦中,我们觉知的仅是梦境,在梦境里出现的都是对境的觉,梦境里对境的你是不存在的。佛在《入楞伽经》讲的分别事识和现识的互动,可以“相互为缘”,我们现在的看只是对境的分别事识,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5-11 17:56:59)
16.现识《入楞伽经》中佛说诸识分别为两类,即现识和分别事识,“譬如明镜现诸形色,现识亦如是而现外境。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二者无异,相互为缘。是故大慧,现识以不可思议薰变为因而起变现功用;而大慧,分别事识则以无始以来由戏论而致之习气为因,起分别外境功用。”佛讲的现识我们是用七识的变现来认知,六识就是分别事识。佛说的现识包括七识、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