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邂逅之二幸遇市长秘书话说我在华师一附中试教一周后,所有听课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致认为,李培永完全可以胜任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袁校长决定立即请华中师大人事处发商调函到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不成想,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接到商调函后,研究决定不同意调动。其理由是,华师一附中不归武汉市教育局管辖,而且他们要调的老师肯定是优秀教师,我们[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之十一蹴而就成语“一蹴而就”的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一蹴而就”的“蹴”:踏。“就”:成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成功。宋代的苏洵写的是文言文,用现代文表达,写的是全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谁不想一步就达到圣人的境界。然[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之十九难忘“水中”核心刘书记“水中”是我们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武汉市水厂路中学”的简称。“水中”是武汉市教育局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新建的十六所新校之一,校址在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据久居那里的老人讲,原来那里就是一个臭水塘。新建的学校只有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
阅读全文]
笑谈邂逅邂逅就是偶然相遇的意思。偶然遇到一个人,也许是熟悉的,或是似曾相识的人。人生漫漫长路,真是难以预料何时何地突然遇到多年不见的熟人;或是素未谋面,但相遇一聊,却与自己熟悉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记不清是哪位哲人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漫漫人生路,总会[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之九一脉相承成语“一脉相承”的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一脉相承的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昨天晚上看电视,姚监复老先生说他的《政治笑话集》中的一个段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开大会都要呼喊[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之十八与汪深的妈妈相聚话当年汪深是华中师大一附中1988届高三(4)班的学生,1988年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化学奥赛,获得金牌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他的妈妈李振宽已经年过八旬,三十年前是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长。也是我的学生家长,我们相识于1985年9月初,第一次家长会上。第一次家长会,全班学生家长都到齐了。我在家长会上首先介绍了学校这次分[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之八一概而论先说成语“一概而论”的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量”,古代指斗、升一类测定物体体积的器具。再说“一概而论”的意思。“一概而论”是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对待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我说“一[
阅读全文]
李小怀是我中学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同学六年,毕业至今六十多年了,从书信往来到微信时代,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今年四月十七日,他在微信中告诉我,“在回武汉参加纪念东湖八一小学成立七十周年之后,有些外地同学要回华中师大一附中找感觉。”让我帮忙组织一下。我当时还在纽约,正准备四月十九日启程回武汉。答应他,回去就组织这次&ldquo[
阅读全文]
这次回国,因为要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面体检,后来又因为重病住院治疗,在武汉待的时间太长,所以到海口就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了。尽管日程安排很紧,还是邀请我们湖北省驻海南省办事处的黄主任见一见我的学生THL。我与黄主任是忘年交,我们都是海南建省时到海口的,他学的是工科,却爱好文学,特别喜欢与我这个中学语文老师交往。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茶,不知[
阅读全文]
回国杂记之十五当年红卫兵相聚洪湖餐馆文革十年,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进入70后的一代人来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一段记忆。这次回国不久,当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文革委员会”的主任,高中部的夏国林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我告诉他,在武汉。于是他组织了一帮当年的“红卫兵”相聚我家附近的洪湖餐馆。那天,来参加聚会的有幼师部的马兰绪、涂桂珍、张[
阅读全文]