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
(之十一)
徐家祯
外班同学(上)
(接上文)前文已经说过,我在学校时,与本班同学来往都不很密切,与外班同学,当然就更无什么来往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我与外班四位同学倒也有一些接触,尤其是在毕业之后。现在就在这篇“图录”的最后一节,写写我与他们的因缘吧。
第一位与我有过往来的外班同学,[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十)徐家祯又一支“老枪”(接上文)前文说过,沈宗洲烟抽得很厉害,是班里的一支“老枪”。其实,班里还有一支“老枪”,那就是崔思明。崔思明也是“调干生”,也是班级调整时与沈宗洲一起调进我班的。至于他与沈宗洲本来是否就是同班同学,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崔思明应该年纪比我班别的同学都大。很可能,比郑[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九)徐家祯“小浦东”和“小浦西”(接上文)我们班有三位同学的绰号,是因他们家乡的地理位置而取出来的。一位前面已经讲过,因为出生于广东,所以得了个“小广东”的绰号。我们还有两位同学都来自浦东(上海人通常把黄浦江东面的郊县都统称为“浦东”):一位我不知道来自浦东何地,同学们都称他为“小浦东&rdqu[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
(之八)
徐家祯
“浪漫”和“百通”
(接上文)学生时代,同学之间喜欢取绰号,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别人给他取的绰号是“浪漫”,还有一个的绰号是“百通”。这两人,倒是一对活宝,他们的绰号很能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点。
“浪漫”的真名叫陈徐良,中等身材,但[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
(之七)
徐家祯
两个少数民族
(接上文)在我们班,至少有两个学生是少数民族,都是男生:一个叫杨希华,是回族;一个叫娄天初,好像是哈萨克族,但也可能是回族,我记不清了。前文说到的丁静澍,不知是不是回族,也记不清了,这里就不算她了。
杨希华是回族,我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吃饭不跟我们去同一个饭[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六)徐家祯三对半夫妇(接上文)前面说到,我班同学中,毕业后,有两对结成了夫妻。其实,除了王国杰和沈佩丽、周兆京和张雪凤这两对以外,我们班还有一对半夫妻呢:一对是朱安涛和吴惜阴,半对是孟宪楹和顾爱媛。朱安涛是班级调整后调进来的“调干生”之一,高高的个子,长得白白净净、方方幅幅的,很登样(上海话中,“登样&rd[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五)徐家祯电视明星(接上文)说到我们班的作家们,我倒想起,我们班还出过一位电视明星呢。所以,前文说我们班是“乌合之众”,或许,还不如说我们班是“群星璀璨”更合适吧!我班后来成为电视明星的就是我上文多次提到过的王国杰同学。王国杰以前与我同学时,我们没有什么交往,不过,我记得至少有一学期,他是跟我同一寝[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四)徐家祯三位作家(接上文)进师院的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吧,我们系科进行过一次班级的大调整。原因是什么现在已经忘记,但记得系里拆掉了几个班,把这些班的学生安插到没拆的班里去。我们班原来只有27位同学,第二学期退学了一位,就变成26位同学了。拆班时加进来9位新同学,全班就有35位同学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沈宗洲,就是班级调[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三)徐家祯独行侠(接上文)我们班里有位“调干生”,名姚德禄。他虽是“调干生”,实际上年龄并不比刚从高中毕业进校的学生大几岁,只是长得老相,再加戴了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看起东西来好像先要对一下焦才能看清事物的样子,就显得岁数很大了。姚德禄走起路来有个特点,就是走的是小碎步:脚步跨得很小,但频率很高[
阅读全文]
上海师院同学百态图录(之二)徐家祯生活委员(接上文)说到我们班的两位书记:党支部书记郑蔚然和团支部书记张琪,我就想到了另一位班干部,生活委员徐剑刚。其实,徐剑刚是我进上海师院后,第一位与我接近的同学。他怎么会接近我的,我在〈忆好友夏君〉一文中已经说过。反正,班里开了第一次会议,全班同学自我介绍后,徐剑刚就在散会后主动与我攀谈,说他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