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是十几年前,我刚刚做中文老师,还未得其门而入,然而无知者无畏,觉得自己学新闻出身,兼之获得了几个州的中文教学资格,常常和同事们褒贬自己公司的课程。我们的中文课是明德学院设计的,注重实用。听说部分难度都不小,唯有读写倚靠拼音太多,一般第一个学期到一半才介绍汉字,第二年才要求作业写汉字。我们都觉得在从拼音到汉字的断奶过程中学生非常[
阅读全文]

一年一度春天来临,我必定复习一下东坡老的名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的故乡在江南,但是在海外定居多年,很多春天才有的时鲜菜肴都暌违了。故乡无锡傍边的江阴,一到春天就有河豚、鲥鱼和刀鱼。鲥鱼和刀鱼我都吃过,容后再细说。河豚鱼是以它的肝脏和卵巢等部位毒素聚集出名的,故有“冒死吃河豚”一说。我没有机会尝试,即使[
阅读全文]

现在经常有友人来访,殷勤送礼。礼物的包装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繁杂。对比之下,我想起了小时候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零卖的商品。记得我的父母都有自己喜爱的食品。父亲熬夜备课,爱备上些饼干。他经常到家附近的小百货店去零买,最爱的是上海泰康公司出品的万年青饼干,因为它酥香可口。我陪父亲去,还看到他心情很好地和营业员营业员聊天,或者开玩笑似的[
阅读全文]
上次回上海,还是一年多前。记得我在冬日的阴云下穿过淮海中路,拐进位于陕西南路的一条弄堂,来到一间石库门房子。进门就惊叹一声:“啊,我小外婆的灶披间不复旧貌了!”再一想,更为伤感,不仅因为房子蔽旧,而小外婆也离开我了。小外婆是我对于奶奶的弟媳的称呼。我奶奶因为自己母亲性格懦弱,毫无决断,就从小当家,把两个弟弟抚养大。她的小弟弟跟[
阅读全文]

去年的节日和香肠特别有缘--先生公司发年货,就是感恩节礼物,我们挑了四大条意大利香肠(salami)。几天后老同学又送来了她亲自灌制的广式和川味香肠。于是触发我写写这一美食的兴趣。
火腿写的人很多,梁实秋先生是各中翘楚,他把金华火腿和宣威火腿写得出神入化。我似乎只有吃过一回--我父亲收到一条上好的金华火腿,不会打理,带给我上海小外婆,她顿时喜笑颜[
阅读全文]

现在经常听到中老年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那什么是真正的年味呢?小时候,一放寒假就盼过年。很大的原因是自己那几天不用做什么作业,父母也不用工作,能够在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那个一星期只有一天休息的时候,春节的几天假显得特别可贵。过节有一个准备的过程。我记得很多跟吃有关,印象中深刻的是必有的一条大青鱼。母亲在严寒的天气下,把[
阅读全文]

夺命湾是我杜撰出来的名字,它位于夏威夷大岛西北。从地图上来看,这个海湾一边有普吾可霍拉神庙国家历史遗迹(PuukoholaHeiauNationalHistoricSite),以前是祭祀场所;另一边现在是卡瓦伊海港,有很多度假设施,属于红尘繁华之地。而女人岛的确有这个名字,西班牙语中叫做IslaMujeres,坐落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的附近,坐渡轮几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为什么我经常把这两个名[
阅读全文]

花了四天时间做了这个panettone--第一天,做糖渍橙皮,用朗姆酒泡果干;第二天,做波兰种;第三天,做中种;第四天圣诞夜完工。参考了YouTube上幸福时光,某爸(记不住了)等方子。在此一并致谢。
摄影是我老公,我觉得有点油画的效果,很满意。
[
阅读全文]

下厨房上的方子,忘了原作者。少了一位料--腰果。萨姐的巧克力麻糬软欧包蒜蓉黄油带子,某次湾区美食团的方子,致敬原作者,抱歉忘了名儿[
阅读全文]

当秋风吹起,黄叶飘零,邻居们的门口堆着大南瓜,美国的假日季节(holidayseason)就要到了。每次感恩节时,我都会想起多年前的一位好朋友,衷心祝福他。
二十多年前,我刚到美国,入读于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加大柏克莱新闻学院。刚刚踏上新大陆,人生地不熟,就要像记者一样采访新闻,压力颇大。争强好胜的我,常常熬夜辛苦,人紧张得像一张随时会绷掉弦的弓。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